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50字(精選14篇)

來源:才華庫 3.1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50字(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50字(精選14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杜牧的詩句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有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雨點在空中胡亂地飛舞著。我跟隨著爸爸媽媽回到了我那“久別重逢“的家鄉。這天早上,映入眼簾的是濃郁的天,我在林中徘徊了一會兒,以往的歡聲笑語全都被這“清明爺爺”無情地掠奪走,感到的是一絲絲的憂愁。任是不適宜!爸爸媽媽拉著我來到了踏青的路上。一步步地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祖母的墳前。這一路上的花紅柳綠都變得黯然失色。

祖母的墳前有一些雜草,雖然我沒有見過祖母,但是每次回到故鄉的時候,婆婆爺爺與伯伯,姨姨都會提起祖母,我是唯一一個沒有見過祖母的人,可是每次來到祖母的墳前,我的心就感到一陣陣的絞痛。也許是聽說過祖母那些不驚天動地,但卻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的“偉大”事蹟。爸爸告訴我:“我的奶奶,也就是你的祖祖經常自己節約下錢來給我們買好吃的東西,例如,糖果,蛋糕之類的。當時缺糧食時,我的奶奶自己就喝米湯,讓我們吃米飯。”當我一次次聽完祖祖的這些感人事蹟之後,我彷彿漸漸地愛上了這個我不曾蒙面的祖祖。我的心中感慨萬分。

在祖祖的墳前,我獻上了一束在泥濘小路上摘下的“清明花”,當我將這束花放在祖祖的墳前時,我眼眶裡的淚水像一粒粒珍珠一樣,不由自主地一蹦而出,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懷著對祖祖深深的祝福:祖祖,希望你能好好做一個“天使”。

年年有清明,年年有憂愁。有一些憂愁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的。清明總是伴著濛濛細雨而至。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2

清明被俗稱為“祭祖日”,祭祀掃墓是傳統習俗。在這一天,爺爺會拿著紙錢、香燭、鞭炮,帶著子孫,前往故去親人的墓地進行祭奠。穿過喧鬧的街市,一直往大山深處走去,這條路爺爺似乎走過許多次。這裡依山傍水,十分安靜,此處正是姥姥(爺爺的母親)長眠之處。爺爺將準備好的東西依次擺放出來,點燃香燭,恭敬地插在墓碑前,焚燒紙錢的同時嘴中還在念叨著什麼。這時,爸爸點燃鞭炮,煙霧升騰籠罩著我們,隱約中我看見爺爺眼中含著熱淚並用手輕輕擦拭著姥姥的墓碑。

這些習俗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我本想立即詢問爸爸這些風俗的含義,但他臉上的莊嚴肅穆又讓我止住了到嘴邊的話。從長輩開始進行祭拜並將墳上的雜草進行清理,這一切都是在寂靜中進行著。完成祭拜後,在回家路上,不時聽到陣陣煙竹聲、鞭炮聲,“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人們臉色都很憂傷,這些人有的是離家在外的遊子,有的是同鄉的街坊,不管身處何方,他們都會在這個時候回到家鄉,祭拜先祖。爸爸說,根在哪,家就在哪。

清明時分的雨是“及時雨”,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使大地陷入沉寂。清明時節的雨可以喚醒大地,春暖花開。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個時節是很適宜農耕春種的。我家也不例外,菜園子是奶奶的天地。這天,奶奶挎著籃子去菜園裡。我好奇地跟過去,“奶奶,你這是要幹什麼呀?”“要種莧菜種了。”奶奶頭都沒抬,手上一直忙活著。見奶奶沒空理我,我就自己在菜園裡抓蚯蚓,拔野草,玩得不亦樂乎。奶奶種完後要喚我回去了,我驚奇地發現地裡竟然沒有澆水,立即“報告”奶奶,生怕是她是忘記了。結果,奶奶不以為然地說:“老天爺會澆水的!”果不其然,回家後淅瀝瀝的雨就下起來了。

春風重拂地,佳節倍思親。在這個時刻我們追思故人,在這個節氣我們也將在心中播種下他們對我們的愛,靜待花開。雨紛紛,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清明時節空氣裡總有揮之不去的潮氣,乍一看永遠以為不過是陰天。但是一旦跑出去,便能感受到面板上一點點的微微涼意,被水沖洗後的青石板映著天光,如一片片破碎的琉璃。拱橋的石欄上伸手一觸控,便是一串串細長的水珠。但此時的雨再大,也是帶著江南特色的雨,不過是漫天漫地,如霧如紗,輕盈、纖巧、清秀,彷彿不受力般,模糊成一卷精緻的水墨畫,茫茫的銀白色,為這江南小城添了幾分詩意。

清明時節裡不論何時抬頭看,天空永遠是一片蒼茫的灰白色,讓人不敢確定是暗淡無雲的天空,還是連成一片的烏晦的雲,似乎懸掛著一片化不開的愁緒。霏霏的雨哭在花草叢中,哭在石廟前的石獅子上,哭在每一個行人的睫毛上。

我坐在窗前,精緻的白紗簾外響起潺潺的聲音,雨絲與簾子垂直地交織著,織出了這樣一個朦朧的下午。

撩開簾子,看見青色的屋簷上滾動著水珠子,“嗒”清脆一聲,碎在了石階上;看見行人向前匆匆的趕著路,腳從水窪中提起,濺起了水珠,落在了褲腳上;看見汽車的刮雨器不停地磨擦著玻璃;看見有人從花店出來,一手捧著花束,一手撐著傘,向遠方走去……我想他這是去掃墓吧?我陷入了沉思。

“掃墓”這詞在我的字典中幾乎沒有出現過,我從未掃過墓。原因很簡單,以前是因為沒有親人離我遠去,只是一年前外公離開了,因為我要去上課,所以沒去掃墓。外公離開的那天,我並沒有哭,因為外公在我小的時候就臥病在床,和他沒有什麼接觸。那天屋子裡點燃了一支支蠟燭,薰得我眼睛難受,說話聲有些沙啞,看著外公安靜地躺在床上,心中好好像被什麼叮了一下,有點疼。

可現在回想起來,卻有想哭的衝動。

放在窗臺上的書被風吹動,書頁發出“嘩嘩”的聲音,有點好像哭聲,風改變了方向,書停止了哭泣。“天空依舊風清雲淡,歲月依然悄無聲息地趟過。請珍惜現在的良辰美景,失去了便不再擁有。”冰冷的字跡在灰濛濛的天空下呈現……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4

在我印象裡,清明與雨總是有著不解之緣,彷彿只有這淅淅瀝瀝的雨,才能顯出清明悲涼和憶念的韻味似的。

又到一年清明時,從清晨到黃昏,如煙般飄忽的細雨一直瀰漫在山野、草叢間、小路上,不時地閃動著人影,他們三五成群,或撐著傘,或披著雨衣,都是“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間或也有一二孤影,踽踽獨行。我跟隨著爸爸也混跡於這些掃墓的人群之中。正走著,猛一抬頭,忽見那一片墓地就在眼前:一座座土墳掩映於草叢中,顯得那麼荒涼、悽迷,一片死寂。我和爸爸拔淨這座屬於爺爺的土墳四周的一片雜草,在墳前擺下幾杯爺爺生前愛喝的高粱酒,燒上一摞摞紙錢。此時,墳土帶愁,雜草含煙,我的心中滿是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爺爺雖已故去五個年頭,但他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歷歷在目。

回味童年時,清明節和雨,留給我的記憶似乎沒有哀傷,所有的只是一幅幅優美而極具詩意的畫卷。

爺爺一手撐著傘一手牽著我,在清明時節紛飛的細雨中漫步,逗我開心。他邊走邊教我背誦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他前面吟誦一句,我後面鸚鵡學舌般重複一遍,雖然是有口無心,竟也背誦了下來。爺爺自然是喜不自禁,他又不厭其煩地為我逐句解說,我時不時地會插上一兩句,比如“路上行人怎麼會‘斷魂’呢?”“杏花村在哪兒啊,那裡好玩嗎?”爺爺聽後,煞有介事地給我講解著,我雖聽得似懂非懂,但眼前卻也彷彿看見在紛紛的細雨之中,一位正騎著毛驢趕路的人,忽然俯身向著路邊的一個小牧童,只見那牧童一手握著鞭子,一手指著不遠處靜默於雨中的那間草房。那被雨淋得溼漉漉的草房頂上,一面猩紅色的大酒幡正在如絲如縷的細雨之中時隱時現。

如今,爺爺雖已久不在人世,而這清明的紛紛細雨早就化作我對爺爺的思念。爺爺清明節時牽手我在雨中背誦《清明》的情景,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之中。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古詩在民間口口流傳,而今年的雨紛紛雖然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清明過兩天後的下午,天氣轉陰,春風開始肆無忌憚的吹進荒野、吹進麥田、吹進家門。

快到天黑時,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天而降,纏纏綿綿,悄無聲息,聽不見雨聲,卻能感受到細雨飄灑在臉上的感覺,涼涼的,很舒服。

這幾日由於楊絮到處飄落,造成空氣中、大地上到處都是楊絮,連呼吸都感覺很不舒服,這細雨剛好把楊絮壓落,空氣猶如淨化了般,溼潤而不壓抑。

細雨雖小,時間長了也對農民的莊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溼潤了大地,滋潤了麥田。

城市的柏油路上由於細雨的溼潤,少了灰塵,多了份乾淨,少了騎車出行的人,多了撐傘漫步的欣賞者、感受者和對雨天的敬佩者。

雨淅淅瀝瀝的下了多時,不知道晚上有多少雨水來滋養這所城市。我早起走在路邊,看到路邊行人時不時踩在腳下的小草,今日又站起來了,它的身體被雨水沖洗得乾乾淨淨,就像一個士兵一樣,挺直了腰板,向城市展示了它綠色的翅膀。

春天的雨不向夏天那樣剛烈,強猛,卻有著春天獨有的溫柔,細膩。小草既能在路邊石縫邊頑強的生長,又能抵抗風吹日晒。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這麼弱小的生命竟能抵抗如此災難!人類又何嘗不是在大自然的饋贈下拼命成長呢?好在我們順應自然,不與大自然為敵,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畏,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株小草,勇敢地面對風雨,接受風雨,盡情地擁抱這個世界,擁抱美好的明天!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6

清明至,雨水來。

每到清明幾乎都下著朦朧的細雨。這細雨紛紛揚揚,彷彿是在為逝去的祖先哭泣,彷彿是想把人間的哀思一一傾訴。

每年清明的這天,我們一家都要走過家鄉那條有些曲折的鄉間的小路,去往祖墳山祭拜先祖。一路泉水“叮咚”,光滑的鵝卵石清晰可見。遠處青山疊翠,樹木鬱鬱蔥蔥,杜鵑花開得正豔。我們迎著清風,冒著小雨,踏著碧草,一路前行。

祖墳山上,野花叢叢,墓原座座,莊嚴肅穆。大人們帶著鮮花、祭品,紛紛前來憑弔先人。他們立於墳旁,神情有些迷離,然後把花輕輕插在墓碑前,曲身哀悼,接著開始燒紙錢,遙祝遠在天國的先人衣食無憂,人間的哀思就隨著這香火嫋嫋而去。

此時,那碑前嬌嫩的花也微微頷首,似在與人們一起默哀,隨風散去的香味彷彿是人們心中絲絲纏繞的懷念。我也被氣氛所感染,變得沉默哀傷。

我鄭重地接過爸爸遞過來的三支香,虔誠地朝著先祖墓碑拜了三拜。起身抬眼間,但見紙灰紛飛,香菸繚繞,遠處空中一隻烏鴉呱呱哀鳴,青山沉思,人間垂淚。

突然間,想起書上看到的有關清明起源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火燒綿山,想以此威逼隱居深山的介子推出山。可未想人沒有逼出來,卻只在大火滅後見到了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抱樹而亡的場景。晉文公痛惜此事,為了祭奠介子推,就將每年這天定為清明。我想,從沒有哪個節日是凝聚著這樣的哀傷與悲痛的。

在許多的傳統節日裡,我不愛辭舊迎新的春節,不愛張燈結綵的元宵,不愛龍舟競渡的端午,也不愛遊子思家的中秋,卻獨愛這祭奠先人的清明。也許是因為那寧死火中也不願出山的介子推,也許是因為那滿山紅豔的杜鵑花,也或許是因為那紛紛而下的細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7

杜牧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千多年來勾起了多少人的無限哀思!自從外公離開我們之後,每年掃墓也成為家中一件大事。

外公已經去世四年了,因為那時候我才五歲,現在我心中外公的'長相都有些模糊了。不過,有時候心中會突然印出他很深刻的一個形象,久久地讓我感到溫暖。每當那個時候,我會馬上阻止別人打擾我,我不願心中的形象消失。

踏過一地杏花白,穿過兩行綠側柏,我們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左右兩顆梔子花像兩名衛士一樣守護著外公的墓,它們今年長得好高,都冒過了墓碑的上緣。我專門盯著外公的相片看了又看,覺得他好像在衝著我笑,又好像在問我最近學習好嗎。媽媽遞過來的抹布打斷了我的思緒,嗯,每年擦墓碑和石頭獅子都是我的事情。我邊幹活邊問著問那,媽媽停下手頭的事,說:“如果你不說話,就可以看見外公;如果你一直在說話,就看不見外公了”。我吐了吐舌頭,趕緊閉嘴。大人們擺上了鮮花、乾果和一些外公愛吃的食物。香菸繚繞中外婆絮絮叨叨在和外公說著什麼。我默默地幫著媽媽整理著東西。最後,輪到我給外公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抬起頭來,視線中外公的照片一片模糊。大家念念不捨的離開了墓地,我邊走邊吟了一句“清明時節都掃墓,路上行人尊長輩”。“嗯,不錯啊!走吧,我們去放風箏吧!”爸爸拍著我的肩膀說。“哦,對啦啊!”我一下子就高興起來了。

怪不得樊川居士的後一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呢!清明還是一個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4月5日清明節,這是一個嚴肅而沉悶的日子,但對我來說,它還有些許神祕的色彩,不知為什麼,每到清明節,都會下雨,雨不大,很小,一絲一絲地,輕柔地落在泥土裡,散發出泥士芬芳的香味。街上偶爾有些燒紙的人,他們臉上並沒有眼淚,也不悲傷,他們是抱著一種對過逝親人、好友的懷念,而祝福著他們。這更為清明節籠罩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清明節,主要習俗是祭祖,給逝去的好友、親人燒些紙錢,不管是普通的人,還是偉大的人都值得被懷念,鐵路上的工人,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是默默無聞的,但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靜好。

大自然有時是溫柔的,有時是殘暴的。就在前不久,就出現了一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四川涼山,因為大自然的緣故,出現了一場肆虐的大災,火勢迅猛,這時,當地三十名土兵毅然決然衝進了火裡,進行救援,他們知道,一旦進去,可能就再也出不來了,但是如果火一直燒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肩上的責任促使他們來不及思考就闖進了火裡。就這樣,三十名士兵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最年長的35歲,最年輕的僅有18歲。沒有人知道大火裡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知道那些士兵當時經歷的灼痛,回答他們的只有那些被燒焦的樹木。

大雨淅淅瀝瀝,淋溼了那些所有的偉大的,為我們安居樂業而壯烈犧牲的英雄的生命,這一絲絲的細雨,飽含著人民對他們的懷念,敬畏,輕輕的落在泥土裡,散發出的一縷芳香,詮釋著他們美好而短暫、偉大又普通的生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9

綿綿的春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落在每一個人的心上。4月5日每年的清明節。伴著春雨,伴著憂傷。我感受到了這個世間的冷漠和無情。

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因為昨天晚上說好了要一起去祭祖。早上一下樓梯就看到三個叔叔拿著鋤頭準備上山祭祖。他們一看到我,就開始叫我一起去。我是拒絕的。但我的小叔叔說:“爺爺從小就沒見過你,你去看看他,他會很高興的。”是啊!在我的記憶中沒有關於爺爺的一絲回憶。對於爺爺,我只知道爸爸曾經告訴過我,在他像我這麼大的時候,爺爺就因病去世了。我明明看到了他眼眶泛紅,卻強忍著不表現出來。對啊!他也想他的爸爸。那時候我真的很想見見我的爺爺,他長什麼樣子?他的性格是怎樣的呢?

就這樣,我們上山了。山路因為昨晚下的小雨而變得泥濘,霧濛濛的。路旁的小野花像一張張笑臉,擺著頭,像是在歡迎我們。被掩藏在四月的春風裡。很快,我們到達了山頂,爸爸們拿起鋤頭,除去那些雜草,而其餘的人拿出祭品。看著眼前那座墓地,心中各種思緒湧出。我們點上蠟燭,每個人都分一點香。說一些保佑一類的話。弟弟的舉動還真的把大家都逗樂了呢!他一邊拜,嘴裡還說著一些:爺爺要好好的,我會想你的。你要自己保重身體。真是可愛。上完香,我們都站得遠遠的,爸爸和叔叔點了好多鞭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拜完之後,就該去看奶奶了。

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媽媽回到家準備午飯,嬸嬸在一旁幫襯著。不一會,就開始吃了。一家人都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如果爺爺奶奶還在的話,看著我們這一大家子這麼其樂融融,應該會很開心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0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也是踏青的好日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這是北宋詞人晏殊的詞作。

從晏殊的詞作中,我們感受到了清明時節中萬物的生命活力。在很多人看來,清明節只是一個緬懷先人的日子,卻忽略了它所附隨的氣候與綿綿細雨也是一個讓生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的節氣。

不知你可曾步出家門去留意枝頭綻放的鮮花,稍稍撥開略帶雨水夾雜著幾片梨花的草叢,裡邊是緩緩爬行或是依舊蜷縮在殼裡的蝸牛。抬頭往上看,那透露著生命燦爛的綠葉與桃花配合得正好,不遠處的風箏在它身邊盪漾,忽而一陣清風拂過,幾片梨花像是被風箏驚豔的醉了,緩緩的將身子降落到了地上。忽然被一滴水滴到小河裡上綻放出的五朵小漣漪吸引住了,水流以不息之意潺潺前行,它滋養了路邊不經意間冒出的映出紅,在拂過平滑的鵝卵石後,它飄蕩到了每一片生機勃勃的田野裡,最後讓人不由得感嘆,原來這就是清明時節煙雨朦朧下的一片美感。

正臨清明,你會看見燕子在帶著春雨的樹頭無憂無慮的歌唱,忽而它在樹上跳了一下,樹下的世界便下起了小雨;你會看見美妙的女郎在田採桑,忽而她看了你一眼,你眼底的光彩不由得越發明亮起來;你會聞到一陣清新的花香,或許還會有黃鸝為你歌唱。你會看到屬於這個節日別樣的“一片紅”在你的眼底燃燒,孩子們拿著風箏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裡歡快的奔跑,站在那裡你會看見他們越跑越遠的身影,愈飛愈高的風箏。漸漸的,他們在你的視線裡越來越模糊,只有代表著希望的春天讓你感覺越來越近,它在你心中勾勒出清明時節的最好模樣,人間最美四月天!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1

折青青柳枝寄哀思,看梅花朵朵悼亡魂。

——題記

在我的印象中,清明節總是攜著一縷憂思、哀愁、惆悵,伴隨著朦朧細雨到來。心裡驀地一驚,清明又至。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塵封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似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洩。

我也習慣了在清明節感受著細雨的滋潤。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有些殘缺。也許,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英烈一絲慰藉吧。

“請君憐惜眼前人”。可是眼前的人卻沒有逝去的人值得回憶。革命烈士不就是如此嗎?清明時期,請君回想革命烈士們的為了大愛犧牲小愛的故事,不是令人可歌可泣嗎?

望著窗外朦朧的細雨,心中不免滲出一絲惆悵。如果沒有革命烈士們留下的那抹絢麗的紅,會怎樣。革命烈士就是那抹絢麗的紅。因此,我愛上了那個令人深思的紅。

一股名叫“思念”的情感湧上心頭,悶熱地令人難以喘息,即使清明前後都下著小雨,亦是清涼。對誰思念?對死去的烈士。有人說,清明的雨,是上帝的淚,是上帝在哀悼那些死去的人,是上帝也在思念那些犧牲自己的人。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那清明的雨沖刷綠葉芭蕉,那清明的雨打落滿樹紅花。你們是否也在和我一樣,和我一樣深思著,和我一樣深思著清明的另一面,祭奠著紅色,祭奠著烈士?

又是一年清明雨上,眼中出現一層薄霧,又蒸發成液體,不禁墜落在床邊,碎成無數的花,綻放著,那樣悽美。

“心溢哀愁怎可述,只有夜雨能曉之”……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2

四月,沒了三月的刺骨寒冷,也沒有五月的襲人暖流;沒有三月的悲涼壓抑,也沒有五月的熱情高漲。僅僅是一縷薄風,一絲細雨……

在普覺寺門口駐足,一如既往的灰濛濛,什麼都看不見,卻在清明節多了一份躁動。是呀,清明瞭,所有人都來上墳了,我也不例外。平時來掃墓時,這兒冷冷清清,一般沒多少人能在閒暇時間來掃墓,更多的則是窩在被窩裡,多盹一會兒,絲毫不會記得那在大地之下沉睡的父母、愛人、孩子、摯友,只貪一時的享受。但今天,來的人很多,原本寂靜得可怕的普覺寺瞬間如同旅遊勝地一般,人山人海,我並不反對,你們來得這樣的浩浩蕩蕩,只是平時的你們去了哪兒?

雨在下……這個地方本就多雨,今天的雨卻下得尤其隆重,我甚至聽到了大地底下靈魂的歡呼與吶喊!

吶喊什麼?歡呼什麼?

吶喊著“我們也寂寞,你們何曾想起我們?”歡呼什麼,歡呼這冰冷的石碑將再次燃燒,歡呼自己不能動的軀體終於又能被你們想起。“兒孫們啊,你們何曾想起你們的長輩?”想到這兒,或許他們又能在天國發出一聲低沉又綿長的悲鳴。

雨涼涼的,冷冷的,滴在面板上像冰冷的冰針刺進血肉之中。這正是他們給我們的告誡,他們想說卻說不得,但是他們沒有了塵世束縛的靈魂,可以在空中飛翔。靈魂是泥沼中的蓮花,總是不讓一些汙穢染身而超然於物外。靈魂是高傲的,他總是棲於高高的山巔之上。人們呀,你為何不時時上來這座山,來瞧瞧這些高傲又孤獨的心。

雨涼涼的,滴在面板上像冰冷的針刺進我的心中,將我拉回了現實。

或許兩三天後,這兒就沒人了……

只有冰冷的雨與高傲的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3

應了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雨滴滴在額上,滴在及膝的草上。草叢間有一方褪了色的黑墳,墳上的字已看不清了。爸爸說:“這是你太爺爺、太奶奶的墓。”

太奶奶是個慈祥人,爸爸曾跟我說過,太奶奶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睡在大街上,每日討飯為生,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飽受嘲笑。成人後,子女爭氣,生活條件開始變好,子女們也都孝順,給她很多生活費。太奶奶默默收下錢,把錢藏在床底,從不用它們,偶爾有人上門討飯,太奶奶便含著淚將他們迎進屋,殺雞宰羊,拿出珍貴的白酒招待他們,還偷偷地塞一把錢讓他們換身體面衣服、買書給孩子讀。爺爺總說太奶奶,讓她留著錢自己用,太奶奶笑著教育他說,她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們的生活太苦了,實在看不下去。

後來太奶奶有了一堆孫子孫女,整日在家門口盼望著他們的到來。爸爸說,小時候,兄弟姐妹都喜歡去太奶奶家,甚至賴著不肯回家。太奶奶別的記不住,只記得孩子們最愛吃的是什麼。孩子們來,太奶奶是定要做他們喜歡吃的。太奶奶還趁兒女不注意時,迅速塞幾個小錢給孫子孫女,叮囑道:“多買些好書啊,可不準買些小人書,不然可不給錢了。”因為爸爸小時候機靈,所以太奶奶格外疼愛,總摟著爸爸說:“好好用功啊,爸媽打了就來找奶奶啊!”爸爸樂呵呵地點點頭。還沒來得及找太奶奶,太奶奶就病逝了。嘴角依舊掛著溫和、慈祥的笑容。

雨水打溼了眼鏡,朦朦朧朧間我好像看到了一個和藹的老太太含笑看著我。

雨,飄揚了下來,不知吃了一輩子苦的太奶奶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可還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14

“丁金言,你快點起床了!怎麼還在睡覺,今天我們還要去掃墓呢!”一大早,我還在被窩裡呼哧呼哧睡得香,就聽到媽媽焦急的聲音了。

我一聽到掃墓這個詞,就一下子蹦了起來,頭都快碰到吊燈了。我喊道:“這麼嚴肅的事你怎麼不早說!”我二話不說,不到一分鐘就換好了衣服,趕緊洗臉、刷牙,胡亂吃了兩口早飯就一下子跳上了汽車。市區的街道上汽車十分少。到了鄉下,哇!車可真多啊,原來汽車全都回到農村鄉下了,山腳的車隊更像一條長龍一樣。

艱苦爬山過了一個小時,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外公的墓前。雖然我沒有見過外公,但是,很多美好的想象一下子湧上了心頭。

我想象著外公抱著我騎自行車去釣魚,不到一會兒就能釣上一條大魚呢!每次看到魚我就大喊大叫,非常興奮。外公這時就會把食指放在嘴邊,讓我安靜下來。然後我就坐在旁邊,安安靜靜地等外公釣魚。外公每次都能釣一大桶魚,我們開開心心地把魚拎回家,然後外公又把這些魚變成了我的盤中美食!

正在我想的入迷時,外婆叫我了,原來是要開始祭拜了。我們開始燒紙錢,在煙霧中,我隱隱約約地看見了外公的身影,我忍不住想去擁抱他。

我相信,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看不見他,那是因為他在另一個世界。我堅信外公肯定在另一個世界裡微笑著看著我們。

就在這時,雨突然下了起來,像是天空在哭泣,大地在嗚咽!在這大雨中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慢慢地離去!

我相信外公在天上保佑著我們!讓我們全家幸福,安康!尤其會保佑他的乖女兒我的好媽媽快樂健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