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文明祭祀作文集錦8篇

來源:才華庫 2.55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明祭祀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文明祭祀作文集錦8篇

文明祭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回老家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外地的車,爸爸說那是人們從外地趕回來掃墓的。

到了老家,我們去集市上買了鮮花和小樹苗。我好奇地問媽媽:“街上那麼多賣紙錢的,為何我們只買鮮花和樹苗,而不買紙錢去燒呢?”媽媽說:“因為墳墓都是在莊稼地裡,燒紙錢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燒紙錢不光浪費紙張,還會汙染環境。所以我們不燒紙錢,只獻鮮花,另外種樹在墳墓上,還可以美化環境,這樣即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哀思,又美化了環境,一舉兩得啊。”

我們到了墓地,把鮮花獻在了墳前,我和爸爸一起把小樹苗種在了墳前。爸爸還挖了一些土覆蓋在了墳上,我問奶奶為何要這樣做,奶奶說:“民間有一個說法,墳墓是死者的房子,時間長了房屋會漏雨的,所以每到清明的時候,子孫都要給先人的墳上添上一些土,以免漏雨。這即使是迷信說法,但也是子孫表達哀思的一種做法。”最後我們先祖先鞠了三個躬,然後離開了。

通過這個清明節,我學到了許多關於清明文明祭掃的知識。

文明祭祀作文 篇2

生活在招遠的人們,一定還記得幾年前那場因上墳祭祀引發的火災。那年羅山腳下一個村子裡的幾個年輕人到山上上墳祭祀祖宗的時候,因為燃放鞭炮不慎引燃了山上的荒草。火借風勢瞬間蔓延,現場成了一片火海。雖然經過招遠的消防、武警和當地群眾的奮力撲救,但還是損失慘重,山上生長多年的樹木被燒死。昔日長滿蒼松翠柏的山頭變得光禿禿的。雖然那幾個年輕人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可是要等到山頭變綠還不知道等到哪年哪月。這慘痛的教訓深深地印在每個招遠人的心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那種傳統的祭祀方式存在的弊端:煙花炮竹會汙染空氣,產生噪音;而焚燒冥幣會損壞綠化,嚴重的會引發火災。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文明祭祀,在逝去親人的墳前放一束鮮花,灑一杯白酒;在網上為親人點一支蠟燭都能夠表達出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希望這種低碳環保,文明祭祀的新風尚持續下去。

文明祭祀作文 篇3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的清明可謂是一個“三無”的清明。今年清明沒有“雨紛紛”,人們也沒有“欲斷魂”,祭掃的方式也依然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改變。今年的清明還是倆字,焚燒!

清明放假,跟著姥爺姥姥去海寧為曾祖父掃墓。葬曾祖父的這塊墓地,沒有管理的人員,墳也是這裡一塊那裡一塊,常青樹也是這裡兩棵那裡兩棵的。姥爺姥姥正在準備祭掃的物品,我閒來無聊,小範圍的在墓地裡逛逛,發現今天來掃墓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祭掃的方式也都如出一撤:焚燒!等到姥爺姥姥準備好祭掃物品時,前來掃墓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都大包小包,扛著,揹著,走進了墓地。人們帶到東西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些供品,和焚燒用的紙錢什麼的。焚燒的`味道越來越濃來,轉眼看看姥爺姥姥,嗨,也都在燒紙錢,誰叫他們也是老年人群呢。“我說,姥姥,你們就不能不燒啊,我都咳成這樣了!”我不經抱怨道。姥姥卻淡淡然地飄來一句:“小孩子家的,你懂什麼。”我受不了這味兒,趕緊回到了車子裡,離開了這“焚燒現場”。

雖然這只是浙江省海寧市鄉下的一小塊墓地,但我想這足以說明,人們祭掃的方式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真是焚燒倆字不離清明啊!

人們為什麼就一定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逝者的懷念呢,為什麼不能夠換一種環保一點、安全一點的祭掃方式呢?像這樣焚燒紙錢,很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的發生。我覺得人們應該要逐漸養成一種意識,要改去這些不安全不環保的祭掃方式,當然,要改掉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需要時間。

雖然說有很多人還在用傳統的方式祭掃,但也有許多不錯的祭掃方式,比如,網上祭掃。人們可以利用網路為逝者敬香,獻花或為逝者留言。這麼說吧,網上祭掃又是現代技術的體現,又不失中國的傳統習俗,又環保節能,又省時省力。

希望下一個清明節可以從三無成為二無,沒有“雨紛紛”,人們沒有“欲斷魂”,祭掃方式卻有著大大的改變。做一個安全文明的小公民,過一個安全明文的清明節。

文明祭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豔 ,彷彿要把積了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麼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了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了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鬆。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儘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裡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經少了放鞭炮,少了焚香味,多了鮮花,多了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了,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於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蘊涵著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文明祭祀作文 篇5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記憶中,小的時候每到清明,大人們都會帶上果品和紙錢祭祖掃墓,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我們小孩子也會帶上鞭炮順便“湊熱鬧”。

去年清明節,在家長的帶領下,我和弟弟一起帶上鞭炮和紙錢上山掃墓。爸爸媽媽祭拜完祖先,燒完紙錢,我和弟弟就央求著爸爸讓我點燃爆竹。可爸爸卻一臉嚴肅地說:“山上樹木茂盛,如果隨便燃放鞭炮,容易引發山火,誰也負不了責!”

“不會怎樣的,不會那麼巧就出事吧?小氣鬼!”我一邊抱怨,一邊偷偷帶上弟弟,躲到一旁的草地裡放起了鞭炮。點燃鞭炮後,“啪啪啪啪”的,好玩極了。我得意洋洋地心想:“還不讓我們放鞭炮,看看別的地方也有人這樣做,這會兒沒話可說了吧!”

正玩得高興時,忽然,幾顆鞭炮的火星落到草根上。“啊!著火了!”我一邊大叫,一邊拉上弟弟跑了出來。大人們趕緊拿起旁邊的樹枝使勁拍打,過了一會兒,火才熄滅。還好沒有出什麼事,真是嚇死了!這邊剛休息,又聽到遠處傳來消防車的“鳴笛”聲,聽爸爸說,每年清明節是最容易引起火災的時候,這天也是消防員叔叔最忙碌的一天。

經過這次意外,讓我更認識到了防火的重要性。今年清明節,文明祭祀,需要從我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從我做起,將文明的接力棒傳遞給別人。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祭先人。

文明祭祀作文 篇6

在九江市煙水亭,有十二所國小,每一所國小有5個學生代表舉行了“文明祭祀,從我做起”的宣傳活動。還有九位來自各個單位的領導也參加了。

老師發給我們每個同學一些傳單,叫我們去發給每一個路過的人,讓他們都知道“文明祭祀,從我做起”裡面宣傳的內容就是:清明祭祀期間我們不使用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及塑料花、塑料發財樹等不易降解的祭祀品!要杜絕白色汙染!倡導鮮花祭祀,居家祭祀網路祭祀等文明的清明祭掃方式。也同時希望他們再宣傳給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發的過程中,同學們開開心心地很積極地去發給每一個過路過的人。那些過路的人也很配合我們,承諾自己不會去做這些事,還答應宣傳給自己身邊的人。

發完了以後,我們又集合了。有幾位領導和學生代表在臺上講了話,然後我們全部都在橫幅條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許下自己的承諾。

這一次活動結束了,但是我們的行動還在進行當中……希望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遵守。

文明祭祀作文 篇7

前幾天,我們一家去了台山祭祖。

來到台山之後,我們先去逛了逛街,我看到一個伯伯帶著一個七歲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在用竹篾編鳳凰、螞蚱、還有玫瑰花。我發現,用來做鳳凰身體的竹篾,是有顏色搭配的。比如,身體前面部分用的竹篾顏色是較深一點的,後面部分用的竹篾是較淺的,中間部分則是由深到淺漸變的顏色,螞蚱的身體也是一樣。

逛街時,我還看到了騎樓。騎樓的一樓是一條走廊,走廊一面是商店,一面是大街,二樓才用來住人,就好像“騎”在走廊上面,所以才叫騎樓。騎樓在下雨天時可以擋雨,有太陽時可以擋太陽,只有下雨天居多的地方才有。

第二天,我們就去掃墓了。地點在山上,我跟著親戚們上了山。到了目的地,我發現墳墓上面有很多草,好像都是一個品種的,媽媽告訴我,這種草叫蕨,恐龍還在時候,那些不吃肉的食草恐龍,大部分的營養都是由蕨類提供。一個伯伯用鐵鍬把蕨除乾淨,父親說,這叫掃墓,就是把墳墓清掃乾淨。我很奇怪:為什麼只有今年有?前幾次來的時候都沒有呢?父親告訴我,這種蕨每年都會長,只是因為前幾年在我們來之前,那位伯伯就把它除乾淨了,所以我們才看不見。掃完墓,我們就開始燒紙錢、拜祖宗了。我學著大人們把雙手合在胸前,請祖宗保佑自己。

台山祭祖有一個習俗,祭完祖,在山上就可以把祭品吃了。祭品也很豐盛,有鴨蛋、發糕、燒鵝、烤乳豬……不僅是參加祭祖的親朋好友吃,連不認識的人,只要他願意,也可以過來吃。

回鄉祭祖是一種習俗,大人們平時上班工作很忙,還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和親戚朋友聊聊天,見見面,放鬆一下心情。下午,我們和親戚一起去了喝下午茶。父親用自己帶來的正山小種,泡了茶。我們喝著茶,吃著菠蘿包。對父親媽媽來說,真是一個難得休閒的下午!

文明祭祀作文 篇8

每年清明節祭奠活動中發生的火災不在少數,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損失。20xx年3月12日9時許,保稅區二十里堡街道村民鍾某,來到北山祭祀已故父親。鍾某在其父親的墳前用明火燒香、燒紙。由於當日風力較大,燃燒的紙被大風吹散,難以控制,進而引起山火。火借風勢,在山林中迅速蔓延成災。此次過火面積10.7公頃,造成林木直接損失價值近3萬元。

今年清明將至,廣大市民將以各種方式祭奠先祖,但少數市民祭祀仍然採用上墳燒紙、點燃香燭、燃放鞭炮等方式進行。這既汙染環境、又極易引發。為全面倡導的社會新風,我代表一名中學生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文明使者。為了我們生活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告別陋習,做一名的倡導者,做到不在公共場所、林區及其邊緣地帶燃放鞭炮香燭紙錢;不攜帶任何火種進入林區。一旦發現火情,要立即報警。

二、自覺移風易俗。積極採取文明的祭祀方式,清掃墓碑、鮮花換紙錢、等方式,把祭奠先人的傳統習俗用更加環保安全的方式加以繼承,樹立文明祭祀社會新風。

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爭做文明使者,自覺移風易俗,保護,倡導文明祭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