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作息之道

來源:才華庫 1.2W

古有成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陽興以勞作;日落,陽斂而人息。言語雖樸素,寓理卻深遠。人與天地相參、日月相應,古人順天之道,應時之序,養長收藏,皆以「陽」這一生命元能收放為作息逆順,故能避禍遠害,以趨長生。這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思想。

《素問·上古天真論》:「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不論是上古真人、中古至人,還是聖人賢人,其益壽命盡天年的祕決,盡在「陰陽」二字。法於陰陽、和於陰陽、逆從陰陽,知「陰陽」,大道畢也。

《黃帝內經》將「陰陽」放在卷首開篇,可見其提綱契領之目的。以陽引陰,以陰輻陽,《內經》反覆闡發「陰陽」之大義,可以說,整部書,乃至整個中國傳統醫學,就是一部「陽」的學問,領悟和把握「陽」的精神,就能「瑧於壽域」了。

「陽」究竟為何物?古人何以崇「陽」如此?《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靈樞·根結》:「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陰陽之道,偶奇多少。」以我們身邊最淺近的例子來說,晝為陽,夜為陰;動為陽,靜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等。陽為陰之根,陰為陽之母,陽主外主長,陰主內主殺,彼此表裡,互為消長。「古之人,能長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個「德」,不是後世所謂「德行之德」,而是遵天地自然法則,即順從陰陽、調於四時、恬淡虛無之天德。持此天德,人無殃咎。中國醫學源流在《內經》,《內經》精菁在篇首。熟知陰陽,領悟天真,僅此一章,已至道也。

陰陽,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四時之中,春秋為陽,秋冬為陰;一日之中,旦午為陽,晡夜為陰。四時養陽,我已在前文《立春說「陽」》中說明,這裡只談一日之養陽。《靈樞·衛氣行》:「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子午卯酉這四個時辰為一日最重要四個節點,尤以子午為最。子為半夜11點至翌日凌晨1點,午為中午11點至13點。陽氣子時生髮,至午時最盛;重陽必陰,故午時一陰生。陰至夜半子時盛極,陰極則一陽生。天地人間,子午來複。陰陽生髮之時,睏乏入眠就是人身的自然感應,人體機能在這兩個時點中以睡眠的方式自我調適修復。所以子午之時,萬物皆定,人亦該休息了。這就是我們日常起居中,法於陰陽、從於陰陽的.最直觀的例子。

然而,社會衍繁,人慾騁亂,遠天道而逆陰陽,不知調適,不知持滿。「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逆亂陰陽綱常而無有節制,就是自伐性命。身體早衰,疾病從生,不亦宜耶。

尤其近代科學興起,千萬年積累驗符的中國傳統醫學智慧被湮沒,且因其「不科學」而被拋棄。科學恃之自得的器物論,使它對「陰陽」、「氣機」這類中醫核心思想無從著手,更談不上驗證,只鱗片羽,淆亂是非。比如,對待生活中最需要的睡眠這一問題,中國醫學的「陰陽順逆」論,道理如前,身體在子午必須進入休息狀態,而近代科學信誓旦旦地指稱,人一天只需睡滿八小時就夠了,不在意入睡節點。我們可以已為例,若夜作而晝息,即既使白天睡足十二個小時,人亦倍覺睏乏昏蒙,精力不支,但若在晚上子時前後安定休息,即使睡眠三五小時,翌日亦精力豐沛,耳聰目明。一逆一順,效驗大彰。

城市競爭壓力大,工作生活節奏快,很多人享受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從容優裕。他們亦知身體健康之珍貴,遂拿著「科學指南」,一天中只要運動多少量多少小時即可,而不論運動時間。於是,下班,或下課的晚上,甚至深夜,公園、操場等空曠場所,都有跑步壓槓等大活動量的「健身一族」。活動量有了,汗亦出了,但無助健康。不僅如此,經常夜裡大活動量的人,更容易暴生意外。何以如此?「指南」沒有告訴你活動的時辰節點。前面說過,晝為陽,夜為陰;動為陽,靜為夜。以陽從陽,以陰順陰,才是正確的養生保健方式。即大活動量應在白天,尤其午前。午後陰生,人就要逐漸靜定下來,至亥子時入睡。這才符合天道自然法則。惜科學未能解釋並對此給出正確指導,殆誤蒼生。

福禍疾速,驗之眉睫。顛倒陰陽,以逆為順,以妄為常,焉有不死之理?觀上述壯年猝死新聞,亡人已矣,生者豈可不戒慎乎。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惟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唐李賀《苦晝短》感慨歲月飛逝人生短暫。然,若識得黃地青天(陰陽),順適月寒(陰)日暖(陽),人生亦有南山老人星可拜矣。

拓展閱讀:【內經】丨何謂五十營?

營是執行的意思,五十營就是指經脈之氣在人體內的執行,一晝夜共執行五十度(即五十週),由於營行脈中,衛行脈外,所以營氣與衛氣的執行途徑不同。營氣按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循行,即從手太陰出,經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陰、手少陰、手太陽、足太陽、足少陰、手厥陰、手少陽、足少陽、足厥陰、督脈、任脈,復注於手太陰。衛氣則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由足太陽、手太陽、足少陽。手少陽、足陽明、手陽明、入足少陰腎經,然後向上會合於目,陽盡於陰,則陰受氣,由足少陰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注於腎。營衛執行途,徑雖然不同,但各於晝行二十五週,夜行二十五週之後,營氣與衛氣在夜半要會合一次,故稱:“五十而復大會”。《靈樞·五十營篇》還結合天體的執行情況,計算經脈之氣在人體內的執行次數、長度、時間及與呼吸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