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來歷作文(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2.4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粽子的來歷作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粽子的來歷作文(精選7篇)

粽子的來歷作文1

你猜今天是個什麼日子,對啦!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的由來,人們總是記著一個人。那就是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當上了一個叫“左徒”的官,權力只次於皇帝和宰相。他在朝廷裡,任用賢才,把楚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東聯齊國,西抗秦國。但是,由於小人的離間,楚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正直的`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了傳世之作《離騷》。他像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後來,楚王聽了秦國使者的的話與齊國斷交,之後被秦國誘引去,做了三年俘虜,囚死在了秦國。屈原對一名漁夫說:“我寧願死在江中,也不要玷汙了我的清白。”

最後他抱著一個石頭跳進了江中。屈原的自殺,表示他熱愛楚國的精神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逢五月初五,總會把粽子投進江中,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有時還會划龍舟,目的是驅趕江中的魚。

到了今天,習俗也遺傳下來了,只是端午節時不是扔粽子,而是吃粽子。瞧!這些就是端午節的由來,據說在端午節的時候,還要在角落噴些雄黃,就可以驅災辟邪。好,祝賀大家端午節快樂!

粽子的來歷作文2

隨著幾聲嘹亮的雞鳴,整個家鄉醒來了。明天,姐姐將參加一場涉及前途的考試——會考,此時,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緊了,似乎連空氣中也夾者緊張的氣氛。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隨之,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樓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嗎?”“會的,會的。”大媽一邊包粽子,一邊喃喃地說?“咦,媽,今天又不是端午節,包粽子幹嗎?”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著媽媽手中的粽子。“真想知道嗎?好,你先告訴我關於粽子的來歷。”媽媽神祕地說。“話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特地制粽子。”“好。”媽媽一本正經地說,“你大媽希望你姐姐平步青雲,包粽包棕不就是包中嗎?也就是一定能中。這可是祖傳下來的習俗。”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粽子為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為姐姐出一份力,讓姐姐高中。”“不用了,遙遙,你有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著全神貫注包粽子的大媽,感到這小小的粽子裡卻包含了大媽無盡的期待和對兒女那無私的關愛——

雖說包棕——“包中”——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可再這習以為常的習俗裡卻讓我看到了家鄉人那一顆顆淳樸的心靈,感受到天下最偉大的母愛。

粽子的來歷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粽子的來歷作文4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粽子的來歷作文5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於包粽子的由來,較為流行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著船把飯裝到逐筒裡,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為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後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粽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雲南傣族群眾中還流傳著端午節包粽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為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夥子將事先包好的.粽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意,則拾起粽子。然後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粽子的來歷作文6

屈原,端午節因他而生。傳說屈原被楚襄王放逐到湖南。本來他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反而被奸臣們排擠出去,他簡直氣瘋了。屈原經常在汨羅江一代邊走邊唱傷心的詩,江邊漁父見他委屈的樣子問:“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弄到這種地步?”屈原答曰:“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漁父反問到:“既然別人都髒、都醉,您又何必清高和清醒呢?”屈原答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終於,屈原不願隨波逐流的活著,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一天,他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裡自殺了。從那一年開始的第二年,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這就是我們今天仍然在過著的端午節。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粽子的來歷作文7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