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香

來源:才華庫 8.99K

端午粽香1

農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端午節作為我國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於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於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端午粽香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著無比的悲憤,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地百姓聞得屈原投江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於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裡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取來米飯,用葉子包著,用絲線扎著,以免鬆散,然後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著“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後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風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又如解粽節、菖蒲節、浴蘭節等。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讓我們品著粽子,聞著艾草菖蒲的清香,聽著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收穫知識,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粽香2

說起端午,你肯定會說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粽子賽賽龍舟?這樣說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裡,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說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說,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說“端午安康”。

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眾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為“九”為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同理,“五”為陰數,五月初五為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裡,“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通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為傳統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為安。為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著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著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裡,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說“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粽香3

大雨滂沱的早上,我又想起了端午節,記憶裡的一個個香噴噴的粽子,又激起了我對今年端午節的美好向往。

在我的老家過端午節是不買粽葉的,而是自己去割。每年包粽子都要割大量的粽葉,回家之後用水煮,媽媽說這是為粽葉消毒,把葉子上的小蟲子消滅掉,這樣我們吃的粽子才放心哦!

把煮好的葉子再用水一片片的沖洗,晾乾水分後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把事先泡好的糯米、五花肉、紅豆等食材準備好,用媽媽教我的方法,先把粽葉折成三角形,在最底下放一層糯米,在中間放些自己喜歡吃的,如:五花肉、紅豆等,然後在最上面再放一層糯米,最後把葉子折起來,用繩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現在,我們就開始煮粽子了,在經過一個小時漫長的等候後,粽子終於可以出鍋了,香氣撲鼻,原本翠綠的粽葉被煮得焦黃了,我的口水都“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哈哈!

我們把煮熟的粽子拿出來,輕輕地剝開它,真是色香味俱全啊,咬一口,又香又糯,美味極了,外面下了大雨,轟隆的雷聲根本擋不住我們吃粽子的熱情,糯米真是入口即化。五花肉又甜又香,簡直是人間美味,無法形容,我們都吃得飽飽的。

最後,我們又煮了一些粽子,這些是送人的。下著雨,我和媽媽一家一家去送粽子,把自己包的粽子分享給了大家,我很開心。

我想象著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肯定也很好玩,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嚮往。

端午粽香4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個“魔術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麼把戲粽葉就捲起成了圓錐狀,有時捲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後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看著奶奶這麼容易就包了那麼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的故事,我聽著屈原的悲壯故事,想著划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著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粽葉一邊看著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說你先吃。我跟媽媽說:“奶奶不愛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粽子,只是捨不得吃,留給我們吃。”

哦,原來粽子裡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麼好吃!我愛端午節,愛好吃的粽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

端午粽香5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當大街上孩童們唱起了這首歌謠時,我就知道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了。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給我包粽子吃,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已經忙開了。

你瞧,奶奶先把粽繩、粽葉煮好洗淨,剪去粽葉兩頭,然後把米洗淨,把紅豆、紅棗和糯米混合。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邊做示範動作邊說,“卷好的粽葉裡放上糯米,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我認真地聽著,眼睛盯著奶奶變魔術般的雙手。最後,奶奶在中間放了一顆紅棗,用線繩纏繞兩三圈,系成活釦,就大功告成了。

看著奶奶包得那麼得心應手,我也忍不住想露兩手。奶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溫和地說:“玲玲,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看著點,跟我一塊兒包。”我愉快地答應了,心想:包粽子一點也不難。

奶奶先把粽葉平放在左手心,然後用右手捏住粽葉的邊,向裡翻轉捲成冰激凌蛋筒形狀。“放糯米,壓緊!”,還沒等奶奶說完,我的米“嘩啦”一聲撒了一地。頓時,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奶奶微信著對我說:“遇到困難,不能輕易低頭,每件事從不會到會總要有個過程。”聽了奶奶的話,我繼續包起來,經過反覆實踐,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自己的“作品”,我心裡樂開了花。

粽子出鍋了,滿屋皆是清香四溢。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覺更是香甜無比!

端午粽香6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五月五”前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大姐早早就準備好包粽子了。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的包粽子的步驟。一大早大姐就把精心挑選好糯米掏洗好,用盆子把米浸泡著。就開始準備清洗粽葉,去市場訂好上好的五花肉、鹹鴨蛋黃、綠豆等等。每塊肉切的大小均勻,用香料包醃製五花肉,讓五花肉充分入味。就可以正式開始包粽子了。

我家有人喜歡吃甜粽子,也有人喜歡吃鹹的,因此要是包甜粽子時就要在糯米里加上一種鹼的東西伴在裡面,包鹹粽的米里就要伴上鹽。包粽子也是有講究的,用葉子打個卷,做成圓錐體,地下放糯米,中間放肉、綠豆、鹹鴨蛋黃,上面再鋪上一層糯米,包裹時四個角的米不能漏出來。甜粽就相對簡單多了,只有把米放入粽葉裡頭包好,就行了。在壓力鍋煮上1—2個小時就能出鍋了。

一開鍋的那一剎那真的是肉香滿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粽子,甜粽灑點白糖粘著吃。真的是滿口留香。

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很多,如: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詩人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掛艾草等。在我們這裡還有賽龍舟呢!下次再介紹一下其他的傳統文化,你看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粽香7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根據這句詩,能猜到它所描述的節日嗎?對了,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這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奶奶家,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嗎我們要拜奶奶為師,讓她教我們如何包粽子。準備材料有:幾把蘆葉、一些糯米、一些紅豆和一把剪刀。

開始教學了,只見奶奶把蘆葉搭好,兩根手指夾住蘆葉輕輕一卷,放上糯米紅豆,一個精巧的粽子就做好了。看起來很簡單嘛!我躍躍欲試起來。按照奶奶說的,先把四片蘆葉按順序放在一起,在中間扣上一片,然後把蘆葉捲起來,放入糯米紅豆,再把葉子提起來

做到這一步時,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糯米都像一群群調皮的小孩子,一會兒從這個縫鑽出來,一會兒從那個縫鑽出來。我捏了這邊補那邊,忙得不可開交,最終也沒阻止糯米像流沙一樣逃出了蘆葉的包圍。我連忙去請教大師奶奶。奶奶仔細檢查了我包的粽子,指著這條蘆葉:這條蘆葉壞了,卷的時候也沒卷緊,你重新再做一遍試試。我點點頭,接下來做得非常小心,終於,我成功地包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粽子,我拿著它手舞足蹈,樂得像已經吃到嘴裡一樣。

吃著自己做的粽子,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這些辛勤的汗水也換成了一個道理湧上我的心頭: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

端午粽香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南方流傳的兒歌。說起端五,我立即便想到幼時學包粽子的情形。

那時我八歲,非常玩皮。端五節時見奶奶聚精會神地包粽子,手也癢了起來,盯住粽子不放。奶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想包粽子?不夠本,你媽還不會呢,”說罷哈哈大笑。

我不服氣,搶來工具,肉餡,糯米。開始包人生“第一個粽子”。我先拿三張整齊的粽葉,然後把它們裹成一個漏斗型,接著往“漏斗”裡放米,放一半時再把肉餡放進去然後再放米,接著就開始包粽子。

怎麼裹也裹不好,我急死了!後經奶奶的指導,終於把它裹起來了。最後再用紅線饒幾圈一紮,就這樣我的人生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奶奶吃驚地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又看了看我,笑眯眯地說:“凡凡還包得不錯呢,不過以後遇到困難彆著急,要有耐心!”然後奶奶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裡燒。我好不容易等到粽子熟了,沒等到粽子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起來。

哇!味道太好了,現在想來嘉興的粽子也沒我包的味道好!

想想今年的端午節也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堅強活下來的兒童們。我想到時候請奶奶多包點給他們郵寄過去。也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粽香9

我不知道是為什麼,每逢春節,奶奶、姨婆,還有媽媽就聚在一起包粽子。每當那個時候,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淘米的淘米,洗豆的洗豆,煮葉的煮葉,而我就幫著碾花生。年年如此。

每當大人們圍著,正式包粽子的時候,我就端一張小板凳在旁邊瞧著,因為那時還小,不懂得做什麼,只好仔細地瞧著,希望有一天學會了,也能幫上點忙。那是一隻三稜錐壯的粽子,層層綠業裡面躺著糯米、綠豆,還有八種材料。我不懂事,總是問:“幹嗎非要加八種材料,六種七種不行嗎?”奶奶總是用似有若無的聲音回答:“‘八’就是‘發’,財源廣進的意思。”“哦,原來是這樣。”可是今年問完後,明年又問,奶奶用同樣的話回答了一年又一年。

知道四年級那年,我才能原原本本地記住那“八”的含義,至始至終不忘記。可是到了那年頭,我就可以幫這給粽子繫繩子了。

“繫緊點呵,別鬆了就可不好了”,自從那年起,媽媽就每年都這樣叮囑我。我開玩笑這問:“鬆了會怎樣啊?”

“總之就不可以鬆,儘量的緊,不過我看你也不會系鬆的······”

是啊,每年這樣包粽子,我對他們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深了,我對他的情就似那根繩子一般,矢志不渝。我總逃不出母親的話的圈套,我的確不可能系鬆,由於我對粽子的情,對故鄉的愛,像繩子一樣深深的扎著。

其實我也明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愛粽子,更愛那個依山傍水的故鄉,但我還是忍不住問了:“為什麼每年都要包粽子?”

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個個人沉默不語。

是的,不僅僅是粽子本身的香,更是那份濃濃的情,濃濃的鄉情。

端午粽香10

傳說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用箬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為了紀念他定於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特殊的習俗: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吃五黃、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隨牛通社的記者們一起來到德清,親自體驗了會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裡小記者和家長們圍桌子站著,桌上擺放著一盤伴著醬油的糯米,一碟醬油肉肥瘦相間,另一盤白糯米和一盤蜜棗。粽子根據餡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們今天包的有鹹的肉餡和甜的蜜棗餡兩種。還有碧綠的箬葉,放大版的竹葉。做粽子首先要選上等的箬葉,那綠綠的箬葉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香,仔細聞一聞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挑了一張又寬又長又綠的箬葉放在手心,在葉尖三分之一處向內卷緊,形成一個圓錐形加進醬油糯米,用手輕輕的壓緊米粒再加一塊肉再放第二層米壓緊,接著將尾部箬葉向內包裹著封口,不讓米粒掉出一顆來。最後用線將粽子來個“五花大綁”,箬葉被綁的來嚴嚴重重沒有一點空隙,打上死結,一個豐滿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像個胖娃娃,真可愛。

我多想再多做幾個帶給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個被我捏破了、一個沒紮緊散了。“哎,前功盡棄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隻“胖娃娃”了。終於又完成了一個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點點。太高興了我提著粽子還合了影。

滿載豐收成果的我們一到家,就開始下鍋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廚房裡等著粽子的出爐。隨著鍋裡水的沸騰,一股箬葉的清香又一次撲鼻而來。過了好久我品嚐著親手包的粽子,還和媽媽包的蜜棗粽比開了。

端午粽香11

不知不覺,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了,我特別高興,讓媽媽教我包粽子。

端午節清晨,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叫醒,說要包粽子啦!我一聽,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跳了下來,三下五去二,穿好衣服,疾步如飛地跑了出去。

到了廚房,看到包粽子的材料已經準備妥當,我立即洗了手臉,準備投入“戰鬥”。“別慌,先學會觀察。”“遵旨!”媽媽看到我調皮的樣子,撇撇嘴:“別得意,有你叫苦的時候!”包個粽子能難倒我嗎?我絕不相信!

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他把幾片粽葉平整重疊在掌心,然後把糯米,大棗,花生等小心翼翼地捲成圓錐形粽葉中,包好後,再用繩子捆紮結實,一個粽子就出爐了。

看到這裡,我躍躍欲試。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子葉攤在手中,粽葉似乎不聽我指揮,怎麼卷都卷不成圓錐形,我的腦門上急的直冒汗,有心請教媽媽,可是不好意思,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粽子。

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像小丑似的,剛才的興奮勁兒蕩然無存。媽媽在旁邊抿嘴笑:“咱可以當逃兵。”知女莫如母,媽媽的激將法果然有效,我內心又燃起了火苗,鼓足勇氣,又重新向媽媽討教 ,在媽媽的悉心指導下,我第二個粽子大功告成!比第一個俊俏多了,我信心大增,接著,我又包了好幾個粽子……

粽子下鍋了,我等啊等,粽子終於煮熟啦,陣陣香味,讓我流起了口水,咬上一口,真香,香中帶著清甜,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中無比高興。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粽子。

我愛粽香四溢的端午節!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粽香12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是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吃粽子。

這天,街上的人手中可少不了艾葉,菖蒲,雄黃。媽媽也買了艾葉,菖蒲,把菖蒲做成寶劍,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艾葉一大束一大束地放在家門口,也是用來辟邪的。每年端午節,外婆家都要煮好多粽子。這天,外婆坐在椅子上,拿著粽葉,折成簸箕狀,再舀了一大勺的糯米倒進“簸箕”裡,再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中間藏進去,用粽葉把糯米裹住,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手捏住底部,拿了根粗繩,繞了好幾圈,打了一個結,放在鍋裡。我問外婆;“外婆,你做了幾種粽子啊?”外婆樂呵呵地說:“有蛋黃粽,肉粽,蜜棗粽和豆沙粽,一共4種。”

我今天要大吃一頓,我也來包一個粽子好了。我向外婆要了一片粽葉,學著外婆包,但是我技術不到家,粽葉都鬆開了,姐姐說:“手捏緊,糯米少一些吧。”我舀回了一部分糯米,但夾了一大塊肉,比糯米還大,塞都塞不進去,弟弟邊笑邊說:“姐姐,這個是最最正宗的肉粽子了!”媽媽也附和道:“這個就留著給你自己吃吧!”我學著外婆裹,但米卻漏了出來,我拖住米,費了好大勁才把米塞回去,也用繩一圈一圈地繞起來,成了唯一一個“迷你粽。”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熱粽子剝開,撲鼻而來的先是葉香,再是糯米香,最後是肉香。香味漸漸瀰漫開來……

端午粽香13

一陣清逸的香氣從蒸籠裡飄出,充斥著整個廚房,端午節便從這一刻開始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我們當地的端午節也叫“五日節”,“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劃龍舟”,一連過五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八年級吃粽子了!瞧我們家正在包粽子!

制餡

製作粽子的第一步當然是做餡了!只見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將米放在已經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時將其他的一些雜糧也放進去。再過了幾個小時後,媽媽將水倒出,那些被浸過的雜糧就有點粘稠了,媽媽說這樣做出的餡會更好吃。

洗葉

製作粽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粽葉。媽媽讓我把放在陽臺的粽葉拿來,我一聽,立馬拿了過來,媽媽接過粽葉,把粽葉放在熱水中浸了十分鐘,接著解釋到:“這粽葉放在熱水中,一來是為了消毒,二來是為了使粽葉變軟,包粽子時更好包,一舉兩得!”

包粽子

接下來的一步便是包粽子了。媽媽將浸好的葉子從中間捲成一個圓錐形,留出一部分粽葉,再在圓錐中放入做好的餡,就像蓋蓋子一樣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粽葉一按,再把粽葉的前端往粽子身上一纏,用繩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

品粽子

一個小時下來,已經包完了將近二十五個粽子,然後媽媽把它們這些“胖小子”放入蒸鍋中,蒸出來後便可以吃了。到了晚上,所有粽子都蒸熟了,開啟鍋蓋,香氣直往鼻子上撲。我們就拿出粽子,幾個小孩子好像不知道燙、不怕燙一樣,從我們手中“搶”過幾個粽子立馬吃了起來。就這樣,端午節在洋溢著濃郁的快樂氣氛和甜蜜的粽香中過去了……

傳統節日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對一種文化溫暖的記憶。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你們呢?

端午粽香14

每逢端午節,只要走進我的家鄉前童古鎮,一股股甜甜的糯米香便從四面八方襲來,十分誘人。此刻的前童,好像浸在糯米的香甜之中,連空氣彷彿都變甜了。

端午一大早,奶奶忙得不可開交,首先她開始準備原材料:把清水泡過的糯米瀝乾水分,這時的糯米已經比較軟了,只需手指輕輕一捏,它就碎了;再把粽葉的兩面清洗乾淨,放入鍋中,用開水燙上幾分鐘。撈出粽葉,剪掉葉柄,也瀝乾水分備用。奶奶又端出一碗紅棗和一團棉線,興致十足地準備包紅棗粽了。

我見奶奶滿頭大汗,自告奮勇地當上了奶奶的小助理,一會兒遞艾葉,一會兒剪一根棉線,一會兒又……我不甘心就那麼看著,於是,我自己也包起粽子,可粽子在我手裡調皮的很,包了散,散了包,可我就是包不出奶奶手中的完美粽子。瞧!奶奶捲艾葉,放糯米,拿繩子,扎粽子,一切都如行雲流水,十分麻利。於是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奶奶的動作,她先拿一片艾葉捲成漏斗狀,漏斗下方格外緊密,再放入糯米和蜜棗,還不忘用手按壓一下,然後,把過長的艾葉用大拇指緊緊地扣在漏斗上,最後用細繩將粽子捆好,一個胖乎乎的三角娃娃就從奶奶手裡蹦了出來。奶奶還告訴我:糯米放多了,煮起來容易散架,而少了,粽子看起來不好看。所以,加入的糯米要剛好和漏斗口齊平。哇!看上去很簡單的包粽子居然藏著這麼多的奧祕呀!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漸漸也能包出幾個像模像樣的粽子了!

包好粽子,我們把它們擺進鍋中,奶奶倒了些水,沒過粽子。大約兩個小時,粽子的清香一個勁的往我的鼻子裡鑽。奶奶幫我盛好粽子,剝掉艾葉,我一邊聽著奶奶講屈原的故事,一邊吃著香噴噴的大粽子,心裡不禁感嘆:多麼香甜的端午粽,多麼歡樂的端午節呀!

端午粽香15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就是粽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對,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粽子還有許多的謎語:“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裡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粽子的香味傳千里。家裡也是粽飄香。

我也很想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糯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紅豆,糯米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糯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糯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了一團球。

奶奶不只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再開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的要揭開蓋子檢視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粽子那香氣,讓我脣脣欲動。

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解開,就能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棕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