經師與人師孰輕孰重?

來源:才華庫 2.31W

中國教育報     2000-12-06     黃 濟 

 

    中國有句古話:“作經師易,作人師難。”是說傳授學生以知識比較容易,給學生以人格的影響卻比較困難。我們是否可以把這兩句話改為:“作經師不易,作人師更難”,這樣講可能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在中國古代,特重“教化”二字,根據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解釋:“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要二者相互為用和相得益彰。他認為“有教而無化,無以格頑;有化而無教,無以格愚。”說明“教”與“化”在教育中都是必要的。但他更為重視教育中情感影響的作用,“故言立不如默成,強人不如積感。”在這裡他強調的是無言之教,人格感化。 

      在人師與經師的關係中,也涉及到身教與言教的問題。最好的教師應是言教與身教的統一。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也含有言教與身教、經師與人師的全面要求在內。我們今天處在資訊社會,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知識教育方面,不僅要求教師要趕上時代,而且要有超前意識,因而要做好經師也實屬不易。教師要給學生以新知,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和擴大知識領域,趕上時代的步伐,走向學術的前沿。 

      教會學生活學活用新知識,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在內。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的教育性”,前蘇聯教育學所說的“在教養的基礎上進行教育”,都說明了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存在內在的聯絡。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教學是進行思想教育和人格薰陶的基本途徑。一個教師如果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在學生中建立起威信來,在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時也必然是軟弱無力的。為此,做好經師,應是做好人師的必要條件。 

      當然,一個偉大的教師人格,如孔夫子那樣成為道冠古今的“萬世師表”,陶行知先生那樣“愛滿天下”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應當是也可以是向這個方向努力的。古今中外,在學生中樹立起“德高望重”威信的教師,莫不是在師德方面是高尚的和在學識方面是厚實的。我國有關教師職業道德的規定,既包括了“人師”的要求,也內含著“經師”的要求,如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條目中,包括了依法執教、為人師表等多方面的規定。 

      要做好一個現代的教師,其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最主要的修養來說,大致是道德、文化和教育三大方面。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師德方面,要有明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質,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等;在專業方面,要有紮實的專業修養,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以及組織學生學習和活動的技能和技巧等;在教育方面,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和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技能,要有從事科研的知識和能力,要善於總結經驗,不做“教書匠”,爭做教育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