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4篇

來源:才華庫 9.63K

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 篇1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實用】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4篇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裡裡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七年級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八年級回孃家,正月九年級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 篇2

從小到大,從未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未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處處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處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處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之外,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從頭到尾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七年級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怎樣,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開開心心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八年級回孃家,正月九年級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 篇3

上週三的班隊會主題是《春回大地,感受年文化》。

說到過年,同學們個個情緒激動,興趣盎然,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老師,我來講‘年’的故事!”“老師,我來講我們家鄉的過年風俗,肯定你和同學們都沒聽說過!”“老師,我來講貼春聯的來歷!”“老師,我來講為什麼要發壓歲錢?”“老師,我要給大家講一講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喲,孩子們知道的還真不少!聽著孩子們的講述,我們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了。

突然,一個孩子說:“老師,你們小時候怎樣過年的呀?給我們講講吧!”“對!老師,給我們說說你們的風俗習慣吧!”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吧。老師今天就給你們講講可能你們都不知道的過年習俗――取淨水。”我開心地說。孩子們一聽,立刻安靜下來,個個撓撓耳朵,身子坐得筆直,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我的故鄉有一口古井,井口呈三角狀,寬約二三米。那水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從山肚子裡流淌出來。每天供幾百戶村民飲用,從未乾枯過。那井水甘洌清甜,可直接飲用。尤其是盛夏時節,人們口渴了,就直接舀一瓢咕咚咕咚地一口氣喝個痛快。古井上方有一塊巨大的岩石,石頭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要三四個大人才合抱得過來。村裡的老人們都稱它為老神樹。很多樹根都裸露在岩石上,像老人們手上暴露的青筋一樣。一部分根直伸到井裡,白生生的,隨著水流輕輕地搖擺著。不僅如此,井裡還有一群群青黑色的小魚快樂地游來游去。這些小魚大多是三四寸至五六寸長。有時候人們來取水,一桶打下去,還會取到一條小魚呢,但人們總是把它放回去。每年過年,人們用水較多,但也從未見井水少過。你取多少,它就滿上多少,總是那樣取之不絕,用之不盡。

記得小時候在家過年,每當除夕之夜凌晨的鐘聲一響,村裡鞭炮齊鳴。爺爺或是父親就拿起勾擔(挑水用的一種扁擔,兩頭有鐵鏈鉤子。),挑著水桶,帶上香燭和一串鞭炮去取淨水。因為好奇,我和姐姐也常常跟著去。

到了井前,只見爺爺輕手輕腳地放下水桶和勾擔。在井邊點燃香燭,作揖磕頭,並說著一些感謝水神和乞求水神保護保佑祖祖輩輩們有水喝的吉利話。然後燃放那一串紅紅的鞭炮。等到一切恢復了平靜,爺爺才打上兩桶淨水回家。一路上,扁擔咯吱咯吱地唱著歡歌,井水也不忘了滴滴嘟嘟地沿著桶邊流下來給小路畫上美麗的曲線。那一夜,隨著爺爺第一桶淨水取回家,村民們也陸陸續續去取淨水了。那時的我總是不明白村裡的人們為什麼除夕之夜要取淨水。爺爺總是說有三個意思,一是要感謝井神和水神滋養了我們祖祖輩輩。二是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像淨水那樣乾乾淨淨,清醇可口。三是取回淨水,我們一年到頭都慶吉平安。回到家,奶奶早就拿著個乾乾淨淨的新碗候在家門口,等爺爺一放下勾擔,就趕緊舀一碗淨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供桌上敬獻祖先。然後,爺爺才把淨水倒在缸裡。

長大後,取淨水就是我和姐姐的事了。每年除夕夜,為了第一個取到淨水,我們姐妹倆總是不等新年鐘聲響起,就早早地挑著水桶到古井邊等候。只要鐘聲一響,我們就點燃香燭,然後挑著淨水開開心心地回家。要是運氣好,我們還會打到兩條小魚回家。在平時,爺爺準會叫我們把小魚送回井裡,但是,除夕夜的小魚爺爺是不會讓我們給送回去的。他總是樂呵呵地說:“年年有魚(餘),好兆頭!”說完讓我們把它放在水缸裡好好養著。這時,一家人總免不了開心地圍著水缸看著這條給我們家帶來好運的小魚,心裡更加感激默默為我們奉獻的古井。

“老師,現在大家都喝自來水了,還取淨水嗎?”一個學生的問話,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親愛的孩子們,雖然我們現在喝自來水,但是,很多人依然取淨水。我雖然離開家鄉幾十年,但是,取淨水的習俗我依然保持下去。每年除夕之夜鐘聲響過,我就開啟水龍頭接一桶淨水擺著第二天喝。”“今年除夕夜我也要取一桶淨水。”同學們紛紛議論著。

家鄉的春節作文1300字 篇4

時序進入臘月,接近年關,小城還沒有下過一場雪,人們都在盼望著雪潤大地。街道兩旁梧桐樹上掛滿了紅燈籠,華燈初上時分,小城人來人往、車來車往,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快過年了,天南海北的人,這個時候都朝著自己的家鄉湧來。追尋著那濃濃的親情與久別的友情。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說一句話:過年好啊!

臘月的年關氣氛隆重而熱烈。家家戶戶都有置辦不完的年貨。街市上人頭攢動,擁擠異常,熱鬧非凡。有擺書桌寫對聯的老先生,有賣鍋碗瓢盆日雜用品的,有賣各類煙花爆竹的,也有賣瓜子花生糖果的,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人們討價還價,熙熙攘攘。老街新街商鋪林立,年貨是琳琅滿目,異彩紛呈,應有盡有。各個村寨的老人、小孩、婦女、中年男子、異地歸鄉打扮時髦的姑娘小夥兒興致而來,滿載而歸,幸福都掛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這邊村裡的殺豬場上,一口大鐵鍋早已架好,水已經燒沸,滾燙著冒著白氣。五六個壯漢下到豬圈,摁住那頭大肥豬,只見屠夫手握屠刀,手法嫻熟。可憐一頭豬啊,扯著嗓門一聲聲吼叫,聲聲刺耳,好似就要劃破那天邊的雲。隨著屠夫手起刀落,豬血流了大半盆,掙扎著,喘息著,以至於漸漸無力,奄奄一息,直至一動不動。大夥兒將死豬抬到大水鍋裡,用毛石攛掉豬毛,洗得白白淨淨之後,就用鐵鉤子把兩條後腿倒掛起來,割掉腦袋和尾巴,將豬身子分劈兩半,取出內臟,舀鍋內熱水不斷沖刷。豬肝、肺、腎、腸、肚、心等放在一個大盆裡。最難弄的是豬腸,要翻腸後不斷反覆搓揉捏洗。等豬殺畢了,有人嚷著要豬頭,有人要豬下水,有人要豬蹄,有人要排骨,有人要後腿肉,有人要前腿肉……,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頭豬,三下五除二就被分了個精光。主人家卻只留下些沒人要的肉,可是他卻很高興,一是鄉親們賞光,二是滿足了社會需求,有種小小的成就感。

記得小時候,年前母親要蒸上百個饃。饃有糖包餡兒的,有粉條豆腐餡兒的,有大肉餡兒的等。我是沒有顧忌的,每年這一天,一次要吃五六個饃呢,真解饞,過年真好。有一次,過年走親戚,爺爺帶我去看望姑婆,他胳臂上挎個小圓籠,裡面裝的是拜年的禮物。過去農村生活清苦,只有一瓶白酒、十餘個玉米麵饃或白麵饃、一斤掛麵、一斤白糖、一瓶水果罐頭、一包餅乾、一包點心、一包豆角糖、一包麻花等禮品可選,不像現在禮物都包裝精美,不僅有煙有酒,還有奶有茶。倘若去哪一家拜年的話,只需依據親疏關係從中選定四樣即可,俗稱“四色禮”。饃饃數量定是雙數,罐頭裡面裝得有橘子、蘋果、桃、櫻桃等。看起來,姑婆大約有八十歲了吧,牙齒全部掉落,嘴都窩了回去,皺紋很深。因為冬日天冷,她就蜷坐在炕上,見到爺爺帶我來看望她,很高興,說:“狗蛋,哦,我狗蛋,讓婆看看我娃,哎喲,看我狗狗親的喲親的”。她與爺爺拉著家常,我自顧自的出去玩耍。後來,在表叔家吃飯,席間“發紅包”是必不可少的,記得我的紅包是一張嶄新的伍角錢。我可高興了,因為小賣部的糖、炮、氫氣球等,每樣兒只不過幾分錢。那個時候似乎大家都很窮,但是總覺得人與人之間人情味十足,其樂融融。

時至今日,爺爺奶奶已離我們而去,每年除夕、正月十五我都要回老家給他們祭墳。在墳頭上擺上祭品、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以示紀念。鄉親們不管路有多麼遠,都早早地趕回家鄉,祭拜祖先。

正月天鬧新春,各個社群的藝術人才都派上了用場。只聽見鑼鼓喧天,你看那大貝殼,兩個貝瓣,一開一合;你看那大頭娃娃,有男有女,身穿綢緞衣裳,扭動起來誇張又搞笑;你看那兩條舞動的長金龍,二龍戲珠,十來號青壯漢子舞動金龍追逐著一個大珠子,在場地穿梭遊走,那彩繪的龍紋身真漂亮呀,龍嘴一張一合,露出紅色的火舌,並不時吐出火花,夜晚效果特棒;你看那兩頭黃毛大獅子,共由五人表演,兩兩舞獅,一人玩轉繡球,只見兩頭雄獅你爭我搶、上躥下跳鬧繡球,放鞭炮,場面熱鬧喜慶,讓人回味流連。在場地鬧夠了以後,就會挨家挨戶敲鑼打鼓耍獅子,主人會放鞭炮,發紅包,主人越熱情,獅子就會舞得越熱鬧,也就預示來年這家人會興旺發達、一切順利、福氣旺、運氣旺呢!

家鄉的年味兒依舊是濃濃的,讓人記憶猶新。我想,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年味兒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