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德小故事

來源:才華庫 2.68W

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病人、醫務人員之間以及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古代的醫德小故事有哪些?

古代醫德小故事

古代醫德小故事篇一:

說起古代的名醫數不勝數,燦如星辰,他們有著高超的醫術,往往能夠救人於危難之際,成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齋遺事》記載了一個清初名醫喻嘉言一針救兩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過城北的一些破舊房子時,這裡往往是居民臨時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縫流出了鮮血。他吃驚地問鄰居,鄰人說:“剛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這裡。”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訴他說:“你的妻子沒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鮮紅的。我看見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鮮紅色的,快快開棺救治吧!”原來這位婦人因難產失血過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認為妻子已經死了,就把他成殮起來,準備擇期埋葬。聽到喻嘉言這麼一說,丈夫立即開啟棺材。喻嘉言急診婦人之脈,果然脈息未絕,於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間紮了一針,針還未拔出來,就聽到呱呱的哭聲。婦人分娩了,嬰兒也得救了。她的丈夫揹著復活的妻子,懷中抱著新生的嬰兒,喜氣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請自到,主動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救了兩條人命,這不是巧合,這是喻嘉言心繫百姓安危的必然結果,百姓怎能不擁戴這樣的名醫,怎能不傳誦他們的感人事蹟!

古代醫德小故事篇二:

據明代黎澄《南翁夢錄》載:有一個名醫叫範彬,家中世代行醫,被陳英王任命為自己王府的太醫令,掌管王府的醫藥診病。也就是陳英王聘用的專職醫生。

一天,一個農民敲他家的門急請他出診,說:“我家婦人生孩子突然發生血崩,出血如流水,面色都發青了。”範彬聽後二話沒說,拿著藥箱就出門,救命要緊!正巧,剛出大門,陳英王也派人來到,說:“英王的貴妃病發寒熱,命你入宮診治。”而範彬卻說:“貴妃的病不算危急,現在有個民婦病危,生命頃刻難保,我需要趕緊去救她,一會就回來。”宮中來人生氣地說:“你要救別人的命,就不顧惜自己的命嗎?”範彬說:“我這樣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若不急去搶救民婦,那婦人就會頃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沒有希望了,一個家庭就完了。至於我這條小命,希望寄託在英王身上,僥倖得以免死,我願承擔全部罪責。”說完,急忙趕去搶救民婦了,民婦果然被他救活了。事後,範彬回來拜見陳英王。陳英王責問他為啥才來?範彬就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想法訴說一遍。陳英王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你真是一位賢良的醫生啊!既有高明的醫術,又有仁慈的愛心,能體貼我的黎民百姓,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範彬冒死救活了民婦,實在難能可貴!在範彬的心目中,生命沒有高低貴賤;那時,他所要做的就是搶救生命,別無他慮。其高潔的醫風,今天依然令人感佩!

古代醫德小故事篇三:

清黃退庵《友漁齋醫話》載:清代乾嘉年間,浙江嘉善縣的名醫唐介庵,因善用大黃,被大家譽為“大黃先生”。他胸懷仁慈,性情厚道。他給窮人治病,只要請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門。他出診時,幾裡地之內,就步行而去,從不坐船。還經常帶著紙墨筆硯和一些錢,診完病人,寫出藥方,不再使病家向鄰居求借筆墨。實在貧窮的病人不僅不收費,他還要搭上藥費。曾有一個病家,深秋季節還睡在竹蓆上,唐先生問:“現在睡竹蓆不適宜了,何不換上草蓆?”那人說沒有錢買。唐先生回到家裡就派人送去了草蓆。

又有一個病人,依靠手藝生活,好不容易積攢了十兩白銀,時常放在睡處。有一天,忽然不見了白銀,病人臥病在床,寢食不安,請唐先生給他醫治服藥,竟毫無效果。後來,唐先生了解了內情,就在自己衣袖裡帶去了十兩白銀,借診病之機,暗地放在病人枕頭底下。一天早晨,病人發現白銀還在,喜出望外,病情也隨之好了。

唐介庵為人治病,任勞任怨,不辭勞苦,心細如髮,還能捨藥舍錢,救濟貧苦病人,的確是醫德高尚的典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