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彙總6篇

來源:才華庫 2.46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彙總6篇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通過寫字教學,增強學生的寫字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發揮寫字教學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讓學生能夠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有效進行書面交流,並對學好語文及其它學科,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選用的是《寫字同步教材》(硬筆)這套教材注重基礎,配合教學進度,安排合理,循序漸進,實用性較強,十分適合該年級學生使用。

三、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接受能力較強,通過集體演示與個別指導相結合,能夠達到理想效果。

四、教學目的:

1、繼續規範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達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抓住一切機會,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活動。

五、教學重點:

1、掌握漢字的框架結構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瞭解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框架結構、偏旁部首。

2、對國小生寫字提出要求即:規範、端正、整潔

3、強化學生練習,要求學生做作業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教學措施:

1、 規範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執筆姿勢、坐姿、運筆技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師要對學生寫字做好認真的指導。

3、與各科教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發動同學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寫字姿勢。

5、教師做好表率,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榜樣示範,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6、定期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給每個人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其學習信心。

七、教學設想:

(一)、激趣

教師應教育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給予每個學生鼓勵、溫暖,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幫助其樹立自信。哪怕是一個筆畫,一個字,一次作業,都要大力表揚。另外,國小生競爭意識強,可適當開展多種活動激發進取心。對獲獎作品、進步作品進行表揚、展覽,講訴古人勤奮學書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三國時鐘繇抱犢入山學書,岳飛在沙上練字的故事等。

講訴民族自豪的故事。在寫字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把國際友人對中國書法的讚美,把知名人士對中國書法的論述講給孩子們聽,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讓孩子們明白書法是我們民族獨有的藝術,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責無旁貸的。

解字說意,編寫小故事,引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 指導

1、指導觀察。教師引導學生會觀察字的筆順、間架結構及主筆位置。如獨體字要看準哪一筆在橫中線、豎中線,最關鍵的是哪一筆、最難寫的是哪一筆,細細體味每一筆,觀察越仔細,把握漢字才能更準確。

2、指導臨描:寫好筆畫是寫好字的基礎。指導學生先學會34種基本筆畫及其在不同位置上的變化形狀。注意筆畫的長短、輕重、粗細、斜正、曲直、起筆和收筆的方圓、藏露,運筆的快慢。初寫時,讓學生模仿運筆,再進行練習。隨後臨寫,教師巡迴指導,必要時可“下水指導”,手把手教,讓學生找到手感。

3、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A、 字的偏旁。讓學生掌握偏旁的特點和規律。並讓學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B、字的結構。 漢字的結構變化多樣。寫字前,注意觀察每個字的關鍵筆畫在方格的哪個位置,獨體字的筆畫長短變化。在每一次寫字中,我都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讓學生觀察米字格中生字的結構。明確各部分構字部件在米字格中所佔的比例和準確的位置。逐漸把握字形的特點。

(三)、鞏固

規範的訓練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只有經過多次強化練習才能形成熟練的技能,找到寫好字的真正感覺。寫字是一項長期的訓練,只有反覆指導,反覆練習,才能為學生夯實基礎。同時更要注意個別反覆強化,持之以恆。不過,單一的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因而應採取多種方法強化,從不同角度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心領神會。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 14人。學生大部分來自長巷、群聯、漁莊、東湖、大義、如鬆六個自然村及一些外地民工子女,,在家在校的勞動積極性高,創造性強。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部分不會種植基礎技術、烹飪、小電器的製作、紙藝手工等技術。但他們通過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孝心,有助於他們以後人生道路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手工製作、種植技術、家庭烹飪、模型製作等四個板塊。在這個世界裡,學生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手工編織、種植、烹飪、編織、家用電器等內容。勞技課的範圍很廣,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天空,也為學生的基礎勞動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勞技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瞭解種植基礎知識,常用烹飪技術,手工工藝製作技術。

3、能力目標:

通過勞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動手動腦的勞技課中,既學到了技術,又磨練了意志,同時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更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4、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長輩。通過勞技課的學習,他們發自內心感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努力學好文化科技知識的重要性。通過節假日,寒暑假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的讚揚聲中,他們再次感受到勞動的美。 四、教學措施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絡。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勞動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儘可能考慮學校的經費承受能力,節省開支,又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儘量進行廢物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6、利用在每班評選”巧手之星”的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7、要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學生,突出重點,難點。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由於本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家庭教育,導致了少部分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分為四個單元:

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

二單元(我們是公民),

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

教材內容圍繞法律、法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課文通過插圖和典型事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生活離不開法律、法規,

2、同時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樹立憲法意識,瞭解法律的作用,體會自己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當遵守法律,法規。

3、識記憲法、國家機構的含義、組織體系,設定。

4、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樂於探究和熱愛生活的兒童。

四、教學重難點:

1、要求學生懂得生活中離不開法律、法規,要做守法的公民。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便參與社會的能力。

3、讓法治意識貫穿於學生的生活,切實做好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養成教育。

4、認知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憲法意識。

五、教學措施:

1、讓“四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轉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觀念。

2、課堂教學應體現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

3、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4、用課件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六、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1、單元名稱內容第一單元我們的守1—3

2、憲法是根本法第二單元我們是公4—6

4、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家機構

5、國家機構有哪些7—10

6、人大代表為人民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11—149。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期末複習15—考試六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本單元安排了兩個內容,分別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憲法是根本法》。主要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法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對於我們的作用,法律怎樣規範我們的行為;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我們要知道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樹立憲法權威。每一課後有活動園,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內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學目標:

(1)瞭解法律是什麼,生活與法律的關係;

(2)瞭解法律的作用有什麼。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接任六年級科學教學,同學們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科學探究已經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學生學會了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和進行實驗記錄的科學探究方法,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據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學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於課堂常規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具體表現在,觀察不仔細,操作欠規範。

二、教材簡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槓桿,由此開始認識槓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槓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並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

5、對於

於自己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於自己的探究,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樂意與同學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並運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現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承受力的大小;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樑的結構。

第二部分(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某些效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瞭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數,記錄資料、分析資料,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品質。

發展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 能量

從學生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觀察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後以電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化為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轉化,再擴充套件到認識太陽能,瞭解我們現在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活動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課),探究電流怎樣產生磁性,製作電磁鐵並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與太陽能之間的關係,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於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電池的數量等因素有關。

3、經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產生磁、電磁鐵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

想象的重要性,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並儲存在一些物質中。意識到重資料分析,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留意觀察、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學生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的關係以及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計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佈圖描述,感受校園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校園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己,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生物形態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

2、初

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徵。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資訊,尋找問題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並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們六年級繼續採用牛津英語教材,本書共3個模組,10個單元,每個單元有4到5頁,其中光單詞就20多個,四會(聽、說、讀、寫)單詞也有17、18個,這些單詞都是七年級課本上的必會單詞。整本書句型複雜,難點較多,大部分是必學內容。因而本學期教學任務繁重。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六年級1-5班的英語教學任務。通過兩年多的瞭解,學生和我有較深的瞭解。這些學生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優等生由於家長和孩子形成了共識,能夠做到主動學習;學困生在低年級就已經形成了上課走神,做小動作,不完成作業等壞習慣,到了高年級,即使老師、家長對他們很重視,他自己也想學好,可就是聽課能力較差,不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聽不懂老師的'要求也就回家做不了作業,於是大部分孩子已經放棄了自己。好多中等生因為家長和孩子沒有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故在左右搖擺,老師抓不好就會變成後進生。為此,好好關注學生動態很重要,取得家長和班主任老師的配合也很重要。

三、主要舉措

針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必須壓縮教材,撿重點上,先把課上完,保證進度。學校要求最遲5月10號結束課程,而六年級英語即使如何的壓縮也得在5月14號左右結束課程。這一點要求我們必須每節課都上好,一節課都不可以耽誤。

針對學生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在教學實踐中要多多鼓勵優等生,經常督促;中等生非常需要關注,在作業檢查和上課提問時要多傾斜這些學生;對於學困生要讓中等生和優秀生在課堂上幫助他們聽課,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於是小組合作是必須的。

四、教研方向

我雖然是一名教齡10多年的教師,但還有很多差距,還需要不斷學習。

一是學習專業知識。本學期還需要再學習《英語課程標準》;

二是學習管理經驗。本學期應該讀讀《班主任兵法》;

三就是學會積累。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我在平時就要好好備課,上完課要及時記錄心得體會,並藉助部落格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五、節點安排

周 次 日 期 內 容 課 時

第一週 3月3日—3月5日 M1 Unit1 2(P2)

第二週 3月8日—3月12日 M1 Unit1-unit2 3(P3--5+9)

第三週 3月15日—3月19日 M1 Unit2 3(P6—8)

第四周 3月22日—3月26日 M1 Unit3 3(P10-13)

第五週 3月29日—4月2日 M1 Unit4 3(p14-19)

第六週 4月5日—4月9日 M2 Unit1 3(P21-25)

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6

 [課文說明]

《樂遊原》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詩人所處時代是國運日衰的晚唐,雖說他少年即中進士,但朝廷黨派爭鬥激烈,他空有抱負而無法施展,終身不得志,其詩頗多憂懷國運、慨諷時事、表述心緒。

樂遊原在長安東南,漢宣帝建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原可望長安,唐朝時是有名的遊覽勝地。在某天傍晚,詩人不知何故,心情鬱郁難以排遣,於是驅車遊原,見夕陽美好,萬物披輝,然感夜暮將近,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五言絕句。詩的前兩句起筆陰鬱,以“向晚”“不適”二詞點明瞭登賞樂遊原的時間和原因,為詩人之後的心情發展設下了埋伏。第三句宕開一筆,極贊夕陽照臨下古原晚景之美。此時夕輝正盛,詩人雖未寫出景物,但可以想象得到那瑰麗的天空、雄偉的長安城關和秀美的山川田野,盡在眼底。第四句筆鋒頓轉,寫黃昏臨近,詩人無力挽留良辰美景,唯有深深地慨嘆。“無限好”與“只是”,二詞一放一收,將詩人無限惆悵與惋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詩歌后兩句意味深長,更是格言式的名句,但在理解上也不盡相同,有指對唐朝國是日非之慮,有指對良辰美景短暫之感傷,有指對身世沉淪年華易逝之憂。還有人認為“只是”意即“正是”,一掃惋惜之感,表達了詩人熱愛生活,堅持理想的一種“深情苦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朝詩人王維,他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當時他離開家鄉已兩年,隻身在京都長安求學,謀取功名,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親人而作,樸質而又深情,千百年來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數字中,九是極陽之數,因此,農曆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在我國古代,重陽節很重要,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長安繁華熱鬧,但於詩人而言,畢竟是“異鄉”,在心裡始終有距離感,詩歌第一句以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寫出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身在異鄉的感受。而今又到重陽,正值家家團聚、人人歡慶,第二句用一“倍”字寫出詩人此時思鄉比平時更甚,平時思鄉不一定顯露,而一遇佳節,詩人積聚已久的思家懷鄉之情再也無法遏止,“每逢”二字說明詩人不止今日,更有多少個良辰佳節都在思念裡度過。前兩句情感來得直接、激烈,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因此它成為最能表現思鄉情感的名句。後兩句不說自己,想象兄弟們在重陽日登高、佩戴茱萸之時,發現少了一個兄弟後的情景。“茱萸”是一種有著濃烈香味的植物,插在頭上或衣襟上,據說可以去邪避毒。詩以“遍插茱萸”的圓滿對比“少一人”的缺憾,借兄弟們的遺憾與思念來迂迴曲折地表達“我”的遺憾與思念,看似平靜的語言下面實則是深沉的感情,和杜甫的《月夜》中“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有異曲同工之妙。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理解詩句意思,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建議]

1.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詩句,讀通讀順,在讀中感知詩歌的韻律美。

2.在教學時扣好“線頭”,才能順利理清文意,如第二首詩題中的“憶”,第一首詩句中的“不適”。要藉助工具書及學生已有經驗,自主或者合作理解詩句的意思,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3.通過朗讀、聯想等體會詩歌的畫面美,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樂遊原》寫遊原賞景,抒發了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的惆悵與惋惜之情。“樂遊原”只是地名,在教學時可以注意一下學生的理解。前兩句說明了登樂遊原的時間和原因,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經歷談談不愉快時的感受。詩人在樂遊原見到了什麼樣的美景呢?教師此時丟擲對樂遊原的介紹,恰當地為學生的想象說話作準備。然而詩人仍然遊原不“樂”,美景當前,他產生了什麼感慨?教師再相機介紹詩人有關背景資料,可以加深學生對詩人心情的理解,還可以進行角色體驗,知詩人之“不適”“不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節日所感,抒發思鄉之情。教學前兩句要讓學生理解,為何愈是佳節,詩人便愈是感傷?體會到詩人獨在他鄉的孤單無依。再讓學生化身為兩地相處的“兄弟”和詩人,進行角色體驗,去體味作者遺憾的心情,然後可聯絡學生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切身感受。

4.本課生字的識記宜放在語言環境中與教學同步進行。

5.拓展與實踐。第一首詩學完後可以依照唐詩素描的形式讓學生寫一寫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並找些李商隱的其他詩作來讀一讀,如《夜雨寄北》《無題》《嫦娥》等。第二首詩學完後可讓學生收集王維的詩作與其他思家懷鄉的作品讀一讀,豐積累,如《月夜》《雜詩》等。

[參考資料]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理解詩句意思,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理解兩首詩的意思,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教學準備]

課件(或課文圖片)、相關拓展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萬樹鳴蟬隔岸虹,樂遊原上有西風。”“樂遊原頭春尚早,百舌新語聲卑卑。”……

教師背誦有關樂遊原的詩句引出課題。

2.讀題,解題。樂遊原:地名,在長安城南,唐朝時是有名的遊覽勝地。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主朗讀詩歌,讀準讀通。

2.指名讀,糾正字音,指導“驅”,讀寫。

3.默讀古詩,結合圖片,理解詩意。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彙報交流理解古詩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問題。

5.整理學生譯文成果,並展示譯文。

傍晚時覺得心裡不太舒暢,就駕車去登樂遊原。夕陽多麼美好啊,只是黃昏將近了。

三、品讀感悟

1.知詩人心。

(1)詩人何時驅車登古原?心情怎樣,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意不適)

體驗:你心情不好時會怎麼做呢?

詩人心情不適時是怎麼做的?

(2)指導朗讀一、二句。

2.感詩景美。

(1)介紹樂遊原: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盡收眼底。

(2)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閉目想象畫面:夕陽把它的金輝鋪灑下來,這時的樂遊原是怎樣的美景呢?遠望繁華的都市長安又是什麼模樣?

學生自由想象並表達。

(3)指導讀第三句。

3.悟詩人愁。

(1)面對美景,詩人有什麼感慨?為什麼會有這種良辰美景短暫的感受呢?

(2)補充詩人簡介及相關背景資料,與學生交流。

(3)情境設定:師扮演車伕,詢問惆悵的客人(學生)——

夕陽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點了沒?您還有什麼可愁的呢?

(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惆悵傷感、人生失意、憂國家大勢將去等。)

(4)指導讀第四句,學生體會詩人心情,讀出惆悵與傷感。

4.讀詩韻。

深入朗讀。教師示範朗讀,學生練習朗讀。

四、拓展積累

1.唐詩素描——讓學生以詩人或是旁觀者的身份寫一寫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

2.背誦默寫本詩。

3.你還讀過詩人李商隱什麼作品?師推薦欣賞《夜雨寄北》《無題》《嫦娥》等。

板書:

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登原遣懷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觸景生情

第二課時

一、激趣匯入

1.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你知道這天有什麼習俗?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及相關知識。

2.入題。而今又到重陽,詩人王維十五歲就往京都長安求學,兩年沒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難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樸素無華的小詩,打動了許多遊子的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首小詩。

3.讀題,解題。憶——思念、想念;山東——此處指詩人家,在華山之東。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主朗讀詩歌,讀準讀通。

2.指名讀,糾正字音,指導讀寫“茱”“萸”字。

3.默讀古詩,結合圖片,理解詩意。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彙報交流:理解古詩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問題。

5.整理學生譯文成果,並展示譯文:

我獨自在外鄉,每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時,佩戴茱萸,會發現身邊少了一位兄弟吧。

三、品讀感悟

1.輕讀詩句,找出題目的中心字——憶。全文圍繞這個“憶”字寫了詩人的什麼心情?你是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心情——孤獨、思親懷鄉;

表現——倍思親、遙想。

2.品味孤獨與思念:

(1)齊讀一二句,哪些詞寫出了詩人王維的孤獨和寂寞?品味“獨”“異”二字。

(2)是什麼原因使得17歲的王維“倍思親”呢?為何愈是佳節,詩人便愈是感傷?“倍”“每逢”二詞說明了什麼?

創設情境想象:王維還會在什麼日子或佳節,思念親人呢?

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和感受嗎?聯絡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

(3)指導朗讀,讀出孤獨感和對異鄉的深深的思念。

3.品味缺憾與期盼。

(1)齊讀三四句,思考:

重陽節兄弟們一起登高時,是怎樣的歡樂情景?在歡笑的同時有沒有覺得缺了點什麼,那是缺什麼呢?品味“遍”的圓滿與“少一人”的缺憾。

(2)角色體驗:

如果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情此景,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採訪詩人王維:你如何知道遠方的親人們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鄉,你又有什麼樣的心聲?

(3)指導朗讀,讀出你的遺憾與期盼。

4.學生練習朗讀全詩。

四、延伸拓展

1.背誦默寫本詩。

2.你還了解王維什麼?師補充詩人簡介及推薦其作品。

3.蒐集其他思家懷鄉的作品讀一讀,豐富積累,如《月夜》《雜詩》等。

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異鄉異客

每逢倍思親孤獨與思念

遙知

遍插少一人遺憾與期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