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閱讀理解及答案

來源:才華庫 1.9W

現如今,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兒時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憶兒時閱讀理解及答案

原文

憶兒時

豐子愷

那是我五六歲時、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個豪爽而善於享樂的人,良辰佳節不肯輕輕放過。養蠶也每年大規模地舉行。其實,我長大後才曉得,祖母的養蠶並非專為圖利,有的年頭還要蝕本,然而她喜歡這暮春的點綴,故每年大規模地舉行。我所喜歡的,最初是蠶落地鋪。那時我們的三開間的廳上、地上統是蠶,架著經緯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飼葉。蔣五伯挑了擔到地裡去採葉,我與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蠶落地鋪的時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楊梅好吃得多。我們吃飽之後,又用一張大葉做一隻碗,採了一碗桑葚,跟了蔣五伯回來。蔣五伯飼蠶,我就以走跳板為戲樂,常常失足翻落地鋪裡,壓死許多蠶寶寶,祖母忙喊蔣五伯抱我起來,不許我再走。然而這滿屋的跳板,像棋盤街一樣,又很低,走起來一點也不怕,真是有趣。這真是一年一度的難得的樂事!

所以雖然祖母禁止,我總是每天要去走。

蠶上山之後,全家靜靜守護,那時不許小孩子們噪了,我暫時感到沉悶。然而過了幾天,採繭,做絲,熱鬧的空氣又濃起來了。我們每年照例請牛橋頭七娘娘來做絲。蔣正伯每天買枇杷和軟糕來給採繭、做絲、燒火的人吃。大家認為現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時候,應該享受這點心,都不客氣地取食。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與軟糕,這又是樂事。

七娘娘做絲休息的時候,捧了水煙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給我看,對我說:做絲的時候,絲車後面,是萬萬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時候不留心被絲車軸棒軋脫的.她又說:“小囝囝不可走近絲車後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軟糕.還有做絲做出來的蠶蛹,叫媽媽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終不要吃蠶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諸姐都不要吃的緣故。我所樂的,只是那時候家裡的非常的空氣。日常固定不動的堂窗、長臺、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變成不常見的絲車、匾、缸。又不斷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絲做好後,蔣正伯口中唱著“要吃枇杷,來年蠶罷”,收拾絲車,恢復一切陳設。我感到一種興盡的寂寥。然而對於這種變換,倒也覺得新奇而有趣。

現在我回憶這兒時的事,常常使我神往、蔣五伯、七娘娘和諸姐都像童話劇裡的人物了。且在我看來,他們當時這劇的主人公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憶!只是這劇的題材,現在我仔細想想覺得不好:養蠶做絲,在生計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數萬的生靈的殺虐!《西青散記》裡面有兩句仙人的詩句:“自織藕絲衫子嫩,可憐辛苦赦春蠶。”安得人間也發明織藕絲的蘭車,而盡赦天下的春蠶的性命!

【問題】

19.從全篇文章來看,“我祖母在日的事”的“事”指的是:

20.作者在文中重點憶了哪兩個方面的快樂生活?

21.指出下面詞句的含義:

①第一段中“這真是一年一度的難得的樂事”中的“這”指的是:

②第四段中“我所樂的,只是那時候家裡的非常的空氣”中的“非常的空氣”指的是:

22.文中有一個字是串起全文故事的線索,這個字是:

23.文中有一個比喻總說了作者兒時有趣的生活,這個比喻是:

24.你認為文章最後一段寫得好嗎?好在哪裡呢?

【參考答案】

19.養蠶

20.一是蠶落地鋪時的快樂生活,一是採繭做絲時的快樂生活

21.①走像棋盤街一樣的滿屋的跳板

②與平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氣氛

22.樂

23.劇

24.寫得好。好在運用了生動的比喻來形容兒時甜美的生活,好在作者“安得人間也發明織藕絲的絲車,而盡赦天下的春蠶的性命”的真情流露(與此相近的表述也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