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竹閱讀答案3篇

來源:才華庫 2.0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什麼型別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竹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竹閱讀答案3篇

說竹閱讀答案1

說竹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

若說鬆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

那麼,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

雪壓冬雲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筍玻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機,一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陰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論低矮數寸,高直數丈,或零落數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潔,也還有一分的妖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的“樸”何以用“木”表意?

並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侷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絕活兒。可如天然去雕飾的素妝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鬚眉男子枝橫雲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另一番嚮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就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

沒有什麼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竹的情韻了。在這裡,竹已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惟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鄭板橋,乾脆以竹為友: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窗紙,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陰中,清光映於畫上,絕可憐愛。

話雖這麼說,這位想為百姓做點好事的士大夫,並不想真隱逸山林。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

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為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著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

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蓆、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著質樸無華的貢獻。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選自《靈性散文》有刪改)

1.作者認為“月下聽蕭,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請根據文中相關內容回答:①竹達到了怎樣的境界?②“聽蕭”“聞笛”與“竹的境界”有什麼聯絡?(5分)

2.文中談及鄭板橋時說“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試根據上文內容,說說鄭板橋的“抱負”是什麼?(4分)

3.作者說“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分三條列出竹滲透的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6分)

4.對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既寫出了竹的神“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又寫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謂形神兼備。

B.本文寫竹以時間為序,從冬到秋,依次寫出竹在不同季節裡的風姿與神韻,給人可親可敬、身臨目睹之感。

C.這篇散文以竹為線索,由竹寫到畫竹的人,寫到竹畫,最後又回到竹,顯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陪襯,層層鋪墊,寫活了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的東方之竹。

答案:

1.①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或:“集花草樹木之長”或“集潔、幽、淡、清柔、豪爽、高遠於一身”)

②簫與笛取材於竹(或與竹的外形相似)簫、笛之音是竹之靈性(或生命)的吟唱(或:聽蕭與聞笛就是聆聽竹的生命的吟唱;聽簫、聞笛能讓人領悟竹的靈性與神韻)

2.想為百姓做點好事,想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或濟天下)

3.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4.A

說竹閱讀答案2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

【註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可愛者甚蕃( ) (2)陶後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譯文:

19.甲文從蓮的生長環境、□□、□□、品性等方面讚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節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兩文都用了□□的表現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的表達方式。(3分)

語段(一):

語段(二):

答案

17.(1)多(2)少(3)堅定,有節操(4)種植,栽培

18.(1)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2)君子看見它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氣 性直 心空

20.象徵 描寫 議論

21.作文略也。

說竹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說竹》一文,完成12~15題。(共10分)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若說鬆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那麼,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

雪壓冬雲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筍破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機,一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陰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論低矮數寸,高直數丈,或零落數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潔,也還有一分的妖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的樸何以用木表意?

並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侷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絕活兒。可如天然去雕飾的素妝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鬚眉男子枝橫雲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另一番嚮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就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

沒有什麼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竹的情韻了。在這裡,竹已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 惟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鄭板橋,乾脆以竹為友: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窗紙,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陰中,清光映於畫上,絕可憐愛。話雖這麼說,這位想為百姓做點好事的士大夫,並不想真隱逸山林。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為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著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

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 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蓆、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著質樸無華的貢獻。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選自《靈性散文》,有刪改。

12.作者認為月下聽蕭,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請根據文中相關內容回答竹的境界是什麼?(3分)13.文中談及鄭板橋時說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試根據上文內容,說說鄭板橋的抱負是什麼?(2分)

14.作者說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分三條列出竹滲透的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3分)

15.文章寫的是竹,為什麼還寫到了自然界許多花草樹林,作者的用意是什麼?請用簡要的話概括。(2分)

參考答案

12. ①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或:集花草樹木之長或集潔、幽、淡、清柔、豪爽、高遠於一身) ②簫與笛取材於竹(或與竹 的外形相似)簫、笛之音是竹之靈性(或生命)的吟唱(或:聽蕭與聞笛就是聆聽竹的生命的吟唱;聽簫、聞笛能讓人領悟竹的靈性與神韻)(3 分)

13. 想為百姓做點好事,想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或濟天下)。(2分)

14.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6分)

15. 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陪襯,層層鋪墊,寫活了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的東方之竹。(2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