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教案模板

來源:才華庫 2.3W

《論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文化經典,一起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十二章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論語十二章教案模板

一、學情分析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升入國中後第二次學習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能力,善於思考並且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會顯得枯燥無趣,甚至感到反感和恐懼,學習興趣較低。

教學時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消除反感、恐懼的心理,逐步喜愛閱讀文言文。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紮實基礎,從而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常識

(1)瞭解孔子的生平簡介。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

2、語言:

(1)理解並積累重要的詞語。

(2)理解並翻譯文中重要的詞句。

3、閱讀:

反覆誦讀,背誦前六章。

4、價值觀:

理解本文的表達效果,聯絡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並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句;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

3、理解《論語》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現實意義,體會其中的“為學之道”,使學生學有所用,在今後的學習中端正態度,改進方法。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朗讀、品讀和誦讀,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2、合作探究法。鼓勵學生藉助課文註釋,並通過查字典、參考其他資料等方法,自主閱讀,在合作中探究並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反覆誦讀,背誦前六章。

3、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4、聯絡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鉅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走進其中的一部分,研讀《<論語>十二章》。(板書標題)

(二)問題探討

1:文學常識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其內容和影響的相關文學常識需要掌握。

【要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實現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屢屢受挫,最終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它以語錄體、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三)問題探討

2: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註釋,自學前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註出來並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乎”,一般在問句結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譯,“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時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容根據文字而定。“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古今異義字,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

(四)問題探究

3:結合註釋,疏通前六則文意

【要點】

1、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④乎?”(《學而》)

註釋:①時習:按一定的時間複習。時,按時。②不亦說(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乎,語氣詞。說,通“悅”,愉快。③慍(yùn):生氣,發怒。⑥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又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到這裡)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理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

2、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為③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⑤不習乎?”(《學而》)

註釋:①日,每天。②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③為,替。④信:誠信。⑤傳(chuán):傳授,老師傳授的知識。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於學,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⑥矩⑦。”(《為政》)

註釋:①十有(yòu)五:指15歲。“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⑤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的解釋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⑥逾(yú):越過,超過。⑦矩(jú):法度。

翻譯: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時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矩。

理解:在本章裡,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他認為人的道德修養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在這個過程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4、子曰:“溫故而知新①,可以為師矣。”(《為政》)

註釋:①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學習方法)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註釋: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②殆(dài),疑惑。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學習方法)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②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註釋: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②堪:忍受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個人修養)

六、課時作業

複習、背誦、默寫並翻譯前六章

第二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背誦後六章。

2、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3、聯絡生活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

(一)匯入新課

這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論語》第七到第十二章。

(二)問題探討1: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註釋,自學後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註出來並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三)問題探討2:結合註釋,疏通後六則文意

【要點】

7、子曰:“知①之②者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樂④之者。”(《雍也》)

註釋:①知:懂得、瞭解②之:代詞,它,這裡指學問和事業。

③好(hào):喜歡,愛好。④樂(lè):以…為樂趣。

翻譯: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理解:這裡,孔子強調了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去努力。

8、子曰:“飯疏食飲水①,曲肱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③我如浮雲。”(《述而》)

註釋:①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這裡是吃飯的意思。古代漢語中,“水”指冷水,“湯”指熱水。②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裡指胳膊。③於:對,對於。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理解: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①。擇其善者②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註釋:①焉:於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學習態度)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②。”(《子罕》)

註釋:①川:河,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這,指河水。舍,捨棄。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①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子罕》)

註釋:①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為一軍。②匹夫:平民中的男子,這裡泛指平民百姓。

翻譯: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①志,切問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張》)

註釋:①篤(dǔ):堅定。②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情。③仁:仁德。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並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問題探究3:梳理所學

《論語》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十二章中,哪幾句是講學習方法?哪幾句是講學習態度?又有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

【要點】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問題探究4:《論語》現實意義

《<論語>十二章》中所蘊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現實意義?對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能夠產生哪些影響?

【要點】

人格修養:永不鬆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治學態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六)課時作業

1、背誦《論語》十二章。

2、蒐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