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與管理自我名人故事

來源:才華庫 3.19W

故事是指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我管理與管理自我名人故事,歡迎閱覽!

自我管理與管理自我名人故事 篇1

一九七四年春節,已八十四歲高齡且重病在身的竺可楨躺在床上,發出一陣陣咳嗽聲。但當他聽到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外孫女婿汪容的聲音後,就讓他進來給自己繼續講關於國際理論物理研究的一些前沿課題。汪容講起來,可是竺可楨戴上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他則著腦袋,慢慢地身子跟著歪了,額上由於病痛冒出了一層層汗珠。汪容看到外公這個樣子很難過,勸說竺可楨休息一下,可竺可楨似乎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堅持要汪容把這一次的講課內容記下來,對他說即使自己離開了人世,也一定要做一個明白人。兩個星期後,竺可楨已到了彌留之際,但他還是明白無誤地記錄了當天的氣象,第二天便告別了這個世界。

竺可楨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他三十八年對每天天氣和物候的日記記載無一間斷。那“學到終生”這永垂不朽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衷於事實的理念在世間流傳。

自我管理與管理自我名人故事 篇2

管仲認為,國家富強、社稷安定首先在於得民心。而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而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

故 事

管仲的祖先曾經是名門望族,其父管莊曾作過齊國集團的高管,後來家道中落,到管仲這一代時已經很貧窮。為了謀生,管仲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幾次想進入齊國的管理層,但都沒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倆一起經商,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認為事情之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公元前674年,齊國CEO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按照長子繼位的傳統,太子諸兒成為齊國集團新CEO,是為齊襄公。太子諸兒雖然居長即位,但質量卑劣,齊國前途令國中老臣深為憂慮。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雙好友,給兩個公子當師傅,實為美談。

幾年後,齊國集團內亂終於爆發,齊襄公被殺死。經過激烈的鬥爭,鮑叔牙說服了齊國高管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新CEO,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急於擴大齊國集團的實力,因此準備請鮑叔牙出任總經理(齊相)。鮑叔牙卻向他推薦管仲:“管仲有五點比我強。寬以從政,惠以愛民;治理江山,權術安穩;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制訂禮儀,風化天下;整治軍隊,勇敢善戰。”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

齊桓公問管仲,“我想使國家富強、社稷安定,要從什麼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說:“必須先得民心。”

“怎樣才能得民心呢?”齊桓公接著問。

管仲回答說:“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願意為國家出力。而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後國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講安定的國家常富,混亂的國家常貧,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齊桓公又問:“百姓已經富足安樂,兵甲不足又該怎麼辦呢?”

管仲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鬥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旺盛,這樣的軍隊還怕訓練不好嗎?”

齊桓公又問:“士兵訓練好了,如果財力不足,又怎麼辦呢?”

管仲回答說:“要開發山林、開發鹽業、鐵業、發展漁業,以此增加財源。發展商業,取天下物產,互相交易,從中收稅。這樣財力自然就增多了。軍隊的開支難道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經過這番討論,齊桓公心情興奮,就問管仲:“兵強、民足、國富,就可以爭霸天下了吧?”

但管仲嚴肅地回答說:“不要急,還不可以。爭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輕舉妄動。當前迫切的任務是百姓休養生息,讓國家富強,社會安定,不然很難實現稱霸目的。”

由於管仲系統地論述了治國稱霸之道,使齊桓公的全部問題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正式任命管仲為總經理(相),主持政事,為表示對管仲的尊崇,稱管仲為“仲父”。

經過近30年的苦心經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周王室乃至眾諸侯公認的霸主。管仲雖然為齊桓公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他仍然謙虛謹慎。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還給後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鉅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評 述

反觀管仲的一生,令我們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話“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沒有鮑叔牙的理解和推薦,也就沒有管仲的豐功偉業。從鮑叔牙在他不得志時的幫助和理解,到向齊桓公推薦為相,再到後來一直默默輔佐管仲,我們能夠看到真正的朋友交往之深之真,朋友不是拉幫結派保護自己的小利益,朋友應該是幫助對方更好地發展。所以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友也”。

應該說,管仲是最早的法家理論的實踐者。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依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於能否以法治國。

管仲重視發展經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濟發展關係十分密切。

管仲認為,國家富強的基礎首先是得民心,人民願意擁護和服從領導者,領導者的政令才能流暢地施行下去。得民心就是先要愛惜百姓,讓百姓感覺到領導者的寬容大度,感受到尊重和理解,他們自然就願意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領導者。而愛惜百姓的基礎就是大家跟著領導者一起行動,只要聽從領導者的指揮,就能夠吃飽飯、穿好衣、住好房,就能夠讓自己和家人以及子孫後代的生活逐步好起來。所以,管仲富國的辦法,首先是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他把做這些工作的人和知識分子並列為四民,他認為“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這些人都是國家的支援,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罷了。他提倡讓這些工作者各有其居住的地方,不相混雜,讓他們專心於自己的職業。只有這樣,根據分工的不同,大家才不會互相攀比和詆譭,每個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個組織才能有序地高速運轉。管仲認為,國家富足的同時一定要強兵,兩個方向同時邁進才會保障國家的富足長久持續。他的辦法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就是把政治和軍事統一起來,把政治上的組織和軍事上的組織統一起來。這樣,軍令可以暢通無阻,組織制度可以高度統一。但軍隊的強弱還要靠兵的素質。打仗一定要調動兵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企業的發展也是一樣,銷售隊伍和市場隊伍可以保證公司業績的穩步上升。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把公司內部的管理和運營部門的管理組織統一起來,這樣大家才能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整體意識;其次,一定要調動運營部門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透過訓練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公司的巨大合力,將公司的產品和形象售賣出去,取得良好的業績。管仲採取的“三選”的人事制度就是他的晚輩韓非所主張的“循名責實”和“綜核名實”。每一次選拔就有一次考核,這就是綜核名實,類似於我們現代管理的面試和績效考核。一個人擔任某項職務,這個職務就是名,擔任這項職務的人就是實。他既然擔任了這個職務,他就應該做出這個職務所要求的成績。如果他做出成績,他就可以得賞,如果他做不出成績,他就要受罰。這就叫循名責實,類似於我們現代管理的年終述職報告,反映出來的是業績和組織管理。

在管仲看來,這樣就可以做到用人唯賢而杜絕用人唯親,就可以區分有才能的人和沒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建立一個執行力很強的管理團隊,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管仲的管理才能在齊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孔子就稱讚管仲說:“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蠻人統治下的老百姓了。”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我管理與管理自我名人故事 篇3

彼得·德魯克最推崇的企業家,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斯隆,在德魯克“旁觀者”書中提到斯隆如果要聘請主管,都要親自面試三次,德魯克問斯隆為何要親自面試三次才正式錄取。斯隆回答說再好的政策如果沒有找到對的人執行工作,事後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修正工作中的錯誤。但如果找到對的人,雖然花費較多時間面試員工,但卻可以節省時間,如果找到錯誤的人執行工作,反而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神修正錯誤。事實證明,斯隆所找的主管都能夠確實執行他所交代的任務。

每次舉行會議,只要提議獲得全員一致通過,斯隆都會暫時擱置會議結論,等到下一次開會時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時再來討論。因為斯隆認為如果所有人都同意這項決策,代表所有人都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如果執行過程不是當初所預期的結果,就沒有備用方案。所以他希望會議過程之中,不要全員同意,一定要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或看法,徹底討論不同角度的觀點與看法,決策才會比較周全。

斯隆特別注意工廠的安全是否有任何疏漏之處,設定標準的安全作業程式,再三的檢查,就是怕引起大火,燒燬工廠。所以通用汽車公司從來沒有發生工廠大火,原因就在於斯隆相當注意工廠安全。

就因為德魯克是通用汽車的管理顧問,就近觀察通用汽車公司的作法,看到通用汽車公司採取分權管理,每個部分派遣專人負責處理工作事宜。如果德魯克沒有獲聘為全球最大的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德魯克的一生的命運就要改寫,而管理學也不會呈現今天的.面貌。嚴格來說,全球五百大企業將近3/4的公司都受到“管理的實踐”這本書的影響,改變公司的經營。

在德魯克眼中,斯隆是20世紀最傑出的經理人。斯隆親自撰寫的“通用汽車和我”被德魯克譽為寫得“最好的一本企管書”20世紀全球最傑出的管理顧問跟全球最傑出的經理人爆發出最精采的生命樂章。

德魯克撰寫的“管理的實踐”有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寫得最好的一本管理書籍。德魯克的觀察力極為敏銳,就算是當時最成功的企業,通用汽車公司實施“分權管理”及多樣化車款及車系,使通用汽車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但德魯克還是看到通用汽車公司潛藏的問題,他認為以當時的通用汽車公司規模,旗下的子公司雪佛蘭汽車公司,應該獨立成為另一家汽車公司,而不是隸屬於通用汽車公司。因為雪佛蘭汽車公司當時的規模及營業額,實施上己經可以獨立成為一家獨立的汽車公司,與通用汽車公司彼此相互競爭,通用汽車公司的營業額還能繼續衝高,可惜當時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斯隆沒有采納德魯克的建議與看法。

福特汽車公司本來瀕臨倒閉命運,汽車大王亨利福利的孫子亨利三世,接掌福特汽車公司之後,挖角通用汽車公司高階主管,再加上採取管理的實踐書中的建議,福特汽車公司才能夠起死為生,公司沒有面臨破產倒閉的命運。

德魯克的知識極為廣泛、淵博,再加上他善於觀察、分析、思考、判斷。又懂得“聯貫”既有的知識,往往能夠一針見血的找到公司的問題及未來應該走的方向。管理的實踐書中提到,公司要時常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步是問:“我們的顧客是誰?”,這可以分解成很多小問題,比如誰是真正的顧客,誰又是潛在的顧客?這些顧客在哪裡?顧客如何購買?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些顧客?接下來還要弄清楚顧客買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才能對自己的事業以及我們將來的事業進行清晰的思考。最後一個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是:“在顧客心目中,價值是什麼?”他採購時究竟在尋找什麼?傳統的回答是價格,但“價格”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並且價格只代表了一部分的價值。此後,我們才能清晰地思考自己的事業是什麼,將是什麼,以及應該是什麼?這就是德魯克對管理學所做的巨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