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作文

來源:才華庫 2.1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時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時節作文

清明時節作文1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與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與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清明節由來與風俗告訴吧!

我國傳統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日子,漸漸,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品。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正在大家萬分焦急,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時節作文3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幾場春雨過後,空氣中瀰漫著雨水打溼地面的味道,如同摻了薄荷一般清新、自然。桃花紅紅的,梨花白白的,和那黃燦燦的油菜花相映成趣帶給人們無盡的暢想和喜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同樣一場春雨,卻在杜牧的絕句《清明》中引發了絲絲愁緒,觸動了點點哀思,讓這一個春天,帶上了一點莫名的悲傷,把人們領入另外一種意境。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家的祖墳並不在本地,因此我自小就沒有參加過家庭的掃墓活動,即便是參加過,想必也不能完全體會傷者的悲切,因為與我朝夕相處的親人們都還健在,他們每天都在關心著我、愛著我,我也理所當然地享受著親人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從來不會無聊地想像他們是否會在今後的某一天離我而去,永遠不再回來。

可是今天,公元20xx年的清明節,媽媽帶我去了公墓。她靜靜地站在一尊漢白玉雕刻的墓碑前,像是述說,又像自言自語:“她是個好老師,去世的時候才30歲。”看墓碑上的相片,這是一位年輕漂亮的阿姨,墓碑上深深地刻著一句話“燃燭半截滅”。“這是誰?她是怎麼死的?”我問道。媽媽沒有回答我的話,自顧自地說著:“人生於世,有聚有散,有如花開於枝頭,要開要落,都一樣的身不由已……”

剎那間,我頓感生命之脆弱與渺小,生與死的距離竟然並不遙遠。生命註定要走向死亡,就像這個春天,我們擁有過,也註定要失去。悟及此處,杜牧老先生又怎能不斷魂呢?愁緒滿懷無釋處,寄予一盅濁酒。未曾想酒入愁腸愁更愁,斷魂處,造就了一曲千古絕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的雨,紛紛揚揚幾千年,從古老的詩句中一路拋灑而來,路上行人淋溼了衣裳,也溼透了心情,生命倍感沉重。然而,塵歸塵,土歸土,即便是逝者,也都希望活著的人能夠平安地度過一生,這樣一想,心中似乎又多了一層對生命的珍惜之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清明時節空氣裡總有揮之不去的潮氣,乍一看永遠以為不過是陰天。但一旦跑出去,便能感受到面板上一點點的微微涼意,被水沖洗後的青石板映著天光,如一片片破碎的琉璃。拱橋的石欄上伸手一觸控,便是一串串細長的水珠。但是此時的雨再大,也是帶著江南特色的雨,不過是漫天漫地,如霧如紗,輕盈、纖巧、清秀,彷彿不受力般,模糊成一卷精緻的水墨畫,茫茫的銀白色,為這江南小城添了幾分詩意。

清明時節裡不論何時抬頭看,天空永遠是一片蒼茫的灰白色,讓人不敢確定是暗淡無雲的天空,還是連成一片的烏晦的雲,似乎懸掛著一片化不開的愁緒。霏霏的雨哭在花草叢中,哭在石廟前的石獅子上,哭在每一個行人的睫毛上。

我坐在窗前,精緻的白紗簾外響起潺潺的聲音,雨絲與簾子垂直地交織著,織出了這樣一個朦朧的下午。

撩開簾子,看見青色的屋簷上滾動著水珠子,“嗒”清脆一聲,碎在了石階上;看見行人向前匆匆的趕著路,腳從水窪中提起,濺起了水珠,落在了褲腳上;看見汽車的刮雨器不停地磨擦著玻璃;看見有人從花店出來,一手捧著花束,一手撐著傘,向遠方走去……我想他這是去掃墓吧?我陷入了沉思。

“掃墓”這詞在我的字典中幾乎沒有出現過,我從未掃過墓。原因很簡單,以前是因為沒有親人離我遠去,只是一年前外公離開了,因為我要去上課,所以沒去掃墓。外公離開的那天,我並沒有哭,因為外公在我小的時候就臥病在床,和他沒有什麼接觸。那天屋子裡點燃了一支支蠟燭,薰得我眼睛難受,說話聲有些沙啞,看著外公安靜地躺在床上,心中好像被什麼叮了一下,有點疼。

可現在回想起來,卻有想哭的衝動。

放在窗臺上的書被風吹動,書頁發出“嘩嘩”的聲音,有點像哭聲,風改變了方向,書停止了哭泣。“天空依舊風清雲淡,歲月依然悄無聲息地趟過。請珍惜現在的良辰美景,失去了便不再擁有。”冰冷的字跡在灰濛濛的天空下呈現……

清明時節作文5

掬一捧清泉,洗淨長空,青天外,山還在霧裡,曲折的歸途漸漸扣緊故鄉遙遠的朦朧,原來,清明雨上,紛紛細雨不是時節獨有的靈氣,還是路上行人愈加清澈的精魂。驅長車,趕時光,迴歸的孩童一直在守望著的情愫,好似遇見那一個夢裡的杏花村……

梨花風起正清明,是春風,是春雨,是春天無與倫比的萬物情。假期暫歸故土,總也捨棄不了一直的習慣,喜歡看看這熟悉的世界,柴門花木爭早綠,遠山春景正改容。潑一盞濃墨,繪幾筆丹青,田埂上彎彎的小徑已畫成綠的長龍,溪流邊清澈的流水淡成透明的叮咚,蛙聲裡,畫筆落款的顏色,只是在夜裡,它是靜是動,已成我們安靜背後的笑容。田園風光,四季分明,不知不覺的改變,少了些許城市的喧鬧和匆忙,只可不斷的珍重,這微風細雨裡的畫風。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一改往日的生活,面對別樣的景色,人也不再從容。漸漸長大,求學工作,一直長時間客居他鄉,常常只能留下故土冬夏兩季的背影,多年不見,猛然在這個季節中回來,一種新奇而又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清明掃墓,祭奠前輩口口相傳見或未見的先人時,同樣也惦念逝去歲月走過的印記。翻山越嶺尋幽蘭,舊屋堂前覓籬牆,闊別已久的情節,那一次次的遇見,猶如今生往世的修行,終成因果。

細細的雨,涼涼的風,自然的演進也造就了自然的人情。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家是永遠的避風港,清明祭,祭一份濃濃的真情。是誰,萬里征途千年輪迴,只為重新踏上那一片土地拾撿曾經的往事;是誰,手捧黃土掛彩聯,只為安頓一下逝去或未逝去的靈魂;是誰,日夜奔走戴星辰,只為奉獻故土鑄美名。為生活,都需要一次奔跑,時間和路程都由心定,但生命的目標一直不會變化,朝著幸福的方向,縱狂風暴雨,一直在追尋,然迴歸的時間終究有限,也總有不可避免的落寞和悲情。

假期還短,離別處,又是一個黎明,旅恨共風連夜起,唯一改變的,是車的方向和愈加厚重的故鄉情……

清明時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路童遙指杏花春。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後來因為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就這樣清明這個節日代代相傳至今。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又是踏青掃墓的節日了,我們將懷著怎樣的心情去祭奠我們的先輩呢?莫非幾分沉痛與懷念吧。

從小到大,我們無不是在親人的愛撫中成長,他們給了我們充滿快樂與溫馨的童年,我們離不開他們。可如今我們學業正忙,少有回家,與親人相處的時間與以前相比簡直太少了,況且他們大多數都身處異鄉它地,在那裡工作,很少回家,一年也許只有一兩次團聚的時候,又怎能不惹得我們心生孤單,勾起我們心中對他們的思念呢?清明時節倍思親大概就是這些時候吧。

暮然回首先人歷程,他們是懷著多麼堅強的意志才度過艱難的歲月,傳承至今,而我們又怎能不對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肅然起敬呢?在帶給我們幸福生活後,他們遠離我們而去,而現在他們過得好嗎?我們無從得知。唯獨帶著他們的意願一起奮鬥,在每年的清明為他們掃墓,祭奠他們,以此來緩解心中的思念,撫慰心中的沉痛。

孔子說:“逝者如斯。”時間的流逝就像水流一樣快,又為何我的思念不絕如縷,一直縈繞心頭難以斷絕呢?這悲痛的日子何時才得以終結,大概永遠不會把,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樣的日子當中,永遠不會改變。

“年年掃祭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然而逝者已去不可追,每一次掃墓,都是對我們的一次深刻反省,珍惜眼前親人,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來悔恨,為時晚矣。

親愛的朋友們請珍惜我們眼前的親人吧!

清明時節作文7

匆匆返家,卻執意提前返程。也許因為父母安好,總覺得在家中的過多逗留,不如安靜的一個人呆著,將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好。然後,一個人享受靜默的時光。

清明時節雨紛紛。未到長沙城,雨水傾盆。巴士上的玻璃被雨水洗刷的淋漓盡致。水滴不知道從哪個縫隙流到脖子裡和衣服上,於是,我醒了。不知從何時起,只要一回到家,也只有回到家中,才會有肆無忌憚的睡意,才會有什麼也不入夢,即使入夢也無恙的安眠。也許,外面的生活,著實讓自己需要休息。

一晃,我們已到以五年十年計數的年紀。

一晃,祖母已經過世七年,外祖母過世已經近六年,外祖父已經足足九十。回家時總不忍心看到老人家見到兒孫輩時的喜悅,因為短暫停留之後,就是別離。

我總是很悲觀的看一切,因而總是在想避免許多狀況。然而,突然有一天,才發現,自己的力量竟然是如此薄弱。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甚至自己的任何事情。天性使然,不願強迫他人,亦不願他人強迫自己,因而人生反而許多被動。

陷入過許多僵局,和困頓,方才明白一些道理。

如何不卑不亢,的過好自己,其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總有一種辦法,不違揹他人期望,也不違背自己意願。總有一種活法,不頹廢,又不輕鬆,但也自由。

作為一名成年人,能夠遵紀守法,有份養活自己的工作,生活還有在追求,家人安好,其實已經夠了。

許多人累,是因為被動的“想要的”太多。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不過衣食住行,和在意的人,安好。衣,冬暖夏涼,簡單潔淨。食,不過一日三餐吃得下,還有想吃的,吃得到。住,斗室,遮風避雨,安靜或熱鬧。行我們處在一個發達的時代,偶爾步行,反而是最好的狀態。

安靜的在住處敲下文字。總是習慣毫無章法的閒言亂語。

說聲晚安,說聲想念。

清明時節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大姑,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印象中傳統節日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大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冷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大姑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我的父母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旁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旁。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大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大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大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大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大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時節作文9

4月5日的清明節快要來了,我們與小姑媽一家就來到了奶奶那兒包清明餜,準備過清明節。

我們剛到奶奶家時,爺爺奶奶就已經將包餜的工具擺齊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爺爺一手製造出來的。我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發現了兩件新奇的玩意兒,一件活像一把木頭勺,長柄,只是那勺子裡雕刻著一隻小鳳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兩塊大小一致的木板組合,兩塊木板間有一個軸,能夠讓木板自由移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圓形的餃子似的大清明餜怎麼會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忙著製作香噴噴的清明餜了。小姑媽負責和麵,經過長時間的工作,那本來硬梆梆的大面團變得柔軟而細長,爸爸再用刀將長長的麵糰切成小段,這就是餜的雛形。接著,爸爸再開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見他先將一小段麵糰放置在一塊板靠近軸的地方,再用另一塊木板往下壓,再把麵糰,不,是把麵餅掉個頭再壓……經過半分鐘的時間,一張又薄又大的麵餅登場了,這東西就是給奶奶她們包清明餜用的。我見這東西好玩,便嚷嚷著要試試。爸爸一聽,連連答應(估計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將這活兒交給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張麵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來的許多面餅,全是我壓的!

忽然,奶奶從碗櫃內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餡,說是想做糖餜。於是,小姑媽又拿出一團青色的麵糰,這就是做糖餜的材料了。小姑媽將它揉成長條,切為一團一團的,便成了“青”團。青團要比麵糰粘手多了,為了製作方便,我們在做餜時要在青團表面撒上一些麵粉。奶奶見材料準備完畢,便開始做餜。她先將糰子捏成碗狀,再用勺子往裡加滿糖,最後用手把旁邊一些青往中間擠,形成了一個丸子似的糖餜。這還沒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狀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餜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勻的往下壓,直到餜佔滿“勺子”時,再將餜敲出來,一個圓圓的、上面有一隻鳳凰的糖餜便做好了。我也試了幾個,十分有趣,看著一個個自己加工的清明餜,我的心中感到滿心歡喜。我想:這些清明餜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進入了一個“農家樂體驗中心”,體驗了做餜的快樂。

清明時節作文10

雨,窗外紛紛揚揚的雨輕輕綿綿地飄落,化作無數思念,展開雙翼,將世界籠罩……

春,生命的萌芽;清明,生命的奠基。我靜靜地走在寧靜的小巷裡,感到一種古樸而深沉之美,小巷裡的人不多,卻以一種大徑相同的表情匆匆走過。站在有些泥濘的小路旁,看著小堆小堆集聚在一起的“無機物”,與雨吹不散的嫋嫋清煙,透過那縷縷清煙,我彷彿看見一個人拎著一個塞得鼓鼓囊囊的`大包,包裡是金黃的紙幣。那個用火燒著,一張一張地燃燒著紙錢,也絮絮低語著生活瑣事。他將自己的語句,一句一句地編入這火光與縷縷輕煙中,傳向另一個世界。

心傷,和著清淡的細雨更能感到心傷與淒涼。許久不見的絲絲情誼與件件瑣事,都要在這略微哀傷之季如酵母般揮發而出,在空氣中漸漸勻開,使這空氣變得愈發地濃稠。而墳前的那束小白菊也開得愈發熱烈,與火紅的楓葉,淡紫的紫藤蘿一齊開放於這個憂鬱的時節。開得如此熱烈,想將一切裝點的心願,在得到雨的蓬勃滋潤後便瘋一般地生長,長高,長大……丟開悲傷與傷痛,在這清冷連綿的多雨時節更多了幾分盼頭。春天,春天的生命溫度。

望著繁花盛開之景,我幾乎可以感受到它們生長的生命流動的磅礴之勢,於浩瀚的生命長河之中,生命便如其中的滴滴水露,逝去了便不再回來。清明所寄託的是一份情感。但所有的消失了便永遠不再重現,過去了便不再修改。一切的一切都要漸漸在繁忙中淡忘,也只有在這個特殊之日,重溫與故人相處的時光,也許十分短暫卻總是充滿舊日溫情。如品茶般把生活靜靜品嚐,一聞,二看,三品,四回味,閉上眼靜靜等待之時,酸、甜、苦、辣、鹹的五味,會使我們更熱愛生活,也是對現在的每時每刻的把握。

斜雨紛紛,舊日清明,灑向對大地的紛紛揚揚思戀,意在清明……

清明時節作文11

今年的清明節來地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地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為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地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個麻煩,從家裡到學校就已經溼了全身地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地時候也是清明節後地最後一天下地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地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地雨也有好處和壞處。

雨地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地國家都是缺水地,像我老家那樣,那裡地和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地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裡地那條用來澆菜地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裡還有被地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和爺爺奶奶去他們種地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地水了。水都還是黑地。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地雨,老家那裡地河水也夠種田地地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地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地下著,人也只好撐著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溼。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裡面養著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汙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時節作文12

清明時節,天氣轉暖,幾場細雨過後,柳絲吐綠,草地泛青。溝河冰凌消盡,殘水清澈,倖存的小魚游來游去。大地裡農民開始播種希望,小院兒前閒在家裡的老人,揀挑天氣晴好的中午,在自家的窗臺下坐一會兒,晒晒太陽,慵懶的用手遮住耀眼的光線,任孫兒繞膝,分享天倫。享受季節交換的同時,也更替久違的心情,描繪著一幅人間春色美景。

當然,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並非都這麼愜意,天空也缺少些並不多見的晴朗。說不出為什麼,此時此刻,天空中多半陰鬱裹挾著紛紛擾擾的細雨,淋溼了人們的心境。是否老天有這般靈性,摸透了百姓的脈搏,給剛剛走進春天的思緒,灑下幾分惆悵,些許冷意。或許這就是對歲月的感嘆吧!才有了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絕句。曾經的溫情,隨風的往事,過往的煙雲隨著出自心靈的細雨,把對故人的敬畏撒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清明時節,是生者為逝者寄託哀思的時刻。向曾經不願改變,但又無能為力的過往心存一份敬畏。站在逝者的墓前,噙幾滴淚水,獻一束白花,焚一疊紙錢,灑幾盅清酒,緬先人音容笑貌,靜靜守候著,守候著每一份思念的降臨。遠離他鄉的遊子,就選擇十字路口,以同樣的方式,寄託生者對逝者無盡哀思。

可清明時節,除了形式上的祭奠賦予我們生命及養育之恩的先人以外,還應該追憶些什麼呢?在一片縈繞著惆悵與哀思中,彷彿生者的境界變得更寬泛,更深遠。想起了締造中華民族的祖先;為國捐軀的英烈,還有因各種原因遠離這個世界的逝者。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草,寂寞輪迴。感悟活著的美好,生命的寶貴。

在這個世界上 ,有一種東西能深深的叩開我們心靈之門,想必一定是清明節時。就讓我們在清明時節敬畏的祭奠一下先人吧!讓那些泛黃的歲月,多姿多彩的人生過往,還有似乎已經消逝了的美好,都在這回憶過往的時刻,再次以細雨滌盪靈魂的方式得以展現,得到昇華。

清明時節,無論閒情逸致,還是愁緒滿懷,無一不在體現後人對前輩心存敬畏,對已故親人的心存感恩,及無限的懷念。

清明時節作文13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這也是一首有關清明的歌兒。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陵墓、緬懷故人的節日。今年清明,我也回老家掃墓了。在這一年的清明時節,我們緬懷的除了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鬥、血灑疆場的民族英烈。他們為了祖國,拋頭顱,撒熱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大義凜然,大勇無畏,為的就是我們今天的生活。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那些偉大無私的先烈,不只是在戰戰死沙場的革命烈士,還有的是在人群中默默無聞,無私的奉獻出自己,放下自己的利益,為廣大人民的利益著想的英雄。他們可能只到逝世,也無人知曉他們所做的貢獻。

因此,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更愛自己,更要愛祖國。作為石室的我們更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我們應該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時節作文14

星期六早上,爸爸把還在睡夢中的我給叫醒了。我一聽到奶奶家去,便一個鯉魚打挺起了床。可一聽是為了去掃墓,我又像只洩了氣的皮球。同學們可能會感到奇怪?掃墓是我國傳統的風俗儀式,怎麼會使人不樂意去呢?你看了下文就一清二楚了。

我們家鄉對掃墓十分重視,家有下一代的,清明掃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掃墓過程中要買紙銀、“金子”、“手錶”、“衣服”、“鈔票”等一大堆仿製的陰間錢物。現在這些儀式越來越盛行,越辦越講究。煙花爆竹僻裡啪啦的。我聽到這聲音,看到那火光和一股股濃煙向藍色的天空飄去,就有一股說不出的反感。我向爸媽提出過多次,可他們誰也不支援,總是說:“這是千年習俗,不能改。”

這次到奶奶家後,大家一起到了祖輩的墳墓前,又是燒香化銀燒紙錢,又是求祖輩保佑。“爹,希望你能保佑全家上下幸福,孩子個個考上大學。”姑姑祈求道。我們幾個小孩可不管這些,在樹下打滾、採野花,然後向田野奔去。我想,如果照姑姑這麼說,考大學就不用努力,只要有人“保佑”,只要天天抱著佛腳,考什麼大學都能如願以償了嗎?

這不是與科學相悖嗎?再說人都死了,還燒那麼多東西幹嗎?每個做下輩的只要有個孝心就行了。燒這焚那,空氣中瀰漫著廢氣,汙染了全鎮的環境。每逢清明,大街小巷做紙的元寶、衣、褲、鞋的太多了。光做這些東西的紙張就是一大浪費。山區還有好多好多孩子沒紙寫字做作業呢!送給他們比這要強百倍!何況,目前我國的造紙原料進口的比例還很大呢!

習俗是人定的,也可以由人改變。如每逢清明時節,攜帶小字輩們到祖墓前,一一介紹裡面安歇的是什麼人,有哪些可愛可敬之特點,讓下輩銘刻在心,永遠懷念,永世學習。形式上可獻上一束花,以示真誠與懷念。這於前人於世人不更合理、更科學嗎?

清明時節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清明節的由來與風俗告訴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