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須菩提契機

來源:才華庫 8.9K

整部《金剛經》是在慧命須菩提尊者和釋迦牟尼佛的問答對白中展開的。下面是金剛經須菩提契機,隨小編來看看吧。

【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這很少有的。很少有的什麼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那麼釋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話也沒說,須菩提為什麼這樣多事?無風作浪,無事生非,頭上安頭,相上取相。為什麼這樣呢?這豈不是所謂沒有事來找事情做嗎?釋迦牟尼佛一句話也沒說,他為什麼就說“希有”了呢?或者釋迦牟尼佛說個什麼道理,有一個什麼表現,這他說“希有世尊”都可以的。現在釋迦牟尼佛無所作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說,“希有”。那麼,各位應該在這個地方著眼,注意一下,這一部《金剛經》的道理也就在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說法已盡:說法已經完了,所以須菩提才說:“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這個說的般若就是“護念諸菩薩”,所說的般若也就是“付囑諸菩薩”。在釋迦牟尼佛,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一切諸相,而說實相的般若。一般的凡夫是沒能了悟這種的般若妙法。所以,須菩提一看,這要想個辦法,令釋迦牟尼佛再說一個權巧方便的文字般若。

本來釋迦牟尼佛這宣說實相般若已經說完了;說完了,祗有證果的聖人懂這實相般若,凡夫俗子是格格不入。是這個須菩提,為大權示現,為眾生請法,所以才從大眾裡邊,就站起來,把右邊的肩露出來,右膝跪到地下,合掌恭敬,對佛說,說:“希有世尊!”說,真希有,真少有!少有什麼?世尊,世尊這個實相般若,善護念諸菩薩啊,善付囑諸菩薩啊,這個法是妙到極點囉!

【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這為眾生請法,又稱了一聲世尊,說:“善男子,善女人。”說是,釋迦牟尼佛,佛、世尊,你講這個實相般若已盡,可是一般的眾生不明白,沒了解。所以,我再請求世尊,為末法的眾生,為將來的眾生。“善男子”:就是一切好心的男子;“善女人”:一切好心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他自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為什麼不翻呢?因為這是佛的一個極果的名稱,佛的果位上一個名稱,所以就保留不翻。最初翻譯經典的這個法師,他沒有把它翻譯過來,保留著它。以後這個翻譯經典的法師,也就尊古不翻。所以保留這原有的意思,就沒有把它翻過來。那麼它的意思就是:“阿耨”就是“無上”;“三藐”就“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覺”。

“正覺”,就異凡夫;凡夫是不覺的。那麼正覺,和凡夫不同了,他得到這個正當的覺悟,所以和凡夫不同。“正等”就是異二乘,和二乘的又不同。二乘,祗有正覺而沒有正等,這個“正覺”,正當的覺悟了。“正等”,正等於佛的覺悟了,還沒有無上,正等還沒有談到無上。那這個“無上”,就是異菩薩了,和菩薩不同。菩薩祗有得到正等而沒有得到無上,所以菩薩就叫“有上士”。佛呢,就叫“無上士”,沒有再在他上邊。所以這無上就是佛的極果。在過去翻譯經典的大德法師,都保留佛這個名號,所以沒有翻。

那麼假如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這就請問佛了,說怎麼樣可以常住他這個真心呢?“應住”:這得到他這個真心怎麼樣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麼樣才能降伏他這個妄想心呢?怎麼樣才能降伏他這個攀緣心呢?怎麼樣才能降伏他好高騖遠的心呢?怎麼樣才能降伏他吾我貢高的心呢?怎麼樣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虛妄的心呢?怎麼樣能降伏他的貪心呢?怎麼樣能降伏他的瞋心呢?怎麼樣能降伏他的痴心呢?這“降伏其心”,所有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麼叫降伏呢?這個“降伏”,本來它是不伏的`來著,那麼現在好像兩個作戰,作戰把它戰敗了,它投降了,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沒有講嗎?貪、瞋、痴,你怎麼樣能降伏這個貪瞋痴?你就培植你這個戒定慧;你戒定慧現出來了,貪瞋痴它就沒有了。這個貪瞋痴也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也就是貪瞋痴,就看你會不會用它。好像一樣的錢,拿這個錢去買鴉片煙回來抽了,這也覺得很好的;你要拿這個錢去幫助人,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這比你自己抽鴉片煙更好。那麼一樣的錢,看你怎麼樣的用法。這個貪瞋痴、戒定慧也是這樣子:你要是會用就是戒定慧,你不會用就是貪瞋痴。你明白了,貪瞋痴變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變成貪瞋痴。

這也就是以前我講的那個道理--“水不異冰,冰不異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菩提和煩惱沒有兩樣的。那麼你不會用,煩惱就是煩惱;你要是會用,煩惱變成菩提了。所以,說的是法,行的是道。我們說得好,說得妙,不實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實實在在去做去,老老實實依照佛法來修行。依照佛法修什麼呢?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了。所謂 :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也就是你這個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現出來了。

【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釋迦牟尼佛見須菩提這樣的來為眾生請法,他很歡喜,所以就讚歎須菩提,說是:“善哉善哉。”說,你,須菩提真好啊!你須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歡喜你,你是我一個最好的徒弟!於是乎,釋迦牟尼佛就說了:“如汝所說。”不錯了,就像你所說的,“如來善護念諸菩薩”:說是,如來我,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說這個般若法門。“汝今諦聽”:你現在呀,要諦聽,你要特別注意。我,“當為汝說”:我現在給你講一講,可是,你不要當耳邊風似的。我給你講這個般若妙法,哎!你從這個耳朵進去,從那個耳朵又走了;過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費如來一番的心血囉!你要特別注意聽嘛!“當為汝說。善男子。”你所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應該,這樣子住他那個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這樣子降伏他那個心。

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要緊的地方就在這“如是”兩個字,“應如是住”。“如是”,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有一個表法,不過在文字上沒說。怎麼樣呢?“如是”,沒有話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在這個時候,言語的道路斷了。你心裡,所想的想像也沒有了。所謂“口欲言而辭喪”:口,想要說,沒有話講,這個話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辭喪。”“心欲緣而慮亡”:心想要攀緣一下,哎,這種慮,這思慮心也沒有了。“如是”:如是沒有,這個地方,沒有話講,就是叫你參禪打坐,這就“如是”。“應如是住”:你應如是住,住到這個地方;你真心住到這個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參禪打坐,用這種的靜慮的功夫,你的妄心也自然就降伏了。所以說“如是。”“如是”:這沒有明顯表出來,這有一個樣子。這個樣子,什麼樣子?就是叫你修道那個樣子。你要能這樣修行,就可以常住真心。你能這樣,就能以得到本來那個性淨明體。你能這樣子,也就可以降伏其心。

“唯”:須菩提一看這個樣子。什麼樣子?它沒有樣子。無相般若沒有樣子,就這個實相的般若。須菩提就明白了。不但須菩提明白了,須菩提想將來的一切眾生也會明白,所以他就應諾。這個“唯”,就是答應的,哦!哦!這個應諾之辭。這個“唯”就是應諾之辭。

講到這個地方,好像那個孔子和曾子,和一班的弟子在一起。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他說:“我這個道啊,就是應用一個真理,來把它貫穿起來的,這就是我的道。”曾子曰:“唯”。曾子說,就是這個“唯”,說:哦!答應著,哦!“子出,門人問曰”:孔子走了,這一班門人也不知道曾子“唯”了一聲,這是什麼意思呢!曾參知道了,但是其他弟子還不懂,就問說:“夫子之言,何謂也?”說:“老師所說的話是說的什麼東西啊?說的什麼?我怎麼不明白呢?”這一些弟子大約也很粗氣的,這麼樣就問。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說:“夫子這個道就是忠於持己,恕以待人哪!”這“忠恕而已矣”,那麼也就是這個“唯”。那“然”呢?“然”又是重諾之辭,就是,應了一聲再應一聲。是啊,是啊,是這個樣子。“然”,是這個樣子。

“世尊”:又叫了一聲世尊,須菩提叫的,說:“願樂欲聞。”說:“我很好樂,很願意,好樂,聽釋迦牟尼佛您說法,聽老師您說法的。我很願意聽的。”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這個老師一講法,哦!我不願意聽,都不知講什麼!他講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譯;我好像要睡著覺了似的。這要睡著覺,並不是,說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覺啦,這是,覺得太疲倦了!I'm very tired。喔,我又做工,然後又要聽經;聽經聽得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拓展閱讀:金剛經讓我認識了世界和自己

有人問起我與佛結緣的因,我一時之下竟不知道如何回答?“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每日的靜坐中,偶爾會回想起我的過去。

小時候特別容易觸景生情,喜歡看書的我對人生有著太多的疑問與思考。十幾歲時,初接觸到了心經和六字大明咒,那時非常聽話的我在不知其義的持誦經咒中,真切地聞到了不知何來的濃濃的檀香味,這對於從小就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我來說有著些許的驚訝和喜悅。

而後在繁重的課業和生活中,誦經並沒有很好的堅持,也慢慢忘記了那香味,唯有心中對世界的諸多疑問和困惑始終沒有忘卻,就像是一顆深埋在地下的種子,只等待那場屬於自己的春雨來孕育。

真所謂: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偶然也是必然中,我接觸到了金剛經,並進入了誦讀金剛經的共修平臺,久失滋潤的種子終於得逢甘露,瘋狂而有勁力地生長,金剛經既給了我營養,又給了我心中諸多存疑的答案。一年多來,由最初的驚奇疑惑到豁然開朗到歡喜無比到靜靜的沉澱,我就好像重生了一樣,我找到了來時的路,也知道了我終將情歸何處?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舒適、坦然、安祥、自在。

當你知道佛陀艱辛的心路歷程;當你知道什麼是真慈悲;當你知道什麼是無常;當你知道什麼是空;當你知道什麼是輪迴;當你知道什麼是因果;當你知道什麼是夢幻泡影;當你知道什麼是真如;當你知道什麼是永恆;當你知道什麼是大智慧……

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我們就是一個過客,出現了,消失了;時間就是一種幻象,記住了,遺忘了;生活就是一隻漏斗,得到了,失去了;社會沒有不平的事,不平的是自己的心;人間沒有不圓滿的生活,不圓滿的是自己的心;世上沒有不清淨的角落,不清淨的是自己的心。不嗔,不喜,人淡如菊,往事如煙。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靈山會上,拈花者,無所付予;展顏者,亦無所得。會心一笑,無聲勝有聲,無情亦有情;瀟灑一笑,全然承當,山河乍現,此心光明萬丈!

北島曾寫道: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一切言語都是重複/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愛情都在心裡/一切往事都在夢中/一切希望都帶著註釋/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而你的一切就在這裡——在煙波浩渺、浩瀚無邊的金剛經裡!你能否撥開心上之雲翳,你能否推窗窺見滿目之青山,你能否抓住此刻生命之永恆?端看你如何一腳踏入金剛經?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在這裡靜靜地等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