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去愛-經典美文

來源:才華庫 1.75W

《父子》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中的實幹派代表潭家明導演的一部影片。以前沒怎麼關注它,前段時間看第26屆金像獎頒將典禮,《父子》一下囊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新人獎等五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讓我對影片燃起新的興趣。

拿什麼去愛-經典美文

影片講述了發生在馬來西亞一個底層社會的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是一個脾氣暴躁又嗜賭成性的男人,兒子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母親因無法忍受父親,與情夫遠走高飛。父親惡習不改,丟掉工作,又被人追債,被迫無奈只好租住在外鄉的一個小旅館。無能的父親逼迫兒子做賊,最終導致兒子被送進少年感化院。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則關於《父子》的評論,說這部影片沒有中心思想。我不以為然。影片的英文名字是“afterthisourexile”,直譯過來應該為“我們這次放逐之後”。兒子因為被迫偷盜以致進感化院,十年後,長大成人的他重遊舊地,回想童年這一段被迫放縱的經歷,感概頗多。同樣他也留給螢幕前觀眾很多的思考,關於社會,關於成長,關於親情。

影片始終是以一種低緩、沉鬱的基調來敘事,舒緩中滲透著濃重的壓抑和悲涼。影片中多次出現狹窄的房間、門廊,突兀的的牆角,以及鐵窗格後面孩子的身影。最觸及人心的是瘦弱的孩子老是揹著個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大書包,沉重得令人窒息。

影片最開始的畫面是父親騎著自行車,兒子坐在後面,靠在父親背上,手裡拿著小風車,笑得一臉幸福,一臉純真。很快,父子連同車子一塊兒摔倒。畫面切換到兒子清晨起床的情景。之前的那種幸福大概只是孩子的一個夢而已。僅僅這麼一個開頭,就蘊涵著強烈的悲傷意味。

不能說片中沒有體現親情。母親第一次離家出走前,對孩子戀戀不捨的眼神還是讓人為之動容的。也是因為割捨不下孩子,第一次出走才失敗。然而她的一句“我跟阿勝(影片中的父親)在一起這麼久,一點保障也沒有,我一定要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我還會再走的。”作為女人,為了自己的幸福,作出這般選擇,無可厚非。但作為母親,為了自己的將來有保障,狠心拋開兒子,與情人遠走高飛,卻顯得自私。

兒子在同學家看到同學媽媽談鋼琴時渴望的眼神,以及聽到同學媽媽在兒子床前一番深情的呼喚後失控慟哭,都表現出孩子對母親的深愛。尤其是在母親家,那一聲歇斯底里的“我恨你”,更是彰現孩子內心那沉甸甸的情感。由愛而失落,由失落而生恨。正如人們所說的“愛之深,恨之切”。

兩相比較,成人心中的愛遠不及孩子那般純明、真摯,這一點在父親身上體現得更為真切。

母親走後,父親死死地抱住兒子,哭著說:“你會不會離開我,爸爸只剩下你,你不要走。”以及父親與兒子玩耍時的場面,說明父親對兒子還是相當有感情的。只是這份愛在那些慾望面前卑微得不見蹤影。

父親躲債,留下兒子在漆黑的屋子裡忍受著債主敲打門窗的恐懼。父親在旅館裡邂逅一個陌生的小姐,為了她約會,便打發兒子去看電影,丟下孩子在孤獨中徘徊。父親逼迫兒子偷東西,當兒子被打的慘叫聲傳來,懦弱的'他卻倉皇逃跑。看到這一切,怯懦、自私、無能將“父親”這個偉大的稱呼淹沒了。

面對著一次又一次讓他失望的父親,兒子始終是一種寬容和關愛的態度。在母親的新家裡,兒子說:“爸爸說他很快就有工作。爸爸炒菜那麼好吃,有很多人會請他。”他依然記得父親的好,表現出對父親極大的信任。孩子的心總是透明如水,純淨得不摻雜一絲塵挨。他不會因為俗世的牽絆去投其所好,一如既往地堅持心中最無私的愛。

一部好的、震撼人心的影片,不僅要有精彩的劇情,深厚的思想,精湛的演技,還需要純熟、精妙的攝影技巧。《父子》中運用的攝影技巧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三處。

首先是隱喻蒙太奇。兒子偷了同學父親的金錶。夜晚,在微弱的燭光下,他拿出金錶給自己的父親看。父親問:“你同學給你的?”兒子搖搖頭。父親又問:“你偷的?”接著黑暗中那僅存的一點光明也熄滅了。這是兒子第一次偷別人的東西。如果父親是有良知的父親,他會教育兒子偷竊行為的可恥與危害,會教導兒子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然而他卻縱容甚至是默許這種行為。燭光的熄滅喻示著兒子純淨明亮的心靈被這種卑劣委瑣的行徑所玷汙,吞噬。

其次是聲畫分離。父親與陌生的小姐對話,小姐說:“其實一個人不是很好?自由自在沒人管。”畫面卻是兒子孤孤單單一個人坐在長凳上,看著屋外空空的天空,看著電線上停留的一隻孤獨的麻雀。通過聲畫分離,強有力地渲染了兒子寂寞無助的處境,同時給觀眾帶來一定的視覺衝擊力,使影片中所流露的那種低層人的辛酸無奈漂泊更加真實。

最後是影別中特寫的運用。片中兒子的特寫鏡頭很多。逃債人敲打門窗時,兒子在黑暗中那雙黑暗分明清透無暇的大眼睛中驚懼的眼神;在父親面前壓抑的抽涕,顫抖的肩膀;父親逼迫他偷東西時,他疑惑、怨恨、抗拒的眼神;夜幕降臨時,他仰頭看星星那種單純、溫暖的笑容,一句“爸,那些星星好美。”的滿足感。所有的這些特寫都在用一種無聲的語言來詮釋著孩子細膩的情感與內心世界。他的愛,恨,無助,悲傷,淒涼,悄悄地漫延出來,感染了無數觀眾。

影片最後,通過父親的回憶,我們可以看到壓抑的兒子終於爆發了。他狠狠地咬住父親的一隻耳朵:“為什麼?為什麼你要我去偷東西。我不敢去,你還要逼我去。為什麼?為什麼……”餘音未了的“為什麼”在耳邊迴盪了很久,讓人痛徹心菲。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拿什麼去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部影片給我們的也許遠遠不止這些,更多的,更深的,還需要我們去用心體會

熱門標籤