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食品的“簡歷”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3W

首先看食品類別。說明上要標明食品的類別,類別名稱必須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以免企業“忽悠人”。例如,一盒飲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牛奶製品?如果看見說明上的“食品類別”專案註明“調味牛奶”,這就說明,這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裡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這樣的產品和牛奶的營養價值比較接近。反過來,如果是在水裡加了點牛奶和咖啡,那麼在食品類別上就屬於“乳飲料”,不能叫做“調味牛奶”。它的營養價值就比牛奶差遠了,不能用來替代牛奶給幼兒喝。

學會看食品的“簡歷”閱讀答案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看原料排序。按法規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應當排在最後一位。例如,某種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等”,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麥和核桃都很少。這樣的產品,營養價值還不如大米飯。如果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燕麥,米粉,核桃,蔗糖,麥芽糊精等”,其品質顯然會好得多。

第二大看點,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鹽、氫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還有可能產生過敏或不良反應的配料。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對花生過敏,那麼買餅乾點心等食品的時候一定要非常仔細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絕不能買。

第三大看點,看其中的食品新增劑。目前我國對食品新增劑的標註也越來越嚴格了,從2010年6月開始,企業必須明明白白地標註出所有的食品新增劑,而且要放在“食品新增劑”一詞的後面。看食品新增劑並不難,看到帶顏色的詞彙,比如“檸檬黃”、“胭脂紅”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帶味道的詞彙,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劑;看到帶“膠”的詞彙通常是增稠劑、凝膠劑和穩定劑,等等。看多了就習慣了。

第四看營養含量。對很多食物來說,營養者是人們攝取的`重要目標,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對於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熱量”或“卡路里”)、脂肪、飽和脂肪酸、鈉和膽固醇含量等指標。這幾個專案,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五看產品重量、將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產品看起來可能便宜,甚至貼著“降價”標籤,但如果按照產品重量來算,反而比其他同類產品昂貴。也可能一種產品用手掂一下覺得挺重,但重量都來自包裝,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結果真正能吃進去的部分可能沒多少分量。

第六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質條件,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後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沒危險;儲存期或最後食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質期之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就算沒有過期,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成分或保健成分還是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後還要看認證標誌。很多食品的包裝上有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比如有機食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無公害食品標誌、原產地認證標誌等,還有QS標誌,沒有它的食品就不能進入超市銷售。這些標誌代表著產品的安全品質或管理質量。在同等情況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標誌不必在意,但產地說明還是值得看看的,因為如果產地生態環境好,周圍沒有汙染源,產品的安全質量就會讓人放心。產地汙染大的地方,各種汙染物質會從土壤、灌溉水中進入植物體內,比施農藥還可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