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是經典的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來源:才華庫 2.06W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關於什麼是經典的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什麼是經典?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定義的是說明天、地、人常理的書叫“經”。所謂“經”就是既永恆不變又至高無上的道理,不可磨滅的訓導。所謂“經典”,就是承載這種道理和訓導的各種典籍。文學經典就是承載文學既永恆不變又至高無上的道理,不可磨滅的訓導的各類文學典籍。

2005年5月底,在“文化研究語境中文學經典的建構與重構國際學術會議”上,國內外眾多學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文學經典”這一概念進行了闡釋。樊星和王化學從普遍主義的立場出發認為“經典”是承載人類普遍的審美價值和道德價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時空性”和“永恆性”。

藍棣之認為經典作品“要有長久甚至永恆的生命力,要經得起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閱讀和闡釋”。童慶炳提出經典的普遍性在於“寫出人類共通的‘人性心理結構’和‘共同美’的問題。

就是說,某些作品被建構為文學經典,主要在於作品本身以真切的體驗寫出了人的情感,這些情感是人區別於動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鳴。” 筆者認為,判斷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學經典,應該考慮以下標準:恆久流傳;藝術價值;具有巨大的多向闡釋的空間。

首先,是恆久流傳。能不能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眾多讀者所普遍接受,這是判斷一部文學作品能否成為經典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比如《唐詩三百首》,不僅僅在當時廣泛流行,甚至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的程度;也是200多年來流行最廣的一部唐詩選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正是對《唐詩三百首》廣受各朝各代讀者歡迎的一個最形象的說法。

再比如《三國演義》,一經問世就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僅僅在明代,《三國演義》便有多種刻本在民間流行,並且被廣泛改編成戲曲和說唱文藝在全國各地頻頻上演。

《唐吉可德》出版後,上至王宮,下至市井,男女老幼爭相傳閱,由此可見這部小說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綜上所述,能不能為各時代眾多讀者所普遍接受,這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能否成為文學經典的一個最顯著也是最根本的標準。

其次,深刻的藝術價值。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為文學經典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塑造典型的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典型,有沒有扣人心絃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是在作品中描繪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東西,這些都是藝術價值的構成因素。

一部《紅樓夢》,塑造了數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典型的就有二三十個,這決定了《紅樓夢》文學經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闡釋空間。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否豐富而多義,是能否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發和教益,這對文學經典的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果一部文字作品的內蘊極為豐富,哲理極為深刻,可供挖掘的內容較多,具有較大的多向闡釋的空間,這樣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構為經典。

比如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讀者都能從《哈姆雷特》這部名劇中獲得各自不同的'收穫,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學經典進行各個層面的解讀,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這是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立的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標準。

(選自《時代文學2010年第6期,有刪節》)

1.從原文看,下列對“文學經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學經典就是承載文學既永恆不變又至高無上道理和不可磨滅訓導的各類文學典籍。

B.文學經典寫出人的情感,而且這些情感要能做到於動物在情感方面容易引起共鳴。

C.文學經典要有長久甚至永恆的生命力,能夠經得起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閱讀和闡釋。

D.文學經典的普遍性特點反應在作品能寫出人類共通的“人性心理結構”和“共同美”。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詩三百首》廣受各朝各代讀者歡迎,甚至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的程度說明文學經典是恆久流傳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典型,這是一部作品成為文學經典的重要因素,扣人心絃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學經典具備的。

C.《三國演義》被廣泛改編成戲曲和說唱文藝在全國各地頻頻上演的事實證明文學經典是為各個時代眾多讀者所接受的。

D.《唐吉可德》出版後,上至王宮,下至市井,男女老幼爭相傳閱,之所以受到如此歡迎,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鼓勵閱讀。

3.下列對原文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哈姆雷特》這部作品本身獨特,使讀者產生幻覺。

B.衡量一部文學經典的一個最顯著也是最根本的標準是各個時代的眾多讀者都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C.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否豐富而多義,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發和教益,這是文學經典建構過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創作時就想到要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讓讀者從不同角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各個層面的解讀。

參考答案:

1.B(這些情感正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所在,怎麼會與動物容易引起共鳴呢?)

2.D(《堂吉訶德》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熱烈歡迎是因為作品本身優秀經典,不是統治者鼓勵閱讀的原因。)

3.B(A項的理解是錯誤的。讀者所在地域、人文環境的差異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性格差異,還有當時的文藝思潮的影響都會對作品有不同的欣賞習慣和不同的理解方式,因而會影響到對文藝作品的理解在深度和準確性上產生差異,而主要不是作品本身獨特性產生出這種差異。

C項說“唯一要素”太絕對片面了。文章認為衡量文學經典有三個標準。D項的說法不符合原文內容,也不符合創作實際,是“無中生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