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科技作品閱讀試題解讀

來源:才華庫 9.79K

根據今年會考的有關資訊表明,今年溫州市會考現代文閱讀均出自課外材料,閱讀材料由過去的三個減少為兩個,每個材料的篇幅相應增加。據估計,今年的現代文閱讀除考文學作品(小說、散文)外,很大可能考科技作品的閱讀。科技作品這個名詞,今年《會考說明》中首次使用,過去叫說明文,這是為了跟《語文課程標準》一致。今年《會考說明》對科技作品的要求是:閱讀科技作品,能指出說明物件的特徵、說明的順序,能概括文章的說明中心,分析關鍵性詞句,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理解說明性語言平實、簡明、準確的特點,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其中最後一句是今年剛加上去,而這一句恰是課程標準上對閱讀科技作品的要求。另外對說明方法的要求作了改動,把“辨析主要的說明方法”改為“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

會考科技作品閱讀試題解讀

根據這一要求,再對照溫州市近三年會考中說明文閱讀的試題,我們大致可以瞭解今年科技作品閱讀的試題走向。下面我們來看看溫州市近三年會考中說明文閱讀的試題。

2001年說明文閱讀考的是課內材料《祖國的大豆》節選,共4小題,8分/120分。考了說明文的樣式,資料說明的作用,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準確語言的舉例及分析。

(一)

大豆的營養價值很高,用途很廣。現代科學研究表明,①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質19%左右的脂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從蛋白質的含量來看,②0.5公斤大豆相當於1公斤牛肉,2公斤多豬肉,或6公斤水質牛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大豆比喻為“植物肉”。現在,用大豆可以加工成100多種主、副食品。經過加工的豆製品,90%以上的蛋白質都可以消化吸收,特別是豆腐,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是我國人民很喜歡吃的傳統食品。

大豆還是重要的油料作物。50公斤大豆一般可以榨8公斤油。北宋蘇軾寫的《物類相感志》裡說:“豆油煎豆腐,有味。”這是我國食用豆油的最早記載。我國是世界上生產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國家之一。《祖國的大豆》

12.這兩段文字按說明物件分,屬於事物說明文;按說明方式分,屬於平實性說明文。(2分)

13.文段中許多地方用了資料說明,請簡要回答畫橫線處的資料分別說明什麼?(2分)

答①說明大豆的營養價值高。②說明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高。

14.短文第二段引用蘇軾《物類相感志》裡的話,是為了說明什麼?(2分)

答:說明我國人民很早就食用豆油。

15.說明文應具有科學性,語言要力求準確、嚴謹。請從上面短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2分)

答:例如:“從蛋白質的含量來看”這個短語用得準確,如果沒有這個短語,那麼大豆與牛肉、豬肉、水質牛奶就無從比較了。

2002年說明文閱讀考的是課外材料有關噪音的內容,材料見《複習導引》93頁例2,共5小題,12分/150分。考了主要內容的概括,數字的排列順序及作用,噪音危害的概括,準確語言的舉例及分析,控制或降低噪聲的措施的尋求。

(二)

①教室裡,同學們正專心聽老師講課,忽然窗外傳來“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大家再也無法專心學習了。

②建築工地上,一會兒,裝卸鋼材發出了金屬撞擊聲,一會兒,電鋸飛轉響起刺耳的尖叫聲,其中還混雜著震耳欲聾的電鑽聲,吵得附近的居民心緒不寧,坐臥不安。

③噪聲不同於音樂,音樂動聽迷人,噪聲是令人討厭、令人心煩的聲音。噪聲汙染,常常是經濟發展、城市興起的“副產品”。

④科學家把聲音的強度用分貝來表示。人耳剛剛能聽到的聲音是0~10分貝,手錶的聲音、落葉時的沙沙聲是20分貝,兩個人的輕聲耳語是30分貝,一般居室裡的聲音是40分貝,農村裡安靜的夜晚也有30—40分貝,公共汽車的響聲、鬧市區的噪聲是80~90分貝,織布車間是100分貝,噴氣式飛機的噪聲高達120~140分貝。

⑤一般居民區裡的噪聲,白天不超過45分貝,夜晚不超過35分貝,人們感到環境還是比較安靜的,有點聲音也不會干擾人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一般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噪聲不超過80分貝的時候,人們還可以忍受。超過80分貝的噪聲,就會使人感到煩躁不安。長期生活在噪聲達90分貝的環境中,人的健康就會受到損害。噪聲對人的危害主要有:

⑥首先會影響睡眠和休息,因而也影響學習和工作。睡眠是人的最好的休息,對恢復體力、保持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噪聲直接影響人的睡眠質量,造成人精神睏倦,心情煩躁,使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⑦第二是影響聽力。人長期生活在高噪聲的環境裡,會造成噪聲性耳聾,起初是暫時性耳聾,天長日久,就可能成為永久性耳聾。有調查說,美國紐約的20多歲的小夥子,聽力竟比不上非洲70歲的老人,因為美國小夥子生活在鬧市區,噪聲干擾嚴重,而非洲老人生活在安靜的大自然中。

⑧第三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使人患各種疾病。大量的動物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把大白鼠放在實驗箱裡,播放達到165分貝的強噪聲,健康活潑的大白鼠的行為馬上失去控制,煩躁不安,失去常態,甚至到瘋狂躥跳,互相撕咬,最後發生抽搐,僵直地倒下。實驗還證明,170分貝的噪聲,大約6分鐘就會使接受實驗的豚鼠有半數死亡。

⑨現代城市的噪聲時時刻刻在破壞著我們安靜的生活,控制噪聲,減少噪聲對環境的汙染正成為人類十分重視並且努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火車的噪聲很大,主要是因為它巨大的車輪與鋼軌強烈摩擦產生的。人們已經研製出磁懸浮列車,這種列車在行駛時是懸浮在軌道上前進的,減少了摩擦,噪聲當然就降低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說明,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幫助人類有效地解決噪聲汙染。

1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介紹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字)(3分)

答:本文主要介紹噪聲及其危害。

14.文章第④自然段列舉了眾多的數字,這些數字是按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這樣排列的作用是有梯度有層次地介紹各種聲音的強度。(2分)

15.細讀文章⑤至⑧自然段,簡要回答噪聲對人的主要危害。(3分)

答:①影響睡眠和休息;影響學習和工作②影響聽力③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使人致病。

16.本文在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上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地方很多,請找出兩個句子寫在下面,並加點標出體現語言準確的修飾、限制性詞語。(2分)

(l)噪聲汙染,常常是經濟發展、城市興起的“副產品”。

(2)一般居室裡的聲音是40分貝。

17.除了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的“磁懸浮列車”的例子外,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學過的知識,再提出兩條控制或降低噪聲的具體措施。(2分)

(1)城市禁鳴機動車喇叭。(2)在強烈噪聲環境中戴防護耳罩。

2003年說明文閱讀考的是課內材料《宇宙有些什麼》節選,材料見《複習導引》99也能力訓練A組第一段。共3小題,6分/150分。考了主要內容的概括,資料說明或打比方說明句子的尋求及作用分析,同義詞的選擇。

(一)(6分)

大約1000億顆以上的恆星組成一個鐵餅形狀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銀河系,太陽也在其中。從地球上望出,銀河就像一個環,套在地球周圍。這是一個美麗的環,當它一半沒在地平線下,另一半橫過天空的時候,人們就說,這是一條天河,它把多情的織女和牛郎隔開了。

哪裡知道,這條天河淹沒了1000億顆以上的星星啊!1000億,你一口氣數下去,得數1000多年!

這就是整個宇宙嗎?不,這還只是構成宇宙的一個的小點點。

(節選自《宇宙裡有些什麼》)

8.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2分)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介紹銀河系的特點。

9.請找出列資料說明或打比方說明的一個句子,並簡要說說它的作用。(2分)

句子:從地球上望出,銀河就像一個環,套在地球周圍。作用:用環來比喻銀河,說明人在地球上看到的銀河系的形狀,使說明生動具體,有利於讀者瞭解說明物件的特徵。10.填入劃線句子空缺處最恰當的一個詞語是(B)。(2分)

A.妙不可言B.微不足道C.微乎其微D.無微不至

根據以上我們對近三年會考試題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知道今年科技作品考查的主要內容為: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文段的要點。2、辨別說明方法,理解其表達作用。3、理解分析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及其作用。4、從探究的角度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針對問題和現象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和策略即獻策題等。考試題型為:填空題、簡答題。今年閱讀材料為課外科技說明文。

要做好課外的閱讀題,我們首先要掌握好課內相關的知識點,從相關的課文中總結出閱讀方法,再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可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材料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國中語文六冊課文共安排了四個說明文單元,分別是第三冊第一單元31、說明事物要抓住特點,第三單元33、說明的順序,第五單元35、說明的方法,第五冊第二單元52、說明文常見的幾種樣式。相關的課文為第三冊31、《中國石拱橋》《祖國的大豆》,33、《隆冬話竹》《向沙漠進軍》,35、《宇宙裡有些什麼》《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第五冊52、《統籌方法》《晉祠》。下面我們先複習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什麼是說明文?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什麼是說明?就某種事物或有關事物的道理作些解說,讓別人明白,叫做說明。說明文有哪些型別?說明文按說明物件分為兩大類:1、說明事物的說明文:往往就某種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構造作些介紹或者就事物的成因、功用或者相互間的關係作些解說。如《中國石拱橋》《祖國的大豆》《隆冬話竹》《晉祠》等。2、說明事理的說明文:往往就某種事物的道理作些解釋,側重於說明事物的本質、規律。如課文《向沙漠進軍》《統籌方法》等。說明文按說明方式分為兩大類:1、平實性說明文:多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樸實簡明。如數學、自然教科書,科技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如課文《統籌方法》等。2、文藝性說明文:除採用說明外,輔以敘述、描寫、抒情,並藉助修辭,語言生動形象。如知識小品,科學小品等。如課文《隆冬話竹》《晉祠》等。

下面我們逐點來複習科技作品的閱讀。

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文段的要點。

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文段的要點,首先應會指出說明物件及其特徵。根據說明文的分類,說明物件包括事物和事理兩類。說明物件的特徵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事物類說明物件的特徵是指事物的外部特點,表現在形狀、方位、構造、性質、成因、發展過程、製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類說明物件的特徵是指事物的.本質特點,體現在概念、種類、本質屬性、內部規律及科學原理等方面。

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的方法:1、看題目,例如《活板》,“板”是要說明的物件,“活”是“板”的特徵;2、看首段,例如《動物尾巴的功能》,文章開頭就寫道:“動物的尾巴形狀萬千,妙用無窮”,點明瞭“動物尾巴”的特點;3、看關鍵詞句。顯示說明物件特徵的內容往往包含在說明文的中心句或在說明文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中,如總說句、分說句、過渡句等。例《晉祠》一文第四自然段說明晉祠樹的特點的詞語就出現在兩個分說句中,“這裡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以造型奇特見長”;第五自然段說明晉祠水的特點時,就藉助了段首的總說句“這裡的水,多、清、靜、柔”。

概括說明中心,第一須通讀全文,瞭解重要資訊,第二要掌握一定的概括方法。一般要圍繞三個問題來進行:1、全文圍繞什麼事物或事理進行說明?2、說明了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麼特徵?3、從哪些方面對該事物或事理進行說明?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說明中心=說明物件+特徵”。如文中有“說明物件+特徵”的中心句可直接用中心句,如《向沙漠進軍》中第6自然段的中心句“抵禦沙丘進攻的方法是植樹種草”。如果一段說明文將說明物件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說明,或列點說明某一物件的特徵,概括時不可以偏概全。如《向沙漠進軍》中第5自然段,說明的中心是“抵禦風沙襲擊的方法是培植防護林和培植草皮,”是兩個方面。對說明中心的概括,語言要簡明扼要。

(做近三年溫州會考說明文閱讀中說明中心概括的題目。)

二、理清說明順序,劃分段落層次。

常見的說明順序主要有時間、空間和邏輯三大類。空間順序主要是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具體次序有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左到右、東西南北中等。標記詞是表方位的名詞。如《核舟記》一文在介紹核舟各部分時,就用了空間順序。時間順序主要是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具體次序有操作程式、發展變化兩類。標記詞是表時間的詞語,如朝代及數字時間等。如《活板》一文就按時間順序說明。邏輯順序主要是說明事理。具體次序有先主後次、先總後分、先因後果、從現象到本質、由效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在理清說明順序時要注意:說明順序的安排是由對說明物件的認識決定的。同一篇文章整體、部分可有幾種說明順序,應分別指出。

劃分段落層次應藉助說明順序和結構及一些語言標誌進行。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承接式等。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通覽全文,把握說明的中心和重點。說明事理的,結構類似議論文,應從邏輯關係上考慮。介紹建築物、場地的,類似記遊式記敘文,可按先後順序劃分。介紹生物或器物的,可從特點、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劃分。說明物件不同,劃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種式,要靈活掌握。

三、辨別說明方法,理解其表達作用。

國中階段所學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種: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引言論、用圖表。一般用三個字表述,不要與修辭方法、論證方法相混淆,表述要規範、一致。為了說明事物的某個特點,文章往往會同時使用幾種說明方法,應分別指出。

明確每一種說明方法的特點,才能準確判定說明方法。分類別:按一定的標準,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被分的幾點、幾個方面之間是並列關係,而且要一次分完,不可遺漏,即被分事物範圍是分出事物範圍之和。(句式:***有幾種:一種是***,另一種是***)如《向沙漠進軍》中風沙進攻的兩種方式。

下定義:用準確精練的語言科學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句式:***是****)如“統籌方法”的定義。

舉例子:舉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例子說明抽象事理或事物。(標記詞:例如、比如、又如等)例如《隆冬話竹》一文,為了說明竹子是製作生活用品的材料,就列舉了合江的竹躺椅、自貢的竹絲扇、杭州的竹筷、寧波的竹籃等例子加以說明。

作比較:用熟悉的事物比較,可比較相同點或不同點,只要比較點相同即可。(句式:***比***,***和***一樣)如在《宇宙裡有些什麼》一文中,“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氣的幾萬分之一,比我們用抽氣機造成的‘真空’還要稀薄得多”一句,通過作比較,說明星星的密度非常小。

列數字: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的最精確、最有說服力的方法。(標記:資料)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體事物來比喻所說明的複雜抽象的事物。(標記:比喻詞)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用圖表:用圖畫或列表的形式說明事物特徵,簡單形象明瞭。(標記:表格、圖形)例如《統籌方法》一文,用了三幅“箭頭圖”。

引言論:引用諺語、俗語、古詩文,引證事物特徵。(標記:引號)如《祖國的大豆》一文引用蘇軾的話來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生產豆油最早的國家之一。

使用某種說明方法的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種說明方法通常的作用,再與說明物件的特徵和具體語境結合起來。可用公式“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說明物件及其特徵”。幾種說明方法本身的作用:打比方,生動形象;列數字,準確;用圖表,清晰明瞭;舉例子、作比較,通俗易懂;下定義,揭示本質特徵;分類別,條理清楚;引言論,引證事物特徵。

(做近三年溫州會考說明文閱讀中說明方法辨析及作用分析的題目。)

 四、理解分析說明性語言的特點及其作用。

說明性語言的特點:準確、嚴密、簡明。準確是最主要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如:可能、大約、幾乎、一般、近、之一等詞。常見的題型有兩種:①文中加點詞能否去掉?為什麼?②說明文應具有科學性,語言要力求準確、嚴謹。請從上面短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答題方法常用刪除法,即該詞放著說明什麼,如刪去有什麼不好。(做2001、2002年說明性語言試題。)

2、同義詞的選用:辨別同義詞的細微差別。如2003年試題。

嚴密主要體現在詞句照應、搭配等方面,因而答題時要注意詞與短語恰當搭配與排列。如該詞照應哪個句子、哪個詞,從文中尋找依據等。還要留意詞或短語的恰當搭配和合理排列。

簡明:注意代詞的運用,指代詞的意義分析。指代詞指代的內容往往在該詞的前面,到底指什麼內容,應結合語境仔細分析,分析後可用代入法加以檢驗。

生動形象是文藝性說明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1、描述等表達方式的運用;2、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因此可和表達方式及修辭方法的分析結合起來。

做這類題目時,要以表示時間、數字、範圍、程度等限制性詞語為抓手,以同義詞選擇運用以及模糊性語言分析為重點,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仔細揣摩體會,語言表述要簡潔、完整、規範。

五、從探究的角度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明文的閱讀探究主要有:1、對資訊的處理:分析資料、圖表閱讀、綜合資料得出結論等。2、針對問題和現象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和策略(獻策題)。3、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綜合運用(滲透題)。4、質疑問難或自擬題目並作答。

1、對資訊的處理:資料分析,可參見近三年的會考試題。

圖表閱讀,首先要了解圖形的型別:表格式、圓形圖、折線圖、曲線圖、柱狀式等。答這類題目要注意3點:①弄清題目要求。②看清圖表內容,從圖上找規律。③進行分析思考,用簡潔文字表達。試題參見《複習導引》92頁第4、5題。

對下表的內容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①)

2000年前三季度與1999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對照表(單位:元)

1999年前三季度2000年前三季度增長幅度(﹪)

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63.4115002.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3.3247198.4

注:4719-4353.32=365.68,4719÷1500=3.15

①2000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多3.15倍。(正確答案為2.15倍,不包括本身)

②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長了2.5﹪。

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長了8.4﹪。

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前三季度比1999年前三季度增長了365.68元。

綜合資料得出結論,見2003年會考試題第7題。

根據下面一段話中的統計資料,請為這段話寫一個結束句(不超過20字)。

最近,記者考察了某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對這條商業街的商業用字進行了調查,發現整個路段的747個招牌中,含有不規範字的招牌多達118個,約佔總數的16%。在這118個招牌共有326個不規範字。由此看來,。

(答案例如:商業用字不規範的現象非常嚴重。)2、針對問題和現象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和策略(獻策題)。見2002年會考第17題。

①除了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的“磁懸浮列車”的例子外,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學過的知識,再提出兩條控制或降低噪聲的具體措施。(2分)

(1)(2)

②不注意與自然和諧相處,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請你舉出一個這方面的例子,並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舉例:對森林亂砍濫伐措施:封山育林

③你理想中的書籍是怎樣的?請設計一種並簡要說說這種書的特點。(50字左右)

解答這類題目,要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學過的各科知識作答,措施應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這類考題可體現出考生應具備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3、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綜合運用(滲透題)。這類試題體現了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體現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解答這類試題,大家要呼叫各科的知識,特別是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知識,此外還有社會中的歷史、地理、時事知識。這類試題,溫州以前都未考過,今年一定有所涉及,大家要引起重視。下面試舉幾例:

①第1段中“中國首名太空人”指的是誰?並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他的主要事蹟。

這是與時事政治的結合。答案: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繞地球飛行14圈,持續飛行21小時23分鐘,飛行距離約60萬公里,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

②閱讀文中劃線句,運用你們學過的壓強的知識,說明呼吸運動的原理。

這是與自然中的物理、生理學科的結合。答案:吸氣時,胸部(或胸膛壁)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胸內空氣壓強減小,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中;呼氣時,胸部(或胸膛壁)縮小,肺的容積縮小,胸內空氣壓強增大,肺中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

③第3段只說紅樹的繁殖方式“與一般常見的植物不同”,但並沒有明說“一般常見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請結合你平時對植物的觀察和認識,簡要說明“一般常見的植物”的繁殖方式,並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

這是與自然中的植物知識結合。答案:主要看能否說明清楚跟紅樹“胎生繁殖”不同的繁殖方式,如種子繁殖、孢子繁殖、插扦、嫁接等,並且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

④氣候對人類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於死地。請根據自己掌握的氣候方面的知識,各舉一個氣候造福於人類和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

這是與社會中的地理學科的融合。答案:氣候造福於人類的例子:新疆某些地區常年多風,當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風能建立了許多風力發電站,為當地的農牧業生產服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氣候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我國南方某些地區夏秋季節多雨,往往形成洪澇災害,給人民生活和當地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抓住氣候地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舉例典型,表述具體即可得分)

⑤侵華期間,日軍企圖掠走司母戊鼎,還犯下了許多滔天罪行。請你寫出1931年至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兩個主要歷史事件名稱。(見練習題)

這是與社會中歷史知識的結合。答案:“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

4、質疑問難或自擬題目並作答。這類試題最能體現探究性學習的特點,要求大家平時學習要多思考,多發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去年會考試題在文學作品閱讀中已有這類試題,今年也可能出現在科技作品的閱讀中。下面舉例如下

①本文有許多值得我們品味的地方,請從語文的角度自己設計一個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並簡要說明問題設計的理由(不能抄用試卷上的題目)。

問題:?

理由:。

答案例如:問題:本文用了許多貼切的比喻,請找出一句,並作簡要分析。

理由:用許多貼切的比喻是本文描寫竹林特點的主要方法之一。讀者通過對文中比喻句的分析,能夠加深對這一修辭方法在描寫景物中的作用的理解,提高品味、運用語言的能力。②認真閱讀本文,任選一個角度(如論點、論據、論證、結構、語言等),自擬一道試題,自己解答。(①要用簡答題,用其他題型的不給分。②抄用本卷中的試題不給分。③對編制的有價值的試題或有創見的答案,可另加1-2分)

試題:

答案:

解答這種試題,要精讀課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答題時看具體情況,如果是質疑問難,應提你閱讀中確實存在的有價值的問題,這問題的答案,你確實不知道。如果是要你自擬題目並作答,應提你閱讀中覺得有價值的問題,這問題的答案,你應很清楚,並且能完整準確地解答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