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17W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於個人提升。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範的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1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高帝默然。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岀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岀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

高帝從破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惡噲者。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

……高祖崩。呂嬃常以前陳平為高帝謀執樊噲,數讒曰:“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陳平聞,日益甚。呂太后聞之,私獨喜。面質呂嬃於陳平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無畏呂嬃之讒也。”

呂太后立諸呂為王,陳平偽聽之。及呂太后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

節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具告之具:詳細

B.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趣:興趣

C.為陛下危之危:感到危險

D.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發:派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上因隨以行因人之力而敝之

C.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夜縋而出

D.以節召樊噲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7.下列六句話編為四組,都能表現陳平用智謀維護劉氏政權的一組是()

①是趣之虎也,竊為陛下危之②陛下弟出為偽遊雲夢

③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④陳平聞,日益甚

⑤陳平偽聽之⑥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有人密告韓信謀反時,劉邦沒輕信諸將意見,而是認真聽取陳平的分析,並採納了他的意見,說明劉邦很信任陳平。

B.韓信被劉邦捆綁後憤怒高呼,後悔自己沒有早烹殺劉邦,劉邦說:“你不用出聲喊叫了!你謀反,已經很明顯了!”

C.劉邦善於用人,但又多疑,聽到有人說樊噲的壞話,立即惱羞成怒,便採用陳平的計謀,讓周勃代替樊噲領兵,讓陳平到了軍中立即斬下樊噲的頭。

D.陳平曾為高祖出謀劃策捉拿樊噲,劉邦死後,樊噲夫人呂嬃就多次在呂太后面前說陳平壞話,可呂太后聞知此事,卻暗自高興。

參考答案:

5B

6C

7.D(③④⑤體現他的明哲保身)

8.B(後悔自己沒有早烹劉邦錯)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2

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遊學。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呂太后立諸呂為王,陳平偽聽之。及呂太后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孝文帝立,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欲讓勃尊位,乃謝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願以右丞相讓勃。”於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戶。居頃之,孝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 憎惡,惱恨 B.使平得宰天下 假使

C.陳平欲讓勃尊位,乃謝病 感謝 D.勃功不如臣平 比得上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 先妣撫之甚厚

B. 陛下不知其駑下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C. 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 肇錫餘以嘉名

D. 裡中社,平為宰 君家婦難為

7、下列句子中,與“善,陳孺子之為宰!”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B.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C.渺渺兮予懷 D.凌萬頃之茫然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為平定諸呂叛亂有功,被封為右丞相,位在陳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見時,向周勃、陳平詢問決獄及錢穀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陳平則巧妙應對。

C.周勃責備陳平為什麼平時沒有告訴他怎樣回答皇帝問話,陳平認為周勃理應知道宰相的職責。

D.周勃自愧不如陳平,主動辭去相位;陳平最終憑藉實力奪回了他夢寐以求的丞相職位。

9、斷句和翻譯。(9分)

(1)用“/ ”為文中加波浪線的文字斷句。(3分)

陳 平 笑 曰 君 居 其 位 不 知 其 任 邪 且 陛下 即 問 長 安中 盜 賊 數 君 欲 強 對 邪 於 是 絳 侯 自 知 其 能 不 如 平 遠 矣。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每小題3分)

(1)伯常耕田,縱平遊學。

(2)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

5、C( 謝:婉言拒絕,推辭。)

6、D (D項的兩個“為”都是動詞,“做,當”。A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是代詞,“她”。B第一個“其”是代詞,“我、我們”;第二個表選擇。C第一個“以”是動詞,“認為”;第二個是介詞,“把、用”。)

7、C(謂語前置)

8、D (“陳平最終憑藉實力奪回了他夢寐以求的丞相職位”不妥。)

9、(3分)(1)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君欲強對邪/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錯一處扣0.5分。)

翻譯(6分)(1)陳伯平常種地,聽任陳平出外求學。(縱,聽任、任憑;遊學,外出求學;句意:各1分)

(2)(孝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一歲,一年;幾何,多少;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宰相陳平,是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中貧窮,喜歡讀書。有田地三十畝,僅同哥哥陳伯住在一起。陳伯平常種地,聽任陳平出外求學。他的嫂子惱恨陳平不看顧家業,說:“有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陳伯聽到這些話,趕走了他的妻子並休了她。

鄉里社日,陳平當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勻。父老鄉親們說:“陳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陳平說:“唉呀,假使讓我掌管天下,我也會像分肉這樣啊!”

呂后立呂氏宗族的人為王,陳平假裝順從。等到呂后去世,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終於誅滅了呂氏宗族,擁立孝文皇帝即位,陳平是主要的策劃者。孝文帝即位後,他認為太尉周勃親自率兵誅滅呂氏宗族,功勞多。陳平想把尊位讓給周勃,於是自稱有病推辭。孝文帝剛剛即位,感覺陳平病得奇怪,探問他。陳平說:“高祖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陳平。到誅滅呂氏宗族時,我的功勞也就不如周勃了。我願把右丞相的職位讓給周勃。”於是孝文帝就任命絳侯周勃當右丞相,位次列第一;陳平降職為左丞相,位次列第二。賞賜陳平黃金千金,增加食邑三千戶。過了一段時間,孝文帝已經更加明瞭熟悉國家大事,接受群臣朝見時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道。”孝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急得汗流浹背,慚愧自己不能回答。於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主管的人。”皇上說:“主管的人是誰?”陳平說:“陛下如果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史。”皇上說:“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麼您所主管的是什麼事呢?”陳平謝罪說:“管理百官!陛下不認為我們能力低下,讓我們擔任宰相的職位。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撫四夷和諸侯,對內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孝文帝這才稱讚他答得好。右丞相非常慚愧,出來後責備陳平說:“你平常怎麼不告訴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話呢)!”陳平笑著說:“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職責嗎?況且陛下如果問起長安城中盜賊的數目,您也要勉強來對答嗎?”這時絳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陳平差遠了。過了一會時間,絳侯託病請求免去右丞相的職務,陳平一人獨任丞相。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3

文言文,完成1-4題。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漢。

其後,楚急攻,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鹹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有刪改)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 宰:分割

B.陳涉起而王陳 王:稱王

C.久之,漢王患之 患:擔憂

D.楚使歸,具以報項王 具:詳盡

2.下列對原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B.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C.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D.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謀。劉邦滎陽被圍,他利用楚軍中可以導致混亂的因素,行反間計,使得項羽懷疑剛直忠誠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軍。

B.劉邦陰險狡詐,面對項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將其當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裝在知道是項羽使者後降低接待規格,這讓項羽對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頗有謀略,性情剛直。他欲急攻滎陽,體現了正確的戰略主張;但他又任氣使性,面對項羽的生疑,他忿然離去,最終使敵方的計謀得逞。

D.項羽聽信讒言,猜忌多疑。這樣的性格弱點,使得他始終沒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計,貽誤了戰機。

4. 將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3分)

譯文: △ .

(2)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3分)

譯文: △ .

參考答案

1.(3分)A(宰:掌管,治理)

2.(3分)B

3.(3分)D(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的人才錯,應是項羽恭敬愛人,那些正直有節的人大都歸附他,但因他吝嗇於爵位和土地,人們又都離開他。)

4.(6分)(1)(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王沒有采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逃跑了。(大意1分,落實或亡各1分,共3分)

(2)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過問支出情況。(大意1分,落實然恣各1分,共3分)

【參考譯文】

丞相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裡貧窮,喜歡讀書。鄉里舉行社祭,陳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們都說:陳平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陳平感慨地說:要讓我掌管天下,也會像分祭肉一樣!陳涉起兵在陳縣稱王以後,立魏咎為魏王,陳平跟著一些年輕人一道去臨濟投奔魏王魏咎。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王沒有采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因此逃跑了。陳平就到修武歸降了漢王。

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把漢王包圍在滎陽城裡。過了一些時間,漢王為此憂慮起來,就對陳平說:天下紛爭,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羽這個人恭敬愛人,那些講究謙節禮儀的人大都歸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勞應該封給爵位和食邑的時候,他卻很吝嗇,人們因此又離開。現在看來楚軍中存在著可以導致分裂混亂的因素。項王身邊剛直而又忠實的臣子,只有亞父范增、鍾離昧、周殷這麼幾個。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用反間計去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項王這個人又愛聽讒言,容易猜忌別人,這樣他們內部會互相殘殺。然後漢軍趁勢發兵攻打,必定能打敗楚軍。

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陳平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活動,讓人在楚軍將領中公開散佈,說鍾離昧等人為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很多,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裂土為王的封賞,他們都想與漢王聯合起來,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果然不再相信鍾離昧等人。項王既然對這些人產生了懷疑,就派使者到漢王那裡去。漢王特地讓人準備了豐盛的酒席,端了進去。一見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又端了回來,換了粗劣的飯菜給楚軍使者吃。使者回去後,把情況如實報告項王,項王果然更加懷疑亞父。亞父打算加緊進攻,很快攻克滎陽城,項王不相信他的話,也不按照他的意見做。亞父知道了項王懷疑自己,就生氣地說: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幹吧!請把這把老骨頭賞給我,讓我回家去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還沒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去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