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出名堂來:餘秋雨之罵(網友來稿)

來源:才華庫 8.13K

劉豔琴

罵出名堂來

理 然

魯迅說過:“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說明文章是可以用來罵的,但這並不說明文章都是罵出來的。生活中有以罵出名的,文壇上有靠罵成名的,但以罵出名就意味著要遭受家人親戚同事朋友街坊四鄰的冷眼白眼,而且死後又免不了要下割舌地獄。靠罵成名也難免“木秀”風摧牆倒人推遺臭幾年(萬年是肯定不夠格的,因為至今無人以罵名垂青史),更不能福廕子孫澤被後世永垂不朽了。

記得餘秋雨的散文中,把娥皇女英二妃寫成舜的女兒(本是堯的女兒舜的妻),結果招致人罵;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境界說”把柳永的《鳳棲梧》說成是歐陽修的《蝶戀花》,不但沒人罵,反倒不斷地被人引來用去,以至謬傳至今甚至說不定更後。同是著作中有誤,一人遭罵,一人受敬,這是為什麼呢?

鄙人認真地做了一番研究考證,歸納出以下三條原因:

其一、餘秋雨招人罵,因為他是當代作家;王國維受人敬,因為他是古代學者。一般來講,學者學問淵博,他們的話大抵是可信的,很少有人懷疑,特別是清代的學者,他們很多人窮經皓首,畢其一生之精力心無旁騖地埋頭於卷帙浩繁的典籍之中,其敬業精神是後人有口皆碑的。要為其指瑕哪裡容易?自己在人家面前做個國小生甚至要替人家提鞋也還怕排不上號呢!因此罵他們就象螞蟻朝太陽吐唾沫卻想要熄滅其光輝一樣的吃力,於是乾脆不罵。

其二,宋人周必大曾說過:“同時則妒賢嫉能,異世乃哀窮悼屈。”這話可真是非閱盡人世滄桑者不能言的`。以周必大的話為標準,則餘秋雨招當代人罵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了。以此推論,王國維那時也該受人罵過,只是後人忘了,或是完全不知曉而已。倘若如此,那鄙人該又得花些精力去做考證了。

其三,或許今人談論當代散文總比讀宋詞要輕鬆些,所以,對餘秋雨其人比對歐、柳諸公的瞭解更多一些吧?抑或今人讀紅極一時的餘秋雨散文更合時尚,設若讀出一絲半點問題來,罵他幾聲,一者顯得自己淵博,二者也藉著名人的名氣罵出個名堂來,不也是順手牽羊之計玩得精熟老到,一石雙鳥之術運用純熟之妙乎?更何況死人不等於古董,身上是挖不出多少經濟價值來的,也許因了這點緣故吧,讓作古之人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也不能不說是罵人者心慈手軟、積德行善的別樣可愛之處。否則,罵得狗血噴頭,罵到山窮水盡之時,不慎再罵出些個SASE、本拉登之類的傢伙來,豈不讓世界也無安寧之日了?

2004、12、3

劉豔琴

陝西省榆林市蘇州中學

lyq_

作者郵箱: lyq_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