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端午的國小作文

來源:才華庫 3.31W

相約端午的作文

相約端午的國小作文

“神舟同慶,端午佳節,龍舟粽子,同祭屈原”,寥寥幾句詩便把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的要素勾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始終不忘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以此緬懷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儘管身在繁華的都市,可是相比以前在農村的時候,我竟覺端午的氛圍非但沒有減弱,反有更熱烈之狀。超市裡,粽子這一陣子可真是琳琅滿目,成了搶手貨。大包小包的人們,很多人的包裡總少不了一包粽子。農村裡的粽子就和農民一樣樸實,可是在城裡,粽子也有三六九等,價格不一。但不管哪一種,銷路總是不錯。畢竟端午,這是一個傳統,時下的中國,傳統也是商機,這一點早就見怪不怪了。當然,端午也並不一定要吃粽子,也可以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反正過節嘛,有過節的意思就行。其實要我說來,在城裡,是個節日比是什麼節日更引人關注,因為過節發錢的可以發錢,拿紅包的可以拿紅包,分禮物的可以分禮物。我知道在很多人心裡這才是更重要的,哪管它具體是個什麼節日呢?我們在這樣的一個世界活著,已經習慣於這樣一個現實了。

然而現實歸現實,對於傳統,中國人至少從行動上來說還是重視的。買粽子是一出,賽龍舟更是一部大戲了。前日,瀏陽河裡就熱火朝天,一浪高過一浪。儘管我沒有親往,但看回來的舅外公“演說”的表情,想是非常不錯。晚上再看新聞,才知原來鳳凰古城的龍舟賽規模還要大。遙想去年端午岳陽汨羅縣海內外同慶,中外媒體爭相報道的盛況,此情彼景,記憶猶新。乎乎又是一載,不知今年洞庭湖畔的屈公故地,其景若何?想來雖不及往年,亦不減端午之本色也!

我這個端午說來也過得不錯,早在前晚,姨媽即已白紙黑字列出了今天所有菜餚的名單,今天一切照單辦事。對於我來說,一桌豐盛的晚餐倒是次要,更重要的是能把這麼多親戚聚在一起營造一個節日的氛圍。對於中國人,除了過節,還有何事更能讓親人團聚呢?晚餐時我的話不多,但我的思潮卻不曾止息……“每逢佳節倍思親”,轉瞬間我離家四年了,四年的時光又怎能割斷一個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尤其當遊子並不如意的時候,他總會想到故鄉!我也說不清現在的故鄉到底對我意味著什麼,我只知道我的故鄉啊,在我抑鬱的時候,一個個片斷就會閃爍在我的周圍,那是童年的影子吧,哎,那山,那水,還有那些人……

相約端午的作文二

端午節,一個傳統而古老的節日,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中,有幾個人能記住這樣一個節日?越是著一種古老的節日,越值得人們思考,留住這些節日的靈魂。

我喜歡一些古老的節日,因為它們引人深思,追懷歷史。

又是一年粽飄香,傳統端午佳節到了。今年是國家節假日體系調整後端午放假的第一年,要讓第一個有假日的傳統端午佳節過得更有現代意義,就要把節日的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文化理念加以銜接,不斷挖掘傳統節日習俗的現代文化內涵。

吃粽子、祭屈原,過去只是人們在沒有解決溫飽時希望過節能滿足對香粽美食的嚮往,在文化生活單調時希望過節能滿足對文化享受的奢求,而今天,要讓吃粽子、祭屈原這些傳統習俗,作為一種承載儀式和典禮,展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表達人們拼搏向上、奮發進取的偉大民族情感。

龍舟競渡,過去只是農民展示村落實力、家族勢力的一種途徑,有時對競賽名次的無理爭奪,甚至演變成龍船競“鬥”,龍船競“賭”,而今天,要讓龍船競渡成為過上小康生活後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一種水上健身專案,成為居住在沿江沿河兩岸農民以傳統體育競賽方式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實際行動。

物質生活水平在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斷增長,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民俗和活動既要承載傳統,更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意蘊,只有這樣,傳統的中國節日才會有生命力,古老的中華節日文化才會放射出愈發璀璨的光彩。

相約端午的作文三

桃枝五月傳神話,善婦懸它救萬家。

德潤鄉間留美譽,年年端午眾門斜。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早晨掛桃枝呢?傳說桃枝有納祥辟邪鎮魔的作用,古代過年時就有“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說法。桃,逃的同音字,所以掛桃,就寓意可以逃過劫難。

關於端午掛桃枝和艾草還有個很美麗的民間傳說。

那是在歷史上黃巢造反的時候,他親自帶兵打仗,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還是尋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過這一劫。

這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可能是走過很長時間的路了,兩個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婦人身上揹著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跟著走。奇怪的是,這個婦人身上揹著的是個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卻是個很小的孩子。黃巢看見了很是奇怪,讓手下人把婦人叫道馬前,要詢問明白為何這婦人揹著大孩子而讓很小的孩子走路。婦人回答 :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親生。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委屈。

本來硬心腸的黃巢也為這位婦人的作法而感動。他決心不殺這婦人一家。於是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節的那天早晨在家裡屋簷下掛上艾草和桃枝。隨後黃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簷下掛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原來婦人回家後,聽說黃巢的軍隊要路過此城,黃巢的凶殘大家都有耳聞。正在大家驚慌的時候。婦人明白了原來她遇上的那個人是黃巢。於是她告訴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簷下高掛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過此難。鄰居們又把這話告訴了鄰居的鄰居,一夜之間這個城市裡所有人家的屋簷下都掛上了艾草和桃枝。黃巢率兵經過,發現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把掛桃枝和艾草的訊息告訴了全城的人。為了信守承諾。黃巢的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後來端午節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典故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相約端午的作文四

又至一年端午佳節時,窗外的陽光明亮亮地照在地板上,將清澈的光束反射在牆壁上,仲夏的時光總是那麼靜好,好到讓我不禁生出停泊此刻的念頭。獨在異鄉為異客,內心縷縷細細的思緒,忽近忽遠,亦明亦暗,與生命悲喜無關, 與端午情節有涉。

又是一年端午時,汨羅江邊早已沒有了遇人不淑而抑鬱殉國的楚國大夫屈原,但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卻永留在了人間,我們惦念著他,藉以香粽,藉以艾蒿,藉以龍舟,藉以雄黃醇酒,藉以我們代代不渝的敬仰之心!

除卻歷史留給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我們對端午是不是還有一份屬於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情節?譬如,思鄉。是的,此刻的我深切地思念著我的家鄉,思念我的親人,思念著二十多年來我所熟悉過的一草一木!

兒時的我並不知會端午的意義,只知那是一個好熱鬧的節日。 清晨,我和哥哥帶著竹籃蹦蹦跳跳去田埂上拔艾蒿,清晨澄澈的陽光照在草葉的露珠上,也照在我們沁出汗珠卻笑得無比歡樂的臉頰上,我們把拔回來的艾蒿掛在門楣,插在視窗,掛在所有我們認為可以避除災禍的地方。

在我的記憶裡,包粽子才是端午節的重頭戲,家家戶戶都飄出誘人的糯米香氣,挑撥著小孩子雀躍的味覺。端午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去竹林採摘箬竹葉回來,那是一種寬大翠綠的竹葉,我們用熱水將它們浸泡好幾個小時,然後小心地一片一片洗乾淨瀝乾,接著就跟著媽媽有模有樣地學起包粽子來,我學著媽媽把一張張箬竹葉捲成圓錐漏斗形,用勺子填進,盛上滿滿的糯米,用筷子插實,然後用五顏六色的彩繩細細密密地捆紮起來,再連成串放進鍋裡蒸。我坐在灶膛旁不停地加柴火,糯米香氣纏繞著箬竹葉的清香從鍋蓋沿處飄出來,成為若干年後我所久久懷想的`味道。待到粽子出鍋晾冷後,一家人就圍著一盆五顏六色的粽子坐在門前的大槐樹下吃吃聊聊,陽光透過細密的枝椏漏下來,形成一個個重重疊疊搖曳不止的光圈,彷彿一個個含笑不語的笑窩,那也成為如今我所無比懷念卻再也回不去的光景。

很多年過去了,我早已不再是那個待在灶膛邊躍躍欲試的小女孩,在那之後的日子裡,我吃過很多花樣的粽子,花生餡兒的,紅豆餡兒的,大棗餡兒的,肉餡兒的,卻都沒有小時候那種什麼餡兒都沒有的粽子吃起來讓我意猶未盡。當我對端午的概念轉移到超市一排排琳琅滿目的貨架上時,我知道那些端午的熱鬧就從我的世界消失了。父母已經慢慢不再年輕,他們如今的熱鬧也隨著我們這些聚少離多的兒女慢慢暗淡了。終於,我還是領悟到,母親手把手教會我在粽子上的那一折一折和那一繞一繞,包裹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充滿愛的香糯粽子,更是一段又一段靜靜流逝的歲月。

又是端午佳節,我獨自行走在茫茫人海,伸手所觸的不再是田埂上凝結著露珠的艾蒿,啟脣所食的也不再是母親精心包裹出的香粽,但我知道那些充溢著愛卻回不去的時光早已在我心中定格成一幅幅典藏!

捎一封家書給父母吧,在這端午時節,順帶一張充滿笑容的照片,讓家人能用他們所熟悉的方式把我們留在他們的生活裡,也讓我們對家鄉的念想隨著悠悠飄散的糯香抵達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相約端午的作文相約端午的作文一相約端午的作文二相約端午的作文三相約端午的作文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