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貼春聯作文

來源:才華庫 2.76W

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籠,貼起了紅對聯,好像一條條紅絲帶懸掛在大門兩邊。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春節貼春聯作文,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春節貼春聯作文

【篇一:春節趣事貼春聯】

“噼哩啪啦……”一陣鞭炮聲把我從美夢中吵醒,我一骨碌爬了起來,穿好衣服,興奮地奔出房去,你們要問我幹什麼這麼興奮,因為今天是鼠年的最後一天。

吃完早飯,爸爸樂呵呵地對我說:“兒子,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一起去貼對聯吧!”“好呀!”我高興地回答道。

我拿出春聯,在背面貼上雙面膠,這時爸爸拿起春聯對我說:“你知道那張是上聯,那張是下聯嗎?”我想了一會兒說:“判上下聯是按照最後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上聯是仄聲,下聯是平聲,那麼上聯是‘閤家歡樂迎新歲’,下聯是‘內外平安好運來’對不對?”“呵呵,完全正確!爸爸笑著說。

於是,爸爸忙把舊春聯揭下,帖上了新春聯,我呢則在幫助爸爸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爸爸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最後,在門的正上方貼上橫批“福星高照”。

這大紅底兒黃金字的春聯一貼,我家門口立刻變得喜氣洋洋,年味十足,看!春節的腳步已經來到大門口了!

【篇二:貼春聯】

明天就要過春節了,我們這裡有一個習俗,就是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籠,貼起了紅對聯,好像一條條紅絲帶懸掛在大門兩邊。

我家也開始貼了,爸爸很快就把門口貼完了,我看著挺簡單的,就說:“爸爸,我也要貼。”爸爸說:“你行嗎?”“這誰不會呀!”我胸有成竹地說,這時爸爸正貼門上的“福”字,可是爸爸怎麼把“福”字貼反了,我問爸爸:“你怎麼把福字貼反了?”爸爸就告訴我:“這個就應該倒著貼,給你,去貼吧。”爸爸給了我一條上面寫著“春光滿園”,讓我貼在院子裡的牆壁上。我就把這個對聯倒著貼上去了,這時,爺爺站在旁邊笑了起來,爸爸也笑了起來。我感到莫名其妙,難道這個不是倒著貼嗎?那剛才爸爸怎麼把“福”字倒著貼。爸爸就告訴我,“福”字倒著貼是因為福可以來到我們家,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媽媽和弟弟聽到笑聲也出來了,看見我貼的春聯,就哈哈大笑起來,我也笑了起來。

真是快樂極了!這時,奶奶喊:“吃餃子了。”大家圍著飯桌,有說有笑,真是幸福極了。

【篇三:迎新年之貼春聯】

離新年還有半個多月,路邊的攤子上便出現了寫著各種各樣吉祥語句的春聯,紅通通的紙上金燦燦的字,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金光,漂亮極了。我每次上街,都喜歡在春聯攤上看一會兒。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左鄰右舍開始貼春聯了,對門蔡爺爺家貼的春聯是“春暖風和日麗,物豐國泰民安”,樓下華奶奶家的門上貼著“處處明山秀水,家家笑語歡歌”的春聯,做生意的王叔叔家的春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潘奶奶家還貼了一個大大的四周被金元寶圍繞著的金燦燦的“福”……

我開啟電腦,查詢春聯的相關資訊,啊呀,關於春聯的資料可真多啊!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日增加了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流傳至今。

人們除了在門上貼春聯、貼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些地方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的剪紙——窗花。不管是春聯、“福”字,還是窗花,它們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願,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它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迎春節的風俗之一。

【篇四:貼春聯】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熱鬧起來。有的貼春聯,有的放鞭炮,有的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國一片喜慶祥和的和睦景象。爸爸要貼春聯了,我自告奮勇來幫忙。

爸爸先搬來梯子,把舊春聯揭掉。我則拿出掃把把地上的舊春聯紙屑掃乾淨,並用小刀把牆壁刮乾淨。在我們倆同心協力下,樓上樓下的牆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接著,我從家裡拿出漿糊,有拿出新春聯,把漿糊均勻地抹在春聯背面,然後遞給爸爸。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動橫聯的'位置。一邊貼,一邊問我橫聯位置貼得正不正。我左看右看,果斷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將橫聯用力壓緊在門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個大字端端正正擺在我面前。緊接著,我又迅速幫另外的上、下聯抹上漿糊。這下爸爸不用我幫忙校正了,我們倆分別負責上下聯的貼上。望著煥然一新的門框,我十分得意,搖頭晃腦念起了新春聯:“上聯:春光輝耀家昌盛;下聯:吉星高照人欣榮。橫聯:迎祥接福。”“既然你這麼能幹,乾脆樓上的春聯由你來貼吧。”爸爸說完就悠閒地走開了。留下我一個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說歸說,做歸做。終究我還得單獨做完。我拿出春聯抹上漿糊,登上梯子的時候不免人有些搖晃。我膽戰心驚地伸出手貼橫聯,可是我不知道貼得正不正?遲疑中我靈機一動,按去年舊春聯遺留的痕跡,對準後牢牢貼緊。很快我也將上下聯貼好了。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個重心不穩,險些摔下去,還好我扶住牆才穩住,以後可不能夠魯莽行事了。

貼新春聯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代表在新的一年裡辭舊迎新,日子越過越美好。我看著兩副亮紅的新春聯,心裡說不出的高興!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勤勞耕耘,爭取更好的成績。

【篇五:春節習俗貼春聯】

“二十八,貼花花”,臘月二十八一大早,我和爺爺打好了糨糊、備齊了用具,開始貼春聯。

爺爺說:“春聯內容講究上下聯對仗,橫批與上下聯的內容要密切相關。兩聯張貼的左右位置不能夠錯位,上下位置也要對齊,否則不僅影響外觀,還會鬧出許多笑話。”看來,寫春聯、貼春聯可不簡單呢。

我們先選擇了單元門上的春聯,上聯是“財源滾滾隨春到”,下聯是“喜氣洋洋伴福來”,橫批是“財源廣進”。爺爺說這副春聯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後的美好心情。大門中間,我選擇了色彩鮮豔的門神,左側是手握寶劍的“尉遲恭”,右側是揮舞大刀的“秦叔寶”,這兩個門神橫眉怒目,看起來十分威武。爺爺說,這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兩位除暴安良、驅鬼祛邪的武將。新春到來時貼在門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貼完了單元門上的春聯,我們又把上下聯為“出門大吉行鴻運,進宅平安照福星”和橫批“迎春接福”的春聯貼在了住室門上。住室門中間我貼了一個倒著的“福”字,爺爺問我福字為什麼倒著貼?我說:“‘倒’是‘到’的諧音,‘福’倒了寓意是‘福’到了。”爺爺點頭笑了,還誇我愛動腦筋。

貼春聯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春聯不僅營造了春節的喜慶氣氛,它還包括非常深的含義,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現在變成了反映時代潮流,體現民情、民意的現代文化。我為春聯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感嘆!

【篇六:春節趣事之貼春聯】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又聽到了鞭炮的聲音,又想起了兒時的詩謠,爆竹聲中我們又長大了一歲。

春節大概是小夥伴們最喜歡的節日了吧,到這時候親朋好友們都放假了,大家都聚在一起聊天玩樂,討論過去發生的種種趣事。而我覺得春節最有趣的就是除夕前貼春聯了。

按我們那裡的習俗,貼春聯是在臘月二十九的下午。這一天的中午吃完飯後爸爸先用麵粉做一些漿糊用來貼春聯,和漿糊可是要講究分量和火候的,這個不是我能夠辦的了的,所以只能夠作壁上觀。

和完漿糊後我便把春聯都拿出來放到簸箕裡和爸爸出去貼。以往在貼春聯的時候都是爸爸爬上梯子,我在下面遞上春聯和漿糊,然後走遠些看春聯是否歪了,距離是否合適。那時候我處於好奇也想爬上去,但爸媽都生怕我摔著,所以我只能夠在下面打下手。現在我長大了,爸爸卻慢慢變老了,腿腳也已不如從前利索,擔心的人又變成了我。所以現在變成我爬上梯子貼春聯,爸爸在下面給我打下手。但爸爸卻不走遠去看我是否貼正當,爸爸只是緊緊的扶住梯子……這時我想到的是:爸爸並不在意春聯是不是貼歪了,他只關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安全。這種關心無論我是個孩童或是已經長大,他只會默默的流淌在爸爸的血液中,默默的看著我關心我……

春聯貼到這裡我已經不再在意貼春聯的樂趣,只是默默的享受著爸爸的關愛所帶來的溫馨。我想春節的具體意義並不在於我們所做的有趣的事情,而是享受親人們在一起的溫馨!

【篇七:貼春聯】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代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篇八:貼春聯】

新年的腳步聲漸漸走近,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除夕那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家家戶戶伴隨著歡笑聲與朝陽,我們家也忙得不可開交。下午,媽媽和爸爸買回了春聯,非常莊重地取來剪刀、雙面膠等物品。我馬上拿起春聯,興致勃勃地大顯身手去了。

我展開對聯並在其背面貼上一層雙面膠,再將雙面膠上的那層紙輕輕地掀起。我來了個除舊迎新,把舊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那舊的春聯就好像個淘氣的孩子,跟我對著幹,緊緊地貼住牆,就是撕不下來。要不就用水攻呢?這個主意不錯,我為我的好主意沾沾自喜。於是,我提來了一桶水,用抹布把舊的春聯抹溼,再用刷子將它弄下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的問題出現了,究竟哪幅是上聯,哪幅是下聯呢?該貼哪邊呢?我拿著春聯,急得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不知該如何下手為妙。這時,爸爸來了,他說:“春聯講究平仄,平是一、二聲,仄是三、四聲,一般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這樣我們讀起來順口。”我把對聯交給爸爸去貼上,我和媽媽則站在一旁或幫忙或指導,在那時不時的“右一點,左一點”中度過。直到把上聯、下聯和橫批一一完好地貼上到門邊的牆上為止。我們就這麼忙了一下午,這會兒總算大功告成。紅彤彤的對聯映在我們的臉上,鄰居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輕輕唸了出來,下聯是:“龍啟吉祥雲蒸霞蔚。”上聯是:“花開富貴人壽年豐。”橫批是:“龍騰瑞氣。”我突然想起王安石寫的那首詩———《元日》,這雖是常見的春聯,但是表達不都正是“興旺”嗎?

家家各有各的韻味,也各有各的希望,我們家的春聯獨一無二。這一天不禁讓我知道貼春聯時要莊重,也讓我知道了春聯雖不代表什麼意義,但是它卻是一種人對願望的美好寄託。

熱鬧的除夕夜,焰火映紅了人們的張張笑臉,它帶著幸福,帶著歡樂,帶著吉祥,向新的一年邁進,它展現著我們的祖國將會更繁榮富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