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指教女暴露出德育危機

來源:才華庫 1.11W

               新浪觀察     2003-05-08     作者:周士君 

 

據《南方都市報》5月7日報道,重慶“望女成鳳”的張先生,為給自己“屢教不改”的女兒點“顏色”,竟用菜刀剁下了自己的左手小指。看到父親的鮮血,女兒才慌了手腳,跪在地上使勁地扇自己的耳光,並向其父親認錯,決計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為教育女兒,實在無技可施的張先生,竟然以斷指為代價。可儘管此招立竿見影, 卻終也讓人懷疑其效果的時效,一旦女兒故技重演,作為父親又有幾根手指可以用作教育女兒的'道具呢? 

張先生所遭遇的問題,實際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較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即如今在青少年教育中德育教育已顯現出些許危機。張先生16歲的女兒丹丹不僅成績差,而且染上亂花錢的惡習,最終發展到經常從家裡拿錢。為此,張先生多次教育無果,甚至讓她吃皮肉之苦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張先生只好委屈自己的皮肉,一刀砍下了自己的手指。“用這種過激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可取。”躺在病床上的張先生流淚嘆息,而且一夜白頭。張先生的斷指之痛能否使女兒“改邪歸正”,他的鮮血是否白流,真讓人為其捏一把汗。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使孩子不被各種惡習沾染,父母對孩子及早做好道德教育固然不可或缺。尤其是孩子的高尚品德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著手培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循循善誘、以事明理的道德啟蒙教育,有助於引導孩子分清是非、辨別善惡。尤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良好的言行舉止,更能給子女養成良好習慣起到師範作用。但是,在孩子的德育環節,僅有家庭的努力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孩子一旦步入校門,學校便成為他們最大的資訊源,老師的權威也往往超過了家長。故而學校和老師在孩子德育方面,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是學校和老師在學生德育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才明文規定,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校紀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學生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可是,時下許多的學校在德育上的努力,還顯然與此要求相距甚遠。許多學校在教育中甚至依然實行的是成績至上的“單打一”教學,一切圍繞“分數”轉,以至於把“教書”當作重中之重,而作為學生的品德教育即“育人”之核心環節,反而支差應付、輕描淡寫了。 

學生的品德教育應該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家長或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更需要學校和老師為人師表,做出表率。像張先生的女兒那樣,假若學校和老師能跟家長相互配合,互通訊息,在德育上形成一種合力,張先生恐怕也就不至於出此“斷指”下策,並且為此愁白了頭。所以,張先生“斷指教女”的悲劇所暴露的德育危機,應引以警惕的就不應該僅僅是家長,而是學校、老師,乃至整個社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