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作文合集7篇

來源:才華庫 1.1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能力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創新能力作文合集7篇

創新能力作文 篇1

前些天,聽到一位老師在苦笑著大發感慨:“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說:“寫作文是學生一大難,批作文是老師一大煩”怎麼又……?原來,這位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來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個模式:“我睡著了,夢見……醒來,原來是個夢。”

我不禁想起當前作文教學“為學生鋪好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狀況。這樣的作文教學無視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使學生不能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思路或創新的想法表現出來,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扼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所以往往沒有“新穎之作”產生,也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指導方法。

作文課上,教師應多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時,應儘可能地利用周圍事物讓學生親身體驗,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啟想象的大門。比如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圖書館、公園、田野、溪邊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實物描寫時讓學生帶來喜歡的玩具、相片等;還可在作文前開展一些“體育遊戲”、“智力遊戲”等;為喚起學生創新的靈感,還可採用聽音啟發想象法:聽音樂聲、車聲、鳥聲等,啟發學生由聲音想象到有關的事物;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情趣與現實生活等因素將命題作文改成半命題作文,甚至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師出題學生做的做法,向學生徵集命題,教師點撥等等。寫作時,可以採取學生自己想,老師幫著想的方法,也可以集體組成智囊團,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既可以“強強聯手”也可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讓學生先想後說,說好了再寫。這樣,真正把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上,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寫,盡情的展現學生的個性。

其次,要巧用範文,激發學生的獨創精神。

有人認為範文只會讓學生重複他人的思路,束縛學生的個性發揮,還易使學生產生懶惰心理。我覺得讓“白紙一張”的國小生去自探寫作之路何其難也,運用範文可以讓學生學一點寫作技巧,利大於弊。但範文的選擇一定要講究,範文的主題可以與學生作文的要求類似,也可以儘量把學生的作文當作範文,還可以從身邊的報紙雜誌上挖掘出具有鮮明時代性,反映當代國小生寫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能教會學生欣賞作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新設想、新題材、新構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評改方法要靈活,給足學生自信心。

學生通過反覆閱讀,反覆思考,反覆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實屬不易,作為老師,不可隨意否定其成績,要以人為本,面對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實際水平出發,給學生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的等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個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所以,我建議,作文評改採用“典型評析——互評互改——展示交流——評語激勵”的步驟進行。

1、典型評析。教師從學生的作文中選擇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優缺點以及修改的方向。當然,評析時要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前提,引導學生自己也去讀一讀,劃一劃,批一批,再說一說,議一議,鼓勵學生自主修改,進行創造性發揮,為互評互改打下基礎。

2、互評互改。這一環節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他們認真地讀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後依據“典型評價”的思路、方法進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小組的其他組員聽,徵集組員的意見進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學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讀給班裡的同學聽,教師鼓勵全班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點評,發掘優點,指出不足。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限制學生,使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認知水平、審美角度去評價作文。這樣不但幫助學生修改了作文,還為他們提供了表現、研究、創造的機會,一舉多得。

4、評語鼓勵。就是請對方在自己的文尾寫上一段鼓勵性的評語,學生看過評改和評語後,也在文末寫出自己從這次作文評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這樣,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別人的欣賞,自己也從中得到創作的動力。

以上整個評價活動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盡情的表現,做到了“有話就說”,使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均得到了發揮。

最後,共同體驗創作樂趣。學生成功了,應該讓他們品嚐樂趣,可以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其他的小朋友聽或念給父母聽,同學互相評賞後還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練成小話劇演出,有創意的作品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投稿。這樣通過讀稿,評稿,演稿,投稿,能夠強烈地激發起學生寫作文的熱情。這樣堅持下去,相信學生的作文質量會有質的飛躍。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想辦法為學生設計出更多科學的、新穎的、具有靈活性和啟發性的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用自己獨到的見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樂思善寫中提高創新能力。這才是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當然,要做到這幾點,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不但要多給學生大膽寫、自由練的機會,還應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學習,跟上時代步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興趣習作的引路人。

創新能力作文 篇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只能東拼西湊,勉強成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找準抓手。此文試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一、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

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佈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可採用全命題、半命題、命題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片斷作文、作文填空、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續寫課文結尾、編寫劇本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感到作文如同遊戲,興趣盎然。

二、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髮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1、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可以有多種途徑:

①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

②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華,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開闢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闢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

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慾望。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地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培養興趣、啟用思維、開闊視野。學生在生活中創新作文,在作文中書寫生活,提高了作文創新活力。

三、以激發學生作文創新激情為抓手,創設寬鬆的寫作氛圍

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民主寬鬆、愉快生動的寫作氛圍,不要隨意否定或扼殺學生某些個性化的思想,讓學生用其稚嫩的文字敘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坦率地表達出對自我、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

1、優化作文寫作環境。在作文課上要創設出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氣氛,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鼓勵他們求異思維,鼓勵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交流。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提筆寫作,大部分同學都有話可說,且語言流暢,這時就會出現大批優秀的習作。

2、給予學生“自由”,鼓勵創新式的表達。以往強行命題、框死文體、規定寫法、限定字數、粗暴批改等現象背離了寫作內在的“自由創造”規律,是不可取的。只有給予學生寫作“自由”,才能使他們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才能使作文教學與創新教育接軌。

四、以提高學生作文創新質量為抓手,優化作文評改方式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對於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導學生找出作文中的優缺點,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作文質量和寫作水平。“學生作文教師改”的傳統模式,永遠讓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並不能真正養成學生寫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1、用肯定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寫出的作文對他而言,都是最高水平的發揮,也希望得到肯定性評價。語句不通順、條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確等等裁判式的評語,會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評改中教師作為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2、改變作文評改的方法,提高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評改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評改能力的強弱是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批改方法。作文批改中可採用自讀自改、師生共評、小組互評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可以使他們轉換角色,誘發他們對作文評改的興趣,促使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成就動機,可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自信力,還可以促進他們相互間的交流,培養他們互相協作的精神。

在新課程的新導向下,只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作文教學的抓手,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啟用,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將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創新能力作文 篇3

作文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看法轉變為書面語言的過程。作文的構成需要學生善於應用語言,掌握詞彙、語式的應用技巧。同時,作文也是當前整個國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體系中關鍵性的構成要素之一。高質量的作文不單單需要對生活進行模擬,還需要豐富對語言運用的實踐。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問題備受各方教學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從八年級階段學生作文學習的現狀來看,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通過作文描寫與表達出來的內容或千篇一律,或大同小異,作文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從模式上來看,都缺乏標新立異之感。為了能夠解決以上問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把握寫作的關鍵,就需要通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指導學生養成寫作生活日記的習慣

八年級階段學生大多在寫作上面臨著所謂的瓶頸,特別是對於中心思想明確的作文題目而言,雖然瞭解題目的主旨與立意,但仍然無從下筆,內容的構思相當困難。產生以上問題的最根本性問題在於:寫作找不到可以寫作的材料。產生這一問題的一大關鍵原因在於:在平時所開展的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掌握積累寫作素材的方式與方法。但實質上,寫作所需的素材是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過一定的加工,形成寫作所需的素材材料。之所以學生無法積累素材,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留意生活的細節之處,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堅持寫作生活日記。通過硬性規定的方式,要求學生每天按時上交生活日記,督促學生通過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感悟生活中的細節,不限制寫作的內容,使學生將生活日記作為感悟的平臺,所感所悟、所思所想都記錄其中。長期堅持這一習慣,學生必定能夠積累相當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尷尬問題。

2、指導學生在模仿優秀範文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

對於無法掌握寫作方法以及寫作技巧的學生而言,利用教師所提供的優秀範文,從模仿開始,能夠培養學生寫作的意識,從而逐漸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但各方對於本措施的實施效果多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主要依據在於:對範文的模仿會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陷入寫作思維的定勢,不自覺的重複他人的語言以及思想,形成的作品也就缺乏個人的獨特性與創造性。但同時,優秀的範圍也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教會學生寫作防範中最為直觀與星星的手段,很多時候其價值高於了各種語言上的解釋與說明。為了能夠使優秀範文對於學生寫作創新能力的提升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是: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靈活選擇範文作品。所選擇的範文作品不但需要為學生指點迷津,更需要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激發。在此基礎之上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觀察,積極的思考,積極的創新。

3、認同並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的核心在於思維的逆向發散,是從與問題相反的方法入手,展開多方探索與思考,從而形成與一般認知完全不同的全新見解,而掌握這一思維對於促進學生寫作中的創新能力而言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對學生展開求異思維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工作,使學生能夠在有所發展的基礎之上,形成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的思維品質。

傳統意義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意識出現限制,無從發展。這樣一來,對於同一作文題目而言,很多學生所描寫的作文內容往往會出現大同小異的問題,這顯然是不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的。故而,需要在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關鍵性的措施在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思維,促進思維的活躍發展,對問題展開積極的探索,同時,培養學生養成善於提問的習慣,促進學生由思維的變化轉變為智慧層面的發展。引導學生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入手進行思考,最終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4、善於利用網路多媒體教學模式

有關研究中指出:在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對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的靈活應用,使學生的眼見更加的開闊,創新能力得到保障。網路資源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其豐富性與多樣性。通過對網路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設定各種虛擬性的場景,並將這些場景元素成功應用於作文教學以及學生的寫作過程當中。更加關鍵的一點是:通過對網路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能夠活動感官上的刺激以及相當豐富的情感體驗,對於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創作靈感的激發而言意義重大。除此以外,網路多媒體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資訊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寫作中對於素材,對於情感體驗的交流更加的及時與有效,從而在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方面意義相當顯著。

5、結束語

大量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認為:在國中語文教學體系當中,從作文教學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根本目的與要求在於:打破學生在完成作文過程當中的思維定勢與習慣,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對發散式思維的靈活應用,鞏固對問題的認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的觀察與思考,在生活中重視對素材的積累,最終使學生對於作文的構思更加的巧妙與新穎。本文主要針對在八年級階段作業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創新能力作文 篇4

 一、走向生活,尋求自主創新的源頭

(一)直接體驗生活,為發展創新打好基礎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張學生"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之農工商,三教九流。自主地對宇宙發問,與萬事為友,並且向古今中外的三百六十行學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地寫好觀察日記,生活隨感,主動地吸引源頭活水。重生活積累,作文才能厚積薄發。

(二)間接體驗生活為發展創新做準備

中學生感受生活更多的是間接經驗,即以現代社會提供的視聽天地---圖書館、閱覽室、電視、網路以及現行教材領域,都可以給中學生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間接體驗。閱讀和寫作的關係是自外向內吸收和自內向外表達的關係。寫好閱讀日記,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澱,豐富學生的'知識背景,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的寫作帶來"長流水".

(三)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為發展創新做保障

寫日記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較快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本人為了刺激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了如下嘗試。首先,以"量"上要求:比一比,誰的日記篇數最多,態度最好,定期評優授獎。再是"質"上要求:起初日記,如果無話可說,無情可訴,乾脆就寫:"我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聽見,什麼都沒有想,什麼都沒有做,收穫只是……"且允許可以有數篇如此內容的日記。沒想到我如此一激將,加上班裡組織形式多樣,助寫日記的"比""學""趕""超"活動相"夾擊",學生日記的內容漸漸鮮活起來了,創新的意識顯露出來了,日記火起來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日漸高漲起來了。

 二、創設情景,誘發即興創作的動力

(一)動情誘導

去年,我接任的八年級(6)班,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是12全校同級最落後的一個班。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上,我走進教室,就在黑板上寫下:"寧可身冷,不可心冷!志不強智不達"!緊接著以飽滿的熱情發表了我的就職演說:"……同學們,莊稼長勢不好,農民從不責怪莊稼,而是在自己的種植方法上找原因,可是孩子不長進,作家長的,作老師的,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無辜的孩子,這是不公平的!使莊稼豐收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使孩子樂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多麼希望你們能跟我同心同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因造一個美好的班集體啊!你們理解我,願意幫助我嗎?!"望著一張張充滿笑容的臉,我知道孩子們漲湧起的信心和幻想,已像飛出去的鳥兒抖動著翅膀……我隨即出示了作文題:《我心中的好老師》。要求是:你能用心說出你敬愛的老師的形象嗎?你怎樣要求他?你怎樣要求你自己?把你的心痛痛快快的說出來吧!某篇不凡,情真意切……一篇篇優美作文讓我情不自禁地喊道:"我成功了!"人的心情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從此以後,本班的學生寫作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他們開始為自己的成功找方法、找措施了,少了一些推脫的理由、藉口。

(二)活動誘導

在作文活動前,教師有意義地設定挑戰賽、擂臺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吟詩賞句、繪畫表演、實驗製作等綜合實踐活動。如我圍繞"古詩遊歷"組織了一次以吟詩賞句為主、繪畫表演為輔的綜合實踐活動---火車接力、唱詩演意、品賞詩句、詩題搶答、依樂吟詩、依詩配樂、依畫誦詩、依詩作畫……讓學生在看中誘發、聽中誘發、說中誘發、做中誘發、想中誘發……情緒被激發、思維被啟用、創新之花在心中開放,在口中開發,在筆下開放。

1.教材誘發

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應該滲透寫作方法教學,一方面,通過課文閱讀,從名家作品那裡師領會語言、揣摩立意、遷移構思、學習表達來積累和運用於作文;另一方面,通過小作文練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教學《皇帝的新裝》、《羚羊飛渡》後可以引導學生續寫《小孩子揭穿謊言以後》《羚羊的身上我學到了》為題作文,鼓勵學生創新;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後引導學生質疑《菲利普夫婦是如何躲避于勒的》,補寫菲利普夫婦遇見於勒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學習《公輸》一文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今天的國際國內形勢,如創寫《假如墨子還健在的話,怎樣抵制國際上的強權》等;除此手段外,本人在教學散文時鼓勵學生將散文改寫為詩歌;教學詩歌時鼓勵學生將詩歌改寫成散文等,通過改寫,不僅讓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在體會不同文體在表情達意上的妙處。

2.激勵誘導

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文評改,儘量找出學生文中的優點,通過習作展覽,習作結集,報刊發表,學校廣播站播放,美文送給家長看等手段,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揚起習作的自信,培養學生特久的習作亢奮情感。因而才有了好於習作,樂於習作、而達欲罷不能,開拓創新的新境界。

 三、嘗試作文,挖掘開頭創新潛力

注意創新教育的美國非常強調學生試一試,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倡導學生嘗試作文,必能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我的一半做法是:命題-試寫-指導-自改-互改-評優-再寫。教師在學生質疑問難時給予點撥、幫助。這樣,必能啟用他們自主作文的動機和創造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鼓勵學生寫作不難,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創新也不難,只要我們一線的教師多一些反思、多一些研究、多一些實踐,作文教學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創新能力作文 篇5

作文貴在創新。創新是作文的生命線,是寫作永恆的話題。“尋人所未尋,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寫人的所未寫。”關鍵就是寫出極具個性的作品來。如何創新?一般來說,可以從立意、選材、構思、寫法、語言上力求突破。

1、選材、立意創新

有同學說,這談何容易,我們中學生的作文材料已被大寫特寫一空,已無新意可言。人不可以每天重複地生活,生活中不是沒有美,只是在於你有沒有一從發現的眼睛。例如寫老師的題材可謂“歷史悠久”,第一個寫老師辛勤備課改作業到深夜、堅持帶病上課的有新意,第一個寫老師勇於教改、和學生如朋友般親密相處的更有新意。選材如何創新?選材往往是和立意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應該引入時代活水,從小處切入,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話題寫進作文裡,這樣才會使文章呈現出一種清新撲面的氣象。例如寫社會見聞,有位同學寫在公共汽車上一位年輕的女售票員接受了農民的幾個鴨梨而無視規章制度,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真是無孔不入。事情雖小,卻很有感觸。再如寫家庭生活,一位同學寫的《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敘述了一位父親利用電腦巧妙地與女兒溝通,並以“網友”的身份藉機引導、教育的事情,巧妙地表達出了小作者對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比同類題材的新穎,不落俗套。

此外意需深掘,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礦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礦,打出石油。材料開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確,文章也就越有意義。同學們在開掘主題時,要在一個材料面前,多問幾個為什麼,反覆分析研究,並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掘它的涵義,然後用最有力、最簡潔的方法表現出來。

2、構思、寫法創新

構思體現了材料組織的能力,從所選的材料中確立寫作重點,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這是寫作的一個基本功。目前,許多中學生在選材之後動筆就寫,缺少思考,分析研究材料,哪些地方最能體現中心的應該詳寫,採用什麼方式來寫?可以採用烘托法、對比法、欲揚先抑法、倒敘法、懸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如一考生的《拜年小記》,寫一位大學生給啟蒙老師拜年,通過老師院中臘梅花的數次描寫,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靈。

作文也可以通過形式來創新。例如日記式、訪談式、求證式、短劇式、書信式、小標題式等,不一而足。如一考生話題作文《“交流”欄目的一次直播》就採用電視節目直播,分析了批評教育和表揚鼓勵教育對學生的不同影響,得出感悟:教育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同學們應該正確地對待批評和表揚。還有20xx年安徽省會考作文話題“掌聲”,一位考生以《一道關於“掌聲”的證明題》為題;山東淮坊話題“比”,有考生擬題《我不是墮落的催化劑——“比”的申辯》;吉林省命題作文《同自己談話》一位考生就擬了三個小標題:同自己的眼睛談話、同自己的性格談話、同自己的心靈談話,設計獨特新穎……

3、語言創新

語言的基本功反映在作文中,往往給閱卷老師所產生的印象差距較大,所以重視作文的語言創新也是取得高分的關鍵之一。語言生動活潑、有個性,例如《港灣》一文中寫媽媽反對我看課外書籍說“我愛魯迅的書,魯迅的書也愛我;媽媽也愛魯迅的書,可魯迅的書不愛她”就極有個性。能將學到的比喻、擬人、對比、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適當運用到作文中,也往往叫人欣賞。或能寫出幾句讓人回味、反覆咀嚼的話也別有一番情趣,同學們在寫作訓練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

創新能力作文 篇6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樂於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為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原意寫的內容,寫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自己頭腦中想象的事物。同時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摒棄固定的模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鼓勵學生將新的感悟,獨到的見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顯個性,真正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章。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生活中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作,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教學中,筆者首先轉變為寫而讀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將閱讀內容拓展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如何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閱讀大綱要求的中學生必讀名著、詩詞等。其次拓展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閱讀一些好的書刊、雜誌,閱讀中記憶一些成語詞語、名人名言等。三是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比如,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讀書經驗介紹,讀書心得交流,讀書演講,朗讀比賽等活動,從這些活動中,留心發現學生的優點,通過多種形式激勵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於那些閱讀差的學生,給予幫助指導,指定內容讓他們抄寫下來,逐漸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天長日久,學生就“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談吐不凡;讀書,使人心曠神怡,如沐春風;讀書,使人眼界開闊,大飽眼福;讀書,使人感悟成熟,體會真諦”。通過大量閱讀,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書本知識,同時獲得了豐富的間接生活經驗和資訊,增強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他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吸納精華,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造潛能。力求達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效果。新課標在知識和能力上,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我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閱讀積累,還按照新課標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注意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時把紛繁多彩的生活帶給他們的感悟記錄下來,及時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並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進行整理,便於在寫作時能及時提取寫作材料。

3進行創新作文指導

創新作文是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能力的創造性的心智活動,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指導。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富有個性的創新習作,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創新能力呢?

3.1擬題新

創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擬題者的指導思想與教學觀念的更新,取決於作文擬題的開拓與創新。在作文教學中,首先在擬題上,儘量少給學生布置命題作文,多讓學生自主命題。即使是命題作文,也要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可以給學生幾個題目供學生選擇。我在給學生出題目的時候,首先考慮命題能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能不能讓學生展開聯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不同的認識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思考。其次,命題時,從發展學生個性方面著手。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考慮的是學生在興趣愛好、思想認識、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別。如果學生實在不感興趣,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自己命題自己寫。這樣,命題、自命題的作文形式,為每個學生展示他們的個性和成長提供了機會,從而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發展。

3.2形式新

所謂形式新,就是要求學生體裁自由選擇。我從每年的會考滿分作文裡,精選一些優秀的作文,讓學生學習模仿。現在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表達形式,從人或者物的角度去敘述,去議論。比如小小說、寓言、詩歌、日記式、會議記錄、倡議書、廣告啟事、成果報告、課本劇等等。有時寫記敘文,學生最喜歡寫成小劇本的形式;有時用小標題的文章結構;有時變換為書信式;有時運用問答式。日記和書信,都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學生可以隨心所欲抒發真情實感。

3.3內容新

創新作文,本身就是創造性的活動,需要新穎的材料作基礎。那麼,生活就是我們作文材料取之不盡的源泉,我要求學生把生活中搜集、整理的材料,進行想象發揮,充分而準確地提取源於生活的素材。

3.4語言新

在創新類作文中,語言本身的魅力是成功的關鍵。在作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語言上力求新,要用那些鮮活新穎的語言,要用那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語言。讓學生從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意蘊深厚等方面下功夫。並且在指導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借鑑和模仿會考滿分作文,反覆修改錘鍊。通過訓練,在學生的習作中,逐漸顯現出許多新穎的語言。

3.5要求學生抒寫真情實感,亮出自我風采

作文是反映學生情感的一個載體。創新作文既要有豐富的想象,還要寫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生命核心,也是個性化作文的基石。只有真情實感,塑造真我,才能打動讀者。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頭,同樣的生活內容,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寫作內容和情感體驗。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站在教育發展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創新作文的寫法,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把生活材料變為課堂創新作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多讀書,勤觀察,掌握創新作文教學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進取心,讓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使作文教學逐步走出傳統課堂教學的藩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寫出新穎獨特的創新文章來。

創新能力作文 篇7

幾十年來,學生作,教師改,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創新呢?葉聖陶先生的話值得深思:“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培養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這段話為我們指明瞭作文批改創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創新的指導思想應該是:通過批改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因為一篇文章從構思到完稿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可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只是學生寫,教師改,卻不符合寫作本身的規律,因此,不利於學生的智力開發,能力的培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儘管教師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腳亂,卻收效甚微。那麼,怎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認為學生自批互改,教師瀏覽批改,重點講評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

一、講意義,讓學生重視。

就是在讓學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師要講清這樣做的目的意義,告訴學生這樣做是為達到“終身受用”之目的,並不是單純為減輕教師的負擔。

二、教方法,讓學生會改。

首先,學生寫完後,自己獨立修改一至兩遍,看一下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語句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用錯的標點符號等。

其次、要求學生互改時注意兩點:

一是既要省時又要注意質量。需“三遍法”:

首遍快速瀏覽,勾出錯字、病句;

二遍慢讀,從頭至尾精批細改,寫好眉批;

三遍粗看,既檢查批改情況,又醞釀批語。

二是批改要抓關鍵,抓重點。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確,段落是否分明,觀點是否正確,文風是否端正,語言是否通順,字型是否工整,標點是否恰當。(當然每次作文側重一兩個問題)

再次、批語有共同要求。要寫好眉批和總批。告訴學生眉批要有針對性,知識性,趣味性,準確性;總批要簡明富有啟發性,具體性和建設性。總的要求是多表揚,少批評。

三、分小組,讓學生互改。

可把全班學生劃分若干小組,每四人一組,任命一組長,負責批改。批改時,教師將學生自己批改過的的作文分發給各小組。兩人批改一本,寫好眉批和總批(評語由一個寫字好的執筆)。看完後,與本組同學交換,看本組其他同學批改過的,發現錯批、漏批或批語不當的及時轉告主批人。每個學生對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給個分,有組長集中四個人的分數進行平均,然後有組長將四人的平均分寫在作文字上,並分別簽名。

四、勤指導,讓學生改好改對。

在學生批改過程中,教師巡迴加強指導,既解答學生遇到的各種繁雜的問題,又要及時指導好學生的批改。在批改過程中,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不知道批語如何寫,錯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師要隨叫隨到,別怕麻煩,並鼓勵學生多查字典、詞典、討論或查閱手頭資料,同時告訴他們,遇到問題多集思廣益,不輕易下結論,批語儘量做到準確無誤。

五、做筆記,讓學生有收穫。

批改或複閱本組其他學生的作文時,要求學生要邊批邊記,即把四本作文的優缺點找出來,以便與自己的作文比較。通過看、記,把妙語佳句、新穎的開頭結尾、好的寫作方法記下,為以後寫此類文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六、寫後記,讓學生談體會。

學生輪流批閱後,再發給作者,作者仔細看批改後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語,改正錯字,病句,甚至重寫,然後對照筆錄的別人作文的優點,寫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啟示,以及對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見。這樣,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個昇華過程。

七、再審閱,使教師心中有數。

學生寫完作文後記,再次交上來,教師既看原文,又看批語,還看後記,並隨時做審閱記錄,為講評收集素材。看原文以瞭解學生寫作;看批語,以掌握互評情況;閱後記,以發現學生收益。

八、搞講評,讓學生曉之作文之理

教師經過瀏覽審閱,對全班學生作文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在寫出講評提要的基礎上,教師要對每次作文情況作出概括總結,並抓住普遍性的問題重點講評。講評要每次側重一兩個重點。

上述學生自批互改,教師瀏覽審閱,重點講評“八法”,體現了作文批改創新的指導思想,符合葉聖陶先生提倡的“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這“八法”使學生得到了傳統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個提高過程:

(一)從寫到改的提高過程。即從寫、批兩個方面來看,評價同一文章是一個把自己和別人的作文對照、比較的提高過程。在同一個作文題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別人如何做的,這就從選材組材、段落安排、開頭結尾、中心確定、詞法句型、修辭運用上一一進行比較。指出了別人的優點就學到了別人的長處,發現了別人的缺點,就避免了自己再犯類似的錯誤,使學生在比較中進步,在評論中提高。

(二)從“批改”到再寫“後記”的提高過程。學生改罷別人的作文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別人給自己的批語,有一個重新看待、重新認識自己作文的過程,這就是在評價、比較過程中,在眼界比較開闊、標準比較明確的前提下,來一個回頭望,來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掂量,從而寫出後記,談出體會和收穫,這無疑是知識、能力提高升華的過程。

(三)從“審”到“評”的提高過程。這一過程不光是教師的工作,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歸納的過程。學生在評價別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談了體會後,很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原文,別的同學對自己文章的評價,以及自己寫作後記中的體會給予訂正、糾偏、評價,所以,瀏覽審閱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學生原文、批改評語、後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優缺點在講評過程中分析、歸納、綜合,使學生在如何寫文章、如何評價文章、如何對待別人評價等方面得到一個完整的認識和提高。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學生寫、評、後記幾個環節後才能充分顯現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談的作文批改創新,與讓幾個尖子學生替教師判作文是截然不同的,既有質的區別,又有量的差別,這表現在:學生自批互改是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效果不同。教師讓幾個學生代勞判作文是看完了事,而本文讓學生自批互改,是全體學生的參與,重在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學生活動面不同。這裡有部分與全體的目的不同。教師讓幾個學生代而勞之判作文是單純為減少教師工作量,而本文讓數量之差。心理狀態不同。前者有僱傭思想,後者是主動參與,有主人翁責任感。教師的工作量不同。前者教師可不在場,而後者在課堂上有教師的巡迴指導點撥,解答疑難,並教之以方法,再加上瀏覽審閱,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必然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