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八篇

來源:才華庫 2.6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八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農曆一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一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一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一月十五日,此後每年一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一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一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一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一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年的寒假和元宵節連在一起過,我想:應該是讓學生多與家人團聚一下吧。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我們全家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讓我格外難忘。

元宵節這天早晨,我還像往常一樣按時起床、洗臉,刷牙、晨跑。吃早餐時,我特別提醒了今天這個好日子,滿懷希望地看著爸媽,等待他們回答。可看到的是急匆匆吃飯,然後拿上提包,在門口撇下一句:“今晚我們要加班,不能回來過元宵節了”。我呆呆地吃飯。節日的喜慶絲毫沒有在我家出現。

我鬱悶的回到老家,到了下午四點,我拎著從老家帶來的東西坐車回來。因為我家樓層高,東西有很沉,所以我打算把它先寄存在一樓一位鄰居家裡。因為我向那家的姐姐借過書,所以便結識了。作文

到了姐姐家門口,我把東西放在地上,輕輕敲門。這時姐姐把門開啟,一見是我,趕忙讓我進屋,還幫我提東西。我進了屋,便對姐姐說了自己的請求,姐姐聽後說:“沒問題,誰讓咱們是鄰居呢?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並說:“晚上我來取,謝謝姐姐”。說完便出了門,姐姐把我叫住,說:“小妹,元宵節快樂。”聽了這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我不想讓姐姐擔心,隨便迴應了一句,便快步走出她家門。一路上,我在想;“為什麼別家在元宵節都能團聚,我們一家卻不能?想著想著,便不禁落下淚來。

等我的事情辦完後回來,已經七點多了。我走到姐姐家門前,心想:這個時候,人家都在吃飯呢,還是不打擾的好。我等了有十幾分鐘敲開了門,開門的是姐姐的母親,便趕緊叫了聲:“阿姨好”,阿姨慈善地拉著我的手讓我進來,這時屋裡充滿了熟湯圓的香氣,讓我有些沉醉,我道明瞭來由,還未說完呢,姐姐便提來東西交給我,我連忙接下,道謝。細心地姐姐看到我的眼圈紅紅的,便關心的問:“小妹,是不是沒人陪你過節呀?”這麼一說,便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感覺到,自己心口悶悶地,哽咽地說:“才不是呢,我爸媽……在家或許已經煮好湯圓等我回去吃呢。祝姐姐全家元宵節快樂”說完,便跑出了房門,因為我怕再呆下去,會哭出來。作文

回家,裡面黑漆漆的,我也不想開燈,便摸索著走到沙發前坐下,面對冰冷的屋子,我再也掩飾不住失聲哭了起來。過了十幾分鍾,我隱約聽見有敲門聲,便趕緊拭乾了淚去開門。令我驚訝的是,竟是姐姐她們一家!

阿姨一看見我哭紅的雙眼,便心疼的說:“你這孩子,真是倔強!家裡明明沒有人,還說有人。走,去我家吃湯圓,我們幫你過元宵節。”聽了阿姨的話,我的心中暖暖的,“小妹,不要哭,今天是個好日子,應該高興!走,吃湯圓去!”我強不過,最後只得跟他們去吃湯圓。那晚的湯圓格外香甜,我想是因為阿姨一家把對我的關心全包在了湯圓了吧。

這個元宵節,令我終生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裡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在臨近元宵節的晚上,經過近千里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了我美麗的家鄉--湖南。一路上,看著這裡鬱鬱蔥蔥的大樹;聞著這裡清新的空氣;聽著這裡鳥兒動聽的歌唱,疲勞的感覺頓時消失了,與深圳的繁忙相比,真感覺這是到了世外桃源呀!一下車,外公熱情地迎接我們到溫暖的屋裡,飢腸轆轆的我們,馬上就吃上了香噴噴的團圓飯。

團圓飯當然少不了品元宵。元宵主要是由糯米制成的,或為實心,或帶餡兒,陷主要有豆沙、白糖或包些核桃仁、花生米之類的,人們一般把元宵放進鍋裡煮,幾分鐘後,便煮熟了,把元宵盛進鍋裡,再加點湯,哇,圓圓的元宵像是一隻只小魚,在碗裡歡快地“游來游去”,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咬一口,真是好吃極了!元宵又叫做“湯圓”,因為“湯圓”和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元宵是在晚飯時吃的,吃了這種極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寓意來年倖幸福福、團團圓圓。

緊接著,我們看著家家戶戶到處張燈結綵,我們也不甘示弱,準備放煙花了。走出大院的門外,來到一個大坪上,抬頭仰望,只見一輪皎潔的月亮和兩盞大大的燈籠,把夜晚裝扮的格外明亮燦爛!

開始放煙花了,爸爸拿出了一個“小向陽”放在空地上,點燃了引線之後,迅速地跑了回來。“砰”絢爛的煙花猶如花朵一般在天空中綻放了,放眼望去,天空被煙花佔據了,五彩繽紛的,像春天的花兒一樣豔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光彩奪目!我們一邊觀看,一邊高聲喝彩,就連一歲多的弟弟也被著這美麗的煙花征服了,總是一刻不歇的他竟然站在煙花前發呆!

這時我忍不住要拿出我最喜歡的一種煙花:煙花棒。爸爸點燃了它,它立刻閃爍出迷離的光點,就像無數溫柔的小精靈在跳舞。我深深被它吸引了,終於克服膽小的毛病,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勇敢地握住它,來回在空中揮舞,在一旁激動的媽媽馬上用相機記錄了這珍貴的突破瞬間,並不停地誇我,太棒了!太漂亮了,就像花仙子一樣!

弟弟看到我這麼投入,也在旁邊呆不住,鬧來鬧去的也要親自來放煙花,於是爸爸也給他點燃了一根菸花棒。他一抓到煙花棒,立刻興奮起來,隨舞動的煙花手舞足蹈的,高興得哈哈大笑起來,看他那見牙不見眼樣子,我們都被逗樂了!你若見了這場景,肯定也會忍俊不禁的!

然後,爸爸又拿出更精彩的“彩珠筒”來,迅速點燃了它,我緊緊地握住彩珠筒的棒子,隨著“砰砰”的聲音,天空又出現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就像一把把開啟又合上的彩傘,讓人看得痴迷。我們振奮地數著每一顆開放的“彩珠”,就像給家人與朋友們送出新年的一個個美好願望。茫茫的夜空在它的點綴下,更是美不勝收!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一個個煙花相繼點燃,讓我想起了一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是啊,煙花響起,溫暖了大地。辭去了冬天又迎來了春天,新的一年在美麗的祝福聲中開始了,我祝福大家在馬年裡平平安安,心想事成,馬到功成,多寫作文,多獲獎品,生活就像煙花一樣精彩而美麗!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推移,元宵節活動越來越多了,不少地方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的時候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的時候,"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者實心,或者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的時候已有此風俗,唐的時候,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的時候,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者走牆邊,或者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正月十五這天大街小巷,各大小商場店鋪都會張燈結綵,人們熙來攘往,熱鬧非常!每年的元宵節家家戶戶也都會放煙花,上街去看花燈!在那一天,也會有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我也一直期盼著這天能夠早早的到來! 這一天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終於來臨了!

一大早還在夢鄉,便被媽媽拉起來讓我陪她去超市買菜,說因為是元宵節,家裡會有客人來吃晚飯,我們就去了大統華超市,超市裡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我們先是買了些魚鴨肉和一些時鮮的蔬菜,準備去收銀結賬的時候,媽媽說今天是元宵節怎麼可能不買元宵呢?對啊!我最喜歡吃湯圓了,只見冷凍櫃前擠滿了男女老少。我看見了許多湯圓,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樣樣我都喜歡,我精心挑選著,真想把所有湯圓都買回去,聽媽媽說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最後我們買了芝麻和巧克力味的。

忽然,我看見頭頂上有許多謎語,其中有一張這樣寫的:一家十一口打一個朝代,我想了又想,還是想不起來,這也太難了吧。再看一個:又見面打一禮貌用語,我眉頭都皺了起來還是想不到,媽媽說這應該是再見吧,我想也是啊,又見面,不就是再見面麼,這一個就算是媽媽猜出來的,我也不甘示弱,再看一個:拍一個巴掌打一地名,一個巴掌不是五個手指嗎,五指山!服務員笑著連聲說:對的,對的。便把禮品日曆送給了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裡無比地高興,因為這是用智慧換來的。

晚飯時間到了,媽媽的朋友們也都到齊了,原來她們主要是來我們家一起熱鬧熱鬧的,董平阿姨還帶來了一個非常精緻漂亮的蓮花燈,說是純手工製作而成,讓媽媽一下想起了她們小的時候提著蓮花燈,拖著兔子燈滿街跑的情形,忍不住激動的流下來眼淚,正如今年春晚的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不經意間,媽媽和阿姨們,她們這輩人都已經過了四十個元宵節,我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媽媽您辛苦了,還沒好好享受青春,白髮和皺紋卻已爬上了額頭,我要快快懂事,為母親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吃著晚餐看著元宵晚會,看著媽媽和阿姨們難得相聚一起,我想為媽媽做點事,我悄悄的來到廚房想親手煮湯圓給媽媽吃,我首先往鍋裡放了半鍋水,等把水燒開,水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裡,一個個湯圓立刻沉了下去,過了幾分鐘,它們一個個在水裡遊起泳來,等煮熟了,我把它們撈起來,湯圓一個一個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芝麻醬從湯圓裡流了出來,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我拿了小碗都盛了些湯圓,端到了媽媽跟前,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嚐嚐兒子為你煮的湯圓吧!媽媽一下愣住了,隨即眼淚就流了下來,邊端過碗邊說:兒子你真的長大了!

我真心希望我們家能團團圓圓,家庭幸福!這個元宵節我既吃了湯圓,猜了燈謎,還感受到了媽媽這麼多年為我付出的辛苦!我要做到好好學習,不讓母親煩惱!懂得感恩!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8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裡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