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

來源:才華庫 1.4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1

元宵節那天,我和爸爸去我爺爺奶奶家吃飯,在吃完飯以後,我們便出去了。我和爸爸在路上閒逛,只覺的很無聊。這是,天空中放出了一抹美麗的煙花,我頓時想起了今天是元宵節,在老年站那不是有放煙花的嗎?我們可以去看煙花呀!我對爸爸說:“爸爸,今天是元宵節,咱們去看煙花吧!”爸爸說:“好呀”我們便往老年站走去。

那時侯才6點50。7點才開煙花,我和爸爸閒聊了一會之後,只聽“嘭”的一聲,我才知道,煙花開始了!看,先開始是一些普通的煙花,不過,好戲還在後頭呢!看那裡,火紅的炮直衝雲霄,在處一下子炸開了一朵金花。這時,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和叫聲撲入耳朵裡。還有一個叫禮花四墜的煙花,直衝上天,炸開了以後就往下墜,好看的很,不過,那個煙花出了意外往草叢裡邊落,引起了大火,幸虧消防隊員一直在旁邊,一會就把火撲滅了。虛驚一場,讓我們再來欣賞這美麗的煙火吧!看那一個煙花,多美呀,就象千手觀音一樣,慢慢地變成了金黃色,往下飄。看那一個煙花,多美呀,就象千手觀音一樣,慢慢地變成了金黃色,往下飄……

我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爸爸一看錶,呀,6點30了,我該回家了,因為明天就開學了,不能睡得很晚。爸爸叫我回家,我一直不願意。在爸爸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提到了回家可以玩電腦的條件,我終於同意了。在回家的路上,人太多,很擠讓我還有一點時間,我看著煙花,想著那些開學以後美好的事情,不知不覺中到了家。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2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啦,家家戶戶都在用笑臉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趕著做“元宵”我認為元宵其實是和湯圓一樣的。都是那麼園,那麼白,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覺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裡放入各種餡兒:芝麻,豆沙,桂圓,果仁等等,然後再包好。我想“元宵”這個“元”和團圓這個“園”是諧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圓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鍋裡煮。這樣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戶戶就圍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這句話“鬧元宵,煮元宵,骨肉團聚,滿心喜。”

元宵節還可以觀花燈。大街上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熱鬧而美麗。在這一天還可以猜燈謎,在燈籠下貼上一張張燈謎紙,既可以動腦筋,又可以觀燈,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禮物,真是一舉多得啊!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聽媽媽講元宵節還是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手拉著手一起去觀燈、看錶演。笑聲洋溢著整條街,幸福灑滿每個人的心。

元宵節那一天最熱鬧的無過於放禮花了。街上人很多,每個人都站在了觀賞煙花的位置。放煙花的人來了,他點燃了煙花,“呯呯”開始放了。看,一隻像老鼠一樣的煙花衝上天了,一炸五顏六色的花點兒就在天上飛舞,過了一會兒又不見了。緊接著,又飛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樣從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來越多了,笑聲越來越響了,一朵朵“花”也越來越好看了……大夥兒沉浸在歡聲笑語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節家家戶戶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會兒就進入了美妙的夢鄉,我想,人們也一定會笑得很開心的。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3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是最開心的、也是難忘的節日。

我們這裡元宵節不像其他地方那樣一定要吃上湯圓,但是我們這裡有比吃湯圓更有趣的活動

在元宵節的今天晚上,我們這裡都會有舞龍活動,就是有兩條人造的龍,一條的布龍,一條是草龍,龍體長是五十米。在晚上從十九點到二十四點,都會有人舉著龍在大街小巷鑽來鑽去的'奔跑,最後把龍火化掉!

別看我們就這麼一個舞龍的活動,其實這個活動內涵意義非常大。龍在我們這是吉祥物的象徵,龍被舉著奔跑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跟著奔跑,會在龍體下鑽來鑽去。龍頭會有打鼓吹笛的人帶隊行走。當龍快到住家門前時,那戶會放鞭炮和放煙花,意思是為了迎接龍的到來。

其中布龍的周邊會有專門的人在保護著龍體,因為人們在鑽龍體下是會順手的拔龍毛帶在身上保平安。龍頭就有更多人在保護了,因為能拔到龍絲在身上會更好,但是一般沒人敢去拔那龍絲。因為去拔的話,保護龍頭的人會跟你拼了打起來。而草龍是用稻草編制而成的,草龍的是給人們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點燃的香火插上草龍上,龍就會保護你一年四季平安。

總之在元宵節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著舞龍奔跑,到處是鞭炮聲、煙花聲、鑼鼓聲,那場面可熱鬧了。到了二十四點就會在龍出的起點用火把龍燒掉,那時所有人都會圍著目送龍的火化。之後才捨得回家睡覺。

元宵節就是這樣熱鬧、開心、難忘!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4

X月X日這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湯糰、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糰。我們先把手洗乾淨,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麵了,只見爸爸在碗裡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麵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糰了,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進剛揉好的麵糰,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裡,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裡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裡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

我愛包湯糰,但我更愛元宵節。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5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為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裡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著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著彩馬的,還有挑著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著,擁擠著,歡騰著。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為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並不是固定的一個點、並不是在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著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為“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著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著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為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為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六年級難忘的元宵節作文6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_。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今年,我們學校也不例外,舉辦了一場隆重而精彩的賞燈、猜燈謎活動。熱鬧非凡的大禮堂內,掛滿了同學們的手工藝術品——燈籠。這些燈籠顏色豔麗、形態各異:有動物造型的、有幾何造型的……其中有一個燈籠讓我印象尤為深刻。那就是一串長鞭炮。真是不得不由衷佩服同學們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精湛的手藝,真是太牛了!大禮堂被這些燈籠點綴得喜氣洋洋,今天的大禮堂真是美翻了!

其實猜燈謎才是今天的重點,也是同學們最為期待的環節。掛著的每個燈下面都有一張小紙,上面寫著燈謎的謎面與燈籠的序號,這是老師事先準備好夾上去的。老師宣佈四到六年級活動開始,同學們就立馬排好隊。一聲令下,一個個像離弦之箭般“衝”下樓去參加猜燈謎活動。同學們穿梭在各個燈謎之間,尋找自己知道的答案,準備大顯身手!

大家準備的燈謎都非常精彩,也相當有難度。同學們個個絞盡腦汁好像也沒能猜對幾個,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到大家的興致。其中有一個燈謎讓我最為難忘:兩個胖子在一起(打一省會城市名),我左思右想,動用了好多腦細胞,花了將近五分鐘才把答案給糾出來——“合肥”,對了,就是合肥!兩個胖子在一起——合。所以,答案就是——“合肥”!

有趣的時光總是很短暫,不知不覺,活動就接近了尾聲,同學們在老師宣佈結束的聲音中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大禮堂。這次的活動圓滿地畫上了一個句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