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清明作文合集八篇

來源:才華庫 2.97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話清明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話清明作文合集八篇

話清明作文 篇1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寫照。清明時節上上墳,掃掃墓,祭拜已故的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不知從哪兒傳出了個新“習俗”。今天,媽媽下班回家,手裡拿了好幾瓶桃罐頭,我很是疑問。媽媽看到我那樣就知道了,將事情的原本告訴了我。我也沒多想,便向美味的桃罐頭髮起了“進攻”。吃過了桃罐頭,沒有了美食的誘惑,我的頭腦變得冷靜下來。我仔細的想了想,不禁有些心痛:唉,現在的節日,早已在巧手設計師——商人的手中變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節日早已不是昔日美好的節日了,他們已成為商人們賺錢的機會了。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富裕了,已不在乎那10元、8元的,只為了圖個吉利討個平安而隨波逐流,以至於讓“久不出戶”的桃罐頭成了家喻戶曉的“當紅明星”。這不禁讓我想起不久前日本海嘯引發的核電站碘輻射風波,不知從哪兒吹出一股風,讓鹽的身價大漲,名聲大亮。一時間,人們搶鹽成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可沒過多久,謠言不就不攻自破了嗎!在這裡,我要勸告大家:不要盲目的隨波逐流,讓人在不經意間賺了一筆。

話清明作文 篇2

走近清明,幾絲細雨,幾縷哀思,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清明時節;幾捧黃土,幾杯清酒,度過了那數不盡的悽苦長夜;幾滴汗水,幾行熱淚,訴說了那灑下奮鬥的萬頃高原。清明的哀思不絕,似老鴉低嗚的淒涼,似高猿長嘯的深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杜牧留下的清明之靈;“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是張繼繪出的清明之形;“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仙野僧。”是王宇俏灑下的清明之神;“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是白居易刻畫的清明之境。自古而今,萬千墨客低語細唱出了清明的夕陰。

清明節,這個多麼神聖的日子!這天,筆墨揮灑的陽光溫暖了一個世紀,濃郁深厚的思念籠罩了整個黃土大地。記得1937年,長達六週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掩埋了三十多萬鮮紅的生命:記得20xx年5·12汶川地震震垮了千萬座高樓,面對這些,我們中華民族卻用堅強和萬眾一心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漫步墓園,簡樸的灰白色書寫了逝者的過去。一片不知名的藍色小花迎著春風綻放著,

微露笑顏,幾個姐妹兒擠在一起,似比美,似賽俏。他們在一片瓦礫中紮根,似乎在向著命運挑戰,訴說著他們的不甘。

一片寂靜的海中生命開始了。在黑暗中孕育,就像幽深的泥土為了光明而生長,然後努力地汲取的陽光,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也許生命本該這樣,談不上公平,只有付出才得以綻放。看著那些逝去的亡靈,我們真心為他們祈禱:“一路走好!”。

春風吹著,我惋惜這空中沒有夾雜的雨。走出墓園,不禁靜靜沉思。其實清明本該有雨,來洗滌城市,洗滌生命,洗滌人生的苦厄。

有風無雨,卻罷折柳寄思話清明。

話清明作文 篇3

以前上國小的時候時常能唸叨的一句詩,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話說清明,那一天是緬懷先祖的日子,也是著名的寒食節。清明節那天,我想應該會很熱鬧吧。關注網上新聞的人都知道,現在居然流動代人掃墓、代人哭墳的服務,真的讓人啼笑皆非。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最傳統的祭奠方式也逐漸變了味。

清明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應當予以重視。回家祭祖,祭祀先人也是盡我們的一份孝心,如果有事耽擱不能回來,也可以過後來祖先的墳上燒上一炷清香,以表哀思。中國以奉行以仁孝治天下,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我們在緬懷先人的同時,能不能不要做出請人代勞的事情,把純粹的孝心變成了交易,這就失去了本義。

清明節也是一個團圓日,我希望那些在外忙碌的人們可以回家多看望自己身邊的親人,看看父母的華髮,看看他們眼中的盼望與思念,好好過一個佳節。

話清明作文 篇4

在我國,清明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曆書》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淸明。”

據歷史資料顯示:清明是我國傳統的踏春、祭掃、蕩51、插柳等的一項傳統的綜合活動,自周代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亦是與農曆的上已節、寒食節相融的節日。所以,我國各地搞傳統請明活動的,一般都在淸明正日或前三天和後三天的一週內進行,這些傳統的活動至今還被保留。

談到淸明,我們總會想起(唐)杜牧的一首家喻戶曉的《淸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人小孩都能誦讀。此詩後來又被人改換了標點後,變成為一首小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向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改得十分有情趣。

春回大地的時候,草木復甦。經過一個冬天的冰雪嚴寒的困擾,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門,開始到春光明媚的郊野尋芳踏青,去親吻陽光、去親吻春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春遊和掃墓。記得(唐)孟浩然的《大堤行》把踏春寫得十分逼真:“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遊女矝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十分真實地記錄了當時踏春的真容。我國北宋時期張擇端畫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古時清明的浩大場面。你瞧,那畫中有1643人、208頭動物、29艘船、房屋摟宇30多棟、車15輛、轎8頂、橋17座、樹180餘棵,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春遊集市的真實盛況。再讀唐崔護的《題城南莊》,也是春意盎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心笑春風”。在這些古畫和春遊詩中,挾帶著眾多傳統的生活故事和美麗傳說,讀後會回味無窮,遐想萬千。

是的,清明時節是踏青和祭掃的時節。在古代,人們一矣到了清明,就會老少童幼齊出動,紛紛走向郊外踏青、掃墓,就連一直侍候在家中的婦女也抱著孩子走出家門,走進掃墓大軍,祭先人、祭祖宗。即使是出外不能返回原鄉的人們,為了祭掃祖先,他們也要利用空間尋找面對家鄉方向的小河和湖泊,他們會在水邊岸上劃個圈圈點燃紙錢行祭,以示孝心。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又因寒日有傳統的三日不上火之說,所以在古代,千家萬戶在三天內只能以冷食為生。他們點火的目的'只能給先人與鬼神燒紙送錢,這也成為古時清明的真實寫照。在我國許多地方至今還留住了這道風景。(唐)王建有詩云:“寒食家家出古城,老年看屋少年行。丘壠年年無舊道,走徒散行入衰草。牧兒驅牛下冢頭,畏有家人來灑掃。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被逼流落他鄉時,寫過一首十分有名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悼妻詞,表達了他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抖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東坡在他鄉想到妻子淚如雨下,十分逼真地寫出了當時的祭掃和懷思的動人場面。 [1] 2 3 尾頁

清明時節,走進春天,脫去冬天的棉襖,開展傳統的蕩51活動,也是古時和如今春遊的一種方式。在我國的北方,51大多用木頭製作,或者依樹而伴。而南方的51與北方有別。由於南方多栽竹,且竹粗又高,所以蕩51的架子大多用竹杆製成。請看宋初大文豪王禹偁在《寒食》中寫道:“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51。”寫出了當時陝西農村因陋就簡,繩系在樹上的51情景。而我國的江南浙江一帶農村,由於多水鄉,村民們出行大多靠船。清明時節,女孩子們也開始在春遊中玩起了51。張先在《木蘭花》中寫道:“龍頭舴艋吳兒競,簡柱51遊女並。芳州撿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詩寫出了古時江南蕩51和踏青的風景。

清明時節還有插柳的活動習慣。淸明時節,河邊的柳枝開始綻芽,它們在春風中悠悠飄拂,景緻極佳。陸游在《春日絕句》雲:“忽見家家插柳楊,始知今日是清明。”把清明和插柳連在了一起。到了清明時節,家家還都要折了柳枝插在門上、屋簷口。據說這樣做可以驅惡魔、戒毒。有諺雲:“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這些傳統傳承的諺語也在民間廣為傳誦,可見人們對柳的重視了。周密雲有詩:“皆插柳滿簷,雖小坊幽曲,亦青赤可愛”。宋伯仁的《清明插柳》更是寫得身臨其境。“清明是處插垂楊,院宇深深綠翠藏。心地不為塵俗累,不簪楊柳也何妨。”所以插柳也成為當時的時尚活動之一。除上述活動外,古時因為淸明、寒食三日禁火,人們所食以冷為止。為防止冷食傷身體,人們想方設法開展各種體育熱身活動。如:蹴鞠

話清明作文 篇5

清明節,一個不能說節日快樂的節日。它是一個祭奠已逝親人,懷念親人的節日。或許,我們已從傷逝的情懷中緩緩走出,或許,我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或許,我們早已淡忘這份親情,只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氛圍中,又不得不憶起,那深藏於心的懷念又如泉水般的湧出。我從哪裡來,我是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一起溫習一道歷史題,不數典忘祖,不失卻本性。那一朵朵清明花,帶去的是我們的懷念與深情,是我們對下一輩言傳身教的最好的行為,是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

清明時節賣清明花已四五年矣。見識形形色色的悼念,心靈感悟不少。都說人生有三大悲事:少年亡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尤以前後兩者更為悲痛。前年,一他鄉女孩嫁入我們這裡,因家庭瑣事自殺身亡。清明期間,她遠在外鄉的父親趕往這裡看望已逝的女兒。默默地在我這裡買了很多的清明花,悲苦的神情我隨之默然。言談間,我勸慰了這位父親幾句,他一再感謝於我:趁我還能走動來看看她,等我走不動了,也沒人來了!她在的時候喜歡花朵,多給她插些花吧!看著這位父親遠去的身影,昔日鮮活的生命如今已是一抔黃土!去年,這位父親又來了,神情略微好些,掃完墓臨走的時候,仍不忘與我告別。今年,我沒有見到這位父親,可能他已去看望過他的女兒,也許,三年新清已滿,他未曾前來。但願:他已從喪女的悲痛中走出來,好好的活著也是對女兒的一種蔚藉。人生在世,幸福困苦皆有之,如若不是生病與天災,萬不可把生命當兒戲,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一定要尊重它,愛惜它。逝者去了,留給親人的是無盡的傷痛。做一個勇敢的人,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我又想到我的姨父,表妹因病與意外去世,第一個新親(我們這裡去逝親人的第一個清明節叫插新青),他也是一個人買了好多的好看的清明花,並不多言。我也是默默地幫他裝好。轉身的一霎那,我的眼淚奪眶而出,藉口去找方便袋悄悄抹去淚水。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白髮人送黑髮人那不可言喻的悲痛!時間是治癒傷口最好的良藥,可是有些傷痛是不能被觸及的,它從來就不曾被遺忘,只是藏在心靈深處某個最柔軟的地方。

中年喪偶,很多人面對生活的壓力沒有太多的時間任他們悲傷,掏盡心底的那份不捨。他們必須要堅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擔他們必須扛下去。一位年齡與我相仿的女

子進到店裡,直言要一束最好的花。我看著她落寞憂傷的眼神,遲疑的問她是要什麼花,送給何人?她並不言語,同行的小妹替她回答:包束菊花吧!趁我包花的時間,那位女子去辦一些別的事情,同行的小妹告訴我菊花是送給她出車禍去世的哥哥的。哥嫂的感情一直很好,雖說哥哥去世已一年有餘,但嫂子始終鬱鬱寡歡。小妹的訴說讓我的心又揪緊起來。斯人已逝,何事不同歸?淚溼枕巾,鴛鴦失伴飛!

清明的雨,許是人世間那不盡的思念與懷想。天國的親人他們在世界的盡頭,在奈何橋的那端,可好?我們將一腔思念遙寄遠方,留在青山綠水間。這份情意,穿透時空的距離,穿越生與死的界線。清明的四月,任煙雨落滿花季,任懷念作伴紅塵!

話清明作文 篇6

4月5日是啥日子?呵呵,是清明節。想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和來歷麼?來看看吧!

清明節最普通的習俗就是掃墓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到墓地裡悼念、祭拜祖先、親人。清明節還要吃雞蛋呢!把一個雞蛋打碎,把蛋殼丟在墓碑下,你知道這時什麼意思麼?哈哈,這表示“脫殼”,讓生命重獲新生的意思。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陸續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種不同的節日,而到了唐代,把祭祖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也代表了春天的到來,要不怎麼會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句話呢?清明時節萬物更新,春意盎然,千百年來人們都選擇這個時候相約踏青春遊,享受春風的吹拂,享受春雨的滋潤。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祖也是千百年來流傳的文化,我們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

話清明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題記

清明,總是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就如杜牧所寫的清明古詩一般,讓人尋味……天,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路,或是煙雨瀰漫的山野小道;或是泥濘難行的崎嶇小路;那樣的冷清,那樣的淒涼,在細雨下,總有熙熙攘攘的掃墓人,來到這裡緬懷親人,祭祀親人……

而今年的清明,卻又是那樣的不同。天空中,形態萬千的白雲後面有著才探出頭的太陽,絲絲陽光撒滿大地,鳥兒在蒼翠欲滴的樹葉中唱著歌——那是一曲讚美08年英雄的樂章,它是那樣的鏗鏘有利,那樣的激憤人心……

多災多難的08年,我們所經歷的太多太多,當大雪降臨時,是他們用雙手,用鏟子將冰雪敲碎,將它們清除,大雪凍紅了他們的雙手,吹傷了他們的雙臉,但“不”字從來沒有從他們口中說出,也更是他們用愛去將那冰雪融化,用愛保障了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當地震來襲時,也是他們用愛將一塊塊巨石移開,用英勇的毅力徒步踏進黑暗的山谷,他們用無私的愛拯救絕望的生命,用親切的言語和問候喚醒脆弱的心靈。遇難的人們在遭遇了生與死的經歷後,對新生有了渴望,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長時間監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從無數個廢墟中搶救出一條又一條的生命,勞累與疲倦將你們包圍,險惡的地勢條件與你們面對,而你們卻又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不屈,在面對死亡時,又顯得如此從容,如此淡定。我相信,那是因為你們是中國的孩子——軍人,你們用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大雪的無情,你們用親切的話語抵擋了殘忍的地震,而你們中的一些人,因為勞累的難耐,疲倦的痛苦,險惡的條件,死神的無情,將你們的生命奪掠,離開了我們,是當我們還沒來得及清楚看清你們的臉的時候,離開了我們;是當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向你們致敬,向你們道謝的時候,離開了我們,走的那樣的匆忙,匆匆的離開了世界,離開了我們……

當清明來臨之時,讓我們來到烈士陵園時,走在烈士銘墓前時,深深地鞠躬,默默地祝願,並輕輕地道一句:“謝謝,我們的英雄。”此時,太陽的光芒撒滿大地,小鳥依舊在枝頭,吟唱著一曲名叫“清明”的詩歌……

話清明作文 篇8

多久了?輕聲問自己。不願觸及心靈最柔軟的部位,每天,每月,每年,痴痴傻傻夢夢呆呆的活著。很少和人暢聊,轉眼上網幾年的光景了,過目者千千萬,過心者寥寥。不期然在棋盤上遇到了你。一直,從心底頑固的抗拒著,就如你說,網路都是虛擬的是遊戲。又莫名的發現,誰能說遊戲的背後不是一個個鮮明的個體呢。何況從來沒有過遊戲的心態,即使在棋盤上都是認認真真的。

一直悉心呵護的風景還是悄然隱退了。誰之過?因為在乎,所以在意每一個細節吧。我不明白,既然在意,為什麼還要比拼淡定度?也許,這就是男人和女人性格的差異吧。

等待了一週。漫長的一週。刪除了一週。我卻沒快意一週。 我開始以冷靜的心態回顧,該不是和上次一樣是因為忙得焦頭爛額無暇上網咖,該不是有什麼別的來不及說的緣由吧。也許真如你所說,存在才是硬道理吧。可惜,我們的交流僅限於。沒了,一切都沒了。都說網路能力無限,可我,查了138P*64個頭像,也未見你的蹤影。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浩如煙海。

還有那麼多的話題沒來得及交流,還有那麼多的問題等待探討,還有那麼多的美文沒來得及欣賞,還有那麼多醉心的美景等待用心發現去描摹 ------活了這麼久,有時發現自己理智的像個耄耋老人,有時又發現自己頑固的像個無知的個孩子。

我知道,我的再不會被你歡快的叫醒。它也不會再歡快的跳躍著提醒我。窗外的陽光好暖啊,微風也溫柔的吹著。帶上孩子,去戶外走走吧。再不用擔心不能及時回覆你了。

村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不絕於耳 ,是在為新去世的老人鳴炮開道吧。窗明几淨的7間瓷磚大瓦房傲立於村頭,老人靜臥中間,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親朋好友的祭拜。想必,看著來來往往的祭拜人的車輛,老人也該安安心心的風風光光的去了。

走至村中,一耄耋老人衣衫骯髒,手拄柺杖蹣跚著從兒子的小偏方挪出來。想必,不久的將來,他也會追隨而去的。同為長者,又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將近家門,路旁,一對十來歲的孩子正在抓子玩。這------就是生命的輪迴吧。今天幾乎相同的他們,多年以後,也許會變成今天的截然不同的他們。

因為過節,父母健在,未敢回家。雖不信迷信,但從心底,還是有所畏懼,生怕由於我的不敬對父母造成哪怕一點點壞的影響。家若沒了,我漂泊無依的心到哪裡去皈依?

明天回家。家永遠是我棲息的溫暖的港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