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

來源:才華庫 8.5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1

“淑氣鴻喜家家樂,彩燈春花處處新。”呵呵呵呵,馬上就是元宵節了,大家圍著桌子吃熱騰騰的湯圓,去街上看精彩的舞龍燈,在自家門口掛上了大紅燈籠,天空綻放著五彩的煙花,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大早,媽媽就去超市買湯圓,好不容易在人堆裡搶來了幾袋“戰利品”。湯圓是用香甜的白糖芝麻餡做成的,用糯米粉包成圓滾滾的外形。一入鍋,熱氣冒上來,順帶著一股香氣撲面而來。似乎把我們的小肚皮惹得暖哄哄的。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聽我一一道來。傳說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生氣,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了這個訊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燃燒的火焰,便不再追問。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一般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不過石浦都是過“十四夜”的。一般我們還會吃糊糊,有甜的鹹的,滋味非一般的感覺。看著這些熱鬧的場面,心裡總會滋生出快意,讓這個冬季不在寒冷。

最後祝大家元宵快樂,團團圓圓,幸福樂無邊!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2

正月十六,元宵節過後一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市區,因為這裡將巡遊一年一度的極具民間特色的飄色巡遊活動。只見市內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綢布緞條滿城飄揚,街上早已被前來觀看的人群圍得水洩不通了。

隨著震天的鑼鼓聲響,街道遊人一齊歡呼:飄色來了!只見各種顏色的旗幟出現在街頭,巡遊隊伍由醒獅、鑼鼓、然後是彩旗開路,一大批人簇擁著一臺臺巡遊的飄色,色彩鮮豔,鼓樂齊鳴。哇!好長的一條隊伍,那五顏六色的隊旗,那各種各樣飄色,真叫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遠遠望去,只見一個個身穿豔麗服飾的小孩懸在半空,他們或站雲頭上或坐在花海中,構造奇特,險象橫生。這邊是“小仙女”和“狀元”那邊是“八仙過海”和“哪叱鬧海”。巡遊的隊伍連綿二三公里,加上醒獅助陣,還有那不同節奏的笛聲,鑼聲,鼓聲八音相配,非常熱鬧,所到之處,人群圍得水洩不通,一個個熟悉的經典故事和神話故事,真是千姿百態,風情萬種,形態各異,讓人們看得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吳川市的每屆元宵節活動中,“飄色”被稱為“元宵三絕”之一。活靈活現的'飄色表演活動吸引了大批的群眾前來觀看。吳川飄色除了每年在本地表演外,聽說還到過中央電視臺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深受中外觀眾的讚美,還被西方觀賞家讚譽為“東方的隱藏藝術”呢!

現在,湛江正在舉辦紅土文化節,目的在於宣揚湛江特色文化,宣傳湛江,吳川飄色極具風格,歷史悠久,是發展湛江旅遊的優勢,如果你也有興趣,那就快來湛江遊覽一番吧!如果你來這欣賞一下,你一定會迷上它的。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3

說起湯糰,就想起了元宵節。元宵節到了,我們常常會看到叔叔阿姨們在廣場上表演舞龍、舞獅子,踩高蹺等節目。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我國正月十五的早晨,元宵節就悄悄地來臨。傍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提著各式各樣的燈在夜裡“欣然怒放”,美極了!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燈節,是春節之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日。

元宵節,除了賞燈,還要吃湯糰。今天,我自己煮了一次湯糰。我先把一盒湯糰從冰箱裡拿出來,然後,在媽媽燒滾了的水裡把湯糰一個一個放進鍋裡。在拿最後一個湯糰的時候,手卻被湯糰粘住了,我急中生智,用熱水“衝”走了“膠水”。我用湯匙把湯糰推了一把,這樣湯糰不會粘鍋底。過了一會兒,所有的湯糰都浮起來了,我趕緊用150克自來水往鍋裡倒。一場“大火”就被我這個“舞林高手”撲滅了。最後,我在媽媽的幫助下吃上了湯糰。我發現,湯糰變大了。我輕輕地咬了一口皮,裡面的芝麻醬就湧了出來,湯糰糯糯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開始,人們把元宵叫做“浮圓子”,後來才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跟“團圓”意思相近,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北方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糰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多用手心揉團。元宵由糯米制成,有實心的,有帶餡的,餡料類可多了!有豆沙的、白糖的、麻醬的……元宵有的大似核桃,有的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炒吃、帶湯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美味可口。

我愛元宵節!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4

花橋、泥塑和飄色合稱吳川“三絕”。每年元宵之夜,吳川大街小巷,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花燈,彩旗使人看得眼花繚亂,彷彿走進了群星燦爛的天河,又好像進入了瑰麗無比的夢境,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處處叫人流連忘返。

來到江心島花橋,更令遊人驚疑:人間真有如此美麗的景色麼?一條長達90多米的彩橋橫跨在鑑江之上,彩燈閃爍,清波流華,有如彩虹橫空,壯麗極了;橋上鮮花吐豔,詩畫琳琅,令人目不暇接。

走到橋頭,遊人不禁又被一座大型的泥塑“觀音送子”緊緊吸引住了。這座泥塑精雕細刻,巧奪天工,使人讚不絕口。據說,每年元宵全城都造泥塑數十套,甚至多達百套以上。梅菉頭、隔海、竹欄街、江心島等地的泥塑都雕塑得栩栩如生,真切動人,給遊客無比豐富的藝術享受。相傳,梅菉的泥塑藝術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傳統了。

正月十六、十七日中午,遊人更擠擁了,爭看從梅嶺和梅菉頭游出來的浩浩蕩蕩的獅、龍和飄色隊伍。從這兩個地方游出來的飄色,確實是妙絕、美絕,隨著喧天的鼓樂,一個個仙女和歷史人物從天上飄飄而來,停落在下面另一個人物手中的花枝或纓槍上,有的甚至十幾個人物一同站在一個支點上,真是奇妙絕頂,觀眾無不驚歎!

近年,梅城群眾鬧元宵,除了繼承“三絕”藝術之外,藝術形式又有了新的發展,更加多姿多彩了!石橋的花塔、三角弧的牌樓,都無不使觀眾賞心悅目、大開眼界。原來的“三絕”已變為“五絕”了。正是“縱目梅城觀不盡,萬紫千紅總是春!”

國小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5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宋朝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節。有幸在元宵這天到蒲城一遊。這夜,必定是個無眠的夜晚。

“小店青帘疏雨後,遙村紅樹夕陽間。”此刻已是落日殘霞,萬丈霞光籠罩大地。遠處深巷中,傳出的不僅是鑼鼓的響聲,還有那七光餅的陣陣香味。那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星星點點般點綴著整個古城。

天已黑,夜幕降臨,天空一片漆黑,幾顆星星零零散散地散佈在夜空中,一片寧靜。但此刻的蒲城卻截然不同。處處張燈結綵,無不顯示出喜氣洋洋。人們在大街小巷中游走,面露喜色。不知是哪條深巷中傳來“嘿,嘿”的喊聲,隨後緊接是“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那聲音由遠到近,人群都往那聲音的源頭走去。

近了,更近了。巷子的拐角處出現了一位漢子,他手中的棒子頂起一花球,身後跟著許多漢子,他們抬著一頂轎,轎中抬著一尊雕像,這是晏公,是這裡的保護神。人們把晏公抬出來,是為了驅散妖魔鬼怪,保一家平安,這是“拔五更”晏公所到之處,鞭炮聲就不停。花轎後是一條“龍”,那“龍”撲來倒去,只為叼到眼前的花球。“龍”後便是各種花燈,各式各樣,各形各色,鯉魚燈、天女散花燈、八仙過海燈,無不栩栩如生。人們站在路兩旁,無不驚歎這精妙的表演,和那巧奪天工的花燈。

正月十六的“搶紅”,把元宵推向了高潮,晏公廟內熱鬧非凡,人們都擠在這座廟中,只為搶到那在菩薩身上的紅布,迎個好兆頭,誰搶到這塊紅布,就會在新的一年中有好運,全家財運享通,一路平安,過得甜甜蜜蜜。

蒲城,這座古城,依舊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讓人不禁願到這古城停駐一下匆匆前行的腳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