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想作文【熱門】

來源:才華庫 1.5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隨想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隨想作文【熱門】

清明隨想作文1

我們放了第一個清明節的假,老師讓我們幫了一個“清明專輯”。我突然發現清明節變了。

那時,天下著濛濛細雨,地上的泥土溼溼的,人們或坐橋,或徒步,帶著凝重的心情,來到各家的祖墳上祭拜,寄託自己的相思,緬懷著墳裡的故人,為他們恭恭敬敬地獻上三柱香,擺上各種祭品,送上自己的寄語。回到家中,吃冰冷的食物。

現在,天上依然下著濛濛細雨,水泥地面滑滑的,人們開著車帶著同樣沉重的心情來到了一個公墓,在擁擠的人流中把祭品放在墓碑前,象徵性地拜一拜,又隨著人流走了,回城之後,叫上親朋,直奔酒樓,推杯換盞,說是為了紀念已故的親人。

那時在郊外,一個個活潑的身影自由自在地跑著跳著,打鞦韆,放風箏,蹴踞,插柳、踏青,在那帶著露珠的小草上,在那翩翩起舞的蝴蝶身邊,留下了一串串銀鈴般的歡笑,這時是孩子們的快樂時光。

現在,在繁華的市區,成百上千個孩子在父母老師的監督下,上課,補課,寫作業,學樂器,補奧數……在這厚厚的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的作業山中,在這一排排課外輔導書與練習題中,一個個帶著瓶底似的眼鏡的孩子們在伏案疾書。

那時,人們在清明這個讓人詩興大發的日子裡,思緒萬千,大展身手,揮毫撥墨,一幅幅驚世名畫,一首首傳唱至今的佳句,由此而成。

現在,也是這個日子,人們也想了很多,想的是物價的飛漲,想的是股市的暴跌,人們說的是祭品的昂貴,投資的損失……抱怨聲、嘆氣聲不絕於耳。

在這個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越來越冷漠,人們的情感卻越來越冷淡了。

這樣一個“冰冷”的清明節,有意義嗎?

清明隨想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將至,容易讓人的浮想聯翩。為此,我又想起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於是我更加感到那些不擇手段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的行為的可笑,更深一層領會“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悠遠意境。

我想,自己並不是就完全與世無爭,我還沒“修煉”到那個程度,也不想,真到那一步也許就是“虛無”了。我覺得那些值得自自然然追求的東西,還是要有的,比如真、善、美、;比如自尊、自愛、自強,比如憤世嫉俗;比如見義勇為等等。這一切之於人生,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美好人生必有這些需要。人生應該是美好的。

這些日子裡,我的另外收穫是,減低了對死人的恐懼和對死亡的恐懼。在此之前,我雖然投身警營近三十年,雖然很少參加殺人現場,甚至沒有辦過殺人案,可是在此行當中,同事們的潛移默化竟不覺得有一些恐懼。特別是在一次看過一個因車禍把腦袋壓扁了的老頭,經特殊整容後,心裡有點堵而己。

而今我覺得死人不可怕,死亡也不可怕,所以我常常想,如果死亡突然降臨,我會從容接受死神的安排,最終誰都要向馬克思報到,只是早晚的事。這種從容的心境使我變得處事泰然,寵辱不驚。我在這個世界裡,大悟了關於生的哲學。我真想建議那些平時對很多事情想不開的人,清明應到祖墳場走走。現在我總覺得自己像一塵埃一樣渺小,這種感覺越陷越深。

當靜下來的時候,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我已到中年了,偶爾對著鏡子看自己頭髮在漸漸地發白,倍感蒼涼。歲月不饒人啊,我們也是在一天天、一步步變成塵埃的終點,最後直到變成塵埃。不過又想,塵埃也有淨潔和汙毒之分,要做也不做有毒的塵埃。以後一定要好好活著,繼續努力工作,死後也不愧於這個曾經來過的世界。

清明隨想作文3

今天,我們回到了奶奶家,去廣聯村(嵊州的一個鎮中的村子)挖毛筍。

我們準備好了挖筍的工具(鋤頭和布袋),就向生長毛竹的地方出發了。到了那裡,我們不久便發現了好幾個只露出尖尖的小毛筍。

爸爸和幾個大伯拿來了鋤頭,這裡一個人,那裡一個人。不久,我們的布袋就已經裝滿了一個個大大粗粗的毛筍。不過,還是比不過上次挖出的“巨筍”,記得上次的“巨筍”不得不讓我抱在身上。

有一件事讓我知道了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是怎樣的。在上個月,保險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和客戶一起去童村遊玩,據說童村也能挖筍,我看見導遊只挖了一顆大約15釐米長的筍,他們卻都說好大,要是在黃澤(嵊州的一個鎮),這樣的筍根本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上次的“巨筍”(40cm——50cm或是30釐米多的)他們才會讚不絕口。

今天,還有一個筍是讓大家費勁了體力的,這個筍是由我的堂妹找到的。爸爸先把作為標記的木棍拔下來,又用鋤頭鬆邊上的土。才鬆完土,爸爸就已經大汗淋漓了,只好讓大伯繼續,大伯又挖深了一點,可是又累了,再讓另一個大伯繼續。就這樣,這個累了換下一個,下個又累了就換那個。最奇怪的是:這個毛筍竟有三個竹根,把三個壯漢累得氣喘吁吁。

清明隨想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說到清明,這首詩便會浮現出來,這首杜牧的《清明》傳唱千古,經久不衰。偶記李白與杜甫也曾在杏花村內喝酒,卻未能寫出佳句來,不是他們貪杯而是未逢清明,杏花村的酒即使再香,也香不出一首絕句。

那是春秋戰國時期,咋晚還寒時候。介子推與他母親隱居山中,晉文公氣勢磅礴而來,逼介子推出山輔政以報當年之恩,怎料介子推學莊子不入世,活活的在大火的包圍中死去留下一封血書,晉文公下令把這天記為寒食節,讓百姓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雲遊此地,祭拜介子推,看見覆活的老柳樹,就把這天記為了清明。

時間來到唐朝,本是清明佳節,與家人團圓之際,卻不料一個人走在路上。心裡本有幾分淒涼,卻下起茫茫細雨,更添幾抹惆悵,只好借酒澆愁,叫住一個牧童尋問,留下一個畫面讓我們細細猜測,杜牧是否找到酒家,是借酒消了愁,還是愁更愁,在他這首《清明》中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鈴……鬧鈴永不遲到的響起,就算在第一個清明節假日也還是那樣盡忠盡職,按下它,原來是昨晚忘記登出了,天空中,有著一種壓抑與沉重之感,原以為不久就有雨水來臨,卻被證明只是多了幾朵雲,而墳的旁邊,也多了幾個人,多了些感情,多了些味道。

現在想想,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是一種悲涼與寂靜,是一種融洽的祥和,還是一種淡定與無奈。唉!不知道,畢竟清明節並不註定悲傷,悲傷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清明的一種主旋律。很早以前是,至少晉朝是,近代以來不是,因為新思想的出現與流行,現在,無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轉眼清明已過,要說有什麼遺憾,便是天公不作美,未能下一場細雨渲染一點氣氛。

清明隨想作文5

4月初,清明收假回來,風大得不像樣。

去剪了一個清爽的髮型,讓頭髮可以在風中恣意飛舞而不用擔心髮型會亂掉。太陽始終躲在滿天陰霾的背後,偶爾露一露臉,就又很快地躲回去了。空氣開始變得溫暖潮溼。教室外的小花圃裡,不知是誰在去年冬天種下的葵花也開了兩朵花,但由於營養不良和空間狹小,花苗的莖纖細得跟龍鬚麵有得一拼,花顯得很嬌小,花瓣也參差不齊。就像我們這群被禁錮的祖國的花朵。

不期然間就想起了童年。

那是一個由彩色玻璃彈珠組成的童年,清脆、明亮、夢幻。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起風的季節,因為可以放風箏。就算天空再陰鬱,五顏六色的風箏也會把它裝點得無比美麗。那時候的空氣裡,多了一種新鮮竹子和自制漿糊混合的清甜的味道。

4月初,風大得不像樣。我們就在這大得不像樣的風裡瘋玩,不去想大人的世界。

4月22日,是我們段考的日子。原以為“未來”遙遠得像天邊的雲朵,可卻不曾想到雲也可以變成雨滴落下來。我們自以為是地想將自己與未來之間的那段距離拉長、拉長再拉長,並自以為已經拉得很長。可未來卻遵循著約定,循規蹈矩地一步一步向我們靠近,當我們發現的時候,它已然來到眼前。

前段日子的教學,老師們似乎講了很多很多,而我所能接收到的東西,只有可憐的那麼一丁點。

我像是一個走到窮途末路的愚者,在用勺子挖著“考試”這座大山。天上的神沒有可憐我,而是讚許地又饋贈給我“前途”和“成功”這兩座大山。而我,只是個愚者,只能傻傻地慢慢掘出一點點可憐的土。

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大學聯考”這座大山裡掘出一條出路?

清明隨想作文6

清明節那天,細雨濛濛,雨毛毛地隨風搖擺,飄在那透明的蒙了一層灰土的窗上,似乎在提醒著我,該去悼念一下為國捐獻出生命的勇士!

那為國鞠躬盡瘁的英雄們是偉大的,是平凡中的偉大。我想他們是水,因為他們洗去人間的醜惡;我想他們是風,因為他們吹去了人類思想的垃圾;我想人們的心是永遠刻著“愛國”這兩個字的。

雨中去掃烈士墓,在憂愁的雨緒中懷念愛國的烈士,回想那些永昭千年的名字:林則徐、秋瑾、魯迅……無數的鐵骨錚錚的烈士或是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或是寫出鞭苔人心的文學鉅著。不管他們以怎樣的方式愛國,但是他們的心是一樣的。

清明的風是清香的,清明的雨是憂愁的。這清風憂雨吹起了我們的愛國激情,清明的草是青的,清明的葉是綠的,這青草綠葉記錄了愛國烈士的事蹟。清明與愛國似乎是相連的,憶起愛國人,就會想在清明節去掃一下墓,清明到了,就會牽動對愛國人的情,為他們鼓一下掌。

那一個人沒有血,沒有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讓我們把愛國人的愛國情發揚光大吧!我們的愛國情,將會在社會主義的國度裡發揚光大,我們的烈士頌,將會在社會主義的國度裡,被萬人傳頌,每一個愛國人的骨髓裡流淌著同樣的信念。那就是“愛國是我的責任”,每一個愛國人喊著一樣的口號,那就是“為愛國精神奠基”。

朋友們,讓我們手牽著手,心連著心,一起高歌愛國激情!

清明隨想作文7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濛濛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淒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著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於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於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徵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網 ,有的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儲存著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乾淨,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著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著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27年卻倍感淒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祕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凶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說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

清明隨想作文8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象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_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象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象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隨想作文9

一輩子是多長時間,說不清。總是糊里糊塗過完一生,走向墳塋。 三四月天氣,總是空氣潮溼,梅雨紛紛,。浸染了清明節,引發了萬家祭祀的哀傷。深呼吸,一切都沉重,連鳥兒的啼鳴也叫人傷心之至。天灰濛濛的,咱們一家開車回到姥姥家上墳。

一路上,咱們穿過了非常多墓地,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嚎叫。白色的紙錢被燃完後殘留的天地更加昏暗了,這彷彿是一場大規模的生死派對!活著的人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哀思,死了的則在地下跟著嗚咽。經過一路的嘈雜,一路的混亂,咱們終於來到了姥姥家。

裝著準備好的紙錢,咱們全家緩緩向墓地走去。隨著加快的腳步陣陣哭聲越來越清晰。走過一座古老的房子,咱們便來到了墳地。望著眼前成群哀嚎的人們,我不禁向後退了幾步,躲在媽媽身後,穿過幾個墳堆,咱們終於來到了姥爺的墳地。整理好紙錢,爸爸點上了火,頓時一團熊熊的火焰燃起。姥姥和媽媽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水的失聲痛哭起來。我輕輕低頭看著跪倒在地的年邁的姥姥,心頭一陣苦澀。眼前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她那深陷的雙眸中飽含著思念。

我靜靜地站著,望著眼前的一大片人群。陷入了沉思:對於那些已逝的人們,咱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思念之情呢?再看看周圍活著的人,咱們又該如何對待呢?

驀然抬頭,我發現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地,金燦燦的,真美啊! 今天,咱們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兒,也許命明天他們就凋零了,咱們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蹤影,美麗總是短暫的,因而咱們應該珍惜。

那麼,對人是否也是同樣呢?珍惜擁有。

清明隨想作文10

清明節的天空總是給人一種幽暗的感覺,太陽消失了它的身影,有的只是灰白色的含著雜質的天空,而在這樣的天空之下,也往往有著令人神清氣爽的涼風。在這涼爽的天氣裡,植物也煥發出最富有生機活力的一面。

走在鄉間的公路上,一切顯得那麼的靜謐,彷彿你正踱步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沒有一丁點兒的雜音,沒有喧鬧塵俗的紛擾,卻撩起了絲絲傷感的記憶。曾幾何時,我的思想性格已趨於成熟穩重,我懂得了這總是因放假而帶來歡樂的節日應該有著它悲傷與虔誠的含義,我明白了這一年一度的因我曾經的懵懂無知而不懂莊重的祭拜儀式其實是一種奢侈。曾經的我提著籃子奔跑在荒野的小徑上,催促跟在我後面的爺爺奶奶,他們總是呼喊我慢點慢點再慢點,而我總是急切地一個人穿過竹林,爬上荒草叢生的山坡,然後蹦跳著吶喊著呼喚爺爺奶奶快點快點再快點……過往時光裡和爺爺奶奶一同掃墓的畫面還一幕幕呈現在眼前,而現在,卻又是一個少了有他們同行的清明節了。

和父母攜手走在蔥綠的大地上,眼前所見跟記憶中故鄉的景色有著驚人的相似。在佈滿嬌嫩小草的田埂上行走的人兒倒映在蓄滿了水的田野裡,疾走在狹窄柔軟的泥埂上,你會驚異自己掌握的強大的平衡感,即使兩側都是水田也無所畏懼,而那種恍然如夢的.時空疊印和穿梭感,又讓你在不經意間不能自已……

同一個節日,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點,卻都有同樣的親情的味道和欲說還休的心緒鼓漲在胸中……

清明隨想作文11

細碎的菸灰在墳前飄揚飛旋,好像是精靈在快樂的舞蹈;耳邊卻傳來哀哀切切的哭聲,那哭聲時斷時續,時大時小,終歸好像菸灰終歸消失於天空中一樣消失在這空曠的山野。我們幾個人站在不同的方位看著幾個剛填完新土的墳塋,默默地揮揮手臂,然後轉身離開。剛走幾步,壓抑的心情突然放開,幾個人說笑起來。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回鄉祭奠,有時是在舊墳上添幾把新土,有時是在墳桌前燒幾串紙錢。當然不止我一個人在場,有時是和我的叔叔堂兄弟,有時是和我的媳婦及姐妹。無論是和什麼人在一起,無論是在幹什麼,我卻總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好像清明祭祖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習慣到我們已經忘卻我們本來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種自發的本能在行動。

沒有悲傷的感覺,無論這墳裡埋著我的什麼親人,畢竟他們已經逝世很多年,再多的眼淚也流乾了,再多的悲傷也變淡了。他們變成了深埋在我們內心的一點念想。我們在祖輩的墳前上供、焚香、燒紙,完成這一系列程式,我感覺到了莊嚴肅穆,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傳承。是的,傳承,今天我們在這裡祭奠他們;未來某一天,子孫也會用同樣的儀式祭奠我們。在這嫋嫋的青煙中,在逐漸變多的墳塋中,生命得到延續,時間得以永恆。

逝者已矣,我們還要繼續我們或美好或沉重的生活。我們把對父輩的念想存在心裡,該說就說,該笑就笑,該怎樣就怎樣。也不管未來會怎樣,我們還要面對現在的生活。對著父輩揮揮手,我們說著笑著,一路向前走。我想,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一定是這樣,說不定,他們會比我們瀟灑。

清明隨想作文12

據全球土地面積調查顯示,我國土地面積調查顯示,總面積被海洋佔去最寬,餘下可利用面積很少,居住面積很少,耕地面積很少……這樣便迎來了土地流失問題、住房問題、耕地問題……後代被問題壓著!

看著一座座高高的墳墓,看著村子的另一個“村子”,不禁讓人聯想到世界的另外的許多的地方,是否有這種“聚居地”更寬闊呢?那麼就正如誰預測的一樣,將會是“死人同活人爭土地”,顯然是很符合一些實際情況的。

樹木被大量砍伐,綠化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看著著一個個熟悉的字眼,想一下綠化、樹木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否有那種不等量交換的感覺。現在,眼前的一堆堆的墳冢,它們將有可能如雨後春筍般地代替綠化面積。如果不加限制,這種結果是順勢生長的,是必然的結果,就好像大自然的法則一樣“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到時候,宇航員從外太空遙望,則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的星球。代替她的,而是一個“馬蜂窩狀的東西了。

不過,問題的出現總是會有解決的辦法。試著大膽考慮一下,將逝去者的魂魄安於樹根下,那麼聳立在大地上的就是一棵有意義的樹了。況且,還有大家都接受的寓意呢,“與樹萬世長青,永存大地”、“落葉歸根,人歸天地”。我們暫且就稱其為“樹魂”!

清明隨想作文13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絲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我心中繞著,糾纏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年的清明節晴空萬里,陽光明媚。但是我的心情如詩上所說的,說悲也不悲,說喜也不喜。

一大早,媽媽帶我來到外婆家,與其他人聚在一起,7:30我們準時出發,帶上肉、雞蛋、元寶、紙錢、爆竹、蠟燭、香菸和啤酒。我拿著三根香菸在外公的墳前拜了拜,希望外公能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之後我們把所有人帶來的紙錢拿出來燒,聽說把這些之錢燒給他,他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收到這些錢。

山風徐徐吹來,陣陣涼意。站在外公的墳前,這時我不禁想起外公在世的時候,每當我受傷的時候,外公總是安慰我別哭了,會好起來的;每當我被罵的時候,外公總是站出來呵護我,保護我;每當我考得不好的時候,外公總是安慰我:“這次沒考好還有下一次呀,別灰心!”啊!等太陽不在圓、等星星不在亮、等月亮不在彎的時候,您在走吧。

這時我又想起了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如果沒有這些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用生命換來的生活,那我們就沒有這美好的生活。

馬上迎來小考的我一定要加油,努力學習。珍惜生活的每分每秒。

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應該好好學習,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

清明隨想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古詩大家都熟悉吧?每年在這時節大家都會去上墳、掃墓,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到南山公墓去掃墓。馬路兩旁桃紅柳綠,我欣賞著春天的美景,暖暖的春風吹來,真愜意!經過太子灣公園的時候,媽媽說:“快看,鬱金香!”我看見了滿園的鬱金香。鬱金香造型很獨特,有月牙形的,有花盆型的,有彎彎的的像小河一樣的;鬱金香的顏色很多,有紅的像火一樣的,有黑的像墨一樣的,有像黃得像蝴蝶一樣的;鬱金香的味道真香,令人陶醉,真是芳香撲鼻,沁人心脾。

來到南山公墓,我看見大家都行色匆匆地往山上趕,我也不拉後,在擁擠的人潮中鑽來鑽去。終於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了。爺爺奶奶先把祭品供到墳上,再把酒給倒上,然後點燃蠟燭,再點上香。嫋嫋的輕煙隨著風在上空盤旋,好像帶去了我們對祖先的思念。接著我們拿著香在墳前拜了起來,嘴裡輕輕地說:“我們來看你了,請你們保佑我們全家平安,無病無災。保佑餘涵學習成績好。”我也輕輕的唸叨著:“你們走得太早了,沒能孝敬你們。”最後,爺爺奶奶把帶去的冥幣燒在了墳前。

拜祭完後,我們戀戀不捨南山公墓,從山上看下來,掃墓的人真多,黑壓壓的一片。我們隨著人流慢慢地下來,我邊走邊想:太公太婆,希望你們在那邊能過得更好。

清明隨想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死去的人們,他們帶給我無限的懷念。

清明節又到了,我想到了許多,我想到了我們村的為學生們奉獻生命的喬廣老師,喬廣老師是為了自己的學生犧牲的,因此喬廣老師是偉大的。

喬廣老師對教師這份工作非常的熱愛,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去達拉湖遊玩。有幾個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誘惑,打起了水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一個叫鄧立法的同學卻掉進了湖裡,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當學校正在想辦法救人時,忘了自己也是一個不會水的喬廣老師卻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裡,他把鄧立法同學推到淺水處。而自己卻向同事們、學生們,擺了擺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會兒,水面平靜了。

這時的喬廣老師年僅32歲,這是多麼寶貴的年齡啊!

從喬廣老師縱身一躍的那一瞬間,他想到了把悲劇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從他搖手謝世的十幾秒內,他和自己的同事、親人、學生永別了。

這時我想起了為我們付出的老師,我們的老師雖然沒有像喬廣老師那樣偉大的事蹟。但是,是老師們用那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一棵棵幼苗,是她們像一縷縷陽光,對我們百般呵護,她們和喬廣老師一樣偉大,值得我們珍惜。

在這裡我要代表漢林的父老鄉親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對喬廣老師表示深深的懷念。

同學們記住我們家鄉的英雄吧!他們的事蹟影響我,也影響你。

文章以詩句開篇,富有文采。通過敘述家鄉英雄喬廣為救學生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的感人事蹟,歌頌了向喬廣樂於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動。就文章全篇而言語言通順,條理清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