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作文900字(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1.76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9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900字(精選6篇)

重陽節的作文1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作文2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傳統的重陽節,老人節,也是登高節。媽媽單位裡就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登小斗山、大斗山活動,參加人數有700多人。我和媽媽作為登山老隊員,擔當了開路先鋒,帶著幾位叔叔率先攀登。

伴著泉水叮叮咚咚的歌聲,我們上山了。沿著寬闊的水泥路筆直向前走,就能看到一個岔路口,一條是狹窄的山路,一條依舊是寬闊的水泥路。小路通向小斗山,大路通向大斗山。雖然名字這麼叫,但小斗山比大斗山更陡。

趁著大人們貼指示牌的時間,我環顧四周,發現這裡簡直是綠的海洋:竹子是綠的,野草是綠的,石頭上的青苔也是綠的……這些美麗的綠色,映得我腳印也泛著綠色的光芒,輕鬆極了。

牌子上寫著,接下來的'路有些挑戰,我心想:對我這個爬山健將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嘛。

山路彎曲陡峭,並且因為前幾天菲特的影響,有很多碎石塊被衝到路面上,幾個叔叔正在修路。我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艱辛,我們輕裝上陣都有些氣喘,他們更加累了,我們走在石頭路上,也是走在他們的汗水之上啊。

正想著,我也累得出汗了。回頭看看,已經登得很高,但抬著向上看,哇,還有這麼多臺階啊,一眼都望不到頭,真像是通到天上一樣。確實好累啊,但我不能停下來,我要保證第一個到達峰頂。“前面這點走完,就會到了。”我給自己鼓鼓勁。

媽媽安排一位叔叔站在路邊,專門為大隊人馬鼓勁,還讓他告訴所有的人,不能坐下來休息,因為心臟會受不了。這時,我看媽媽自己也很累了。她埋著頭,不再跟我聊天。我知道她又在用“三步勝利法”了。就是低著只看自己眼前的三個臺階,鼓勵自己不斷地征服這三個臺階,不知不覺就能到達山頂。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我們終於到了小斗山頂,完成了1/3的路程,再往大斗山去的路就平坦多了,我們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比起之前的持續登高,算是輕鬆多啦,我一鼓作氣,到達了鑑遠亭,之後就全部都是下山路啦。

爬山可以登高望遠,欣賞美景,還可以鍛鍊自己的毅力,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喜歡登山!

重陽節的作文3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

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千金月令》也說:“重陽之日,必以餚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遊。賞菊以暢秋志。”東晉詩人謝靈運為了登高的方便,還自制了一種前後裝有鐵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人稱“謝公屐”。在唐代,一些著名詩人都以詩篇記載了重陽節的活動。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軍》詩中說;“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雲。”杜甫《九日》詩中也寫道:“去年登高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等等。在宋代,登高之風依然風行。《東京夢華錄》載:“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樑王城、硯臺、毛駝岡、獨樂岡等處宴聚。”在南宋,據《武林舊事》載,宮廷於八日作重陽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清代,皇宮御花園內設有供皇帝重陽登高的假山。在民間,早期以登阜城門外五塔寺和左安門內法藏寺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薊門煙樹(德外土城)、八大處等為多。據《燕京歲時記》載:凡登高,必“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

重陽節時,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風霜高潔之際,宜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在我國,早在戰國時代就形成此節。到漢代,逐漸盛行。《西京雜記》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殘害死後,她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逐出宮,嫁給平民為妻。一次她談起每年九月九日,在皇宮中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事情。《續齊諧紀》則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唐代則正式由朝廷批准民間以中和、上巳、重陽為節令。明代皇宮七年級吃花糕,九月重陽,皇帝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此風一直流傳到近世。每到這一天,人們出遊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儲存著這種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4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5

星期一的時候,有個同學跟我說:“今天九月九日哦,重陽節思念作文900字。”我這才想起今天是重陽節,我婉兒一笑說:“對哦,今天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因為《易經》中把數字“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旺逢兩個陽數相疊,所以成為“重陽。”重陽節染著菊花的香氣,披著輕含的霜露,浸著烈的美酒,載著殘陽中回味不盡的厚重心事。

放學後,我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在華燈初上的街道旁的林蔭道穿梭。夜,很靜,路邊的燈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的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蕭瑟的秋風吹過,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秋的氣息,惟獨少了翻耕了的土地和到花的芳香。一片秋葉跳著像蝴蝶樣絕美的舞蹈,將落在我的車籃裡。我從車籃裡拿出這片早落的黃葉,看著它心理覺得有點淒涼,不禁回想起往年的重陽。

以前重陽的時候,我,爺爺,奶奶等一家人都會去登山,累了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一下,然後再繼續未完的登山之旅。有時,我是在走不動了,就哭著要奶奶揹我。即使上山的時候,我們覺得很辛苦,筋疲力盡;可當我們站在山頂飽覽壯麗的山色時,頓時所有的辛苦都被拋諸腦後,感覺神清氣爽。天上,山上,到處都是秋天的身影。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秋的氣息,我們的心情也如秋日的碧空一樣空闊明朗。

不久,我們沐浴者秋風下山了,那時的野菊花漫山遍野睜開的爛漫。我下山的時候總要採上一大把,拿回家插在花瓶裡。

碎碎重陽,今又重陽。而此時的我呢,卻遠離家鄉,不能與爺爺奶奶一起登山採菊叻,一想到這裡,嚴重不禁閃著晶瑩的淚花。

我把手中那片剛才飛舞的落葉夾在書中,騎自行車迎著蕭瑟的秋風回家了。

還沒進門就問道一陣陣香味,推開門一看,爸爸媽媽做了好多菜。才各式各樣,琳琅滿目,我趕緊洗了手坐下來吃飯。吃飯的時候,媽媽還時不時幫我夾菜······從這些美味佳餚裡我吃出的是親情的溫暖。

吃完飯,我趴在窗臺上,仰望夜空,仰望月亮,仰望滿天繁星,讓它們寄託我對爺爺奶奶的思念,把它傳達給家鄉的爺爺奶奶。窗外,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我再次拿出那片早落的黃葉,可我心裡卻暖烘烘的。以前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返了,雖然空氣中沒有了翻耕了的土地和稻花的芳香,卻仍浸透著秋的氣息。黃葉落了,卻化作“春泥”來養護其他的綠葉。我雖沒能與爺爺一起登山採菊,卻有爸爸媽媽陪伴著我。

讓我們追慕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遙想李清照“簾卷西風時”的情懷,重讀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讓融融的詩意縈繞重陽。讓重陽寄託我們深深的思念。

重陽節的作文6

到底是後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這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曆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的節氣,也不知老黃曆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記得前幾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過這個生日,也是很喜氣的。人常說,家裡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兒女的福,比啥都強。我相信的。所以總是在重陽的當天一直喜氣洋洋的,跟過年一樣,奶奶也是一臉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學後,她那一雙小腳就掂來掂去,忙個不停了。

回想起來,高中三年一直是陪著奶奶度過的。現在想來,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了。每日為我做飯,等我放學歸來。直到去廣復讀那一年,和後來的讀書生涯,才讓她一直處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卻沒有辦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的時候,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眼望著我回老屋的那條巷子,那條我走來的路。到真的望見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嬸大娘們的羨慕下,帶我向老屋走去,然後拿出別人送她而不捨得吃的好東西,坐了炕上問這問那。以後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覺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無數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孫子的,儘管只是幾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歡,續續叨叨的說著一年來對我的思念,說著每次必說的"老三篇",說著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間的故事。

現在奶奶已經永遠地離開我了,這幾年每次回老家,路過老巷去二叔家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舊,故鄉依舊,我依舊,卻再無奶奶的笑臉了。去年帶妻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歲數,卻終於沒有看到她的孫媳婦,我的心幾近悲傷,儘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復生,儘管知道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也儘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會為孫子高興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單單缺她,每每想到正當我們要孝順她的時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邊的老人就眼含熱淚想起她的時候,心裡就一直不好受。這幾年每次回去,我都偷偷到奶奶的墳頭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回,儘管鄉里有不在其他節日上墳的風俗。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真切的感到了什麼叫"子欲孝而親不在"的肝腸痛斷。現在我工作已經兩年有餘了,奶奶去世也已近四年了,但我對她的思念卻一直隨著歲月的漸增而更深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