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為話題八年級作文

來源:才華庫 1.75W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智慧左右,讓道德煥發出人性的光輝,演繹完美的人生!小編收集了以道德為話題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道德人生

生命是短促的,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很久以前,有一個哲人,他淵博不俗,心中充滿了智慧,但很少幫助人,也不喜歡在他人困難時給予他人幫助,所以村中很少有人和他交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寺院中投宿,寺中的主持盛情地招待了他,哲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一份閒適,整天在院中踱來踱去翻經書。後來哲人告辭,想遊學去,臨走之際,在包袱中發現了一張主持留的字條,上面寫著:你滿腹經綸,這是事實,可你卻不曾像其他香客一樣幫助我打掃寺院,哲人看後慚愧至極,從此他四處施善,幫助他人,逐漸成為了一個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在今天,我們和從前的哲人一樣,只重視學識,忽視了道德。我們的眼中,知識不多,就是愚昧:可沒有道德修養就是卑俗。或許知識是我們的頭腦,外表,道德就是我們的肢幹。我們用道德處理世事,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信念處世,以和藹寬容的態度待人接物,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信念學習,以融會貫通的精神去理解。殊不知,道德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只有道德與智慧交織重疊在我們的身邊,才能更有涵養,才能使道德揮發得淋漓盡致。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從遙遠的孔子到今天的勞模,從古老的'《道德經》到現在的道德教育,時代在變,但道德從未改變,它約束著我們,成為了人生的第一準則,仁、義、孝、忠依然是人們追求的“完美”。道德下,我們拚棄損人利己之事,道德下,我們鄙視不忠不義之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珍惜名譽的,用一個高尚的舉動博取社會的青睞;一個有道德的人,既然索取社會就要回報社會;一個有道德的人,只需平和而又正確的處世而不是傖俗的去展示自己的卑劣。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智慧左右,讓道德煥發出人性的光輝,演繹完美的人生!

第二篇:讓道德與規則並行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道德就是人們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與此相反,西方國家卻用規則作為人們與人處世的行為準則。歷史的列車運轉到了今日,我認為,應讓道德與規則並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是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國度。古時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奪他人之愛”和今天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條,正因如此,中國才被稱為禮儀之邦。西方文明雖不及中國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規則意識則為世人所褒揚。有些西方國家在建國之初,就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和許多法律規則,西方人也形成了濃厚的遵守法規的氛圍。

一次,幾名中國學生到加拿大體驗生活。當他們同加拿大同學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中國學生看到學生打飯視窗前拍著長長的隊伍,而教師打關於寫道德修養的作文 飯視窗前卻空無一人。於是,他們很快跑到了教師打飯視窗前,早早的盛到了飯,而加拿大學生卻仍排著隊等待。有人問加拿大學生為什麼不到教室視窗盛飯,加拿大學生說是學校校規有規定,學生不能到教室視窗去打飯。在他們看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道德。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裡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燬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他們大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來,我們在保留傳統的中華文明的同時,還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意識。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規則是緊密相聯的。如果說規則是人的骨骼,那麼道德就是血和肉,這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規則的社會,將十分混亂;沒有道德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整個社會將失去安全感。道德與規則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會遵守規則;遵守了規則,才會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吧!

第三篇: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提起諸葛亮,那可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周瑜氣量狹小,不能容人,以至於英年早逝。

“假變真三氣周公瑾”,周瑜就這樣被活活的給氣死了,如果周瑜心胸開闊,不是小肚雞腸,那他怎麼會被氣死呢?

最近,我看了一個電視劇《秦王李世民》,魏徵與劉文靜都有計謀,而且出自於同一師門,但他們倆各侍其主。魏徵為人寬厚,正大光明,而劉文靜心狠手辣,手段不光明不磊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最終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周瑜因他的小心眼而亡。劉文靜因他的不擇手段而死。其實都是同一病因:缺乏道德修養。

諸葛亮,魏徵為人正直,心胸開闊,所以名留青史。都源於他們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俗話說:“無能是奴才,無德是廢品”。

常言倒:“德才兼備;又紅又專;德、智、體全面發展;智育為重,德育為先等都特別強調德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第四篇:道德修養

身為祖國的花朵,許多中學生並不知道自己當前所應該完成的任務,沒有良好的道德與自制力。如何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呢?現談一談自己的拙見。

不少青少年在家中都扮演著小皇帝的角色,而其家長也對他們嬌生慣養,這樣生活下去的孩子就像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什麼也不會,自制力極差。這樣的孩子不僅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這種孩子能夠經得住時代潮流的打擊,成為一名為國家奉獻的人才嗎?相比之下歐美國家的父母就做得很好,連當年侵略中國失敗的日本都做得很不錯,這些國家的孩子很早就承擔起了不少的責任。我們青少年是不是也應該在家中承擔起一份責任,不斷磨練自己呢?

在社會上,青少年也有屬於自己的義務。首先得愛護公物,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卻有深厚的實際意義。第一、公物並不是私人的,能夠不損壞不屬於自己東西的人定是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只有做到不損壞公物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公民,這對以後的發展是很有用的。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做到要保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這也是一個人道德的體現,有一句話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只有做一個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在長大後為國家做貢獻。 學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不僅要在這裡好好學習,聆聽知識的聲音,還應該把這裡當成鍛鍊道德品質的地方。學校裡每個班都有幾十名學生,每天難免不產生許多的垃圾,可是許多同學要麼是視而不見,要麼是踢一腳,繼續走。這時候就是考驗你道德的時候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它們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因為班級其實就是你的另外一個“家”,只有保持這個“家”乾淨整潔,我們才能有好的心情學習,才能使自己的品格得到昇華。

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制力。不畏時代潮流的衝擊,長大後做一個為國家、為社會奉獻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