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55W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一份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滄海》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滄海》閱讀答案

觀滄海

1、本詩作者 ,不僅是建安時期一位傑出的詩人,還是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 、軍事家。

2、按要求填寫原詩中的語句。

①詩人登臨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實寫詩人所見之景的句子是:

③虛寫詩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統領全篇寫景的一個字是“ ”。寫景時,先寫島上的 ,次寫海面上的 ,最後寫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詩的情感基調是 。

4、前三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 ”寫的是動景,“ ”寫的是靜景。

5、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6、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是 。詩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

8、“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氣勢。“何”字型現了作者面對大海的驚奇,因為他看到了山島的 ,樹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通過寫作者在遠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見的壯觀景象,展現了詩人寬廣的胸襟。

B、詩歌前四聯寫詩人登上碣石山看見山島聳立,樹木茂盛,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

C、第五、六聯通過豐富的'想像,寫出滄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氣派。

D、最後一句,如一曲雄壯的樂曲,在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悲從中來,發出感慨。

《觀滄海》閱讀答案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3、觀 樹木百草 秋風洪波 蒼涼慷慨,悲壯激昂

4、動景: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靜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動景靜景各寫一點即可)

5、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湧動,感慨萬千。(只作翻譯1分,有想象內容1分)

6、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運用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巨集大的抱負。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體現詩人的開闊的胸懷和巨集大的抱負。

8、蒼茫動盪巍峨 茂盛 洶湧

9、D

原文

觀滄海

東臨碣石⑴,以觀滄海⑵。

水何澹澹⑶,山島竦峙⑷。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⑸。

註釋

⑴碣(jié)石:原渤海邊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大約在6世紀中葉以後,碣石山前的近岸成為陸地而離渤海較遠,使碣石山不再成為觀海的勝地。

⑵滄海:大海。海水蒼青色,因此稱滄海。

⑶澹澹(dàn):水波動盪的樣子。

⑷竦(sǒng)峙:挺立。“竦”和“聳”相同。

⑸“幸甚”兩句:這是為配合音樂的節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後面都有,跟正文沒有什麼關係。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多麼洶湧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湧起了水花波浪。雄偉的太陽,燦爛的銀河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偉的太陽,燦爛的銀河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賞析

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淒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湧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絡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託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執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裡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巨集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 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巨集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