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遙想作文3篇

來源:才華庫 7.88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遙想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遙想作文3篇

清明遙想作文1

時近清明,天竟出奇的好。

大片大片金燦燦的陽光灑下,像是碎金鋪滿地面,有些刺眼。通向田野的小路兩旁,已冒出了青草,草葉上還掛著晶瑩的晨露,空氣裡飄散著泥土的清香,田邊溪畔也是一派“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的大好春光。

雖並非“雨紛紛”的天氣,但當我們拎著祭祀物品走在小路上時,心中那“欲斷魂”的心情卻與兩千五百多年來在清明祭祖的人們一樣。

田野的一角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墳包,沒有墓碑,唯有青草、翠竹、白芒與一條蜿蜒的小溪相伴。那是外公的墓。我從未見過外公,當我剛剛在母親的腹中孕育時,他便早早走了。因此我唯有在母親的描述中勉強在腦海中將老人的形象拼湊完整。

祭祀時的氣氛有些凝重,舅舅撥開墳包旁已長至膝蓋處的雜草,放上供品,插上一支香,然後我們一一行禮,跪拜。墳旁雖站著十數人,卻靜默無聲,似乎誰也不願打擾老人的長眠。我雖對他不甚瞭解,但卻依然因母親的敘述與此刻凝重的氣氛而不由自主心生敬畏。

為了生計,為了養活一家六口,他不但有一大片的田地要耕作,還養了蜜蜂,養了鴿,他將自己有限的時間都放在了無限的勞作上。當母親懷孕時,他還曾說,等孩子出生,便為母親煲鴿湯,但還未等我出生,他便因誤診的庸醫而早早離開了人世。那碗鴿湯的許諾,也成了一個永遠無法再兌現的約定。

他執意要長棲在自己的田野上,說那樣便能長久地坐在田埂上,看寒來暑往、四季更迭,聽幼苗破土、翠竹拔節。

歸去時,耳畔刮過的風中似乎夾雜著低低的嗚咽聲。回首,那墳包隱在叢叢雜草間,漸漸看不清晰,心中,老人的模樣卻愈加明瞭。

清明遙想作文2

淅淅瀝瀝的雨持續有幾天了,天地之間煞是淒涼,讓人頓生惆悵。清明時節眼看就要到了,沐著雨,想著小杜的清明詩,像是為了完成一個美麗的夙約,註定要在這時上一趟山的。

祖母離開我們已近二十個年頭。這之間時遷歲轉,情隨事遷,由於一直忙於異地求學和生計奔波,也便一再錯過清明,心中難免不安。那天,剛給學生上完課,我就往山上趕,同行者有父親和我的三位叔父。那山倒有個好聽的名字——熊山,但確實名不副實,這山不但沒有虎的背熊的腰,還有點兒微微的含蓄和羞澀。小的時候曾經來過,故而算起來我和熊山談得上是故交吧?因為那時家裡有塊田園就在這山裡,多半種些地瓜、花生,我便常隨父母來此耕作,所不同的是,當時我是在母親背上的,總是隨著母親的勞作一顛一顛的。那時的我決然不知父母生計的艱難,只當是一種天然的搖籃,然後在母親有節奏的耕作中酣然入睡。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時間便是藏在這山上的花紅草綠當中。那時,這裡桃榮李茂。陽春三月,桃花李花初綻,一片紛繁,招蜂惹蝶,煞是好看。只是這裡地處幽僻,青山連亙,人煙稀疏,終因其境過清而令人不勝荒涼之感。現在不同了,已有人先後蓋起房舍,在此承包山林,種植果樹菜蔬,養殖家畜等等。比起以前,今日桃園熱鬧是熱鬧了,卻少了許多古詩詞中應有的意境。

依然是那首《清明》,小時既能成誦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可令人多少知道一點古清明的味道吧?在古人眼裡,清明似乎不該沒有雨。民間有人把雨戲稱為“無根之水”,實在也是一種生動的描述。我想,這雨就那樣飄飄灑灑的,不正對應著行人那種有著落感的懸浮狀態嗎?人生短暫,再怎麼長命百歲,亦不過是白駒過隙罷了,誰能說得清楚究竟自己根在何處?難怪這時行人們一個個中流感似的斷起魂來了。滿目悽迷,一臉茫然,真不知這場雨何時下完才好!而這時,山迴路轉,林中忽現一個垂髫小兒,一手牽牛,一手指向那若遠若近的村落,告訴你:“客官,那邊就是有名的杏花村了,好酒有的是。”客官心中一喜,總算有著落了!可是,酣酒真能買醉嗎?恐怕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吧?但他們不管,先來個“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待到“料峭春風吹醒酒”之時,長袖拂風,“回首向來明晦處”,歸去,或許“也無風雨也無晴”了。

我總覺得,似今天,前面應該有個叫“杏花村”的地方,而清風陣陣,可供薄酌或豪飲。只不過,那個真稱得上“愁”的下酒菜在現在的清明節裡恐怕已成絕譜了吧?更何談斷魂呢?像今天,在這個被民間稱為“鬼節”的清明,聊備供品,一罈陳酒,兩炷清香,外加幾串紙錢,心存感念,以一種最簡潔的'方式完成祭奠大禮,豈不是好?諸神靈如若地下有知,恐怕也不至於求全責備地去計較太多的悼亡程式吧?於是“清明”這個稱呼,承受的重量似乎就大了。你不見有那麼多人,再怎麼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兒,選擇今天,於千里迢迢之外,趕往祖先靈前,把古人三年的情感分量(語出“守孝三年”之說)壓縮為半天的一盡衷情嗎?山轉林現,噠噠的馬蹄聲加速或減速為車鳴。以車代馬,讓這種稱作“摩托”的現代坐騎放行於現代的山林之中,倒也不失輕悠。林中鶯聲婉轉,草色青得逼眼奪目,花香清淡,楊柳風吹面不寒,一頁一頁隨著車速被翻過去了。

我們一行五個來到熊山,一陣好找,但見祖母的棲身之處已是雜草及胸,蟲鳴啾啾了。父親小時候慣使鐮刀,今天仍是“寶刀未老”,再加上我們幾個,一會兒時間便整理妥當。我們將供品悉數奉上,一一行禮。而後,就墳前那塊草地上坐下,或談生意,或報收成,或言仕途,或談人生,倒也暢快。臨了,父親說:“逸兒,再過來給你祖母叩個頭吧!你祖母一直希望我們兄弟幾人能有一個考上大學,出人頭地,為祖國爭光,只可惜她走得早,看不見了,她要知你已大學畢業,可高興哩!”我心裡不由得一片茫然,依稀記起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所寫的祖母對兒孫的諄諄教誨。於是我又想起了那句話:祖母把希望寄託在父親身上,兒子把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如是反覆,子子孫孫在進行一場傳遞希望的接力賽……我也不知道,父親所說的這個希望是不是該做個了結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愛國詩人的巨集願,不在於死後親人要對他牽腸掛肚,朝思暮想,只是希望自己平生所盼的美好心願能早日實現。我想,這也應該是每個篤實的老人臨終時常有的心思和牽掛吧?而作為祭奠他們英靈的最大厚禮該莫過於早日實現他們的巨集願了。

如此想著,不覺已至日暮時分。回首處,但見群山默默,桃花依舊笑著春風。

清明遙想作文3

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去年的今天。我去了浦口的朋友那裡,天氣微冷,不似今日這般。

我很想你,這是現在真切的心情,就像去年彼時想你的心情,有增無減。雖然,我不知道,現在你愛著誰,或者和誰一起笑談。那天,你說清明來這裡,我還以為清明離很遠,沒想到近在眼前。為什麼在你面前,我總是很凌亂。

你偷走了我的心,留下我獨自傷心。可是這和你有什麼關係呢?一切罪過,我來承擔。

今天,黃昏時分,校園裡稀疏的人群。慵懶。我穿著一雙高跟鞋,環繞了校園一圈。一邊漫步一邊思索,我們之間。有的人,就像一雙高跟鞋。或許顏色,款型,尺寸都很符合你的標準,可是,你沒有後腳跟——就是因為你沒有後腳跟,所以穿不起來。我腳上的這雙高跟鞋,大氣的黑色,配有金屬的裝飾,我對它一見鍾情。可是,現在穿在腳上,卻根本不合適。就像那些驚豔過你生命的人,很漂亮,很溫暖,卻始終不是你的風景。

所以,你只能看著自己喜歡的高跟鞋,被別人買走,卻又無能為力。

可是,與其穿在自己的腳上痛苦,不如穿在別人漂亮的腳上,更有意義。

於是,我們學會了釋懷。

現在,我只偶爾的會想念你了。還是會有些心酸和疼痛。當我習慣了沒有你的世界,我就會笑著祝福你,我最親愛的。祝你在塵世獲得幸福。而我,再也不想有那麼一個人來打擾我的世界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你的深邃,是我永難走出的海。

驛寄梅花,鴻雁傳書,魚傳尺素。在這個被思念充滿的清明時節。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