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最佳起床時間

來源:才華庫 9.08K

《黃帝內經》講:“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人要養神,首先要養心、養心必養神、養神必養德、養德必養道。養神:就需要調整好準確的、科學的、合理的作息時間。

內經最佳起床時間

人的起居要順應天道,早睡早起,人不吃飯可以但是不能不睡覺,這佔據了人體健康的70%的功勞,然後心態和飲食則各佔10% 。人們白天需要釋放100%的能量,晚上的睡眠保持了人體50%的能量,另外的50%就要從五臟(肝、心、脾、肺、腎)裡去尋找,五臟就等於五藏(也是五cang),如果人體沒有養足五臟的能量,而體內又需要去找這種能量時,人體就成了負資產,人往往要透支自己時,負資產就要面臨破產了,所以我們就要做到“起居有常”。而現在的企業家、億萬富翁們都只顧為金錢謀利,生活無常沒有規律,他們接收不到來自身體的能量,不會養自己。雖然在事業上盈利頗豐,卻讓自己的身體破產了。

所以說,不順應天道和自然規律就會受到天的懲罰。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

古人也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人之計在於少。”少年時期就相當於春夏之季,養陽,用來獲取知識與智慧等。老年則相當於秋冬之季,養陰。就像我們做平衡養生操時,上午用動作來做養陽氣,下午晚上則用意念來做補陰氣,是同一個道理。

我們的每一天也可以分為春夏秋冬:日春為凌晨3:00—9:00,日夏為早上9:00—下午15:00,日秋為下午15:00—晚上21:00,日冬為晚上21:00—凌晨3:00 。所以人在晚上21:00就要入睡到凌晨3:00,這是日冬之時,人體能量需要藏,是睡覺的最佳時間。

如果歸為每兩個小時一節時,3:00為日春、4:00為雨水、5:00則為驚蟄,古語裡講驚蟄就是動物的重生之時,要像動物學習。所以到早上5:00 起床,這是宇宙萬物少陽之氣生髮、茁壯成長的時候,這個時間醒來之後可到陽臺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此時的空氣都是正能量,進行打坐35—45分鐘,如果還瞌睡時,5:50即可再睡回籠覺之6:50,或者是6:00—7:00睡回籠覺都可,一般為兩個小時,但建議大家早上睡一個小時,中午再睡一小時即可保證一天的精力。如果家裡有孩子的,就讓孩子9:00睡覺,不要熬夜寫作業,反而讓孩子提前4:30起床寫作業,這個時間是大腦最清醒的狀態,到7:00上學時還能學習3小時,效率就明顯提升了。

所以說,養生不是時間的問題、不是質量的問題、更不是食物好壞的問題,而是時間段的問題,就像睡覺也是時間段的問題,要順應天意。

我們每天堅持高質量的睡眠在5-6小時就夠了,睡多了會多夢而且是無效的睡眠。就算晚上有事晚睡了,第二天依舊要早起。有些人總說睡到自然醒,其實這並沒有睡好,反而會耗損精氣。晚上不睡會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就封殺陽氣。

早睡早起占人體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態、飲食、及時調理各佔百分之十,我們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我們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晚上只衝了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50%哪來的,就是從五臟借。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你總是借,總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體就垮了。

所以我們說年輕的時候什麼感覺都沒有,一到四五十歲了,病就全來了,其實這是有很長一段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時間的。

只有抓住了春天,秋天才會收穫,這一點農民都知道。所以,抓住每天5:00鍾起床,冥思15分鐘就夠了,然後加上中午的午休就等於養肝又養心,一整天都會精力充沛。而心又是君主之冠,在五行裡屬火,如何要讓火更旺盛,那就需要好的木頭來生火,就更應該5:00起床了,所以養生就是養心,這就是早睡早起的好處。

從中醫的深層次理論來理解時,睡覺又是人生一大補,就是天補。這比任何人蔘、蟲草、海產品都要好。而人又是高階動物就更需要做好天補,以及我們的食補、藥補、動補、心補、腦補,合稱為“六補”。要想做好這“六補“就要順應天道,按照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之道來養好精氣神。

一、人得病以及康復的根本

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軌道的位置,是萬年不變的,這是天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按照客觀規律去執行,現在轉到了冬至的角度。人在地球上,和地球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整個的氣候變化比較快,大的環境已經到了冬至了,但人體內還沒沒有到,跟不上,依然還是臉紅,一陣一陣燥熱。

人道迴圈跟不上天道迴圈,就會發生問題。百病就是來自於人道迴圈和天道迴圈的差異,同樣,百病的康復,也是來自於人道迴圈和天道迴圈的和諧。

二、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最重要

我們要逐漸地培養符合自然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世界觀決定方法論,車還需要定期的養護,更何況是人呢,如果根本沒有養護生命的的意識,只是得病後考慮該如何去治病,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意識的考慮符不符合養生之道,漸漸的這種意識會形成習慣,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乃至事業工作都會很大的裨益。比如我們要牢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濃縮,凌晨3點到上午9點為日春,9點到15點為日夏,15點到21點為日秋,21點到凌晨3點為日冬。

日春時,陽氣從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種下莊稼的種子;日夏時,陽氣在心裡長,莊稼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日秋時,陽氣漸漸的往肺裡收,莊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麥子;到了日冬,陽氣要完全藏進腎裡面去,收穫的莊稼裝袋入庫,來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種,這是陽氣一天的生長收藏的過程,如環無端,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會有好收成。

從理論上我們明白了,那麼我們下面就來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收成不好,身體經常不適的原因,看看我們到底是在那個環節出現了偏頗。

(1)驚蟄起床

一年有24個節氣,一天就是一年的縮影,也是有24節氣的。3點立春,4點雨水,5點驚蟄。驚蟄,“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蟄為冬眠的動物,驚蟄即意味著蟄伏的動物在這個節氣驚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蟲子等等,不是有人挨家挨戶的去叫它們起床,動物能感覺到天地之間陽氣的變化,所以它們都醒了,人也是高階動物,但是人們過多的自我削弱了對客觀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點左右會醒來,不醒也睡的不那麼沉了,不敏感的人,還是呼呼大睡。

人體內蟄伏的是什麼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陽氣,也就是說在5點驚蟄時分,人體的陽氣要生起來,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種一樣。如何生起來?只有一個途徑,就是“春主醒、主動”,到5點的時候,你必須醒了,而且醒了以後必須起來活動,一動人的陽氣就生起來了,可能前一分鐘還躺在床上感覺特別困,在為起或不起做思想鬥爭,當一分鐘以後,你真正穿衣服起來一活動的時候,就感覺突然不困了,為什麼,陽氣生起來了。活動半個小時,一會困了可以睡回籠覺。

(2)什麼叫多?什麼叫少?一回事

上面是從24節氣的角度告訴大家早起的重要性,下面我們討論一下什麼叫多少?什麼叫多?什麼叫少?多和少,是一件事情,兩個不同的名字而已,老子講“同出而異名”,就是這個意思,關鍵是你從那個角度去看它。一根筷子,順著看,是一個點;橫著看,是一條線段。到底點是這根筷子,還是線段是?其實都是。

那麼5點不起床,你是多了還是少了?從時間上講,是多了,從陽氣生長收藏的`角度上講,是少了。舉個例子,一個農民,經過了冬天的休息後,到了春天,別人都下地種田去了,他不去,想再休息三個月。他是多了,還是少了?從休息的方面,他是多了,但沒有春天的播種,哪有秋天的收穫啊?從這方面看,他同時又少了。所以多少、得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它們同時存在,關鍵是你希望得到什麼,失去什麼而已。

那麼沒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沒有播種,一年也就是一天沒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恆的,體內的陽氣沒有轉化為清氣生出去,它就會憋死在體內,進而轉化為火氣和濁酸。

不早起的人是沒勁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覺睡到中午12點試試,不早起,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時人還愛發脾氣,因為陽氣憋死為火氣,所以人就脾氣大,體內的邪火太大了。

(3)睡不著解決的方法就是早起

很多人想早睡,就是睡不著,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決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當你早起的時候,中午休息半個小時,下午很精神,晚上會早早就困了,當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這一直處於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怎麼打破這個怪圈呢,就是早起。

我們一直建議孩子早起,但同時我們要注意一點,孩子4、5點起來學習,在上學前半個小時,最好睡個回籠覺,比如4點起來學習,7點上學去,那麼學到6點半,就上床躺一會,這樣一上午是不困的,而且中午必須休息一會,養成睡午覺的習慣,不用多,每天中午10~30分鐘就可以,沒條件睡,閉目養神也可以。

很多家長反饋孩子學到11點多才睡覺,看上去很刻苦,但仔細詢問,孩子放學回到家並不是抓緊時間做作業,而是先放鬆,看電視,吃東西等等,非要等到7點了,才開始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