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精選13篇)

來源:才華庫 1.4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精選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精選13篇)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裡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裡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2

我喜歡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有個神奇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它聽到自己的國家要被毀掉的事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江河中。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要划船到江中,把飯丟入江中。但人們發現江中的魚兒要吃人們丟下的飯,於是人們想出了個辦法,用很長很長的葉子包住米飯,樣子像一個個菱形,這就是人們說的粽子。

粽子的樣子很多有:兩個角、三個角、四個角……粽子的餡有豬肉、棗、糖……吃上一口回味無窮。每當端午節時,我家也會有吃那回味無窮的粽子,再在粽子上沾點白糖,那味道就更好了。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裡,都有獨特的食物,每種都很好吃。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的。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大詩人屈原還寫過一首世界的詩,叫《離騷》。

端午節又稱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薰蒼朮、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在一個大桌子上,一起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到嘉興南湖的一條河邊,還看見他們賽龍舟。“觀看的人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他們劃得真快啊,他們比得真激烈啊!”爸爸也說道。

中華傳統節日不僅僅只是端午節,還有話多其它節日,正等著我們去了解它們呢!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4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5

今日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床,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裡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粽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父親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父親母親一人解了一個粽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裡充滿了端午節的愉快氣氛,瀰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母親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去學習。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6

“媽媽,我想吃粽子了。”“好呀!不過有個條件,那就是要自己包粽子。”媽媽神祕地說道。“嗯--好吧!”

首先,準備粽葉(箬葉),我們要認真挑選大小合適的粽葉,這個步驟很重要,關係到包的粽子是否漂亮。挑好的粽葉放水裡清洗乾淨,放盆裡備用。接下來,就得準備糯米了。媽媽說包粽子的糯米洗乾淨後要泡上40分鐘左右,在等待的時間裡,我和媽媽準備了各種口味的粽餡,有甜的、有鹹的。

很快,我們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拿兩張大小差不多的粽葉,把它捲成封閉的三角形,接著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粽葉裡,同時放入喜歡的餡,最後用線緊緊的捆起來,這樣,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啦!

我和媽媽一起包了二十多個粽子,有不同的口味:肉、蛋黃、豆沙、紅棗……包完以後,我們把爐子燒熱,把裡面的灰燒得燙燙的,再把包好的粽子放進去。這樣做法能蒸出“鹼”味來,所以我媽媽老家那裡的人把這種粽子叫作“灰湯粽”。

灰湯粽蒸好以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肉粽,還沒到嘴邊,我的口腔就被“它”的蒸氣給燙到了。等“它”涼了,我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恐怕連神仙都吃不到呢!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民間流傳著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

奶奶一大早就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現在我們開始包粽子了!先挑兩片好粽葉,把粽葉疊在一起,捲成圓錐形,再用左手握著,右手挖一勺糯米,倒進圓錐裡,然後把老家運過來的臘肉塞進去,再挖一勺糯米,蓋在上面,用手壓緊,最後用粽葉把他們包起來,一點縫都不能有,用細繩把粽子捆緊,一個立體三角形一樣的粽子就做好了哦!一個個翠綠翠綠的粽子放在鍋裡一煮,滿屋子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忍不住想嘗一口,香噴噴的粽子甜而粘,讓人還想再吃一個。

中午的餐桌上,除了美味的粽子,還有必不可少的“五紅”,聽大人們講這五紅分別是莧菜、烤鴨、鴨蛋、黃鱔、龍蝦。據說吃了這五樣菜,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有的地方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划龍舟比賽,我多麼希望仙林湖也能舉辦一次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端午節的習俗。當然,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賽龍舟、帶香包、插艾蒿等。

今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四口在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興奮又好奇。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粽葉、糯米、花生等,我已經迫不及待了。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看著這些東西我已經垂涎三尺了。一切準備好後,爸爸已經開始包了。看著爸爸那麼快,我似乎也學會了。我拿著兩片葉子,也把葉子拿到手裡,怎麼也轉不過來,我就自己想。不知道怎麼一轉,轉成了,我把它一直折,就組成了。然後,用繩子把粽子一包,就大功告成了。我讓媽媽看了看,媽媽說:“做得不錯,

就是有點扁,我猜裡面的糯米一定放的少了。”我開啟,又加了些糯米。果然變得好看多了。這時我見姐姐包的粽子,簡直慘不忍睹,包的手法也很搞笑。

在我們一家四口的努力下,終於20多個粽子,出現在了我們面前。看著形狀不一的粽子。我很高興,因為這時我麼第一次包粽子,也是一家人在一塊包粽子。

我們一家人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其樂融融的。現在端午節成了我們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在莆田這算是個大節。從農曆5月七年級開始,過節的氣氛就濃郁得讓人期待。“七年級糕、八年級棕、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呵呵,也不知道我用譯得準不準。在莆田,這樣的節日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吃過糕吃過棕,今年的螺就沒得想啦。呵呵,都是環境汙染惹的禍,今年的“麥螺”也就是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織紋螺”因環境汙染而成為含毒的食物之一。可惜啊可惜!

今天是初五,在莆田的每一個院落裡,每一條巷子裡都飄著濃濃的“五味草”的清香。按照咱們這的風俗,今天是要用“五味草”煮出的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的。很慚愧,直到現在我還沒弄清楚是由哪些品種的草組成的。但那味道實在是好,洗過澡留在身上那芳草的清香,遠勝於任何品牌的沐浴露。

聽說今天涵江還有龍舟賽,真是嚮往極了!可惜,要上班,只能留一個永久的念想啦!

覺得在莆田這地方生活也不錯啦!若是在大城市裡,或許忙碌會讓我們不再為傳統節日而用心,那麼生活的樂趣也將會隨之淡去許多哦!

小城自有小城的快樂,不是嗎?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0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會唱起有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龍船花。

每年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一個傳說。傳說在東漢時上虞有個14歲的女孩兒叫曹娥,與父親在瓜園勞作,她的父親因洗瓜不慎跌入江中,多日不見屍首。曹娥便不分晝夜沿江哭尋,一連17天,都沒有找到父親的屍體。最後她跳進江中,經過五日,江上浮起擁抱著父親屍體的曹娥,她終於以生命找到了父親。後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就在曹娥投江那天即五月五日向江中投放粽子,曹娥殉父的那條江也被重新命名為曹娥江。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灑在兒童的額頭畫上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1

過端午,賽龍舟,粽子艾葉香滿堂。終於,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到了。

今天外婆早早地就去了菜市場,買了一些肉、糯米、粽子和鹹蛋黃,她叫來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外婆和媽媽很快就一人包好了一隻粽子,而我怎麼也包不好。外婆看見了,耐心地說:“先把兩張粽葉疊起來,折成漏斗,放一些糯米,接著往上面放進一大塊肉,然後再放一顆熟的鹹蛋黃,上面再鋪一層糯米,最後用粽葉把它裹起來,用繩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接著外婆把粽子倒進鍋裡去煮,一個小時過去了,鍋裡飄出一股粽葉地清香,饞的我口水都快下來了,又等了一個小時,香噴噴地粽子終於出鍋了。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糯,真是太好吃了。

吃完飯,我們看起了電視,剛好轉播賽龍舟,一共有四條賽道,只要最快劃完兩千米就能拿到冠軍。坐在龍舟最前面地是鼓手,中間是槳手,最後面的是舵手。鼓手是這個龍舟的總指揮,他每擊一次鼓,槳手就一起用力地劃一下。比賽開始了,1號和4號龍舟一下子就衝了出去,2號和3號龍舟緊隨其後,在鑼鼓聲和岸邊的加油聲中快速前進。只剩50米時,1號突然加速衝刺,終於拿到了龍舟賽的冠軍。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有意思啊。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便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流行於很多民族地區,有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有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熱鬧啊!

端午節的三年級作文13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天我早早的起床收拾好東西去姥姥家過端午節。

剛到姥姥家正看見姥姥在包粽子,我一看高興極了,因為我也可以試試,我急急忙忙的去洗了手,來到姥姥跟前,對姥姥說:“姥姥我也想替您包粽子”姥姥看看我笑呵呵的說可以,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弄的哪都是米,要是弄的哪都是米,就不讓我包了,就這樣我可以學包粽子了,我看見姥姥先把幾片粽葉重疊著放到一起,然後放上江米在放點水,一轉就是一個,呵呵,我明白了,原來這麼簡單啊,於是我也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幾片粽葉,擺好後也放了點江米也轉了一個三角形,但是不知道怎麼的,那小小的江米粒就順著那幾個角都出來了,本來怕姥姥看見不讓我包呢,這越害怕這小小的粽子就越和我作對,氣壞我了。這時我看看姥姥沒看我,還在那認真的包著她手中那小小的粽子,我又仔細的觀察了幾遍,這回我明白了,不能放太多的米,於是我又試了一個,這個還可以,包出來後米沒怎麼流出來,模樣嘛雖然不好看不過還能讓大家接受,就這樣我又包了兩個,終於會包了。

包好粽子後姥姥就去煮了,過了一會粽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個“啊”好香啊!看到這中有自己的功勞,心裡美極了。這又是我的一個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