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化創新作文三篇

來源:才華庫 6.26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創新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文化創新作文三篇

文化創新作文 篇1

在安全生產中,一定要把培育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全員素質,規範安全行為作為企業安全文化建沒的根本任務來抓,緊緊圍繞企業工作的實際,突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為主線,有針對性創新地開展安全文化建設,營造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生產的靈魂,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它既可凝聚力量,又可調整人的心態,對塑造本質型安全人起著重要的啟示作用。筆者認為,應著眼於職工安全意識的養成,培育“10類安全文化理念”。一是安全核心理念,即“安全意識高於一切、超於一切、壓倒一切”的安全核心理念;二是安全哲學理念,即“要安全但不表面化地抓安全,要產量但不急功近利地抓產量”的安全哲學理念;三是安全責任理念,即“把安全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安全上”、“不種莊稼的地一定長草”的安全責任理念;四是安全管理理念,即“每一天都是新起點,不斷地刺激自己找興奮點”、“步子不大天天走,成績不大天天有”的安全管理理念;五是安全預防理念,即“把‘暗點’變為‘亮點’,把‘短板’接長”、“不出事故一定出炭”的安全預防理念;六是安全質量理念,即“搞治理工作,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不斷拉響戰鬥的警報”、“一言一行皆規範、四個質量高標準、時時處處皆精品、開放式接受檢查”的安全質量理念;七是安全培訓理念,即“把礦山辦成大學,把企業打造成軍營,把管理人員塑造成培訓師”的安全培訓理念;八是安全監督理念,即“事事有落實、件件有迴音、項項有考核、處處有督察”的安全監督理念;九是安全執行理念,即“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安全執行理念;十是安全環境理念,即“職業健康與生命安全同等重要”的安全環境理念。

安全生產事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事關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創新安全文化理念,營造安全生產氛圍,進一步增強職工群眾的安全意識,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

文化創新作文 篇2

國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樂,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華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國樂有十大樂器:琵琶、二胡、編鐘、簫、笛、琴、壎、古箏。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揚的蕭,縹緲的笛音,婉轉的古琴,音色悠長的壎,鼎沸的笙,雷鳴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箏,編鐘聲一響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樂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廣為人知的,它是中華民族歷史最古老,最具藝術特徵的土生土長的撥絃樂器,曲子開始幾聲撥絃聲,讓人覺得彷彿在雲端,以此來揭開序幕。手上看似輕柔的指法,一手撫,一手捻,猶如空谷的聲音,讓人的節奏不由自主的跟著琴聲一起走,去沉浸於音樂的王國,仔細聆聽,卻聽見琴聲與撫弦所發出的聲音,交錯地彈奏,隨後便兩隻手一起彈奏,一時快一時緩,似是衝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無法流動……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時代,青年們的潮流文化是嘻哈電音那樣的音樂。國樂?恐怕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原因是為何?難道國樂就是一個老土的代名詞嗎?我們不斷地在向世界證明中國有嘻哈,中國有街舞,但國樂呢?我們需要文化引進,但同時也需要文化輸出!

其實國樂並不老土,大家對傳統的東西好像都認為是跟不上潮流,已經過時了的東西,殊不知這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就像是現在的流行歌曲中的樂器編曲大多是用搖滾樂器,主旋律的東西都是絃樂,背景鋪墊是管樂器或者是電子音色。但這畢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樂器與西方樂器逐漸融合,產生了新的火花。如果們所熟悉的周杰倫的菊花臺這首歌裡的樂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長笛和管絃樂器等。由此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伴隨著我們成長,跟隨我們一同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過時。

有一擋節目叫做《國樂大典》,他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國樂。其中的國樂大師方錦龍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國彈撥樂器,“琵琶是萬能的”這句話是方錦龍大師所說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將印度的兩種樂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齊表現出來。國樂大師方錦龍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實力。只是可惜這檔節目並未火,沒有呈現象級,其中的緣由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節目所需的鑑賞力太高了。其實古月不單單是中國的文化,它還是一種藝術,它是所有藝術中最絢麗的,它往往能夠促進人的內心深處,在國樂大典中,它把它的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卻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不僅讓人惋惜。

靜心品味國樂,聆聽其中的精華,它可以使周圍嘈雜的一切安靜下來,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即使是不懂國樂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讓我們迴歸了內心的沉靜,體會到經典浸潤心靈的高雅享受。《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樂體現的就是天地和諧,樂是最早產生是人類對自然律動的覺察,對生命節奏的感知。樂的意義在於和諧之美,人能通過對宇宙和諧之音的感悟來達到提升修養,陶冶情操的目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國曆久彌新,在如今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是追尋前方的腳步,意以致於忘了身的“根”,國樂是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結晶,是我們應代代相傳的瑰寶。

文化創新作文 篇3

近年來,有出版社再版重印民國時期的國語讀本,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追捧;各地中學語文教材不斷翻新,有人稱讚其為“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繼承與創新呢?

記得老家附近有一座小寺廟,那是一座坐落於半山腰處的廟宇。在山下經過時,會看到瓦片上泛著太陽的光澤,跳動著星星點點的光芒,有時亮得刺眼。有時爬山鍛鍊身體,會遇見下山的衣著樸素的僧人,他們走著自己的路,不顧我們這些登山者的出現,神態總是平和的。到了廟前,就會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也不敢大聲喘氣,畢竟這和寺廟中莊嚴肅穆的氣氛太不相符了。在這裡,有著整整齊齊地種著青菜的菜畦,房頂上的炊煙,樹林間的風聲和鳥叫聲。

不過,若是下了山,沿著公路驅車向城市駛去,不用多久你就能看見一個喧鬧的集市,充斥著小販的叫賣聲和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這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每天都有一大批食材被運進來,被用於交易,然後進入城市裡的家家戶戶。

此時,向路的前方看去,已有幾幢高樓露了出來,那上面覆蓋著新型的玻璃材料,反光而不刺眼,各個品牌的汽車在平坦的柏油路上馳騁著,人們的身上都是時髦的服飾,整個城市躺著浮躁的氣息。

這截然不同的畫面,使我驚歎:距離不遠,差距怎會如此之大?傳統而又古老的宗教建築和現代化的都市,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與日俱新的現代文明,看似矛盾卻又自然而然的共存著,實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企業的成功經營也離不開繼承與創新的結合。拿雲南白藥來說,它發明於1902年,被視為止血神藥,其配方、工藝被列入國家機密。早年的白藥,是粉末狀的小瓶封裝,一姓單傳,百年不變。如今,雲南白藥企業已經開發出氣霧劑、創可貼、牙膏、洗髮劑等新產品。它的成功,不僅源於傳統配方的優秀質量,也是創新精神的結晶。

如今,國家積極倡導的“工匠精神”,在我眼中,正是這種繼承優秀的傳統,從傳統出發,保持手藝人的精神,專注於產品,並在目前的環境中做出恰到好處的創新,用新的思維,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用不變的努力和創新的思維、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

套用林徽因的話來總結吧:繼承要有,但不是抱殘守舊。我們要在傳統上,恰到好處地創新。

兩個書法家,一個在學習前人中僵化,一個在自我獨創中漂泊。其實,真正的藝術是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

沒有繼承,創新就沒有了依據。正如沒有土地,草木就沒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葉茂,春華秋實便無從談起。在繼承中,中國文化貫穿著歷朝歷代的縮影,從唐詩的意境到宋詞的音韻,從曲劇的情節到小說的豐盈,沿襲下來的一部《紅樓夢》震撼了多少心靈?如果沒有繼承,“集大成”的“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將會成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統治的論文,毫無意趣,看得見明清,卻看不見歷史。

沒有創新,繼承就沒有了動力。正如沒有浪花,大海便沒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進,劈波斬浪都會茫然失措在一絲風也沒有的平靜裡。在創新中,雜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風暴雨裡,試想若只是順其自然生長,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產或是易摧折而高產。是創新,讓雜交稻以絕對的優勢解決了十億人口的糧食問題。這只是創新的一個階段,我們看得到的階段。而人類農耕文明從刀耕火種,從牛耕;從自然取種,從自西域引進新品種到今日機械化作業,人工優化作物品種。這期間,不知要經歷多少次的創新!

繼承與創新就像歷史長河的兩岸,有了岸,歷史才源遠流長,奔湧不息。無論缺了哪一邊,都會使歷史乾涸。我們需要繼承,我們只有繼承;我們呼喚創新,我們學會創新。歷史的變遷與沿革中,對於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的人來說,繼承是一種指導,一種啟蒙。繼承告知人們前人走過的路,而這是沒有必要從新探索的。當路已到盡頭,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草原時,你已熟諳行路的技巧。這時,創新便是你的指南針,在人生這塊未知的土地上將道路延伸。

學會繼承,我們是幸運的,在繼承中,我們變得理智;學會創新,我們是幸福的,在創新中,我們變得清醒。就像那兩個書法家,學習前人是他博採眾長,總結出構書造字的一般規律,因而理智;自我獨創,是他意識到個體的存在,獨立人格使他清醒。我們與其批判他們是兩個極端,應該中和,不如將他們看成兩個階段,認識由繼承向創新的過程。這樣,繼承與創新才統一起來,人生也因其而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