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四則”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2.57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四則”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四則”閱讀答案

“《論語》四則”閱讀答案1

閱讀《論語》十則選段,完成文後問題。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⑦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4)傳不習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劃線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有朋自遠方來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擇其善者而從之

D.不亦樂乎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寫出選段第③句和第⑤句中所含的成語。(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來到實驗中學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生活的開始,能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複習

(2)生氣、發怒

(3)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4)老師傳授的知識

2.D

3.(1)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2)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重大的責任而且路程遙遠。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5.示例:自己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是待人接物的正確的方法,要學會替別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靜的求學環境,喧鬧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為別人創設這樣的環境。(意對即可)

“《論語》四則”閱讀答案2

《論語》四則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註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習於擺架子裝樣子,內心卻邪惡不正。③[善柔]善

於阿諛奉承,內心卻無誠信。④[便佞]善於花言巧語,而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 (2)學而不思則罔 (3)可謂好學也已矣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2)思而不學則殆。

16.按要求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

17.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談談你對第④則內容的理解。 (4分)

答案:

14.(3分)(1)從:聽從 或:採納、聽從(答“學習、跟從”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無所得

(3)好:喜愛 或:喜好、喜歡 (每小題1分)

15.(4分)(1)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處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殆”翻譯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均可)

(每小題2分)

16.(4分)第①則: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 第②則:擇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17.(4分)要點:好學就是勤奮學習,學習新知,鞏固舊知’。

(答出要點得2分,扣住要點又能聯絡實際可得滿分)

“《論語》四則”閱讀答案3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題目: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②由,誨女知之乎! ( )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2.按照下面的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的句子填在橫線上。

①舉一反三是智慧的搖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習與思考應有機結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學用結合,樂趣無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課文中的成語(至少4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提示摘錄出語段中的名言警句。

①談求知態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談學習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談修身做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說”通“悅”,愉快。

②“女”通“汝”,你。

③最後一個“知”通“智”,聰明。

2.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學而習之,不亦樂乎。

3.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

4.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②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③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四則”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楚狂接輿①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子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③易之?且而④與其從辟人之士⑤也,豈若從辟世之士⑥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⑦?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論語·微子》)

【注】①楚狂接輿:姓陸名通,字接輿,楚昭王時,因見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當時人稱之為楚狂。 ②滔滔:比喻紛亂的樣子。 ③以:與、和。同下文“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丘不與易也”諸“與”字同義。 ④而:你,指子路。 ⑤辟人之士:指孔子。因孔子周遊列國,相繼離開魯、衛、楚等國。闢,通“避”。 ⑥辟世之士:避世隱居的人。 ⑦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如不與世人同群生活,那麼要跟誰相處而生活呢?徒,輩。

1、對上面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接輿是楚國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實際上是一種避世之法。他與當時眾多的隱者一樣,以為天下無道,政治黑暗,難以有所作為,便為潔身自好而遁世隱居與山林鳥獸同群。

B、只有君王聖明,才能使聖賢君子大有作為;如果君王無道,聖賢君子不僅會自己退隱,而且相互號召遠離無道之君。因此接輿以鳳喻孔子,諷刺他在天下無道時卻不隱去是一種德行衰敗的表現。

C、面對接輿的嘲諷孔子雖沒能直言想法,但卻可以由接輿的“知其不可為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處事態度。

D、孔子對隱士的“不合作”持嚴厲批判態度,他認為過於消極無為無法改變天下無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棄對政治的參與。

2、結合上面語段,聯絡當今社會,談談你對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的認識。(3分)

答:

【答案】

1、D (語段中並沒有明顯的表明孔子的“嚴厲批判”的態度,甚至從《微子》的很多語段中可以看出由於當時的社會無道,孔子對隱者的不合作態度還是比較欣賞的,且孔子亦提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觀念。但出於對自身道德主張的堅守,所以仍不肯放棄對政治的參與。)

2、“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處事態度在任何社會都是應該秉承的。(1分)孔子所處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無道,舉世皆濁,有隱者隱遁山林與鳥獸同居,但孔子卻認為人與鳥獸不同,即使世事艱難,也應挺身而出扭轉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義理的,沒有不盡力為之奮鬥的。(1分)在當今社會,政治清明時局穩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會現象,我們應始終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參與變革,慨然擔當起社會的責任。(1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