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而不能誤讀 (人教版 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5.42K

張小燕

誦讀而不能誤讀 (人教版 教學論文)

    

目前,在全國各地中國小普遍流行著一種經典誦讀活動,希望藉此方式重振我國日益衰微的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營養進行世界觀方面的教育,對當前中國小德育教育所面臨的困境,試圖找到主流文化方面的修補,同時也是對利益時代帶來的心靈浮躁一種沖淡。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歷經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小生理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豐富人的心靈,培育人文精神,弘揚積極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各地試點經驗也能充分彰顯了這項活動的實際價值,事實證明利用兒童記憶力強的特點,通過經典誦讀可以對誦讀者的身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這種良苦的用心執著的嘗試,比空口呼籲人文精神的迴歸要強得多,因為畢竟在紮紮實實地誦讀,誦讀的意義在於誦讀的過程,而不在於誦讀的結果。如果對誦讀抱著急功近利的想法,那是極為可笑而幼稚的。

    然而,誦讀畢竟又是兒童的讀書體驗,對此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全面的關注。誦讀陶情冶性而不能誤入歧途,把誦讀視為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造成思想的壓力,把誦讀變成學生個體的自覺行為,而不是額外的命令式的強加。當你把誦讀活動與各種考核相掛鉤的時候,或許就是誦讀走向僵化與沒落的開始,因為這是非常自由的精神性活動,是毫無功利的心性涵養,只能是興致勃勃,而不是暮氣沉沉,是生命的啟用靈魂的充電,而不是心智的窒息思維的桎梏。從這點上說,誰不能賦予誦讀以持久的情趣,誰就在歪曲誦讀的本質,誰就在誤讀和誤導! 

    高尚未必就是時尚,高尚需要時間來檢驗;時尚未必就不是高尚,關鍵在於時尚是否經久不衰。經典誦讀絕不是跟在別人後面追趕時髦,一切不動腦筋地照抄照搬,原封不動地拿來套用灌輸。學校要把它作為辦學理念的一個組成部分,長期堅持併力求在系列化的誦讀之後,能自然而然地積澱生髮,不求效果而效果自現,通過誦讀比賽、知識搶答、對號入座等形式予以鞏固和體認,在模糊的整體感知中化為自己的心得,不知不覺間強化其興趣,把形式的成分變成內容的成分,豐富其內涵價值。

    教師要給予合理的正確的深入淺出的導讀,做出符合本義的具有時代氣息的解讀。閱讀導向是指導兒童閱讀進入閱讀視角的重要一環,教師的人文素養、認識層次、專業水平,決定了教師能否進行合理的閱讀理解和導向的基礎。“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由於時代和政治的侷限性,其中也有一些不盡科學合理的成分,還有一些思想糟粕,與市場經濟社會乃至現代化程序中不相適應的因素,應予以大膽剔除,教師要做出切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規律的閱讀指導,而不是搬來私塾先生做樣板,只管誦讀,不論其意,熟讀成誦意思自然明瞭,這是不負責任的偷懶之法,不足為訓。

    對經典教材要注意全面的觀照,因為很多經典教材所收入的“三百千千”是從封建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套倫理規範,即是對生活中來的東西上升到了理論高度,正因為有多方面的侷限性,我們今天就應該揚棄,既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隨意曲解,既不能抱殘守缺,也不能全盤否定,而是把有益的成分運用到日常生活,規範自己的行為,並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家庭成員和周邊人員。這種切合實際的認識就在於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因此教師的層面也就決定了誦讀的層面,儘管誦讀和閱讀都是個性化的行為,但在個性化體驗形成過程中,教師的影響是無形的,不著痕跡而處處顯示教師的痕跡。

    多元的時代產生多元的價值觀,時代的流變思想的流變,舊有的模式和崇拜的偶像發生了動搖,經典中的思想內容與現實社會的價值取向產生了嚴重矛盾,這一點萬萬不可忽視,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析矛盾,認真分析信義與利益的關係,如何在目前以利益為調節中心的社會,傳承仁愛禮義人本的思想,講清諸如沿襲至今的“義利之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待人接物的誠信原則,將“推己及人”的人文關懷,自覺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從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養厚德載物的寬容情懷,培養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自強不息;此外,在利慾世界中,我們還要養成“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態,消解急功近利利慾薰心的功利意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堅守信念,從誦讀帶來的人文氛圍取薰陶濡染幼小的心靈,從而影響家庭和社會,小手牽大手,由此形成一個巨大的光源,向四周輻射光波。這就是經典誦

讀帶來的理所當然的效應。

    過去教育的目標是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現在教育的目標是為怎樣度過人生做準備。我想誦讀經典,會使你心有所寄情有所託,在閒暇時光的沐浴下活得更有意義,在茫茫人世間過一種有思想有品位的生活,從而去拒絕平庸拒絕無所用心的生活。

 

從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