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跑偏了作文

來源:才華庫 2.46W

儒家思想裡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格物致知”,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尤其受到學人推崇。所謂“格其物,致其知”,一些鴻儒們把它解釋成探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對於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它可謂功不可沒。

探究式學習跑偏了作文

探究式學習解開了“唯書是論”的枷鎖,讓部分搖頭晃腦的老頭兒們從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中走了出來,開始觀照外在的`客觀現實。接接地氣,說說人話。用現實去印證書本,甚至是反駁書本。這種傳統延續了下來,並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悄然復甦。當然,這種跨度幾十年的隔代遺傳是有風險的,於是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變種”。

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起恢復了大學聯考,對這個失而復得的事物,廣大教育工作者顯然還需要一段很長的磨合期。就像一個曾經離家出走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回來了,滿臉胡茬,又長了喉結,連叫“爸”的聲音都變了,一下就陌生疏離了。

對於怎樣進行教學、教學的重點和目的是什麼,設計者們莫衷一是。學習科學知識?塑造學生人格?全面發展?術業專攻?或者更直接一點:考個好大學?

其實事實也證明,“考個好大學”一直被人們當作教學的目標,並且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被主流教育所認可遵循。

最近十幾年裡教育口號迭出,“素質教育”之後又冒出了一個教學界新寵——“探究式教育”。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全國風風火火地推行“素質教育”改革,各個學校裡也應景地貼滿標語響應。口號聽起來很激動人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剛開始老師還給我們上上德育課,帶我們在操場上跑兩圈兒。臨近期末之後,體育課全拿來當自習課用了。至於升學班,則直接取消了這些課。

大學聯考不考的書都是閒書,大學聯考不考的課都是閒課。大學聯考不考的探究,也都是作了無用功。所以,大多數時候,所謂的“探究學習”,也不過是一場大家心照不宣的集體表演而已,走個過場,為“改革論”者加點底氣。即使探究出了自己的個性見解也是枉然,因為大學聯考閱卷老師都是按標準答案給分的。

無論教學花樣怎樣翻新,大學聯考的取材方式一成不變,一切都是紅藥水、藍藥水,治得了潰瘍化膿,除不了病根。

“分數本位”的教學模式雷打不動,不管怎樣探究,都會是小瀋陽的褲子——跑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