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孩子焦慮的方法

來源:才華庫 2.54W

6歲的小雨被媽媽帶來看心理醫生,原因是她經常咬指甲。

減輕孩子焦慮的方法

媽媽說,小雨是個乖孩子,聰明伶俐,惹人喜愛。一年前開始有了一個毛病:喜歡咬指甲,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家裡人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她改掉這個“壞毛病”,小雨卻依然如故。等到有一天,媽媽發現她10個手指頭的指甲斑斑駁駁,參差不齊,而且一個大拇指的指甲已經被咬沒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咬指甲、抓撓面板或頭,揪頭髮、磨牙;

愛哭鬧、亂髮脾氣;

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多噩夢;

肚子痛、頭痛、噁心、拉肚子、尿頻;

別以為這是孩子不聽話、有“壞毛病”的表現,或者是病了。其實,有可能他正被焦慮侵襲!都是焦慮惹的禍。

談到焦慮,我們往往容易想到成人世界裡由於競爭和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殊不知,焦慮也在悄悄侵襲著孩子的世界。父母及家人通常把孩子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看成是不聽話的表現,卻很少把孩子的緊張、哭鬧、發脾氣、“壞毛病”與焦慮聯絡起來。

像小雨的這個“小嗜好”就是典型的焦慮狀態的顯現,還有一些孩子老說肚子痛、胸悶,到各大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卻完全正常,最後發現這些身體症狀都是緊張焦慮的外在表現。

和成人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狀態都是潛在的,他自己並不瞭解,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會下意識地通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哭鬧、身體不舒服、舉動異常等,來釋放和“報告”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

誰家的孩子更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複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後天環境引起的。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害羞,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後,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過高。有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於有了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過度保護和溺愛。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使他缺乏獨立性發展,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就拿小雨來說,她從小就是家人寵愛下的“小公主”,幾乎沒有受到過什麼委屈,就連上幼兒園,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1年前,姑姑隨丈夫出國定居,小雨有一陣子不想去幼兒園,後來勉強去了,就開始咬起指甲來。家人的過度包辦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適應社會能力的鍛鍊機會,當他們獨自置身於新環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會產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父母關係不和諧。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係的不和諧。比如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有裂痕,他們自己不願意面對,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症狀,使家裡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願地做“替罪羊”,從而避免父母關係的破裂。

減緩焦慮4招

如果孩子經常有焦慮的症狀,父母要及時行動起來,主動改變教養方式或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儘量避免他們把這些模糊的擔心和緊張帶入成年期。

父母保持平和沉著的心態。要知道,父母的一點點驚惶和不安,在幼小的孩子眼中都像是一個程度嚴重的訊號。所以,那些有敏感、多慮等焦慮人格特點的父母,首先要學會冷靜、遇事沉著,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對於天生有焦慮氣質的孩子,父母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淡化孩子對焦慮的感受。很多幼年出現的焦慮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

減少過度的刺激和壓力,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幼兒階段,孩子主要通過做遊戲來拓展認知空間,發展其社會性。因此給孩子制定發展計劃時,要量力而行,不能過多超出他的成熟水平,以免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現在有些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時間時,甚至精確到分鐘,唯恐有一點點的浪費,殊不知,大量的刺激資訊不僅是焦慮產生的根源,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被一點點地侵蝕掉了。

適度的挫折可以增強孩子的適應能力。不摔跟頭就學不會走路,同樣的道理,延遲滿足孩子的願望或讓他適度受挫,能夠鍛鍊孩子處理挫折的彈性和耐受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部分。很多長輩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其實如果是真的愛孩子,就要讓他學會面對挫折,使他們不至於在離開父母的時候,只會用軀體化症狀去應對焦慮。

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所在。父母的關愛和悉心指引有利於降低孩子面對困難時的焦慮程度。父母不僅要鼓勵孩子建立自信,學會應對困難,形成樂觀開朗的個性,還要仔細傾聽孩子心中的煩惱,同情他的感受,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有利於孩子緊張情緒的釋放。同時,父母之間要減少對立情緒,遇事採取建設性的爭論態度,讓孩子學會怎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處理不同意見。這對於他長大後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同樣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孩子焦慮的典型表現

◇和同齡孩子比起來明顯膽小,粘人,視線離不開爸爸媽媽,這樣的孩子經常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心裡不踏實。

◇愛做一些以前不做的小動作,比如咬指甲、抓撓面板或頭,揪頭髮、磨牙,還有的孩子喜歡摳身邊物品的凸起部位。

◇情緒容易煩躁,愛哭鬧,愛發脾氣,而且難以安撫和照料。

◇不願意離開父母,糾纏母親。一旦要離開父母時會出現恐懼和緊張。

◇不願意上幼兒園或上學,經常在走出家門前或在路上說肚子痛、頭痛。

◇出現身體化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心悸、呼吸困難或呼吸加速、出汗、手抖、肌肉緊繃、噁心、拉肚子、尿頻、昏倒,胸悶、胸痛。

◇行為上出現過度反應或拒絕反應,注意力分散。

◇處事上會出現在勉強的狀況下完成一件事或乾脆草草了事。

◇晚上入睡困難,睡覺不踏實,經常做噩夢。

減輕孩子的焦慮的方法:

1.傾聽孩子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建議一個好的信任關係,讓孩子能將自己的心事將向父母吐露出來。在聽孩子述說時,父母聽孩子傾訴痛苦時,要對其痛苦做出反應,適當地表示同情,這有助於孩子將心裡的壓力釋放出來,消除顧慮和緊張情緒,控制不安全感的襲擊。

2.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孩子出現焦慮症,其實跟父母給予的心理壓力有關。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制定學習標準,應遵循“興趣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則。年齡、智慧水平是不可忽略的依據,可以高出其實際能力一點點,讓她稍稍努力就能達到,看到可喜的成果和自身的潛力,明白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更好;不苛求、更不能讓孩子頭腦中牢牢繃緊“第一、最好”這根弦。

3.鼓勵孩子

當孩子做錯了事或情緒不穩時,告訴他“沒關係”、“大膽些”、“不要怕”、“再試一次”、“爸爸媽媽相信你”之類的話,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可能會走出焦慮,建立起自信,學會應對困難,並形成開朗樂觀的性格。

4.家庭和睦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庭不和睦,老是爭吵,那就導致焦慮症孩子時時擔驚受怕,內心敏感、容易受傷,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波動。因而特別需要一個溫馨、和睦、踏實、能給他安全感的家,父母的體貼、呵護、安慰和精神上的引領,能有效地緩解兒童焦慮症。

5.父母需甩掉憂慮

孩子有焦慮症,父母肯定是擔心的,但是父母臉上流露出哪怕一點點的焦慮,對孩子來說都無異於雪上加霜。當孩子被焦慮困擾時,他們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援,如果父母的心情也非常的沉重與壓抑,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

兒童焦慮怎麼辦

一、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看到,孩子準備考試已投入了很多,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成績,只要盡力就行了。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是出於逆反心理而對抗,加重孩子的焦慮。

二、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孩子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薰陶。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環境一定要整潔、樸實、條理、明快;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三、積極的引導增強幼兒園的吸引力: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四、降低親子依戀強度並形成新的依戀關係: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介紹的減輕孩子焦慮的方法,希望對家長們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