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狹隘,容納寬容作文

來源:才華庫 2.44W

  導語:寬容能使人容納,而狹隘只會讓人拋棄,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寬容的人,告別狹隘,歡迎閱讀。

 

告別狹隘,容納寬容作文

第一篇:狹隘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都看過吧。裡面有“三顧茅廬”、“火燒新野”、“空城計”、“苦肉計”、“赤壁之戰”、“夜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等等關於“三國”的精彩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活活地把大將周瑜給氣死了,我覺得周瑜是自找的,他活該。我的想法大家不要驚訝,因為大家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世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道理,周瑜故然很聰明,但是依然還有比他更聰明的人。他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心胸狹窄,嫉妒別人的才能。如果一個人容不得別人比你“強”,那麼,你就沒有一天是開心的。

心胸狹窄,正是周瑜最大的缺點。想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楚王項羽的軍事力量比劉邦的軍事力量強幾倍,按常理來說,項羽應該是嬴定了,可結果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項羽不懂得重用人才,把人才全部殺光了,這跟周瑜心胸狹窄很像,想獨自稱霸,可最後還是被劉邦打敗了。

嫉妒,相信我們每個人平時都會有一點,雖然不多,也就那麼一點點。可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嫉妒而衝昏頭腦失掉自我,要把某個人怎樣怎樣。說起我呢就有那麼一點,那是在學校的一次朗誦比賽,我們班得了第二名,四(3)班得第一名,當時我就想:“可惡!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下次要再跟他們比,就不相信比不過他們,真是可惡”。可現在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沒能拿到第一名,肯定有不足之處,應該找出我們的不足迎頭趕上,而不應該嫉妒別人取得的成績,這樣自己才會進步。

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哪一方面比自己強一些,就氣不憤,而嫉妒別人,這樣你就會感到心煩鬱悶,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同時還會影響到你的性格,久而久之也許你就改正不過來了,你會由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變成一個小氣,自私孩子,就不能和別人好好相處,你有一點錯別人就會向你的父母、老師報告,你就會更不服氣……這就變成一種惡性迴圈。

希望大家不要做周瑜和項羽那樣嫉妒別人、心胸狹窄的人。

第二篇:告別狹隘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 諸葛亮到周瑜那裡,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看穿。所以周瑜一心想害死諸葛亮。

有一次周瑜要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非常聰明,在一個大霧的天氣裡叫士兵用枯草做幾千個草人,這就是《草船借箭》,因為諸葛亮知道今天有大霧,所以才出此計謀。果然跟諸葛亮預測的一樣,曹軍不敢進攻只能放箭,這樣箭都插在草人上面,學有的插在船上。這樣,他們回來後,不僅完成了十萬技箭,還多出了二十三萬技箭!當曹操東風派一百萬軍隊進攻東吳時,周瑜想出了用火攻的計策,卻只差東南風,可天公並不作美,卻盡刮西北風,周瑜非常著急,突然病倒了,諸葛亮知道後,寫了張紙條,上面寫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出了周瑜心病。周瑜看後,馬上坐起來,大聲感嘆:“孔明真乃神人也。”並請諸葛亮想想辦法。於是,諸葛亮讓周瑜在山上建七星壇“借東風”。周瑜想:“有了東風,我就可以破曹操,諸葛亮也對我沒有多大的用處,我要殺了他。”諸葛亮早料到周瑜會殺他,所以早早離開離東吳。東風颳起以後,周瑜大破曹軍。曹操帶著殘兵敗將一路敗退,諸葛亮早有準被,先後派趙雲、張飛追殺曹操,把曹操敢到華容道。關羽早在華容道等候,但曹操與關羽有知遇之恩和高山流水之情,便放了曹操一馬,曹操才免於一死。

看完了這本《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了不能做心胸狹窄的人,要學關羽做忠義之事。還要學習諸葛亮的胸懷寬大,還要學習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慧。

第三篇:寬容與狹隘

“距離”產生美,這種美使得民族和諧,國家昌盛,使得人與人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樑.然而這個“距離”是什麼?那就是寬容.它是一種美德,是別人對我們的認可;它是一種氣度,是我們對他人的理解;它是一種愛,是家人對我們的關懷;它還是一種技巧,是每個人為人處世的標準.

曾幾何時,人類的語言中有了“寬容”這個詞,這就讓我們的社會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鄰里之間的'口角,也許因為一個微笑而化解;朋友之間的誤會,也許因為一句話而冰釋;同學之間的矛盾,也許因為一個動作而消除.然而,那次父母對我的“寬容”讓我獲益匪淺.升入國中以後,我從父母那裡得到了我的第一輛自行車,這讓我倍加珍惜,呵護有加.但在一次活動中,我竟然忘了鎖車,等我回來以後,車子已經不翼而飛.炎熱的天氣更讓我焦急不安:那可是我的第一輛自行車呀,況且花了那麼多錢.當我尋找無助向父母坦白時,他們的話使我非常感動:“孩子,失去了才會讓你懂得珍惜.你才會明白東西的來之不易,希望你能記住這次教訓.”這句話使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這不僅僅是寬容,更是一種愛.

談古論今,有多少君子因寬容而流芳百世,又有多少小人因嫉妒而名聲掃地.戰國時期,趙國因為有了廉頗和藺相如而稱霸一時.可見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是治國安邦的必要條件.唐朝的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謀臣,後因直言不諱被成為皇帝的李世民所用.魏徵死了以後,唐太宗痛心地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寬容可以讓我們知道不足並及時改正.反之,心胸狹隘的人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與愛戴.秦始皇統治時期,他違背世道,焚書坑儒,使得多少人含冤而死,也使得秦朝在二世時就走向終結.

寬容與人人同在,寬容與世代並存.無論什麼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缺少寬容.紀伯倫曾經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在流血,一顆在寬容.”寬容是船舶的指南針,寬容是人生的道德航標.讓我們高舉寬容的旗幟,用淺行譜寫寬容之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