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在腳下的愛美文

來源:才華庫 2.3W

“要相信愛,無論你遭遇到什麼,是仇恨還是毀滅,是被拋棄還是被掠奪?無論你遭遇了什麼,都要相信愛,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

踐行在腳下的愛美文

一個人的生命,只有共享在愛裡,才會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言明愛到底是什麼,但我們卻可以靈活自如說:“我愛我的愛人”“我愛我的公司”“我愛我的國家”,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愛,我們講過太多太多的愛,以至於到現在看到“愛”這個字,就覺得敷衍。

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同,也就有了深深淺淺不同的理解。小嬰兒說愛,來自他內心深處對溫暖的感恩;年輕的父母說愛,來自於他們創造生命的喜悅;中學生說愛,來自他們對未來的懵懂;年邁的老人說愛,那是共擔風雨後的感激。這些愛裡,有的可以稱之為愛,但有的,只能用“喜歡”“嚮往”來代替。

愛不是膚淺而輕薄的,她不屑於一切華而不實的承諾,愛會從腳下紮根,順著生命的雙腳,一步一步蔓延進生命的內心,一步一步通過生命,蔓向世界。

1910年8月27日,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生命,來到了阿爾巴尼亞的一個普通的家庭,這個剛出世的小小嬰兒,就是日後舉世聞名的德蘭姆姆。

“她帶著愛的光芒,在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卻把無限的愛帶給了他們——那些窮人中的窮人。”——《德蘭修女傳》

至於德蘭修女是如何出名的,又是如何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但是,說到愛,這個字卻是貫穿了她的一生。

在簡陋的臨時搭建的救助棚裡,她從未嫌棄,厭惡的去救助每一個瀕死之人,在貧富差距巨大的印度,她秉持信仰,不顧“異教徒”的罵名,堅守對上帝的愛,服務窮人,拯救生命。

她創下了太多的“第一個”,都是因為對上帝的愛,對窮人的愛,以及對眾生的愛。

在加爾各達兒童之家的牆上刻著這樣的話:

“花時間思考,花時間禱告,花時間笑。那是力量的源頭,那是世界最強大的力量,那是靈魂的音樂。花時間遊戲,花時間去愛和被愛,花時間給予還是青春常駐的祕訣,那是上帝賦予的特恩。一日光陰苦短何容自私為己,花時間閱讀,花時間和善對人,花時間工作,那是智慧的源泉,那是通往快樂之路,那是成功的代價,花時間去行善,那是天國之鑰匙。”

德蘭姆姆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愛的真諦。

愛沒有特定的形式,沒有唯一的物件,沒有深淺的認知,更沒有信仰的限制。愛是無私的,愛的本身就是一種給予。

“只要是生命,就能感受到愛,一隻小狗,一隻小貓,甚至一棵植物——一棵樹一朵花,也一樣能感受到愛。就像聖艾修伯裡寫的那個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還有那隻等愛的狐狸。”

愛是一種奉獻,它包括憐憫,同情,慈悲,犧牲,敬業,知禮,祝福等等。還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正能量情緒,其實或多或少都能和“愛”扯上關係。

同樣,和“愛”相反的,不是憎恨,不是仇視,而是“冷漠。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還有一道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高牆。我們在這棟高牆內吃喝玩樂,心安理得,假裝這個世界沒有悲慘,或者假裝看不見這個世界的悲慘。針對這種冷漠——這道人內心裡的高牆。李家同先生寫道:讓高牆倒下吧,只要高牆倒下,我們就可以擁有一顆寬廣的心,有了寬廣的心,我們會看見世上不幸的人,也會聽到他們哀求我渴看見了人類的不幸,我們會有熾熱的愛,有了熾熱的愛,我們會開始替不幸的人服務。”

時代已經遠去,但這道高牆卻並未倒下。

近日,有許多新聞報道,“醉酒老人無人攙扶,竟在高速公路被火車碾壓致死。”“四歲孩童夜半被轎車所撞,車主揚長而去,行人麻木無知,後四輛車接踵而至,竟無人上前救助孩童,小男孩不幸身亡。”“重慶小夥見義勇為以一對三,幾十名圍觀群眾無一上前幫忙,只有愛犬助其搏鬥,不幸被捅傷。”

也許,我們並不能說我們可以在面對危險時臨危不懼,也許,圍觀並不代表麻木不仁。但是在我們能力觸手可及的地方,為什麼不拿起“愛”,放下“冷漠”呢?

愛不是放在嘴裡的,嘴裡的愛只是年輕的無知,浮躁的輕慢;愛是生根在腳下的,路遇歹徒的時候,也許你那上前一步,就是愛的萌芽;夜遇事故,也許你那伸出的臂膀,就是你愛的勳章。

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多時候無法做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但當我們遇到矛盾的時候,或許多一分責任,少一份斥責,在現實裡拔刀相助,而不是在網上刷評論逞英雄。

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愛的另一種定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