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來源:才華庫 1.26W

美文是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帶有實用目的之寫作,中國名家寫的美文數不勝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供大家閱讀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一

生命以過程

餘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鬥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當然,並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裡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二

一聲鳥或一堵牆

林清玄

我們如果有顆安靜的心,即使是默默坐著,也可以感受到時間一步一步從心頭踩過。當時間在流動的時候,使人感覺到自然中美麗的景觀固然能撼動我們的心,但人文裡時常被忽略的東西,也一樣能震盪我們。例如一口在荒煙中被棄置的古井,例如海岸邊已經剝蝕的廢船,例如一個在村落邊緣撿到的神像,例如斷落了的一堵牆。

人,在這個宇宙之間,多麼渴望企圖去創造一些什麼,有時是為了生活的必須,有時是對生命永恆的追求,有時,只是無意間的創作罷了。

時間以一種無聲的腳步刷洗著人所創造的事物,使它從歡躍的春天,成為凋零的冬天。

這就是無常,無常是時空中一種必然之路,我們不能常住於某種情境、某種愛,乃至,也不能常住於憂傷或落失。

那就像坐在森林裡聽鳥的歌唱,每一聲都那麼像,而每一聲都不同。一聲鳥,或一堵牆,其實是沒有不同的,我們每天看一堵牆,彷彿相似,其實每天都不一樣,有一天它會斷頹,有一天,它會完全的粉碎。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三

《杜鵑》

郭沫若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佔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範圍,東方諸國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佔的地位,並不亞於中國。

然而,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

杜鵑是一種灰黑色的鳥,毛羽並不美,它的習性專橫而殘忍。

杜鵑是不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產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鶯大,到將長成時,甚且比母鶯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之後,每將鶯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飢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著母鶯的哺育。鶯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著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想到了這些實際,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者的標本了。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杜鵑就只是杜鵑,它並不曾要求人把它認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鶯也相差不遠,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這樣的例證多的是。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四

聽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臺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簷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拼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中國名家經典短篇美文五

孤獨地走向未來

賈平凹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偶爾作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

弱者都是群居著,所以有芸芸眾生。弱者奮鬥的目的是轉化為強者,像蛹向蛾的轉化,但一旦轉化成功了,就失去了原本滿足和享受慾望的要求。國王是這樣,名人是這樣,鉅富們的掙錢成了一種職業,種豬們的配種更不是為了愛情。

我見過相當多的鬱鬱寡歡者,也見過一些把面板和毛髮弄得怪異的人,似乎要做孤獨,這不是孤獨,是孤僻,他們想成為六月的麥子,卻在僅長出一尺餘高就出穗孕粒,結的只是蠅子頭般大的實。

每個行當裡都有著孤獨人,在文學界我遇到了一位。他的聲名流佈全國,對他的誹謗也鋪天蓋地,他總是默默,寵辱不驚,過著日子和進行著寫作,但我知道他是孤獨的。

“先生,”我有一天走近了他,說,“你想想,當一碗肉大家都在眼睛盯著並努力去要吃到,你卻首先將肉端跑了,能避免不被群起而攻之嗎?”

他聽了我的話,沒有說是或者不是,也沒有停下來握一下我的手,突然間淚流滿臉。

“先生,先生……”我攆著他還要說。

“我並不孤獨。”他說,匆匆地走掉了。   我以為我要成為他的知己,但我失敗了,那他為什麼要流淚呢,“我並不孤獨”又是什麼意思呢?

一年後這位作家又出版了新作,在書中的某一頁上我讀到了“聖賢庸行,大人小心”八個字,我終於明白了,塵世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於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聖。神聖是真正的孤獨。

走向孤獨的人難以接受憐憫和同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