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信的負擔輕裝前進

來源:才華庫 1.24W

                   中國青年報     2002-12-12     龍迪 

 

 “完全自信的人”和“完全不自信的人”根本不存在 

 曾經歷過的傷害會讓我們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其實,感到羞恥的應該是那些傷害你的人   

 自信的感覺人人都渴望,而追求自信有時也會給你帶來負擔。 

 好友推薦過一篇關於“自信心”的文章,文章中列舉了自信的人、不自信的人分別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可讀完之後,我卻越來越缺乏信心。自信的人似乎總能明察秋毫、處變不驚、收放有度、友善待人。似乎沒有痛苦、沒有掙扎,即使有缺點,也是可愛的`缺點,因為他自己心知肚明,懂得對自己寬容一點,別人也就原諒了他。更重要的是,自信的人總是與成功和快樂有緣---無論事業、友誼和婚姻。而不自信的人常常到處碰壁! 

 拿著這個標準衡量自己,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自信的人永遠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這似乎意味著自己永遠不能得到成功和快樂。不少人以為“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目標和完成任務”,是“相信自己對於事物的判斷和把握能力”,卻淡忘了自信更本質的含義:相信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於是,“自信”作為我們追求的理想同時,也成了我們的負擔。 

 實際上,按照“任務取向”的自信標準來衡量,“完全自信的人”和“完全不自信的人”根本不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方面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不相信自己;都會有時相信自己,有時不相信自己;或者在某些場合相信自己,在某些場合不相信自己。如果你按照這個標準要求和塑造自己,可能會更不相信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因為你作為人的所有價值都附加符合社會期望的表現。然而,社會的期望並不總是符合人性的。而且在現代社會中,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僅依靠個人能力是不夠的,還取決於你周圍的環境支援。你需要經常大聲地告訴自己:即使我不能像別人那麼能幹、多產,即使我不敢當眾講話,我也是一個有價值、有尊嚴的人。 

 不幸的是,童年所經歷的、無法抗拒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常常使我們更多地責備自己而不是鼓勵和欽佩自己。我們在走投無路、無法發揮自己的同時,也為自己不幸的童年感到羞恥,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值得尊敬的、沒有價值的人。 

 實際上,應該感到羞恥的人不是你,而是那些傷害你的人!生活中的怪事常常令人咋舌:感到羞恥的人常常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比如很多遭受性侵犯的女孩長期被羞恥感壓迫,而侵犯者卻可以利用女孩的羞恥感繼續“黑色的祕密”。這是不公平的! 

 自信的表現常常源於心理傷害的康復。懷著同情、理解和關愛回顧並欣賞自己為生存和發展所經歷的一切掙扎和努力,將是創傷康復的開始。請丟掉“任務取向”的自信標準,經常告訴自己:很少有人在完全沒有傷害的環境中長大,我也一樣。遭受傷害不是我的恥辱,只是我的一段不幸經歷,但我仍然是一個有尊嚴、有價值的人! 

 我相信,當你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尊嚴、有價值的人---不是因為你的表現和成就,而僅僅是因為你是一個人,你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和成就。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社會福利專業博士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