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創新作文彙總5篇

來源:才華庫 3.14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作文 篇1

每一件創新傑作都凝聚著大家的智慧,每一件都是在對生活有心的觀察中製成的。不論是凝結個人創新智慧的小發明,還是一飛沖天的“水火箭”和精心製作的“雞蛋”,或是通過科技實踐撰寫而成的調查報告和天馬行空的科幻畫,都是創新智慧的結晶。

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火箭”。那天,猶如酷暑天的太陽照在每一位選手身上,但大家熱情不減。觀眾們也不懼炎熱,氣勢十足。每個班都有兩三個參賽選手,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精心製作的“水火箭”,滿面笑容與自信。“噗”——第一個“水火箭”飛出,飛越了驚訝的人們,最終“著陸”在了幾條標準線之外。只聽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和選手臉上綻開的笑容。

又是一陣巨響,又一個“水火箭”登天。接二連三,“水火箭們”都陸續抵達目的地。掌聲與歡呼也一直未停,我在內心也虔誠地希望自己班有一個優秀的成績。

創新作文 篇2

一個人送兒子去學藝,交代說:“要好好向老師學習。老師咋做你咋做。”兒子到老師那裡以後,老師站他站,老師坐他坐,老師說什麼他說什麼。後來,老師吃麵條嗆了一下,一根麵條從鼻孔裡出來了。他無奈地說:“老師,你這一招真高,我真的學不了。”這是一個諷刺機械模仿、生搬硬套的幽默故事。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特別讓人扼腕嘆息的是多次上演的火牛陣。

火牛陣的專利發明人是戰國末年的齊國人田單。

燕昭王時,燕將樂毅破齊,田單堅守即墨(今山東平度西南)。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燕惠王即位。田單施反間計,挑撥燕惠王與樂毅的關係,燕惠王信以為然,便派草包將軍騎劫代替良將樂毅,燕軍的士氣陡然下降。接著,田單又向燕軍詐降,使燕軍麻痺、懈怠。做了一系列的鋪墊後,田單于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衝向燕軍,並以5000勇士隨後衝殺,燕軍大敗,燕將騎劫被殺,田單乘勝連克七十餘城。

田單的火牛陣很受後世推崇。唐朝的王玄策還曾經成功複製過田單的火牛陣。

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但此時印度發生了政變。篡位的新王阿羅順那派20xx人馬半路伏擊唐使,王玄策、蔣師仁被擒。後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來到了尼泊爾,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的各大唐藩屬國出兵,外加松贊干布派來的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接近一萬。王玄策自命為總管,帶兵直撲印度。

在北印度茶博和羅城外,王玄策採用“火牛陣”一舉擊潰印度數萬象軍。之後,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活捉了阿羅順那,中印度滅亡,東印度接著也臣服大唐。

王玄策的火牛陣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對田單火牛陣法的活學活用,師古而不泥古。因為古印度人並不知道中國歷史上田單的火牛陣,且敵我雙方都以動物對陣,王玄策在牛尾點火,火牛衝入象陣,象群自然敗走。

但不成功的火牛陣例子更多。

唐至德元年(756),為了擊敗安史叛軍,宰相房琯向唐肅宗獻計:徵用20xx頭壯牛,駕著戰車,在牛尾處懸掛鞭炮,炮響牛奔,企圖以火牛陣擊潰叛軍。怎奈牛車奔向叛軍時,叛軍一陣擂鼓吶喊,群牛畏懼,反而掉頭回奔。唐軍一時猝不及防,死傷過半,大敗而退。火牛陣沒有燒死敵人,反而把自己燒得焦頭爛額。

南宋紹興元年(1131),秀州(治所在今浙江嘉興)邵青聚眾起事,朝廷派王德率領大軍進剿。邵青準備用火牛陣應對。但邵青行動不祕,事前徵集耕牛的事被王德瞭解到,王德嘲笑說:“是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變,此成擒耳。”由於王德早有準備,列陣以待,以靜制動,當邵青的火牛群衝來時,他一聲令下,士兵萬箭齊發,火牛受傷驚恐,反而掉頭衝入邵青陣中,邵軍死傷無數,王德大勝而歸。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但均未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火牛陣不是隨便弄數百或上千頭牛就能複製的。田單的成功有其主客觀條件,後世之人只能學其戰略思維,戰術運籌,並根據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加以變化,有所創新,方能成功。機械地模仿別人只能葬送自己。

但令我百思不解的是,死搬硬套火牛陣的人遠遠多於活學活用的人!所以我只能喟嘆,創新何其難也!

創新作文 篇3

創新精神是世界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了創新精神,就有了前進的希望。剛剛離我們遠去的傑出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奠基人錢學森爺爺在臨終前最後一次談話中強調指出,我國科技人才的教育需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第一要務。

創新精神不僅是科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每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那麼,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呢?

首先,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要充滿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麼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著,它們為什麼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著他的探索慾望。後來,經過專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能提出問題,說明在思考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好奇心是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正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追求創新的慾望。“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聖杜甫在詩歌創作中不一味擬古,而是孜孜以求語出驚人的絕句,才成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絕妙好辭。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慾望,那麼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裡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勇敢面對困難,以非凡的魄力開闢出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最後,要努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修養,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創新並非漫無邊際的胡思亂想,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做後盾,創意難以結成碩果。創新精神也只有符合社會道德取向,才能被人們認可、接受。

少年強,則國強。巍巍耀華園,82載春秋始終走在“繼承——發展——創新”之路上,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無數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的人才。“耀華杯“科技節已經拉開帷幕,它為我們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供了舞臺。就讓我們放飛智慧,施展才華,積極參與,從一個個小發明、小製作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最後預祝同學們在科技節中取得佳績!

創新作文 篇4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大李,愛崗敬業、化凡為美的老王,酷愛攝影、無畏跋涉的小劉成了佼佼者。在這或沉穩或堅守或躍動的三人中,我唯為大李的創新風采深深著迷。

當前,我們國家大力提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民創新擠佔市場。其實,創新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看見鳥兒在天空自由飛翔而產生了翱翔九天的慾望,於是一個人、一架木製飛機,在藍天的見證下實現了短暫的飛翔。儘管飛翔的時長僅為一瞬,儘管付出的代價是生命,我亦無愧於創新的選擇,無悔於夢的飛翔!創新驅動發展,木製飛機的創新不正驅動了中國航空交通事業的發展嗎?這就是飛機的始祖啊!當生命於藍天中綻放,當我親中吻鳥兒的翅膀,當輕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神采飛揚。

除了飛機的創新,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制度創新步伐也未曾放緩,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再到三省六部制、行省制、軍機處……時代不斷向前,創新的熱情從沒消減。即使封建制不值得推崇,創新推動發展的成果卻無可厚非。正是創新綻放的制度之花,讓前赴後繼的改革者們容光煥發,神采飛揚。

時間追溯到現代,我們將目光放到競爭日益激烈的手機市場。幾年前,談及手機,人們自然地談諾基亞。諾基亞手機憑藉其耐摔、耐砸搶佔了市場,盛極一時。可是時代在進步,諾基亞卻漸漸固步自封,守著舊模式,帶著飛速發展的美夢悄然沉睡。迷夢終將醒來,當諾基亞重新睜眼環顧時,手機行業早已換了天地。取而代之的,是在短短几年中不斷創新、異軍突起的小米手機。小米創新管理模式,小米生活、米聊、雲服務等多種應用的創新讓無數發燒友為之瘋狂傾倒。

如果說一個帝國的衰落必然伴隨著另一個帝國的崛起,那小米手機無疑是崛起的新星。諾基亞的興衰也引起我們的反思:創新何其重要!如果諾基亞不斷創新,也許就能雄霸手機市場,依舊神采飛揚了吧!

時代發展的步伐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在很多人未適應電子資訊時代時,網際網路時代早早到來,但這樣的時代依然不乏不懈創新者:傳統市場與網際網路結合,於是有了淘寶;傳統百貨商貿與網際網路結合,於是有了京東;傳統銀行與網際網路結合,於是有了支付寶……這無不向我們傳達著同一個資訊:創新展現風采,創新永不止步!

因為創新,幢幢高樓平地而起;因為創新,霓虹彩燈照亮前方;因為創新,夢的終點燦爛輝煌。讓我們用創新實現夢的綻放,神采飛揚!

創新作文 篇5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的,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托爾斯泰這句話,意在告訴人們,傳承與創新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直遵守著舊規矩,就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晉代的王羲之,被譽為“書聖”。他學習書法,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採眾長,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借鑑其他的書法臨摹,像李斯等等。他泛覽博識,然後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

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書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己臨摹的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別不出真假來。別人終於對他說出了要創新。他聽後慢慢衝破束縛,發揚長處,到晚年終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創新,就是不斷地推陳出新,也就是在學習和借鑑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作品。

王安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曾稱雄於個人電腦領域,被稱為美國式成功創業的典範。進入80年代後期,個人電腦業迅速發展,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相繼推出了體積小且可以互相相容的個人電腦,其價格只是王安電腦的1/3,而且可採用市場上的通用軟體。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場變化的情況,仍然堅持生產老產品而不創新,導致銷路越來越窄,作為公司繼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兒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的檔案上籤了字。可見,一昧的“傳承”的後果可想而知。

我們不缺乏要傳承的東西,但也需要創新,因為創新,是汗水釀成的瓊漿,它歷久彌香;創新,是嚮往的彩虹,它絢麗輝煌;創新,是一道銅牆鐵壁,它固若金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