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荷包作文

來源:才華庫 1.18W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端午節掛荷包作文

掛荷包和"五色絲線"係臂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端午掛荷包、戴香囊

武漢人記憶中的端午香囊,彷彿一縷溫馨的香夢,飄浮在童年的上空。如今端午節,香囊的味道卻漸漸遠去了。

香囊又稱之為荷包、香包、香袋等,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布縫製而成,形狀不一,玲瓏奪目。《歲時雜記》有提到:“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香囊內裝有硃砂、香藥、雄黃等,香料又含川芎、岑草、甘鬆、排草等,清香四溢。

香囊一般佩戴在胸前,可以驅蟲辟邪,然而佩戴也是頗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小孩子喜歡戴飛禽走獸類的,諸如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老人則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防病健身,也象徵著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到白頭等。最有講究的要數年輕人了,尤其是熱戀中的情人,姑娘多半都會親自制作一枚別緻的香囊,在節前送給心上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香囊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端午節特有的民間特色工藝品。從最初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驅蟲的雄黃粉到後來的香料,無論是在內物還是外形上,香囊的製作都日趨精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