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難忘的臘八節作文

來源:才華庫 8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難忘臘八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難忘的臘八節作文

難忘的臘八節作文1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雲:“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

相傳中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是傳自印度。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見到眾生受盡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復不滿神權(婆羅門)的統治,因而出家修道,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這一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釋迦牟尼在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和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苦難,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大家都以麻、米造粥,當日吃粥作為紀念,故“臘八”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佛寺的浴佛會、誦經等儀式,也都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用香谷、或麻、米等造粥供佛,稱“臘八粥”。

寺院並將臘八粥贈送門徒及善信分享,此後,臘八節吃臘八粥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

難忘的臘八節作文2

臘八節這一日,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親手做的臘八粥或臘八飯,是尋常百姓人家很喜慶的事。儘管這一日沒有像春節的焰火、元宵節的燈會那般熱鬧,卻也宛若青瓷般精緻而細膩。小的時候,臘八節這天的清晨,我會在綿長的睡夢中醒來,會在母親溫柔的.呼喚聲中醒來。而窗外一線一線和暖的陽光,早已透過玻璃窗輕輕悄悄地灑進來。這一日的陽光總是這樣好,以至於我的小床、母親的廚窗、鍋裡的黃米飯,都逐一染了陽光的味道。

這些味道瀰漫了整個房間,如此溫柔,如此和暖。

在我起床、穿衣的空檔,金色的黃米飯、乾淨的瓷碗木筷會被母親有序地擺放在桌上,這一桌節日的餐食也這樣可愛,就如此時窗外的陽光。

母親說,外公喜歡種糜子,外公種起他的糜子來既認真,又盡責。母親還說,外公的糜粒磨出的黃米飽滿而厚實,就像外公的品質。

記憶中,我好像無數次地奔跑在外公的糜子壟間,風兒緊貼著我的裙衫。那個時候我那麼小,以至於外公輕易就能把我高高地舉起。

記憶中,也好像無數次地看到過外公在天邊還掛著月牙時,就攜著鋤具去他的糜子田了;也好像無數次地看到過那些秀氣、文靜又淳樸的糜穗低眉淺笑的樣子。

深秋,糜子被外公收割回來,脫下糜粒磨成黃米之後,外公便會捧起一粒粒黃米,看了又看,笑吟吟地對貼在他身邊的我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我的外孫女吃上外公的粘米,下巴就粘住啦!”如果外公健在,一定還會笑吟吟地捧起他的黃米粒,對我說著那些如歌唱般動聽的家鄉話。

臘八節的香,就如此時飄來的黃米飯的味道以及臘八節之後的年的味道。只是,在這樣的臘八節裡,關於兒時甜甜的記憶,卻被我這樣酸酸地想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