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

來源:才華庫 6.91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班組織了猜燈謎活動。同學們十分開心。

下午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我們有序的進入了會議室。啊!

同學們人還沒進去,就被會議室裡的燈籠驚呆了。只見原來排滿桌椅的會議室,這個時候已被騰空。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會議室。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條金色的長龍,長龍兩邊是兩個可愛的大頭娃娃。再往裡看,有用卡紙做的幾隻可愛的貓頭鷹;有用氣球做的小丑娃娃;還有用毛線做的小羊。還有同學們自己動手畫的梅,蘭,竹,菊。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還有很多用廢品做出來的漂亮燈籠。比如:用辣椒,衛生紙,塑料套組合成的三羊開泰;用柚子皮做的八爪魚;用西瓜做的喜洋洋燈籠等等。同學們看的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欣賞完美麗的燈籠,接下來開始猜燈謎了。李老師的開始聲還沒落下,同學們就象小鳥一樣飛到各個燈籠下,去找燈謎猜。我拿起一個謎語:河不淺。打一人名。我想:河不淺,那就是指河很深啊。河深,何坤。我迫不急待的找到組長說出了我想的答案。組長說正確。我開心極了。這可是今年我猜出的第一個謎語啊。這可是開門紅啊。太開心了。接下來我就又找到一個謎語:有盼頭。打一字。這個可不好猜,我想了好一會也不知道是什麼。我環顧四周,想找個幫手。突然,馬一鳴出現在我的視線內。她拿著一個謎語,頭側在一邊,好象在認真思考。過了一會,她搖了搖頭,把謎語放開了。她轉過頭,正好看到我在看她。問我:“猜出來了嗎?” 我搖了搖頭說:“沒有,你幫我看看。”她看了一會說:“ 百姓是不是人民的意思啊? 盼頭取前面的部首,這樣加在一起不就是一個眠字嗎?”我倆不太確定的去問了組長,答案是正確 的。太棒了。我們又猜出來一個。

今年的燈謎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李老師給我們出了好幾個自創謎語。同學們圍在李老師身邊,一個個抓耳撓腮,愁眉緊鎖,苦思冥想。一個接一個的攻破了李老師的難題。同學們真是太聰明瞭。

這次燈謎會也是我們國小時期的最後一次猜燈謎了。同學們做的燈籠比往年的都漂亮,猜的謎語也比往年的都難,獎品也是空前的豐盛。這一切,都將是我們國小生活的一個最美好的回憶。一定讓我們十分珍惜的記憶。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2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一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洩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資訊,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一月十四)過元宵節。一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一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一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麵,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一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佳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佳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佳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佳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佳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佳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佳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4

提起元宵佳節,我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裡,那村裡的人以為是一隻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裡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裡的人說,在村裡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說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己燒自己。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佳節了。

這就是傳說,不是真的,真的元宵佳節起源於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後來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知道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綵,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著很好玩,也跟著玩,張燈結綵,但是沒有舍利子,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綵、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後來的元宵佳節。

唐朝的元宵佳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裡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綵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後來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5

每每春節落幕,就是元宵登場之時。題記

元宵的風頭不比春節遜色,它是春節的另一個化身,彼時家家戶戶忙碌著,消散已久的年味兒再次瀰漫開來。

天矇矇亮,總會有堆積如山的活兒催促著,似夏日的鳴蟬,聲聲聒噪,使你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接受寒風的洗禮。炸面魚、地瓜魚、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漬便噴濺出來,看著它們快活的在油中吐著泡泡,就猶如清澈溪澗的錦鯉舞躍、盤旋。此時,灶臺前卻是一片‘槍林彈雨’,滋滋作響,這只不過是些小插曲罷了。

待到午後,一家子就聚在一個小圓桌前,擺弄著糯米和餡兒。黃昏打在面盆旁,一個個白胖的糰子就製作成功了,他們如天邊飄散的雲彩,忽聚忽散的麵粉撲撒在它們身上,為此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鍋中,沸騰的水擁抱著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來,更帶來了些許清淡卻濃郁的香味。等它變得微微塌下來,就是象徵出鍋的跡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來,熱氣騰騰的。看著碗中葷素相間的湯,各色的湯圓,花裡胡哨的紫薯湯圓、五仁湯糰、花生湯圓。但我還是更為喜歡最經典的黑芝麻餡,那種甜是自身所帶的,是沒有一絲的雜質的,伴隨甜味的還有香,一種讓你彷彿置身於秋收麥田的錯覺。

飯後的涼爽愜意使人不禁讚歎,望望四周店鋪亮著的燈,散發著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際黃昏出現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獨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馬燈,給青年猜的測想的謎語燈,為老人賞的淡雅的山水燈,一波接著一波,好似帶著夏季的熱浪,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仰望眸際那皎潔殘月,微光灑下來,似千萬螢火撲閃在淡夜中。讓我記起,從前在夜色中寄託心願的孔明燈,漫遊在無際蒼穹,抬望著那繁燈千盞,雖是封建迷信之說,但卻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氣。

元宵雖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詩意,但是這一盞盞花燈,一顆顆湯圓承載著的不僅僅是團圓佳節的氣氛,更是祖宗先輩留下的傳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燈,在夜空中徹夜未息。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6

"我的家鄉在江南,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節是每年的第一個滿月之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我從小聽爸媽講,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很多關於元宵的歷史傳說。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也寫道“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吃元宵,意喻著每個家庭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在江南,最好吃的“元宵”當屬寧波產的了,據說是從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江南做生意的人還叫“元寶”呢。元宵也就是湯圓,有甜的和鹹的,素的和葷的,風味各異。可湯煮,可油炸,可蒸食。

元宵,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節,媽媽才會親自做一次,平時吃的都是在超市裡買的寧波湯圓。我家的湯圓有芝麻餡的,有豆沙餡的,媽媽做的豆沙餡裡還加了玫瑰和棗泥,芝麻餡加了桂花,少了甜膩,多了花味的清香,還有紅棗的清甜,營養豐富又可口。

今年的元宵節,我們一家人做湯圓,我也動手學習包和煮,吃元宵自然就增添了很多樂趣。元宵節前一天,媽媽就準備好了餡,爸爸準備好了皮,我們包好放冰箱裡凍著。元宵節的清晨,我負責煮好,給爸媽端上兩碗。別說煮湯圓也有講究,媽媽說要開水下鍋,不然會黏糊一起。我按照媽媽說的方法,把一個個凍的硬硬的小白胖子放進沸水裡,看見鍋裡的小白胖子一個擠著一個,從下沉到浮起來,從硬變成軟。白裡透紅的一看便知是豆沙餡的,是媽媽愛吃的;白裡透黑的,是我最愛吃的黑芝麻餡的。一個個湯圓翻滾著,我吞了吞口水,早晨的胃口就這樣被這香甜味打開了……

我喜歡元宵的香甜可口,喜歡元宵的白如羊脂,但我更喜歡吃元宵的那份歡樂與祝福。祝福祖國大江南北,家家戶戶,健康平安,幸福團圓。"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7

一年一度的猜燈謎活動又到了,我又興奮又激動,下午1點就隨著媽媽迫不及待的來到了學校,我們來到三樓會議室一看,啊!

真是漂亮極了!

會議室的燈籠真是五彩繽紛、琳琅滿目、形狀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這些漂亮的花燈把會議室打扮的光彩奪目,這給光禿禿的冬天帶來了春天般的氣息。

我覺得王子漢的燈籠做的很棒,又精緻,又逼真,他是用電線做的飛馬、河馬、海馬……,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還有譚若雪做的‘五馬迎新春'5匹不同顏色的小馬,真是活靈活現,好象在迎接春天的到來。同學們做的燈籠都是很有創意,又漂亮,都很棒哦!

燈謎會開始了,我們都各自忙碌著找自己會猜的謎語,首先我猜的第一個謎語是4+4+4+4=?我在想四個四相加太簡單了吧,不就等於16嗎,又一想:這是誰出的燈謎呀,這麼簡單,我剛想說16,再一看原來是打一水果名呀,16斜音是石榴,啊!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最愛吃的、香甜可口的石榴啊!

我連忙給離我最近的阿姨說是石榴,阿姨說對了。我又跑到另一個地方,突然,我看到一個謎題是:圓圓腦袋一撮毛,無心之徒披紫袍。(打一蔬菜),我想了想:身上是紫色的蔬菜只有茄子和洋蔥,還有一撮毛,洋蔥頭上是有一撮毛,於是我就大膽和阿姨說是洋蔥,阿姨竟然說對了,我真是太高興了。就這樣,我接二連三的猜對了6個謎語,到了第7個,我摸著腦袋,一個勁的冥思苦想,最後終於讓我給想出來了,我興奮的拿著紙條去摸我心儀的獎品了。

同學們都不示弱,每個人手裡都拿著自己的勝利品。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猜謎遊戲結束了,老師宣佈:這些燈籠都不摘掉,要等到4月份,泰國小朋友來參觀的時候,讓外國小朋友看看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麼的博大精深,今年的猜燈謎活動真是有趣無比,真是令我難忘啊!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8

元宵節要吃湯圓,賞花燈和猜燈迷。為什麼呢?因為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他見到一位叫元宵的宮女,知道她非常想念家人,卻入宮後很難再見到自己的親人,常偷偷地哭。他便想辦法讓漢武帝下旨正月十五讓百姓進京,他又讓元宵做了湯圓,放在宮門口。十五那天,元宵的父母妹妹看見了元宵,開心極了!他們一家團圓了!因為元宵的湯圓做得最美味,所以正月十五又叫做元宵節。

這天,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湯圓。我們做的是芝士湯圓。先把水和米粉混合,然後加入澱粉,又揉又捏。再把芝士切成蘿蔔丁的小碎塊。抓一點芝士放到早在手心鋪好的麵糰中,媽媽做的是圓形的,而我與弟弟妹妹卻捏一些殭屍、骷髏頭、小兔、豬頭、小鳥等搞怪的形狀。“哈哈哈……”爸爸見了忍不住大笑,“湯圓是圓的,你們幾個小搗蛋,怎麼做成這種樣子?”媽媽卻說:“只要大家開心,湯圓什麼形狀都可以。”

湯圓捏好了,就開始煮了。剛放進開水裡的湯圓是沉在鍋底的,過了三四分鐘後,就全部浮起來了,媽媽說只要是浮起來了的.就是熟了的。看到一個個浮起來的湯圓,我們口水都要出來了!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在大桌前吃了一頓美味的湯圓。肚子裡滿滿的是湯圓,心裡滿滿的是快樂。

雖然這一次的無宵節我們只是在家裡簡單地做了一頓湯圓吃,無法像往年那樣出去賞花燈,參加社群組織的各種元宵節活動,但是我們都覺得很開心很幸福。經歷了這段特殊的日子,我更加懂得一家人的健康平安是多麼的珍貴!希望病毒早日被徹底趕走,讓所有人都能一家人幸福地團聚在一起,做湯圓過元宵。"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9

今天是元宵佳節,但是元宵佳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佳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佳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洩露後倭寇決定元宵佳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資訊,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佳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佳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佳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佳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麵,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佳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佳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佳節的習俗了。元宵佳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0

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老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櫃裡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之後,老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老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1

在我的家鄉,講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所以在這兩天的夜晚,家裡的燈是要長明的,為了確保十五的燈能長明,正月十三這天還要“試燈”,就是把各屋的燈點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試燈這天,出了嫁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夜。

到了十五這天,主婦們要早早起來做飯,敬過菩薩祖先之後,一家人迅速吃完飯,換上新衣去上墳。家鄉人講,上祖墳要圖早,誰家能搶到第一去拜祖墳,這家一年就會走好運。上墳的時候,大家族的成員會結伴前往,浩浩蕩蕩的十分壯觀。到了墳前,燒上紙錢點上香後,每個人就輪番磕頭,求祖先保佑。由於村裡每個時期選擇的墳地不一樣,每家的祖墳都分佈在各個地方,拜完一個再去拜另一個。我太爺、太奶和爺爺的墳在文革期間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劃個半圓圈燒些紙錢給他們,據說現在立碑了,爺爺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拜完自家的祖墳,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離外婆家不遠,所以我們小孩子也跟著去,離得遠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由於我有個伯父在外鄉生活,我姨家離外婆家較遠,所以他們上墳之後都要到我家吃午飯。媽媽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餅,家鄉過年前會準備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魚丸、肉丸、魚面、酥魚、蛋卷等等,客人一來,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餅和湯圓。吃過午飯,這一天就沒什麼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緊年的尾巴起勁的完。南方的農民辛苦,一年沒多少清閒的時間,小時候就盼著過年的時間長一些,最怕聽到媽媽說:“年過月半盡啦,該幹活了!

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在家過元宵節了,這次回家看到過年的風俗依然沒變,想必十五的風俗也是一樣吧,畢竟在過節的時候祭拜祖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只不過選擇的時間不一樣罷了。

我喜歡家鄉那種重視過年的氣氛,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平時都能吃到,可是過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著各種準備,不也顯得很溫馨嗎?古老的風俗不能丟,丟了,返鄉的遊子就找不到根了。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2

“滿簾花影月三五,一碗湯圓情萬千。”農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學校特意組織了樂趣無窮的做元宵活動。

我們來到食堂,圍成一圈,在家長義工的指導下,準備做團圓。盤子裡已經有了家長們提前用糯米粉搓好的麵糰,圓滾滾的,活像一個個胖娃娃。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黏黏的麵糰,一邊放在手心裡搓,一邊觀察著姚曄黃奶奶的動作。只見她把糰子放在左手手心位置,而右手則嫻熟地在糰子上按出一個洞來,一邊捏一邊旋轉,將小洞逐漸變大,最後做成一個小碗的形狀,而且據說皮越薄越好吃呢!

我也學著姚同學奶奶的樣子,一手託著軟乎乎的小麵糰,另一隻手以大拇指為中心,從糰子的正下方輕輕地往下按,再慢慢從中間向四周碾開,好不容易捏成了一個像樣的“小碗”。接著,就是裝餡兒了,姚曄黃奶奶幫我放入了適量的豆沙餡兒,這也是個技術活呢!過少了,會導致小麵糰“營養不良”,但過多了,又會發生一系列露餡事件。最後,就是將“碗口”封上了。我將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個空心圓,再將糰子放在裡面,一邊旋轉一邊慢慢合攏,最後就是把多餘的一個“小尾巴”拔下來。

不過,如果想更加美觀,就要進行加工——搓圓。我開啟了“搓搓大法”,把扁平的糰子放在手掌中,兩隻手默契配合著搓著。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它變得跟乒乓球差不多圓了呢!看著我用心的傑作,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吃過午飯,我興致勃勃地去排隊盛元宵,品味一下同學們的手藝。我看著碗裡熱氣騰騰,還隱隱透著豆沙餡暗紅色的元宵,忍不住咬上一口,啊!軟軟的糯米粉皮加上甜滋滋的豆沙真可謂是人間美味啊!一想到這是我們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的,就覺得更美味了。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做元宵的方法,鍛鍊了動手能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收穫時的快樂,真是一次令人難以忘懷的元宵佳節啊!"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3

在我們這裡過元宵節的時候,有蒸刺蝟的習俗,據說刺蝟可以給家裡馱來糧食和金銀。每到元宵節前兩天,每家每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的小刺蝟。

今年過元宵節的時候,媽媽又在做刺蝟,只見媽媽首先拿起一塊麵團,在案板上使勁地揉,揉成碗狀,裡面放上豆餡兒或煮好的紅棗,在把面揉成一個半圓形光滑的麵糰,把一邊捏尖,接著橫切約二釐米深的一刀,拿一顆泡好的黑豆粒橫放在切口裡,就是咬著豆粒的“刺蝟”的嘴巴。接著,把“刺蝟”橫託在左手上,“刺蝟”的尖嘴朝著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貼著“刺蝟”的背,輕輕剪約一釐米長的小刺兒,並向上稍微一提,刺兒就翹了起來。“刺蝟”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兒,每行刺的數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順序照空兒排列。最後在“刺蝟”的臉上嵌入兩粒紅小豆或綠豆,當作“刺蝟”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後面。一隻肥肥胖胖、憨態可掬的刺蝟便躍然手上。我看呆了,高興得跳了起來,說:“媽媽,你真厲害,太像了,簡直太像了。我也想做一隻。”媽媽說:“好啊!你做吧。”於是我就拿起來一塊麵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麵糰在我手裡不聽話,不是粘在手上就是捏不成刺蝟的形狀。我生氣地把面往板子上一扔,說:“這麼難做,我不想做了。”媽媽幫我拾起麵糰,說:“什麼事都是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啊!這就是眼高手低。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做下去會成功的。”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做下去。剪刀拿在我手裡也不聽使喚,我做得滿頭大汗,但是功夫不有心人,終於做成了一隻小刺蝟。儘管我做得很難看,也不太像,但是我特別開心。而媽媽還直誇我哪,“你做的小刺蝟的刺特別細,像真的小刺蝟。所以說,不管你做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堅持做下去,就能取得成功。雖然你是第一次做,相信自己的實力。”

通過這次做小刺蝟,讓我懂得了只要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4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和媽媽跟著人群,來到大街上賞花燈。

來到街上,各式各樣的彩燈遍佈著街頭巷尾。瞧,燈的種類可多了,讓我目不暇接。有傳統的兔子燈,有栩栩如生的小猴燈,有能飛上天的孔明燈,有八面玲瓏的蓮花燈,還有大紅燈籠、兔耳朵燈、寶劍燈……五花八門,讓我眼花。我拉著一隻兔燈,在大街上左顧右盼。啊!燈的點點星火已經波及大街小巷,大街上似乎落下了無數顆星,成為了大地上的點點火光。看,那兒有個用紙紮的大兔燈,有一把椅子那麼大,四周印著藍色花、兔子、胡蘿蔔等精美的圖案,真令我和路人嘖嘖讚歎,深深折服於中國人民的智慧。

正當那個小男孩拉著大兔燈從橋頭經過時,那邊就升騰起一片火光。是什麼東西發出了火光呢?我好奇地拉著媽媽去看熱鬧。哦,原來是在放孔明燈呢!只見他們點燃了下方的油料,油料便燒了起來,燃出的油帶著藍色的光向下滴。油料已經燒得焦黑焦黑的了,孔明燈也慢慢鼓了起來,似一個大包,裡面裝著許多東西。這時,他們放開了孔明燈,孔明燈先是被風吹得向西北飄了幾米後,就扶搖直上,在我們的視野裡變小,變小,再變小,最後變成一個忽明忽暗的亮點,如同天上一顆閃爍的星星。

就當孔明燈一個接一個升入高空,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孔明燈大軍時,一聲清脆的“砰——啪!”響了起來,天空掠過一陣煙。哈哈……他們正在放爆竹。我也買了一盒摔炮,一邊走一邊摔。“啪、啪、啪”的聲音不絕於耳,給正月十五這個節日增添了一份喜慶。看,那兒的“飛天鼠”,一個接一個地射出,猶如朵朵金色的菊花在夜空綻放,可真漂亮!

走在回家的路上,燈、焰火、星星已經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火,哪是燈,哪是星,天空中只剩下顆顆銀色的夜明珠。

啊,正月十五可真熱鬧!

元宵節風俗作文700字15

"按照濮陽的老規矩,元宵節差不多在正月十二就開始了。大年初十和初十一這兩天。大街上陸續掛上了紅燈籠。道路兩旁的樹枝上也掛滿了亮晶晶的彩燈。

孩子們準備過元宵節,第一件大事兒就是買手提燈籠,這些五花八門形狀萬千,有會自動轉的,有會帶音樂的,還有會一閃一閃五顏六色的。孩子們喜歡玩燈籠,這是孩子們像同齡人顯擺的好機會。第二件大事兒就是拉著爸爸媽媽去逛廟會,那裡可以吃到各種平時吃不到的小吃。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元宵——各個超市的冰櫃裡都擺放著黑芝麻的,豆沙的,香脆花生的,五仁的,芝麻的,水果的等等應有盡有。

孩子們高興壞了,大人們也忙亂了。他們必須有計劃的安排所有的活動,不讓元宵假期留下遺憾。

正月十二到十六城市的街道上晚上特別熱鬧。各個公園和廣場燈光璀璨,比白天還亮。

濮陽最熱鬧的莫過於綠色莊園了。這裡人海如潮,人群像巨龍一樣緩緩前行。大家的頭上無數的花花綠綠的彩燈多的數不清。可以與天空密密麻麻的繁星比賽。有形象逼真的動物燈展,還有的動漫形象人物展。這裡的燈展個個詩情畫意,玲瓏別緻,巧奪天工。

白天的光景於夜晚截然不同。公園和廣場不受歡迎了,小吃街的廟會迎來了萬眾矚目。小孩兒拉著大人的衣角,在各個小吃攤前逗留。文化宮的門口也熱鬧非凡。一些退休了的爺爺奶奶們會有組織的在這裡扭秧歌,跳廣場舞。各大街道上也會有花車巡演,無論走到哪,都是喜氣洋洋,分外熱鬧。

小孩子們提著各種燈籠,不管白天還是晚上,在街上還是在家中都能開開心心的玩耍。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元宵節在正月十七結束了。學生還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上班。正月,在城市是大家最閒的時候。過了元宵節,春暖花開,大家又去忙著學習和工作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