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感悟作文

來源:才華庫 3.34W

八月初的一天,按照GPS的指引,我們來到南昌郊區的梅湖景區,景區指示牌上標明八大山人紀念館就在前面,過了一座寬闊的石橋,便看見湖兩邊徽派味道的白色馬頭牆和雕樑畫棟的亭臺樓閣,透著新和亮。再往前走幾步的左手邊一個綠色的鐵門有人進出,沒有八大山人紀念館的標誌,下車詢問一個在倒車的年輕軍人,才知道八大山人紀念館到了。

雨中感悟作文

紀念館不用買票,拿身份證登記一下便可入內。裡面不大,有青灰色的明清建築和現代建築,百度用“精而不華,青而不飾”來形容它也不為過,但三十多年前的蹤影只藏在一個小小的角落。

沿著垂柳成蔭的湖邊石路行走,拐過一道彎便看見青雲譜的大門,還能捕捉到三十年前的影子,透著拙撲的味道。那幾棵古樹還在,八大山人的雕像是新立起來的,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面目清秀的八大,帶著幾分倔強、一絲微笑、一份惆悵,像是在歡迎你的到來,又像是告訴你這個他曾經居住的地方有著他難以忘懷的情結和那為之傾其一生的傑作。

後面是老宅,綠樹成蔭的盡頭“無上玄門”幾個字像是被一束神光照亮,引誘著你隻身前往,一探裡面的奧祕。老宅邊曲徑通幽處依舊是幾許翠竹疏影橫斜。

三十多年前曾經來過這裡,那時幾間青灰色的瓦房中掛著十幾幅八大山人的畫,據說是真跡,儘管那時什麼都不懂,但那種怪異的、簡練的畫面、特別是那翻著白眼的鳥獸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次借探望公婆之際,和兒子再次來欣賞八大山人的作品。

明清式的老宅已被修葺,院內紫紅色木質的屋宇佈局是典型的南昌風格,“高山仰止”四個字掛於正中,讓人肅然起敬。老宅分為幾個殿逐次遞進,各殿之間有天井內院,有古樹和蓮花池,清幽靜逸。屋內光線幽暗,只能從外面漫射進的幾束光中看見牆上掛著幾幅八大山人的水墨畫,看不太清,工作人員說這裡不讓開燈,怕破壞畫質,其實這只是一些仿品,沒有照明說不過去,即便是真品也應該讓人看得清吧?

據說這是八大山人留在世上的唯一一幅畫像。八大山人的真名叫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活了80歲,從小天資聰穎,在皇室中受到很好的儒家教育,8歲時就能寫詩,做了19年的王孫貴族,1644年明朝滅亡,改變了他的一切,國破家亡,從赫赫皇族淪為前朝逸民,5年的逃亂亡命,30多年削髮為僧,55歲還俗,自築陋室“寤歌草堂”於南昌城郊。創造了輝煌的藝術傑作,在孤寂貧寒中渡過了他的晚年。

清初畫壇上有四個很有名的和尚畫家:石濤、弘仁、髡殘,再就是八大,史稱“四大畫僧”八大為四僧之首,是最厲害的一個。他的畫好看耐看,有著極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筆墨清脫純淨,淋漓酣暢,神形兼備,超凡脫俗,渾然天成。除此外在他的作品裡,你總能感受到孤傲倔強,感受到他複雜的身世對他思想的影響,那翻著白眼向天的鳥獸、那山水樹石,都在述說著他內心的不羈。也許他悲涼的身世,只能用詩書畫發洩他那玩世不恭、悲憤和抑鬱。

穿過一條幽靜的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就是真跡展館,這是一座白色的、方形的,有著現代極簡風格的兩層樓房,白牆上紅色的八大山人的印章很醒目,似是“哭之”“笑之”。倒映在水中,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一樓有許多保安戒備森嚴,不讓拍照。我們在一幅幅寫意的水墨畫前佇立,仔細地打量著每一幅畫,畫中有紙張斷裂的痕跡,應該是真跡。二樓的第一間也是真跡,傍邊還有一扇厚厚的類似於銀庫的保險門,估計裡面還有很多真跡,據保安說,前兩年開文化交流會時拿出了5幅只展了7天。另一間展館內保安管的不太嚴,看見有人在用手機拍照。這時聽見旁邊有幾個年輕人議論說“這畫有融通和屈從的味道。”我說“他從來就沒融通過,也從來就沒屈從過!”那人莞爾一笑,似是認可,也或許這些年輕人不太瞭解八大的一生。

其實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呢?大都如我們一樣,即便不是附庸風雅,也僅僅是欣賞和感受他的情懷罷了。

是的`,他的每一幅作品中大都充滿了毫不屈服味道的、倔強而尖銳的直、折線條,表現的是一種傲氣,一種精神。比如他畫的這塊石頭,並沒有按照傳統的佈局,將巨石放在黃金分割線上,而是硬生生的將巨石放在畫面中間,像是從天而降當中劈來,上大下小,搖搖欲墜,本來就不穩定的石頭邊,又有一個小生命:一朵花、一棵小草、一隻小雞或一隻小鳥。這種佈局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它傳遞出的是一種嚴酷險惡的生存環境。

那朽木、衰草、敗荷、寒江、怪石以及那些鳥獸的白眼中裹藏著八大的多少孤傲呀?那是一種更強烈的、更坦誠的生命衝擊,他是在用畫筆表達對生命的尊嚴,以及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偉大,抒懷他那孤獨的精神世界。就像他詩中表明的那樣“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亦或像他的另一首題畫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從不屈從於權貴的秉性。

也許我們從他的作品裡讀到他內在不滿的宣洩和冷逸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從他那簡約一花一草中,在那渾樸的一山一石中,讀到空靈的氣息以及蕭散和幽遠的味道。也許那柔中見剛的筆觸、那渾樸是來自於道家。也許與他所讀的書有關,如他自己所說:“讀書之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但天下讀萬卷書的人很多,行萬里路的人也很多,沒有一個如他的作品這般令人震驚,直指生命,直指人心。無論他的哪一幅作品,都讓你感受到那深藏著的孤獨、寂寞、傷感與悲哀,還有不羈。

此時的窗外,暴雨如注,而我們心裡也隨著八大山人的作品時起時伏……穿越時空,穿越蒼茫,與他對視,與他的靈魂對話,從那簡練的構圖中,從那瀟灑的遒勁的一筆一畫中,從那字裡行間……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來到這裡,不一會細雨飄落,說也奇怪,這兩天來的時侯都是晴天,一到這裡便有雨水相伴,好像雪小禪來時也是下著雨,她在雨中坐在院子裡與八大對話,那情景像一幕電影在眼前閃過。我不知道這預示著什麼?也不知這是不是八大的淚水?或是上天感動的淚滴?

但我知道這是八大靈魂的召喚?是他那偉大的作品吸引著我再次前來。

其實有點後悔,為什麼以前在南昌居住的時候,沒有經常來這裡?來品讀他的詩、他的畫?來感受他那憤世嫉俗的情懷?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才帶著純粹、帶著虔誠、帶著敬重來拜謁他,是不是有點晚?

在兩棵500多年的苦櫧樹中間找到了他的墓,墓己被重修,圍著墓的是一圈黃色的鵝卵石,墳塋上雜草叢生,似是無人問津,只有稀稀落落的幾人前來拜謁。旁邊是他弟弟牛石慧的墓,想當年他與他弟弟在那間古舊的書房裡寫詩作畫……現如今他不再寂寞,兩座墳塋相互對望、相伴,共同打量著這個世界,打量著來看他們的人……不知這個隱姓埋名、蟄伏山林、東躲西藏的明朝逸民對幾百年後還有這麼多人來看他會怎麼想?而對他作品的價值,現已飆升到每幅近億元,又會作何感想?

八大80多年的跌宕起伏、艱難痛苦卻高壽多產的一生,給人們帶來多少的感慨和感懷呀!

細雨不停地敲打著我的思緒,同時也敲打著世人的目光……

有人說:“如果旅行只是為吃到更多美食,看到更多美景,買到更多商品。但卻不能轉化你看世界的方式,那麼你的旅行就少了一份觸及靈魂的深刻。”不知這次拜謁八大,算不算一次觸及靈魂的深刻?亦或是一次附庸風雅的到此一遊?但不管怎樣,對八大的作品以及風格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